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4766发布日期:2019-11-16 00:3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各种实体卡在屏幕上的显示领域,尤其是银行卡的卡号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计算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积极开拓各种利用网络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比如网上转账、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等等,并且开发出了相关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软件。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与银行进行合作开发出自己的支付平台和软件以提供支付服务。另外,还有很多与金融相关的公司开发了各种其他交易软件,例如基金软件、证券软件等。所有这些与交易有关的业务和软件都离不开银行卡的数字化(即要求用户在软件、页面或app中输入自己的实体银行卡的卡号来进行绑定或消费)以完成相关支付、转账等金融业务。另外,除了银行卡之外,由各种商业公司发行的各种具有支付功能的实体卡通常也具有自己的卡号,因此,在用户进行网上消费时也要求用户输入相应的一长串由不规则的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卡号以进行绑定操作。

而一张银行卡的卡号至少有16位数字,个别早期发行的银行卡甚至数字更多(例如有些老卡有19位数字),任何一个数字输错、顺序颠倒、多输或少输都会直接导致交易失败。

因此,存在一种需求,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用户核对输入的卡号与实体卡的卡号是否对应一致的卡号显示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通过采用所述方案,可以使得在银行卡输入界面上所显示的卡号的排版方式与用户手中的实体卡的卡号排版方式完全一致,从而使得用户在输入和校对卡号时有很高的效率和良好的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的方法,包括:计算设备的用户通过所述计算设备在输入界面上输入实体卡的卡号;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卡号的前部数字,判断所述实体卡所属的发卡机构;根据所属的发卡机构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调用针对所述发卡机构设定的用于卡号排版的预设规则;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卡号的排版进行调整,并以经调整后的排版形式在所述计算设备的所述输入界面上显示所述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其被配置为:接收用户在输入界面上输入的实体卡的卡号;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卡号的前部数字,判断所述实体卡所属的发卡机构;根据所属的发卡机构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调用针对所述发卡机构设定的用于卡号排版的预设规则;以及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卡号的排版进行调整,并以经调整后的排版形式在所述输入界面上显示所述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以下在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描述可获得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优点和特征的方式,将通过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本发明的更具体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各典型实施例,并且因此不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并利用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的传统的卡号排版方式的示例。

图2是常见的银行卡和消费卡的卡面的各种排版方式。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的银行卡输入界面的显示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早期的银行卡输入界面中,所输入的卡号都被排列在一起,没有任何分隔,就是一长串的数字。因此,用户在输入银行卡的卡号时只能凭记忆默默背诵一长串数字后再在键盘上输入这串数字,或者一边看一遍输,或者通过诸如相机之类的“扫一扫”功能自动识别。无论哪种方式,都无法保证输入的数字和银行卡的卡号完全一致,因此,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确认才能完成所述银行卡的绑定,这种反复确认效率低下且体验不佳。

为了方便用户的银行卡绑定,有许多软件和网站开发者已经尝试将用户输入的银行卡卡号按默认方式进行分隔。例如,在现有的部分软件的银行卡输入界面中,已经尝试将用户输入的卡号以4位为一组进行分隔后再显示给用户,从而方便用户每次只需输入和校对四个数字来进行绑定。但是,各家银行、机构所发行的卡片类型、版本众多,导致卡号的排版方式并非完全一致,甚至即使同家银行的不同版本的银行卡的卡号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如图1所示,在同一家银行所发行的三张银行卡上分别以不同的分隔方式排列出卡号。第一张卡上的卡号将所有数字连续排列在一起,没有进行任何分隔;第二张卡则将卡号的前六位数字与后面的十三位数字分隔开来显示;第三张卡是将卡号以四位一组的方式分隔成四组,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卡号排版方式。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其所发行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卡的卡号排版方式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传统软件这种以四位为一组的固定排版方式并不适用于第一张和第二张银行卡,反而增加了用户输入和校对的难度。而其他消费卡的卡号由于还可能包含字母,使得所述用户输入和校对更是难上加难。例如,如图2中所示,四位固定分隔的输入界面在显示图1的第二张银行卡卡号时,反而使得所显示的卡号与原来的实体卡的卡号排版方式大相径庭,加大了用户核对的难度。

为了解决传统的实体卡输入界面中的卡号排版与实体卡的卡号排版不一致的问题,在本文中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为了说明的目的,主要以手机银行app上的银行卡转账操作、界面和过程作为示例进行讲解,但应该理解任何包含长串卡号的卡号的显示排版都能使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并不局限于银行卡。因为,当前的各种发卡机构在生成卡号时一般还是遵循默认排序规律来生成的,这种排序规律一般不会轻易变动。为了方便起见,本公开主要以银行卡作为示例来进行解说。

在执行所述显示方案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存储有各个银行的卡号排版的预设规则的数据库,在此称为预设规则数据库。所述预设规则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尽可能地收集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各家银行的各种实体银行卡的卡号版面,并将其归纳成相对应的排版分隔规则,例如,可以首先收集如图1所示的由中国农业银行所发行的各种实体银行卡的卡号版面,根据图1中采集到的三张银行卡的版面,我们可以为中国农业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卡设定三条排版预设规则,即与第一张卡对应的规则1:xxxxxxxxxxxxxxxxxxx(卡号连续排列的排版);与第二张卡对应的规则2:xxxxxxxxxxxxxxxxxxx(卡号以6+13方式排列的排版);以及与第三张卡对应的规则3:xxxxxxxxxxxxxxxx(卡号以4+4+4+4方式排列的排版)。尽管在图1中提供了三种卡号排版方式,但应该理解,这三种排版方式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排除还有更多的实体银行卡排版方式。这样,针对每家银行,预设规则数据库分别收集每家银行的尽可能多的实体银行卡的版面以建立该银行的排版的预设规则集,并将其存储在预设规则数据库中。所述预设规则数据库可以在用户安装相应的软件、app、程序的同时被安装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或者被安装在类似atm机之类的计算设备的固件中,当然也可以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中,以便在需要时通过网络来访问所述预设规则数据库。容易理解,远程存储的预设规则数据库更加有利于排版规则的收集和更新。

如上所述,各种实体卡并不局限于银行卡,在图1中还提供了某商户的购物卡的卡面(第四张卡面)。在该商户的此购物卡的卡面中,可以理解其采用了“xxxxxxxxxxxxxxxxxxx”分隔排版方式(卡号以4+5+10方式排列的排版)来排列卡号,因此,也可以按商户为此种购物卡预设规则4:xxxxxxxxxxxxxxxxxxx。通过对市面上各个发卡机构所发行的各种实体卡的卡号排版方式尽可能地进行归纳,就可以构建出根据发卡机构分类的预设规则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规则数据库可以由相应的软件、app、程序或网站的开发者主动从诸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银行机构、发卡机构等等处主动收集卡号信息来构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发卡机构在每次发行新排版的实体卡时将版本规则主动提交给开发者以更新预设规则数据库。并且对预设规则数据库的更新可以是实时的,也即每当发现一种新的卡号排版规则就可以将其加入到预设规则数据库中。

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的流程图。例如,在一个利用手机银行进行转账的场景中,用户打开手机银行app,登录后选择转账图标后,进入到银行卡输入界面,用户拿出实体银行卡开始输入卡号。

如在步骤310所示,计算设备的用户通过该计算设备的输入设备在其输入界面上输入实体卡的卡号(可以是通过物理键盘,也可以是手写笔、鼠标或触摸屏等等输入设备)。当然,现在的计算设备通常也配备了诸如相机之类的光学设备,因此,可以利用该相机的扫一扫功能拍摄包含卡号的卡面并对其进行自动识别后来自动在输入界面上输入实体卡的卡号。在步骤320,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卡号的前部数字,计算设备的处理器利用现有软件中常用的识别技术来判断出所述银行卡所属的银行(以图1的第二张银行卡为例,步骤320的结果如图4中的子图(1)所示。在该子图中,在用户输入了银行卡的前部数字“622827”之后,系统就根据所述前部数字在“银行”一栏中自动选择了“中国农业银行”,这表明已经将该银行卡的所属银行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所述识别技术在众多银行网站、银行软件以及其他金融软件中已经广泛被采用,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示例中,实体卡为银行卡,因此,所述前部数字为卡号的前六位,因为银行卡卡号的前六位数字代表了该卡由哪家银行发行。当然,如果实体卡是别的发行机构发行的其他类型的实体卡,例如各种消费卡、加油卡、充值卡等等,则所述前部数字的位数只要能满足能够标识出该实体卡的发行机构(商家)就行。只有获得发行机构的信息才能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检索出该发行机构的预设规则。

在步骤330,计算设备的处理器根据所输入的卡号所属的银行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调用针对该银行所设定的卡号排版的预设规则。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果在预设规则数据库中并没有找到与所属银行相关联的预设规则,或者在步骤320中,计算设备无法从前部数字中解析出具体的发行机构,则可以调用一种系统默认的预设规则作为用于该卡排版的预设规则,例如系统默认的预设规则可以是最常见的“xxxxxxxxxxxxxxxx”,即以4+4+4+4方式排列的排版的规则。

在步骤340,计算设备的处理器根据检索到的预设规则或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系统默认的预设规则,对用户输入的卡号的排版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以经调整后的排版形式在计算设备的显示器屏幕的输入界面上显示所述卡号。还是以图1的第二张银行卡为例,在步骤330中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检索到了与所属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有关的预设规则为“xxxxxxxxxxxxxxxxxxx”,因此,步骤340的显示结果如图4中的子图(2)所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计算设备自动识别出的所属银行正确,可以在步骤320中增加一个要求用户手动确认的步骤。即如果自动识别的所属银行名称正确,用户可以不做任何更改;反之,如果自动识别的所属银行名称错误,用户则可以在“银行”一栏的对话框中手动输入正确的银行名称,或者在“银行”一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正确的银行以保证银行卡的所属银行的正确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无需等待用户输入全部的卡号,而是可以在用户刚输入前几位卡号后(一般为卡号的前六位),就利用现有软件中常用的识别技术来判断出所述银行卡所属的银行,并且立刻根据所属银行从预设规则数据库中调用针对该银行所设定的卡号排版的预设规则。这样,在用户继续输入余下的卡号时,所述计算设备可以根据检索到的预设规则实时对已经输入的卡号进行分隔排序,以方便用户一边输入一边确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预设规则数据库中,所属银行具有多条预设规则,则在显示步骤340中,计算设备首先判断用户输入的卡号的长度(常见的是16位或19位),随后,再选择具有相应长度的预设规则作为所述输入卡号的预设排版规则。或者,计算设备也可以根据每条预设规则提供一个相应排版的卡号,例如有三种预设规则,就同时显示三个基于每种预设规则排版的卡号以供用户手动选择。这三个预设规则排版的卡号可以根据市面上的流行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并且默认选中的就是基于流行程度最高的预设规则排版的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以手机上的手机银行app的银行卡输入界面为示例进行了解说,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尽管所述计算设备为手机,但其也可以是pda、平板、智能手表等具有输入和显示功能的计算设备,并且本公开的方案还能应用于例如网站、atm机、柜台设备等等需要输入银行卡的各种场景中。具体而言,尽管有些计算设备配备了能够直接读取银行卡信息的模块(例如atm机可以通过读卡器或非接触接口直接读取银行卡的磁条或芯片内的信息),但在某些场景中,这些计算设备还是存在需要手动输入银行卡的卡号的场景。最常见的就是在atm机上的转账操作中,转出账户的卡号可以通过用户将自己的银行卡插入到atm的读卡器中来自动识别,但转入账户的卡号却必须由用户手动输入并反复核对。因此,在这种场景下,本公开的方案也具有其用武之地。

另外,如上所述,本公开的方案不仅仅适用于银行卡的场景中,也适合具有长串数字字母编号的各种实体卡,例如包含会员号、账户号之类长串字符的实体卡。因为发卡机构在生成卡号时一般还是遵循自家的排序规律来生成的,这种排序规律一般不会轻易变动,例如开头几位字符一般都标识发卡机构,并且各个字符之间也可能以一定规律分隔开(参见图2的第四张家乐福购物卡)。所以,通过采集这些实体卡的各种版面也能构建出包含预设排版规则的预设规则数据库。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大多数的卡号都是以数字形式组成,但本公开的方案同样适用于包含字母或其他符号(例如特殊符号、拉丁文甚至汉字)的各种卡号,卡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不会对其排序规律产生任何影响。

而且,尽管在方案中是以实体卡正面的卡号为示例来阐述如何基于实体卡的排版规则对银行卡的输入界面中所显示的卡号排版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一致的方案,但所述方案也可以用于各种需要输入实体卡的消费密码(也可称为“卡密”,这些密码一般在实体的背面以涂层遮盖,通常由一长串的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用户在消费该实体卡中的金额时,必须刮开涂层并在设备上输入展现出的一长串字符,所述字符不仅包含数字也可以包含字母,而且为了方便起见,许多商家也会主动将字符以一定形式分隔开印刷,但各个商家的分隔方式不尽相同)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可以通过采集各种实体卡的消费密码的排版方式来按照发行商家构建预设规则数据库,从而实现输入界面上显示的消费密码的排版方式与实体卡上的消费密码排版方式的一致性。

另外,在很多移动设备的客户端中除了手动输入功能之外,还另外提供了“扫一扫”功能,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相机(或摄像头等光学组件)拍摄并自动识别实体卡的卡号并显示在屏幕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卡号的识别和显示也完全可以按照上述流程来进行,即根据所识别的卡号的前几位确定所属银行后,根据与该银行相关联的预设规则来显示所述卡号,而且与手动输入相比,当存在多条预设规则时,所述预设规则的选择可以直接根据拍摄的卡面的卡号的排版方式(卡号之间的间隔空隙)来选择相应的预设规则,因此,一致性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本公开的基于预设规则的卡号显示方案,确保了在银行卡输入界面上所显示的卡号的排版方式与用户手中的实体卡的卡号排版方式的一致性,从而使得用户在输入和校对卡号时有很高的效率和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问题。

虽然以上描述了不同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它们只是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诸)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领会,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此处所公开的本公开的宽度和范围不应被上述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限制,而应当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替换来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