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存储介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4420发布日期:2019-11-06 02:0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存储介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移动存储介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主引导记录(mbr,mainbootrecord)是位于磁盘最前边的一段引导(loader)代码。它负责磁盘操作系统(dos)对磁盘进行读写时分区合法性的判别、分区引导信息的定位,它由磁盘操作系统(dos)在对硬盘进行初始化时产生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工具只能将u盘整体格式化为mbr分区表形式时的单一1个分区;而基于mac操作系统的磁盘工具只能将u盘整体格式化为guid分区表形式的1个或多个分区,但这将无法实现mbr引导,因此只能用于mac机。

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it服务企业,很多企业都有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硬件、不同操作系统的pc机或服务器需要高频次的进行系统安装或系统修复。

这些硬件往往因为生产年代不同、业务应用不同、所需操作系统不同、硬盘分区表不同而在进行系统安装维护时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安装介质,例如,好多张不同操作系统的光盘(cd或dvd),好几个不同分区表或不同文件系统的单一u盘,面对不同情况需要频繁更换这些介质,极易造成损坏或缺失,维护效率极低。

如果能够实现只维护一份介质,并且通用于过往几十年的pc硬件,同时又能无损升级以轻松支撑未来的硬件发展,那上述工作场景所涉及到的运维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然而相关技术中,针对上述所有问题,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存储介质及其制作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系统安装维护时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安装介质,面对不同情况需要频繁更换这些介质,极易造成损坏或缺失,导致维护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存储介质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区域;其中,上述数据区域中的第一逻辑数据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的个数不超过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个数;至少一个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其中,上述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处于深度隐藏状态,但能够正常执行mbr引导。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常规用户数据分区、苹果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可扩展固件接口efi引导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包括:一个常规用户数据分区、两个mac系统引导安装分区、以及一个efi引导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两个苹果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包括:mac低版本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和mac高版本系统引导安装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数据区域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逻辑数据区域,其中,每个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均包括:一个独立的加密数据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数据区域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逻辑数据区域,其中,每个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均包括:一个独立的模拟驱动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模拟驱动分区包括:模拟iso驱动分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包括: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引导参数;对用于存放mbr引导信息的扇区占用进行扩展;执行格式化操作,并设置上述扩展的mbr引导分区为隐藏属性。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主控芯片参数,其中,定义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的地址起止范围,设置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为后置加载方式,预留密钥校验的交互接口。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主控芯片参数,其中,定义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的地址起止范围,设置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为标准的统一光盘格式(universaldiscformat,简称为udf)文件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存储介质,突破了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数量极限,在系统安装维护时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安装介质,也无需频繁更换这些介质,从而解决了介质极易造成损坏或缺失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分区截屏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分区截屏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分区截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做一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存储介质。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分区截屏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存储介质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区域;其中,上述数据区域中的第一逻辑数据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的个数不超过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个数;至少一个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其中,上述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处于深度隐藏状态,能够正常执行mbr引导。

图2所示的移动存储介质,突破了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数量极限,在系统安装维护时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安装介质,也无需频繁更换这些介质,从而解决了介质极易造成损坏或缺失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

上述移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

要兼顾传统的legacy引导模式,u盘就得使用mbr分区表,而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最多只能支持有限数量的主分区(例如,4个),如果要求使用5个分区,就需要扩展1个mbr引导分区,但是需要将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处于深度隐藏状态,以此实现既不占用mbr分区表的数量,又能正常进行mbr引导。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引导参数如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cylinder/head/sector,简称为chs)/逻辑块地址(logicblockaddress,简称为lba),并将用于存放mbr引导信息的扇区占用从传统的1个扇区进行扩展,修改标志位为64个以扩大引导存储空间,然后执行格式化(format)动作并设置为hidden属性以实现隐藏。

优选地,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常规用户数据分区、苹果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可扩展固件接口(efi)引导分区。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分区包括但不限于:一个常规用户数据分区、两个mac系统引导安装分区、以及一个efi引导分区。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两个苹果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包括但不限于:mac低版本系统引导安装分区和mac高版本系统引导安装分区。

优选地,上述数据区域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逻辑数据区域,其中,每个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均包括:一个独立的加密数据分区。

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u盘)主控芯片参数以预先确定此加密数据分区,明确定义好加密数据分区的地址起止范围,设定此加密数据分区采用后置加载方式,预留密钥校验的交互接口。其中,对于后置加载方式而言,当操作系统在侦测到外置u盘连接系统后,只能完成device初始化但不能直接加载这个加密数据分区,必须经用户输入口令并验证通过后方可加载并允许用户正常定义文件系统格式以及数据读写。

优选地,上述数据区域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逻辑数据区域,其中,每个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均包括:一个独立的模拟驱动分区。

其中,上述模拟驱动分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模拟iso驱动分区。

例如,可以划分为多个iso模拟器,从而放置多张dvd映像,当u盘插入电脑后,显示为多个dvd光盘源,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区分不同的碟片,彻底隔离文件,便于识别和管理。

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u盘主控芯片参数以预先确定此模拟iso驱动分区,明确定义好该模拟iso驱动分区的地址起止范围,设定此模拟iso驱动分区采用标准的统一光盘格式(udf)文件系统。该模拟iso驱动分区放置的是用于模拟光盘iso的引导分区,该分区存放基于iso的引导数据,系统会识别为cd-rom形式,采用udf文件系统,这个分区允许用户随时自由更换其中的独立iso数据源,可以是可引导的操作系统的原版iso,也可以是用户的个人数据类或运维工具类iso源,且在更换时不损坏u盘其他区域的数据,做到无损可自由持续更新。

以下结合图3进一步描述上述优选实施方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分区截屏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存储介质为u盘,整个u盘空间实际上被分割成了3部分,即图中的“磁盘3”、“磁盘4”、“cd-rom0”这三个部分。图3所示的可移动存储u盘是由电路主控板、flash可读写芯片、保护外壳3部分组成的,要想改变操作系统层级对这块芯片的识别方式(重新识别为多个逻辑上的介质),必然需要修改主控接口,所以具体实施上是根据u盘主控芯片的不同,准确识别相关的几个特定参数,配置好新的ini参数信息文件,通过编程器进行精确修改,最终将存储芯片的空间由主控告知操作系统,进而被识别为上述逻辑上的三个部分(“磁盘3”、“磁盘4”、“cd-rom0”)。

“磁盘3”为第一逻辑数据区域,其中,该第一逻辑数据区域的第一个引导分区(图中所示的5.00gb未分配区域)为一个扩展的mbr引导分区,该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处于深度隐藏状态,能够正常执行mbr引导。该扩展的mbr引导分区后面的4个引导分区为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

“磁盘4”为一个独立的第二逻辑数据区域,常规的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u盘)只能借助系统级软件进行数据后加密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而采用此方案可以在可移动存储介质的芯片数据块预先划分出存储空间,预先定义为加密区,这种先行加密省时省力效率高,用户口令校验通过后,使用起来跟常规u盘使用无异,大大提供了用户体验。

“cd-rom0”为一个独立的第三逻辑数据区域,常规的u盘在使用前都是整体格式化,一旦遇到故障,不论底层介质级还是文件系统级,都只能整体抹掉尝试处理恢复,而采用这种方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区域单独处理,各空间利用的独立性非常高,整体数据安全性也就大大提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401: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引导参数。

步骤s403:对用于存放mbr引导信息的扇区占用进行扩展。

步骤s405:执行格式化操作,并设置上述扩展的mbr引导分区为隐藏属性。

采用图4所示的方法制作的可移动存储介质,突破了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在操作系统层级所支持的主分区数量极限,在系统安装维护时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安装介质,也无需频繁更换这些介质,从而解决了介质极易造成损坏或缺失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

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引导参数如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cylinder/head/sector,简称为chs)/逻辑块地址(logicblockaddress,简称为lba),并将用于存放mbr引导信息的扇区占用从传统的1个扇区进行扩展,修改标志位为64个,然后执行格式化(format)动作并设置为hidden属性以实现隐藏。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7: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主控芯片参数,其中,定义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的地址起止范围,设置上述第二逻辑数据区域为后置加载方式,预留密钥校验的交互接口。

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u盘)主控芯片参数以预先确定此加密数据分区,明确定义好加密数据分区的地址起止范围,设定此加密数据分区采用后置加载方式,预留密钥校验的交互接口。其中,对于后置加载方式而言,当操作系统在侦测到外置u盘连接系统后,只能完成device初始化但不能直接加载这个加密数据分区,必须经用户输入口令并验证通过后方可加载并允许用户正常定义文件系统格式以及数据读写。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移动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9:修改上述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主控芯片参数,其中,定义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的地址起止范围,设置上述第三逻辑数据区域为标准的统一光盘格式(udf)文件系统。

具体实现方式为修改u盘主控芯片参数以预先确定此模拟iso驱动分区,明确定义好该模拟iso驱动分区的地址起止范围,设定此模拟iso驱动分区采用标准的统一光盘格式(udf)文件系统。该模拟iso驱动分区放置的是用于模拟光盘iso的引导分区,该分区存放基于iso的引导数据,系统会识别为cd-rom形式,采用udf文件系统,这个分区允许用户随时自由更换其中的独立iso数据源,可以是可引导的操作系统的原版iso,也可以是用户的个人数据类或运维工具类iso源,且在更换时不损坏u盘其他区域的数据,做到无损可自由持续更新。

上述移动存储介质(例如,u盘)制作方案,可以在一个可移动存储介质上,创建出常规业务场景中需要多个引导安装介质才具备的功能:包含windows、linux、macos等的系统引导和安装,引导异常时的系统修复(包含但不限于:分区表创建、调整大小与修复、磁盘修复、数据恢复、密码破解等),这种制作方案使得运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运维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便捷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对硬件资源的占用也缩减为一个usb口,系统中断值得到有效释放,硬件板载电压得到有效释放和利用。

综上所述,借助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方式,多分区、模块化的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常规的移动存储介质(例如u盘)使用都只能格式化为1个存储空间进行使用,空间利用率相对低,数据存放单一,功能也单一,而采用此方案可以多重划分存储空间,数据存放可以分门别类,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数据存储,可以整合更多其他的运维功能。

多引导模式的引导支撑:常规的u盘使用的是单一的引导,而采用此方案可以多重引导,覆盖bioslegacy的mbr引导、efi的gpt引导、cd-rom/dvd-rom的光盘引导。

多系统的引导安装支撑:常规的u盘是只含单一的操作系统进行安装,而采用此方案可以同时写入多个操作系统,满足windows、linux、macos等各平台操作系统的同时内嵌,一盘在手,安装无忧,且升级内嵌系统相互独立,不破坏u盘整体结构,做到无损升级系统源。

加密数据区的支撑:常规的u盘只能借助系统级软件进行数据后加密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而采用此方案可以在介质的芯片数据块儿预先划分出存储空间,预先定义为加密区,这种先行加密省时省力效率高,用户口令校验通过后,使用起来跟常规u盘使用无异,体验极好。

空间独立性高:常规的u盘在使用前都是整体格式化,一旦遇到故障,不论底层介质级还是文件系统级,都只能整体抹掉尝试处理恢复,而采用这种方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区域单独处理,各空间利用的独立性非常高,整体数据安全性也就大大提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