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从磁卡读取磁信息的读卡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读卡器,该读卡器将插入到插入口的磁卡沿着搬运路径搬运,并由磁头读取磁信息。在这样的读卡器中,有时在插入口的周边安装被称为略读头的磁头进行取得磁信息的非法行为。
作为应对非法行为的措施,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读卡器在形成有插入口的框体的前表面侧装设金属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是磁差动型传感器,具备卷绕在芯体的中央的一对励磁线圈和卷绕于芯体的一端及另一端的一对检测线圈。因为略读头具备金属部分,所以当略读头安装于插入口的周边时,能够基于来自金属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动来检测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334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略读头有时安装于卡搬运路径上。即,略读头有时安装于比插入口靠框体的内侧的位置。
为了检测安装于这样的位置的略读头,优选将金属传感器配置在框体内部的接近搬运路径的位置。然而,若将金属传感器配置于框体的内部,金属传感器就会检测框体内部存在的金属制构造物。因此,与将金属传感器安装于框体的前表面侧的情况相比,金属制的异物的检测精度可能降低。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读卡器,通过配置于框体的内部的金属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搬运路径,所述搬运路径用于搬运记录有磁信息的磁卡;框体,所述框体在内部具备所述搬运路径;磁头,所述磁头在设定于所述搬运路径中的所述磁卡的搬运方向的中途的读取位置读取所述磁信息;以及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所述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具备第一振荡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并联连接的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所述磁头能够从与所述搬运路径中的所述磁卡的搬运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一侧与在所述搬运路径中搬运的所述磁卡接触,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分别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搬运路径的一侧将线圈中心线朝向所述垂直方向,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在所述搬运方向上相邻,在驱动所述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时,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产生相互为反方向的磁场。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搬运路径的附近设置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在略读头等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被安装于搬运路径附近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来自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动来检测异物。即,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通过与第一振荡电路连接的检测线圈产生高频的磁场。因此,当在该磁场中安装了具有金属部分的异物时,感应电流(涡电流)就会在异物中流动。由此,检测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所以,来自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输出发生变动。因此,可以基于来自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动来检测安装了异物。在此,在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具备一个检测线圈的情况下,磁场的磁通从检测线圈的垂直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因此,磁场沿垂直方向扩展。与此相对,在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具备在搬运方向上相邻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相互为反方向的磁场的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的情况下,高频的磁场的磁通例如在各检测线圈的垂直方向的一侧从第一检测线圈侧朝向第二检测线圈侧,在另一侧从第二检测线圈侧朝向第一检测线圈侧。因此,磁场在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的垂直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向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向扩展。因此,只要将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配置于搬运路径的附近,就能够在沿着搬运路径的搬运方向的大范围内检测异物。另外,因为磁场在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向上扩展,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检测位于远离搬运路径的位置的金属制的构造物。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安装于搬运路径中的异物。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从所述垂直方向观察时的卷绕方向相互为反方向。据此,容易使第一检测线圈产生的磁场和第二检测线圈产生的磁场在垂直方向上为反方向。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在与所述搬运方向及所述垂直方向正交的所述搬运路径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磁头相同的位置,在所述搬运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磁头不同的位置。因为略读头从磁卡读取磁信息,所以在宽度方向上安装于与磁头相同的位置的可能性高。因此,如果在这样的位置配置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则容易检测非法安装的略读头。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具有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沿搬运方向延伸,规定所述搬运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配置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与所述搬运路径相反的一侧。据此,因为板状部件从搬运路径一侧覆盖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所以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不会与磁卡接触而磨损。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具有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具备第二振荡电路和与所述第二振荡电路连接的一个第三检测线圈,所述第三检测线圈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搬运路径的一侧将线圈中心线朝向所述垂直方向,在所述搬运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磁头的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相反的一侧。如果具有该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则能够在与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检测异物的检测位置不同的位置检测异物。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框体具备用于将所述磁卡插入所述搬运路径的插入口,所述第三检测线圈配置于比所述磁头靠所述插入口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配置于所述磁头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反的一侧。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所产生的高频磁场与具备两个检测线圈的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所产生的高频的磁场相比,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因此,如果将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第三检测线圈配置于接近插入口的位置,则能够在搬运路径的接近插入口的位置且在垂直方向上的大范围内检测安装了异物。另外,如果将第三检测线圈配置于接近插入口的位置,则能够减少来自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输出受到在框体的内部存在的金属制的构造物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支承所述磁头并使其能够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移,所述支承机构具备金属制的弹性板部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所述弹性板部件在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与所述搬运路径相反的一侧沿着所述搬运路径延伸,所述磁头安装于所述弹性板部件,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搬运面和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之间的第一距离比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弹性板部件和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及所述第二检测线圈之间的第二距离短。据此,容易使磁头与磁卡接触。在此,垂直方向上的搬运路径的搬运面和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之间的第一距离比垂直方向上的弹性板部件和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之间的第二距离短。因此,即使金属制的弹性板部件配置在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的第二方向上,也能够抑制来自具备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的感应式接近传感器的输出受到弹性板部件的影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感应型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搬运路径的附近。因此,能够基于来自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动,在搬运路径的附近检测略读头等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另外,感应型接近传感器具备在搬运方向上相邻且卷绕方向相反的第一检测线圈及第二检测线圈,因此,感应型接近传感器产生的高频磁场的磁通在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向上扩展。因此,如果将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配置在搬运路径的附近,则可以在搬运方向的大范围内检测安装于搬运路径中的异物。另外,因为感应型接近传感器产生的磁通在沿着搬运方向的方向上扩展,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感应型接近传感器检测位于远离搬运路径的位置的金属制的构造物。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安装于搬运路径的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读卡器的剖视图。
图2是磁卡及读卡器的平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具备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及第三检测线圈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读卡器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5是第一金属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6是具备变形例的振荡电路的第一金属传感器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读卡器,2…磁卡,2a磁条,3…磁头,4…插入口,5…框体,6…搬运路径,6a…搬运面,8…下侧框架,9…上侧框架,11…搬运机构,12…搬运辊,13…搬送电动机,15…支承机构,16…框架部分,17…贯通部,18…前侧突部,19…后侧突部,20…板簧(金属制的弹性板部件),20a…安装部分,21…第一检测线圈,21a…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线,22…第二检测线圈,22a…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线,23…电路基板,24…第一振荡电路,24a…变形例的振荡电路,25…第一金属传感器,27…柔性印刷基板,31…第三检测线圈,31a…检测线圈的中心线,32…第二振荡电路,33…第二金属传感器,35…板状部件,35a…板状部件的上表面,36…孔部,38…插入检测传感器,41…控制部,42…低通滤波器,43…a/d转换电路,45…整流电路,c1…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f1…第一金属传感器产生的磁场的磁通,f2…第二金属传感器产生的磁场的磁通,k1…第一检测线圈的第一卷绕方向,k2…第二检测线圈的第二卷绕方向,r1…第一电阻元件,r2…第二电阻元件,r3…第三电阻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读卡器的实施方式。
(读卡器)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读卡器1的剖视图。图2是磁卡2及读卡器1的平面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具备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及第三检测线圈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俯视图。图4是读卡器1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读卡器1进行记录于磁卡2的磁信息的读取及磁信息向磁卡2的写入。读卡器1连接于规定的上位装置上来使用。
磁卡2例如是厚度为0.7~0.8mm左右的氯乙烯制的卡。如图2所示,在磁卡2的一面设置有记录磁信息的磁条2a。磁条2a在长方形状的磁卡2的短边方向的规定位置沿长度方向延伸。在磁卡2上有时还内置ic芯片。
如图1所示,读卡器1具备:在前表面具备磁卡2的插入口4的框体5;以及设于框体5的内部的搬运路径6。框体5具备:位于搬运路径6的下方的下侧框架8;以及位于上侧的上侧框架9。搬运路径6从插入口4经由磁头3延伸。另外,搬运路径6从插入口4朝向后方以直线状延伸。
另外,读卡器1具备搬运机构11,该搬运机构11沿着搬运路径6搬运插入到插入口4的磁卡2。搬运机构11具备:搬运辊12;以及作为搬运辊12的驱动源的搬运电动机13(参照图4)。搬运辊12被上侧框架9支承且可旋转。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读卡器1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及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是搬运路径6延伸的方向,是搬运磁卡2的搬运方向m。y方向是搬运路径6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上下方向z,是与搬运路径6的搬运面6a垂直的垂直方向。另外,在前后方向x上,将插入口4所在的一侧设为前方x1,将其相反方向设为后方x2。另外,将设置有读卡器1的姿势下的下侧设为下方z1,将上侧设为上方z2。
磁头3在设定于搬运路径6中的搬运方向m的中途的读取位置r,从磁卡2的磁条2a读取磁信息。读取位置r被设定在比搬运辊12靠搬运方向m的上游侧的位置。即,读取位置r比搬运辊12更接近插入口4。磁头3有时也向磁卡2写入磁信息。
磁头3经由支承机构15支承于下侧框架8。支承机构15支承磁头3且使其能够在上下方向z位移。更详细而言,下侧框架8具备在搬运路径6的下方z1沿着搬运路径6延伸的板状的框架部分16。在框架部分16设置有贯通部17,该贯通部17使磁头3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支承机构15具备:从框架部分16上的磁头3的前方x1向下方z1突出的前侧突部18;从框架部分16的磁头3的后方x2向下方z1突出的后侧突部19;以及挂设于前侧突部18及后侧突部19的板簧20(金属制的弹性板部件)。
板簧20在前侧突部18和后侧突部19之间沿前后方向x延伸。板簧20能够在前侧突部18和后侧突部19之间弹性变形。磁头3固定在设于板簧20的前侧部分的安装部20a。磁头3通过板簧20上下挠曲而在上下方向z上位移。在本例中,板簧20的比磁头3的安装部分20a靠后方的后侧部分从上方z2观察时与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前端部分重叠。另外,在从上方z2观察时,板簧20的比磁头3的安装部分20a靠前方的前侧部分与第三检测线圈31的后端部分略微重叠。
而且,读卡器1在前后方向x上具备位于磁头3和搬运辊12之间的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与设置在配置于框架部分16及板簧20的下方z1的电路基板23上的第一振荡电路24一起构成第一金属传感器25。第一金属传感器25是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通过驱动第一振荡电路24,从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产生高频的磁场。
如图3所示,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被构图设于柔性印刷基板27上。通过柔性印刷基板27沿着框架部分16的上表面固定,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分别在搬运路径6的下方z1使线圈中心线21a、22a朝向上下方向z。另外,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搬运方向m上相邻。从上下方向z观察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时的第一检测线圈21的卷绕方向k1和第二检测线圈22的卷绕方向k2相互为反方向。第一检测线圈21位于比第二检测线圈22靠磁头3的一侧。
在此,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搬运方向m上相邻。另外,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卷绕方向相互为反方向,在驱动第一金属传感器25时,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上下方向z上产生相互为反方向的磁场。因此,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关于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所产生的磁场的磁通f1,例如在各检测线圈的上下方向z的一侧从第一检测线圈21侧朝向第二检测线圈22侧,在另一侧从第二检测线圈22侧朝向第一检测线圈21侧。因此,磁场在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上下方向z的一侧及另一侧向沿着搬运方向m的方向扩展。
另外,读卡器1在前后方向x上的磁头3和插入口4之间具备第三检测线圈31。第三检测线圈31与设于电路基板23的第二振荡电路32一起构成第二金属传感器33(第二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第二金属传感器33是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通过驱动第二振荡电路32而从第三检测线圈31产生高频的磁场。
第三检测线圈31被构图设于柔性印刷基板27上。通过柔性印刷基板27沿着框架部分16的上表面被固定,第三检测线圈31在搬运路径6的下方z1使线圈中心线31a朝向上下方向z。在此,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在第三检测线圈31为一个的情况下,磁场的磁通f2例如从第三检测线圈31的上下方向z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因此,磁场沿上下方向z扩展。
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搬运路径6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于与磁头3相同的位置,在搬运方向m上配置于与磁头3不同的位置(磁头3的后方x2)。另外,第三检测线圈31在搬运路径6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于与磁头3相同的位置,在搬运方向m上配置于与磁头3不同的位置(磁头3的前方x1)。在此,在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磁头3的位置是在经由插入口4将磁卡2插入搬运路径6时与磁条2a对置的位置。因此,配置有第一检测线圈21、第二检测线圈22及第三检测线圈31的位置是在经由插入口4将磁卡2插入搬运路径6时供磁条2a通过的位置。
第一检测线圈21、第二检测线圈22及第三检测线圈31被从上方z2盖在框架部分16上的板状部件35覆盖。即,第一检测线圈21、第二检测线圈22及第三检测线圈31隔着板状部件35位于与搬运路径6相反的一侧。板状部件35为树脂制。从上方z2观察板状部件35时的形状是在前后方向x上长的矩形形状。在板状部件35上设置有使磁头3沿上下方向z贯通的孔部36。板状部件35的前端部分朝向前方向下方z1弯曲。板状部件35的上表面35a规定搬运面6a(搬运路径6的下表面)的一部分。
在此,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z上的搬运面6a与第一检测线圈21、第二检测线圈22及第三检测线圈31之间的第一距离d1比上下方向z上的板簧20与第一检测线圈21、第二检测线圈22及第三检测线圈31之间的第二距离d2短。
在搬运路径6的搬运方向m上的磁头3和搬运辊12之间设置有检测插入了磁卡2的插入检测传感器38(参照图4)。作为插入检测传感器38,可以使用与磁卡2接触来检测该磁卡2的插入的接触式传感器。或者,作为插入检测传感器38,可以使用通过对检测光被磁卡2遮断进行检测而检测该磁卡2的插入的光学式传感器。
接着,读卡器1具备控制部41。如图4所示,经由未图示的驱动器在控制部41的输入侧连接有磁头3。另外,在控制部41的输入侧连接有插入检测传感器38。另外,第一金属传感器25及第二金属传感器33分别经由低通滤波器42及a/d转换电路43连接于控制部41的输入侧。经由未图示的驱动器在控制部41的输出侧连接有搬运电动机13。
当由插入检测传感器38检测到磁卡2向搬运路径6的插入时,控制部41驱动搬运电动机13,将磁卡2的插入方向的后端向后方x2搬运至通过磁头3的位置。另外,控制部41驱动磁头3,在磁卡2通过磁头3时读取存储于磁条2a的磁信息。而且,当磁卡2向后方x2通过磁头3时,控制部41向相反方向驱动搬运电动机13,将磁卡2向前方x1搬运。由此,控制部41使磁卡2的前方x1的前端部分从插入口4向外部突出。
另外,当基于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及第二金属传感器33的输出检测到在搬运路径6附近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时,控制部41不驱动搬运电动机13而停止沿着搬运路径6搬运磁卡2的搬运动作。作为具有金属部分的异物,例如有略读头等安装于搬运路径6中的非法磁头。
(第一金属传感器及第一金属传感器的异物的检测方法)
接着,参照图5详细地说明第一金属传感器25。图5的(a)是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电路图。图5的(b)是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输出信号的波形的说明图。图5的(c)是从低通滤波器42输出的电压信号的说明图。如图5的(a)所示,第一金属传感器25具备第一振荡电路24。
第一振荡电路24具备:将集电极与电源电压端子vcc连接的晶体管tr;连接于晶体管tr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第一电阻元件r1;以及连接于晶体管tr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第一电容器c1。另外,第一振荡电路24具备并联连接于晶体管tr的发射极和接地端子gnd之间的第二电容器c2及第二电阻元件r2。此外,第一振荡电路24具备在第一电阻元件r1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连接有一端子的第三电容器c3。在第三电容器c3的一端子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设置有输出端子out。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并联连接于第三电容器c3的另一端子和接地端子gnd之间。
在此,如图5的(b)所示,在本例中,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输出、即从输出端子out输出的输出信号成为与通过整流电路对按规定周期变动的电压信号进行了整流的整流信号相同的波形的信号。如图5的(c)所示,该输出信号经由低通滤波器42形成为与输出信号的振幅对应的电平的电压信号。另外,通过a/d转换电路43,电压信号被作为数字信号输入到控制部41。
当第一振荡电路24动作时,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产生高频的磁场。在此,若在产生的磁场中安装了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在异物中就会流动感应电流(涡电流)。由此,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阻抗发生变化,来自输出端子out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动。从而,与输出信号对应的振幅的电压信号发生变动。因此,在输入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的控制部41中,电压信号的变动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安装有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
在本例中,控制部41根据最近的7点的移动平均值确定电压信号中存在超过阈值的变动的情况下,检测出安装了异物。另外,在由插入检测传感器38检测出磁卡2向搬运路径6插入后,控制部41根据磁卡2插入前的7点移动平均值确定在磁卡2从插入口4排出时的电压信号中存在超过阈值的变动的情况下,检测出安装了异物。
在此,在第二金属传感器33中,第二振荡电路32的电路结构与第一振荡电路24相同。然而,在第二金属传感器33中,在第三电容器c3的另一端子和接地端子gnd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三检测线圈31。此外,能够通过来自第二金属传感器33的输出检测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的原理与第一金属传感器25相同。另外,控制部41基于来自第二金属传感器33的输出检测异物的异物检测方法也与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异物的检测方法相同。
(作用效果)
本例的读卡器1在搬运路径6附近具备第一金属传感器25及第二金属传感器33。因此,在搬运路径6附近安装有略读头等具备金属部分的异物的情况下,能够基于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及第二金属传感器33的输出的变动来检测异物。
另外,因为第一金属传感器25具备在搬运方向m上相邻且卷绕方向相反的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所以高频的磁场在沿着搬运方向m的方向上扩展。因此,根据第一金属传感器25,能够在搬运方向m的大范围内检测安装于搬运路径6的异物。另外,因为磁场在沿着搬运方向m的方向上扩展,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第一金属传感器25检测位于远离搬运路径6的位置的金属制的构造物。因此,根据本例的读卡器1,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安装于搬运路径6的异物。
此外,在本例中,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搬运路径6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于与磁头3相同的位置,在搬运方向m上配置于与磁头3不同的位置。在此,用于非法读取磁信息的略读头很可能被安装于在宽度方向y上与磁头3相同的位置。因此,如果将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则容易检测到略读头。
另外,在本例中,读卡器1具有第二金属传感器33。因此,能够在不同于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检测异物的检测位置检测异物。
另外,第二金属传感器33产生的高频的磁场与具备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第一金属传感器25产生的高频的磁场相比,在上下方向z上扩展。因此,如果将第二金属传感器33配置在接近插入口4的位置,则能够在搬运路径6的接近插入口4的位置,在上下方向z上的大范围内检测安装了异物。另外,由于第三检测线圈31位于接近插入口4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来自第二金属传感器33的输出受到存在于框体5内部的金属制的构造物的影响。
另外,在本例中,因为具有在上下方向z上可位移地支承磁头3的板簧20,所以容易使磁头3与磁卡2接触。在此,上下方向z上的搬运面6a和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之间的第一距离d1比上下方向z上的板簧20和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之间的第二距离d2短。因此,即使金属制的板簧20配置在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的下方z1,也能够抑制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输出受到板簧20的影响。
此外,第一检测线圈21和第二检测线圈22也可以将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的卷绕方向设为相同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使相互为反方向的电流流过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由此,第一检测线圈21及第二检测线圈22在上下方向z上产生相互为反方向的磁场。因此,第一检测线圈21和第二检测线圈22所产生的高频的磁场在沿着搬运方向m的方向上扩展。
(变形例)
接着,说明各金属传感器25、33中的振荡电路的另一例。图6的(a)是具备变形例的振荡电路24a的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电路图。图6的(b)是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输出信号的波形的说明图。图6的(c)是从低通滤波器42输出的电压信号的说明图。如图6的(a)所示,本例的振荡电路24a在上述第一振荡电路24中具备第三电阻元件r3。第三电阻元件r3连接于第一电容器c1的输出端子out侧和第二电容器c2的接地端子gnd侧之间。
在本例中,如图6的(b)所示,来自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输出、即从输出端子out输出的输出信号以电源电压vcc的1/2的电压为中心按规定的周期变动。因此,在第一金属传感器25的振荡电路使用本例的振荡电路24a的情况下,将整流电路45连接于输出端子out。即,在使用了本例的振荡电路24a的情况下,在振荡电路24a和控制部41之间依次具备整流电路45、低通滤波器42及a/d转换电路43。在此,如图6的(c)所示,通过经由整流电路45及低通滤波器42,输出信号成为与输出信号的振幅对应的电平的电压信号。另外,通过经由a/d转换电路43,电压信号成为数字信号并被输入到控制部41。
在本例中,与上述情况同样,控制部41也可以检测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