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6351发布日期:2019-11-16 00:5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项目大量的采用装配式结构,预制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梁、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凸窗等,构建品种多样、造型复杂,现场堆放管理要求十分高。施工现场对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档案管理停留在纸质档案。在提倡一个构件一份档案的情况下,施工人员难以将构件与表进行一一对应的管理,而是批量填写、管理。

预制装配式项目参建单位多,涉及众多专业单位的协调、配合及照管,大型装配式项目甚至会有几家预制构件生产厂家。

经调研后发现,目前装配式预制构件管理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施工现场与预制构件生产厂的进度计划有差异,导致现场构件堆放或现场停工;

2.构件数量及构件型号的统计产生误差;

3.构件档案的搜索困难,难以实现一个构件对应一份档案,取而代之的是填写人员按批填写表格,导致表格信息不准确;

4.业主及其他单位对于项目进度、情况只能通过周例会沟通,不能及时了解;

5.检测报告随构件档案按批填写,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检测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包括:

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并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

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为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从所述项目管理平台获取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二维码,并将获取到的二维码打印后粘贴于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扫描装车完毕准备运送出厂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包括:

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之后,还包括:

运输车辆达到施工场地时,总包单位材料进场管理人员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之后,还包括:

监理单位验收装配式项目构件合格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之后,还包括:

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进行装配式项目构件的资料补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提供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并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第二模块,用于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

第三模块,用于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为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第四模块,用于从所述项目管理平台获取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二维码,并将获取到的二维码打印后粘贴于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第五模块,用于供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扫描装车完毕准备运送出厂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包括:

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第六模块,用于在运输车辆达到施工场地时,供总包单位材料进场管理人员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第七模块,用于供监理单位验收装配式项目构件合格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第八模块,用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进行装配式项目构件的资料补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相较于现行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平台中预制构件实行“一件一码”,每件装配式预制构件生成的二维码与其在设计图纸上的信息、数据、尺寸相对应,在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管理准确率及效率。具体有以下优势:

1.提高预制构件数量、型号统计上的准确性;

2.各参建单位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资料,并以此调整各自单位的进程;

3.由于“一件一码”数据的精确交互,确保信息、数据、尺寸的精确,便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与实施;

4.状态更新的留痕落实检测、验收责任制,使项目管理人员、监理等明确自身责任并监督其工作。

5.“一件一档”使档案与构件的一一对应。实现线上填写检测表格,加快表格完成速度。便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搜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建立模型、录入相关数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创建装配式项目构件的进度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创建装配式项目构件信息的检测表单及填写流程、权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信息的检测表单成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某批次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工厂管理人员粘贴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扫描二维码更新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s1,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并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在此,首先,要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按照各参建单位的要求,需要在建模阶段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相关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步骤s2,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

在此,其次,将完成的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平台中设定预制构件的各个进度阶段,绘制预制构件的检测表单并将其附于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其中,创建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的进度流程如图3所示,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如图4和5所示;

步骤s3,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为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在此,如图6所示,最后可以为每一个id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

步骤s4,从所述项目管理平台获取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二维码,并将获取到的二维码打印后粘贴于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在此,如图7所示,构件加工厂的管理二维码的工作人员将即将出厂的构件批次的二维码通过项目管理平台打印出来;如图8所示,并将二维码粘贴在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步骤s5,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扫描装车完毕准备运送出厂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

在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预制装配式项目构件管理方法,避免预制构件数量、型号统计上的误差;各参建单位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资料,并以此调整各自单位的进程;实现构件与档案的一一对应,确保信息与数据的精确;落实检测、验收责任制。

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包括:

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在此,如图2所示,每个构件的信息表中可以包括其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之后,还包括:

如图9所示,运输车辆达到施工场地时,总包单位材料进场管理人员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之后,还包括:

监理单位验收装配式项目构件合格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之后,还包括:

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进行装配式项目构件的资料补充。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并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在此,首先,要建立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按照各参建单位的要求,需要在建模阶段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相关信息录入对应的bim建筑模型中

第二模块,用于将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

在此,其次,将完成的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bim建筑模型及其对应的信息导入项目管理平台,并在平台中设定预制构件的各个进度阶段,绘制预制构件的检测表单并将其附于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其中,创建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的进度流程如图3所示,设置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对应的进度流程、检测表单,及所述进度流程、检测表单的填写权限如图4和5所示;

第三模块,用于在所述项目管理平台中为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在此,如图6所示,最后可以为每一个id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

第四模块,用于从所述项目管理平台获取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二维码,并将获取到的二维码打印后粘贴于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在此,如图7所示,构件加工厂的管理二维码的工作人员将即将出厂的构件批次的二维码通过项目管理平台打印出来;如图8所示,并将二维码粘贴在对应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

第五模块,用于供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扫描装车完毕准备运送出厂的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完成装配式项目构件的出厂流程。

在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预制装配式项目构件管理方法,避免预制构件数量、型号统计上的误差;各参建单位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资料,并以此调整各自单位的进程;实现构件与档案的一一对应,确保信息与数据的精确;落实检测、验收责任制。

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每个装配式项目构件的信息包括:

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在此,如图2所示,每个构件的信息表中可以包括其构件名称、地块编号、楼号、楼层信息。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第六模块,用于在运输车辆达到施工场地时,供总包单位材料进场管理人员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的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入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七模块,用于供监理单位验收装配式项目构件合格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确认装配式项目构件验收完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项目构件的监控方法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八模块,用于通过扫描装配式项目构件上二维码,以登录所述项目管理平台,并基于所述填写权限,填写对应的进度流程和检测表单,以进行装配式项目构件的资料补充。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现行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平台中预制构件实行“一件一码”,每件装配式预制构件生成的二维码与其在设计图纸上的信息、数据、尺寸相对应,在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管理准确率及效率。具体有以下优势:

1.提高预制构件数量、型号统计上的准确性;

2.各参建单位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资料,并以此调整各自单位的进程;

3.由于“一件一码”数据的精确交互,确保信息、数据、尺寸的精确,便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与实施;

4.状态更新的留痕落实检测、验收责任制,使项目管理人员、监理等明确自身责任并监督其工作。

5.“一件一档”使档案与构件的一一对应。实现线上填写检测表格,加快表格完成速度。便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搜索。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