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8983发布日期:2019-11-16 01:0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校教育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



背景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经过四到五年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完成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安排。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以及是否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现有技术中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有,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向实际技能转化欠缺。缺少学习兴趣,无法深度挖掘,汇总知识并进行升华;学生缺少获得真实项目案例的渠道,无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对接;对于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缺少对题目内容和选报学生人数的科学而全面的分析与审核机制;学生缺少全方位的针对性指导,缺少对题目和指导教师的深入了解;在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资料的参考;学生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与公司的设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排版等存在诸多不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没有进行规范的分类整理和存放,并深度挖掘;学校无法及时的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学生获取信息少,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包括登录模块、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分析及评估模块、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论文展示模块、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和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导师通过导师登录入口登录该指导系统,进入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并录入毕业设计题目;

2)指导小组通过管理系统登录入口登录该指导系统,进入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并对导师录入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和评估,评估完毕后,将题目通过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展示出来;

3)学生通过学生登录入口进入该指导系统,进入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分析及评估模块,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简单的了解;

4)了解后学生进入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选择题目;

5)学生选择好题目后,进入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查询与题目相关的学习资料,对题目所表示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6)学生也可以进入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相同选题对应的学生进行同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可对学生的活跃度进行分析;

7)学生进行学习和深入探讨后,撰写论文,并将论文上传至论文展示模块;

8)论文展示模块将论文抄送至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对论文进行评分,并输入至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成绩分析;

9)学生和导师均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查询论文的成绩;

优选的,所述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与历年的论文进行分析比对,给出查重率。

优选的,所述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可供导师进入,并根据学生的活跃度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优选的,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可统计出学生成绩的及格人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引入导师绩效评估模型、课题智能推荐模型、选报人数推荐模型、论文多纬度分析模型;采用大数据采集、清洗、去敏、分析、数学模型、报表分析、智能检索等技术;紧贴高校业务逻辑、功能强大、支持定制、提供标准接口和丰富报表;系统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与微信,app客户端进行对接,与学校的大数据平台进行对接;

2、本发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让导师和学生更认真的对待毕业设计,提供学生丰富的选择依据,把学生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对综合能力得以最大的提升,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综合指数,对毕业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和趋势分析,对学校全局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

3、本发明通过对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完成等全方位的指导和决策,解决学生困惑,实现把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进行转换,把知识更好的深入了解,灵活应用,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实际执行能力。

4、本发明旨在通过该软件系统和服务体系,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升华,从理论走向实际,强化学生兴趣,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与实际社会需求进行对接,提供学生更客观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实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对接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服务,创造更多的成绩;

5、本发明通过对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完成等全方位的指导和决策,解决学生困惑,实现把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进行转换,把知识更好的深入了解,灵活应用,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实际执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中:1.登录模块;2.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3.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4.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分析及评估模块;5.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6.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7.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8.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9.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10.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11.学生登录入口;12.导师登录入口;13.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学生毕业设计用智慧指导系统,包括登录模块1、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2、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3、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分析及评估模块4、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5、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10、论文展示模块6、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7、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8、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9和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10;

包括以下步骤:

1)导师通过导师登录入口登录该指导系统,进入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2,并录入毕业设计题目;

2)指导小组通过管理系统登录入口登录该指导系统,进入系统设定选题方向管理模块2,并对导师录入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和评估,评估完毕后,将题目通过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3展示出来;

3)学生通过学生登录入口进入该指导系统,进入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分析及评估模块4,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简单的了解;

4)了解后学生进入已公开毕业设计题目综合展示模块3选择题目;

5)学生选择好题目后,进入毕业设计资讯集中展示模块10查询与题目相关的学习资料,对题目所表示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6)学生也可以进入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5,相同选题对应的学生进行同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5可对学生的活跃度进行分析;

7)学生进行学习和深入探讨后,撰写论文,并将论文上传至论文展示模块6;

8)论文展示模块6将论文抄送至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7,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7对论文进行评分,并输入至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9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8,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成绩分析;

9)学生和导师均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模块9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8查询论文的成绩;

所述历年论文深度检索与统计分析模块7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与历年的论文进行分析比对,给出查重率;所述同组技术交流及活跃度分析模块5可供导师进入,并根据学生的活跃度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图形对比展示模块8可统计出学生成绩的及格人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