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0512发布日期:2019-12-03 2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15分钟服务圈范围;

步骤2: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范围;

步骤3: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与15分钟服务圈之间的服务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到该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方圆2000m区域中所有建筑的球面距离,并形成距离矩阵;

步骤12:设置球面距离的阀值,将至该社区服务设施点的球面距离小于该阀值的建筑筛选出来,形成建筑集合t;

步骤13:利用导航路网计算步行时间,对该社区服务设施点至建筑点ti进行步行路径规划,得到建筑点ti的步行距离和步行时间;

步骤14:根据步行时间值,计算该社区服务设施点的15分钟服务圈范围,并绘制15分钟等时圈的导航路网图;

步骤15:重复步骤11至步骤14,计算所有社区服务设施点的15分钟服务圈范围并累加所有社区服务设施点的15分钟服务圈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15分钟等时圈的导航路网图的绘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1,栅格化处理步行时间:将包围建筑集合t的矩形框划分成50*50的矩形网格,接着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算法,将社区服务设施点至建筑集合t中所有建筑点ti的步行时间值插值至网格点上;

步骤14.2,生成等值线:指定等时圈步行的时间指标值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和20分钟,根据网格点上的步行时间值,采用内插法找出各指标值所在的点,然后将步行时间数值相等的点联成圆滑曲线;

步骤14.3,15分钟等时圈和相邻指标值等时圈围成的多边形面输出:将步行时间值为15分钟的等时圈与步行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和20分钟的等时圈围成的多边形面保存成地图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对建筑集合t中的每一个建筑点,按照社区服务设施点到建筑点的步行距离从小到大排序;

步骤22:根据每一个建筑点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规模属性,按照每一个建筑点的实际服务能力要求,确定构成每一个建筑点的最大服务能力圈覆盖的所有单体建筑中居住的常住人口;

步骤23:计算每一个建筑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并导航路网图上绘制其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

步骤24:重复步骤21至步骤23,计算所有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并累加所有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建筑点的实际服务能力要求包括:菜市场配置标准、早餐配置标准、小型商服配置标准、再生资源回收站配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标准、社区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室外运动场地配置标准、室内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幼儿园配置标准、托老所配置标准和社区管理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建筑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的绘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1,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点最大服务能力包含的建筑点集:假设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的人口数为pa,对建筑集合t中的每一个点的常住人口数进行累加,当人口数累加值超过pa时停止;已经累加过的建筑点形成的集合即为社区服务设施点最大服务能力包含的建筑点集tsub;

步骤23.2,生成并保存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对建筑点集tsub进行凸包运算,得到的外包多边形即为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将其保存成地图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具体过程为:叠加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与15分钟服务圈空间分布图,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服务缺口范围并在导航路网图上绘制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服务缺口范围。

8.一种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设施到所有单体建筑的距离矩阵;

s3,选取步行15分钟到达的距离矩阵;

s4,步行路径规划;

s5,计算并绘制15分钟服务圈范围;

s6,按步行距离从小到大排序;

s7,按照实际服务能力要求,确定设施的最大服务能力圈覆盖的所有常住人口;

s8,计算并绘制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

s8,计算实际服务能力与15分钟服务圈之间的服务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s5中,绘制15分钟服务圈范围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栅格化处理步行时间:将包围建筑集合t的矩形框划分成50*50的矩形网格,接着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算法,将社区服务设施点至建筑集合t中所有建筑点ti的步行时间值插值至网格点上;

生成等值线:指定等时圈步行的时间指标值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和20分钟,根据网格点上的步行时间值,采用内插法找出各指标值所在的点,然后将步行时间数值相等的点联成圆滑曲线;

15分钟等时圈和相邻指标值等时圈围成的多边形面输出:将步行时间值为15分钟的等时圈与步行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和20分钟的等时圈围成的多边形面保存成地图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s8中,绘制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点最大服务能力包含的建筑点集:假设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的人口数为pa,对建筑集合t中的每一个点的常住人口数进行累加,当人口数累加值超过pa时停止;已经累加过的建筑点形成的集合即为社区服务设施点最大服务能力包含的建筑点集tsub;

生成并保存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对建筑点集tsub进行凸包运算,得到的外包多边形即为社区服务设施点的最大实际服务能力范围圈,将其保存成地图文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智慧社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15分钟服务圈范围;步骤2: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范围;步骤3:计算社区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能力与15分钟服务圈之间的服务缺口。本发明打破了街道社区行政区划界限,以社区服务设施实际服务能力为依据,通过比较社区服务15分钟服务圈内人口规模与实际服务能力人口规模的差距,分析二者差距存在的原因,找出社区服务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欠账,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从而进行分析和规划,形成全面覆盖的社区服务设施空间的科学布局,从而来提高了社区服务圈的服务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关丽;丁燕杰;郑国江;冯学兵;乔文昊;罗梦佳;黄志松;王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19.12.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