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3806发布日期:2020-02-11 13:0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识别及信息安全领域,具体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但是决定和影响虹膜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于虹膜的采集质量。在人眼自然睁开的状态下,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虹膜采集难以避免睫毛遮挡的影响,而且极具多样性,因此睫毛检测是虹膜识别性能极限提高,或者泛虹膜检测的核心问题。

目前针对于睫毛检测的相关研究多是对整个虹膜区域通过阈值分割或者形态学的知识实现睫毛检测。masek利用睫毛与周围虹膜的灰度差异来设置阈值达到睫毛检测的目的。(maseklibor.recognitionofhumanirispatternsforbiometricidentification[d].2003.)来毅等人利用形态学知识,通过灰度开运算得到直方图具有分段特性的虹膜图像,经二值化检测出眼睫毛。(来毅,路陈红,卢朝阳.用于虹膜识别的眼睑及眼睫毛遮挡检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杨晓生采用自适应双阈值分割的方法对睫毛进行检测,根据不同图像的光照情况,灵活地调整阈值。(杨晓生.虹膜图像预处理及特征编码方法的研究[d].2016)这几种方法都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睫毛检测,但是由于事先未确定睫毛区域,使得后期的搜索范围过大,检测效率低,睫毛误检情况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本方法首先对虹膜上下区域进行分块,然后采用变异系数作为判别准则,通过对比对虹膜上下分块区域的灰度分布差异性,判断各虹膜上分块是否受睫毛遮挡,最后对这些分块进行区域整合得到睫毛遮挡区域。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以虹膜圆心为原点,对虹膜区域进行等弧度扇形分块。

步骤(2).判断各虹膜上分块是否受睫毛遮挡,分别计算关于虹膜圆心对称的上下俩分块的变异系数,当上分块的变异系数大于下分块的变异系数,且上分块的变异系数与下分块的变异系数的差值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thr,(0≤thr≤0.15),则该上分块受睫毛遮挡,不满足则上分块不受睫毛遮挡。

步骤(3).将虹膜上半分块区域i1内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进行整合获得睫毛遮挡区域。

步骤(1).具体方法如下:

以虹膜圆心为原点,间隔为θ弧度(5≤θ≤20),将虹膜划分为n(n为偶数)个分块,分块区域si=[(i-1)×θ,i×θ],i=1,2,…,n;虹膜上半分块区域i1包括分块区域si,i=1,2,…,n/2,虹膜下半分块区域i2包括分块区域si,i=n/2+1,n/2+2,…,n。

步骤(2).举个例说明,具体方法如下:

计算虹膜上分块s1与关于虹膜圆心对称的虹膜下分块的变异系数,具体公式如下;f(p,q)表示分块中第p行、第q列处像素点的像素值。n1表示虹膜上分块s1内的像素点个数,表示虹膜下分块内的像素点个数;

计算s1内的灰度均值μ1;

计算内的灰度均值

计算s1区域内的灰度标准差v1:

计算区域内的灰度标准差

计算s1区域内的变异系数cv1;

计算区域内的变异系数

时虹膜上分块区域s1受睫毛遮挡;

时虹膜上分块区域s1不受睫毛遮挡。

步骤(3).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判断分块区域s1是否受睫毛遮挡,当分块区域s1不受睫毛遮挡时,则判断下一个分块区域s2中是否受睫毛遮挡,依次类推,直到检测到第一个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停止判断,并将其标记为st1;然后判断分块区域sn/2是否受睫毛遮挡,当分块区域sn/2不受睫毛遮挡时,则判断下一个分块区域sn/2-1是否受睫毛遮挡,依次类推,直到检测到第一个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停止判断,并将其标记为st2;最后将分块区域st1、st2以及两者之间的分块区域整合获得睫毛遮挡区域。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因事先未确定睫毛区域,使得后期的搜索范围过大,检测效率低,睫毛误检情况严重的情况。本发明方法针对虹膜区域中的睫毛分布范围进行预确定,缩小了后期睫毛检测的搜索范围,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睫毛误检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睫毛遮挡区域预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以虹膜圆心为原点,对虹膜区域进行等弧度扇形分块:

以虹膜圆心为原点,间隔为θ弧度(5≤θ≤20),将虹膜划分为n(n为偶数)个分块,分块区域si=[(i-1)×θ,i×θ],i=1,2,…,n;虹膜上半分块区域i1包括分块区域si,i=1,2,…,n/2,虹膜下半分块区域i2包括分块区域si,i=n/2+1,n/2+2,…,n。

步骤(2).判断各虹膜上分块是否受睫毛遮挡,分别计算关于虹膜圆心对称的上下俩分块的变异系数,当上分块的变异系数大于下分块的变异系数,且上分块的变异系数与下分块的变异系数的差值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thr,(0≤thr≤0.15),则该上分块受睫毛遮挡,不满足则上分块不受睫毛遮挡。

举个例说明,具体方法如下:

计算虹膜上分块s1与关于虹膜圆心对称的虹膜下分块的变异系数,具体公式如下;f(p,q)表示分块中第p行、第q列处像素点的像素值。n1表示虹膜上分块s1内的像素点个数,n2i1表示虹膜下分块内的像素点个数;

计算s1内的灰度均值μ1;

计算内的灰度均值

计算s1区域内的灰度标准差v1:

计算区域内的灰度标准差

计算s1区域内的变异系数cv1;

计算区域内的变异系数

时虹膜上分块区域s1受睫毛遮挡;

时虹膜上分块区域s1不受睫毛遮挡。

步骤(3).将虹膜上半分块区域i1内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进行整合获得睫毛遮挡区域:

首先判断分块区域s1是否受睫毛遮挡,当分块区域s1不受睫毛遮挡时,则判断下一个分块区域s2中是否受睫毛遮挡,依次类推,直到检测到第一个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停止判断,并将其标记为st1;然后判断分块区域sn/2是否受睫毛遮挡,当分块区域sn/2不受睫毛遮挡时,则判断下一个分块区域sn/2-1是否受睫毛遮挡,依次类推,直到检测到第一个受睫毛遮挡的分块区域,停止判断,并将其标记为st2;最后将分块区域st1、st2以及两者之间的分块区域整合获得睫毛遮挡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