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2990发布日期:2020-03-13 05:5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筑的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的管理效率,智能建筑的概念被提出来,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随着科技化水平的越来越高,智能建筑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建筑中需要使用到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现有的综合布线系统还很不完善,例如还没有对于布线系统的维护,最优化路线的规划以及后期维护的一整套流程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布线系统,所述布线系统包括模拟布线单元和布线实践单元,所述布线系统通过连接有维护管理单元;

所述模拟布线单元包括模型刻画模块、线路计算模块、核算模块和合理性分析模块,所述模型刻画模块是基于智能建筑的真实建筑概念真实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所述线路计算模块是基于模型刻画模块的模拟线路以及线路对应的线缆长度和个方面情况的计算,所述核算模块是基于线路计算模块的若干方案所核算的最优化路线,所述合理性分析模块是基于核算模块的最优化路线方案并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

所述布线实践单元包括仪器端、仪器控制模块、实施布线模块和检修模块,所述仪器端包括角度测量仪、水平仪、测距仪、管线探测仪、照明灯、以及带有存储模块的显示屏等仪器,所述仪器控制模块是基于仪器端各个仪器设备所对应的控制开关结构,所述实施布线模块是基于仪器控制模块控制的仪器端的各个仪器设备按照核算合理的最优化路线实施的布线情况记录,所述检修模块是基于实施布线模块布线情况的维修养护进程的记录;

所述维护管理单元包括人员管理模块和仪器管理模块,所述人员管理模块为当地布线系统所对应工作人员的情况记录以及管理,所述仪器管理模块是基于人员管理模块中的工作人员对仪器端以及仪器控制模块的各个仪器设备以及各个仪器设备所对应的控制开关结构的管理维护。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于当地机房中,连接有后台处理中心,用以保证整个控制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优选的,所述模型刻画模块的模型建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自行创建,不做具体的规则要求,只要拥有以房屋建设的真实比例缩小的建筑效果展示图便可制作。

优选的,所述线路计算模块是设计师根据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所规划的各种可能性方案,并将其绘制于模型刻画模块上。

优选的,所述核算模块是根据设计师规划的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的路线核算,再结合当地区域的其它因素确定最终的最优化路线,所述其它因素包括地域平度、控制中心所在当地机房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合理性分析模块是对根据核算模块结合当地区域的其它因素确定核算的最优化路线进行合理性分析,若该方案不合理,则返回线路计算模块,并舍弃原来核算的最优化路线,重新计算最优化路线,至核算结果合理。

优选的,所述仪器端所包括的各个仪器设备均用作实施布线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角度测量仪、水平仪、测距仪、管线探测仪、照明灯、以及带有存储模块的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仪器控制模块是将仪器端包括各个仪器设备的控制开关结构以及控制开关结构对应的电源设备,整合于一个控制箱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检修模块是工作人员每次检修后将其检修情况记录于检修模块上,便于后续进一步的检修维护。

优选的,所述人员管理模块包括的工作人员经过仪器管理模块的记录后保管相应的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作业,若仪器损坏,则也经过仪器管理模块及时上报并送至维修处维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后台处理中心、布线系统以及维护管理单元分别实现布线系统总台的维护、布线系统的布线方案优化以及布线系统的后续维护管理,使得布线系统更加全面和完善,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时,布线系统的模型刻画模块会根据建筑的真实比例模拟以及规划的路线根据线路计算模块进行自动计算,计算结果通过核算模块核算,最终经过合理性分析模块的合理性分析合理后进行应用,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若前一项未完成则不会到达下一步骤,节约系统的运行空间,仪器端则用于工作人员真实布线,并且由工作人员进行维护管理,这样使用更加方便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拟布线单元的原理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布线实践单元的原理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维护管理单元的原理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中心;2、后台处理中心;3、布线系统;4、模拟布线单元;5、布线实践单元;6、维护管理单元;7、模型刻画模块;8、线路计算模块;9、核算模块;10、合理性分析模块;11、仪器端;12、仪器控制模块;13、实施布线模块;14、检修模块;15、人员管理模块;16、仪器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控制中心1,控制中心1通过互联网连接布线系统3,布线系统3包括模拟布线单元4和布线实践单元5,布线系统3通过连接有维护管理单元6;

模拟布线单元4包括模型刻画模块7、线路计算模块8、核算模块9和合理性分析模块10,模型刻画模块7是基于智能建筑的真实建筑概念真实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线路计算模块8是基于模型刻画模块7的模拟线路以及线路对应的线缆长度和个方面情况的计算,核算模块9是基于线路计算模块8的若干方案所核算的最优化路线,合理性分析模块10是基于核算模块9的最优化路线方案并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

布线实践单元5包括仪器端11、仪器控制模块12、实施布线模块13和检修模块14,仪器端11包括角度测量仪、水平仪、测距仪、管线探测仪、照明灯、以及带有存储模块的显示屏等仪器,仪器控制模块12是基于仪器端11各个仪器设备所对应的控制开关结构,实施布线模块13是基于仪器控制模块12控制的仪器端11的各个仪器设备按照核算合理的最优化路线实施的布线情况记录,检修模块14是基于实施布线模块13布线情况的维修养护进程的记录;

维护管理单元6包括人员管理模块15和仪器管理模块16,人员管理模块15为当地布线系统3所对应工作人员的情况记录以及管理,仪器管理模块16是基于人员管理模块15中的工作人员对仪器端11以及仪器控制模块12的各个仪器设备以及各个仪器设备所对应的控制开关结构的管理维护。

进一步的,控制中心1设置于当地机房中,连接有后台处理中心2,用以保证整个控制中心1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进一步的,模型刻画模块7的模型建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自行创建,不做具体的规则要求,只要拥有以房屋建设的真实比例缩小的建筑效果展示图便可制作,线路计算模块8是设计师根据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所规划的各种可能性方案,并将其绘制于模型刻画模块7上,核算模块9是根据设计师规划的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的路线核算,再结合当地区域的其它因素确定最终的最优化路线,其它因素包括地域平度、控制中心1所在当地机房的位置,合理性分析模块10是对根据核算模块9结合当地区域的其它因素确定核算的最优化路线进行合理性分析,若该方案不合理,则返回线路计算模块8,并舍弃原来核算的最优化路线,重新计算最优化路线,至核算结果合理。

再进一步的,仪器端11所包括的各个仪器设备均用作实施布线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角度测量仪、水平仪、测距仪、管线探测仪、照明灯、以及带有存储模块的显示屏,仪器控制模块12是将仪器端11包括各个仪器设备的控制开关结构以及控制开关结构对应的电源设备,整合于一个控制箱结构内,检修模块14是工作人员每次检修后将其检修情况记录于检修模块14上,便于后续进一步的检修维护,人员管理模块15包括的工作人员经过仪器管理模块16的记录后保管相应的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作业,若仪器损坏,则也经过仪器管理模块16及时上报并送至维修处维修。

本发明采用后台处理中心2、布线系统3以及维护管理单元6分别实现布线系统3总台的维护、布线系统3的布线方案优化以及布线系统3的后续维护管理,使得布线系统3更加全面和完善,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时,布线系统3的模型刻画模块7会根据建筑的真实比例模拟以及规划的路线根据线路计算模块8进行自动计算,计算结果通过核算模块9核算,最终经过合理性分析模块10的合理性分析合理后进行应用,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若前一项未完成则不会到达下一步骤,节约系统的运行空间,仪器端11则用于工作人员真实布线,并且由工作人员进行维护管理,这样使用更加方便便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