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6874发布日期:2020-01-18 04:3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滑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滑鼠。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滑鼠的组装过程或其零件尺寸都存在公差,导致在组装后按键结构的铰链(hinge)只能限定地悬浮在开关结构的触点上方,而使得按键结构与开关结构的触点之间有空隙而造成空行程的问题。此处,所谓的「空行程」是指按键受按压而移动到碰触开关结构的触点的行程。如此一来,将影响使用者在使用此滑鼠时的使用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鼠,其按键本体与开关结构的触点零间隙地接触,可提供使用者较佳地使用手感。

本发明的滑鼠,其包括固定结构、按键结构、开关结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以及第三元件。固定结构具有容纳槽。按键结构组装于固定结构上,且包括按键本体、连接部与夹持部。连接部连接按键本体与夹持部。开关结构组装于固定结构上且包括触点。按键结构的按键本体覆盖开关结构。第一元件设置于固定结构的容纳槽与按键结构的夹持部之间。第二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且第一端固定于按键结构的连接部上。第三元件配置于按键结构的连接部与夹持部的下方且对应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元件之间具有磁性吸力,按键结构的按键本体与开关结构的触点相互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皆为感磁元件,而第三元件为起磁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起磁元件为永久磁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磁元件的材质为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三元件与第一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而第三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且第一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垂直距离大于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垂直距离至少是1/5的第一垂直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元件至第二元件之间具有第一水平距离。第二元件至开关结构的触点之间具有第二水平距离。第二水平距离大于第一水平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水平距离至少为1/5的第二水平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鼠还包括盖体,组装于固定结构上,且覆盖按键结构的连接部与夹持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鼠还包括基座,组装于固定结构上,且与按键结构及盖体定义出内部空间。固定结构、开关结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以及第三元件位于内部空间中。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滑鼠的设计中,按键结构的连接部与夹持部透过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元件之间的磁性吸力而向下位移,以使得按键本体以第一元件为支点而向下零间隙地接触开关结构的触点。藉此,可使按键本体有持续力量向下接触开关结构的触点。如此一来,本发明的滑鼠无空行程且可提供使用者较佳地使用手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滑鼠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图1的滑鼠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滑鼠的局部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滑鼠;

110:固定结构;

112:容纳槽;

120:按键结构;

122:按键本体;

124:连接部;

126:夹持部;

130:开关结构;

132:触点;

140:第一元件;

150:第二元件;

152:第一端;

154:第二端;

160:第三元件;

170:盖体;

180:基座;

h1:第一水平距离;

h2:第二水平距离;

g1:第一垂直距离;

g2:第二垂直距离;

s: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滑鼠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图1的滑鼠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滑鼠的局部构件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滑鼠100包括固定结构110、按键结构120、开关结构130、第一元件140、第二元件150以及第三元件160。

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110具有容纳槽112。按键结构120组装于固定结构110上,且包括按键本体122、连接部124与夹持部126,其中连接部124连接按键本体122与夹持部126。开关结构130组装于固定结构110上且包括触点132。按键结构120的按键本体122覆盖开关结构130。第一元件140设置于固定结构110的容纳槽112与按键结构120的夹持部126之间。第二元件15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52与第二端154,且第一端152固定于按键结构120的连接部124上。第三元件160配置于按键结构120的连接部124与夹持部126的下方且对应第一元件140与第二元件150。第三元件160与第一元件140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g1,第三元件160与第二元件150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g2。特别是,g1>g2>0。较佳地,第二垂直距离g2至少是1/5的第一垂直距离g1。此外,第三元件160与第一元件140及第二元件150之间可填充有塑胶。

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140与第二元件150皆为感磁元件,而第三元件160为起磁元件。此处,起磁元件例如是永久磁铁,而感磁元件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元件140具体化为金属轴件,其中第一元件140被按键结构120的夹持部126夹持且位于固定结构110的容纳槽112中。第二元件150例如是螺丝、螺栓或铁片。此处,第二元件150是绘示为螺丝来作为举例说明,其中第二元件150的第一端152是以锁固的方式固定于按键结构120的连接部124上。

特别是,第三元件160与第一元件140之间以及第三元件160与第二元件150的第二端154之间皆具有磁性吸力。意即,第一元件140与第二元件150的第二端154皆会有持续力量往第三元件160的方向(即向下力)。按键结构120的连接部124与夹持部126透过第一元件140及第二元件150的第二端154分别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磁性吸力而向下位移,以使得按键本体122以第一元件140为支点而向下零间隙地接触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藉此,利用第三元件160对第二元件150的磁性吸力,使按键本体122有持续力量向下接触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来达成按键结构120的按键本体122与开关结构的触点132之间完全零间隙。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滑鼠100无空行程且可提供使用者较佳地使用手感。

另外,第二元件150是绘示为螺丝来作为举例说明,因此第二元件150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g2是可以调节的。通过调整第二元件150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g2,可以调整两者之间的磁性吸力,从而可微调按键本体122与接触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之间的接触力。例如,当第二元件150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g2较小时,则按键本体122与接触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之间的接触力较大,使用者只需使用较小的力按压按键结构120即可触发开关结构130。反之,当第二元件150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g2较大时,使用者则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按压按键结构120才能触发开关结构130。也就是说,第二元件150与第三元件160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g2可根据使用者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使用手感。

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元件140至第二元件150之间具有第一水平距离h1,而第二元件150至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之间具有第二水平距离h2。特别是,第二水平距离h2大于第一水平距离h1。如此一来,第一水平距离h1的力臂较小,第二水平距离h2的力臂较长,使用者按压按键结构120使其触发开关结构130所需要的按压力就不会过大。较佳地,第一水平距离h1至少为1/5的第二水平距离h2。

此外,本实施例的滑鼠100还包括盖体170,其中盖体170组装于固定结构110上,且覆盖按键结构120的连接部124与夹持部126。另外,本实施例的滑鼠100还包括基座180,其中基座180组装于固定结构110上,且与按键结构120及盖体170定义出内部空间s。此处,固定结构110、开关结构130、第一元件140、第二元件150以及第三元件160位于内部空间s中。

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滑鼠100是透过第三元件160对第一元件140及第二元件150的磁性吸力,使按键本体122有持续力量向下接触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来达成按键结构120的按键本体122与开关结构的触点132之间完全零间隙。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滑鼠100无空行程。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滑鼠100是透过磁吸的方式来达成按键结构120的按键本体122与开关结构130的触点132之间零间隙,因此可依据使用需求简单且轻易地更换按键结构120(如表面颜色、材质等)。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滑鼠的设计中,第三元件与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磁性吸力,以迫使按键结构的连接部与夹持部透过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而向下位移,而按键本体以第一元件为支点而向下零间隙地接触开关结构的触点。藉此,可使按键本体有持续力量向下接触开关结构的触点。如此一来,本发明的滑鼠无空行程且可提供使用者较佳地使用手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