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1685发布日期:2021-04-27 12:5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触控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触控板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板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调整触压手感的触控板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化的时代来临,各种多样化功能的便携式消费性电子装置也为了因应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与需要而不断被开发出来。在多样的电子装置中,又以笔记型电脑的应用最为广泛,因其具有高便利性而广受大众的喜爱。
3.一般而言,多数的笔记本电脑配备有触控板装置以替代鼠标,供使用者进行输入、选取等操作。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使用频率增加,触控板的使用次数亦随之增加。每一个使用者对于触控板的按压手感有不同的适应性。对于需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触控板的按压手感的好坏更是至关重要。
4.然而,触控板在设计、组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些许公差。在实际使用触控板时,此些公差会使触控板的按压手感或大、或小、甚至顶死的现象,使得触控板的按压手感难以控制。
5.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调整按压手感的触控板,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整触压手感的触控板装置。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触控板装置包含壳体、活动件以及触控板基板。壳体包含第一阶梯部。第一阶梯部具有多个台阶。多个台阶沿绕着一轴线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增高。活动件设置于壳体上。活动件配置以基于轴线相对壳体转动。活动件包含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选择性地与多个台阶中的其中之一抵接。触控板基板配置以与活动件远离壳体的一端抵接。
8.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还包含多个限位槽。多个限位槽绕着上述的轴线排列。活动件还包含限位柱。限位柱选择性地与多个限位槽中的其中之一卡合。
9.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限位槽具有开口。开口包含相对的两斜面。两斜面之间的宽度靠近触控板基板渐增,且多个开口的多个斜面绕着轴线排列。
10.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还包含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沿绕着上述的轴线的旋转方向设置。第二阶梯部具有多个台阶。第二阶梯部的多个台阶沿上述旋转方向而逐渐增高。活动件还包含第二支撑部。当活动件沿上述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二支撑部选择性地与第二阶梯部的多个台阶中的其中之一抵接。
11.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上述的第二支撑部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部的高度。
12.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阶梯部的多个台阶中最高的其中之一与第一阶梯部的多个台阶中最高的其中之一分别位于轴线的两侧,且彼此相对。
13.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阶梯部与第一阶梯部绕着轴线设置。
14.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板装置还包含盖体以及弹性件。盖体与壳体耦接。盖体包含覆盖部。活动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与覆盖部之间。弹性件抵接于覆盖部与活动件之间。
15.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盖体以及活动件之一者包含凸垣。凸垣朝盖体以及活动件的另一者凸出。
16.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盖体还包含侧墙部。侧墙部连接覆盖部的边缘,并与壳体卡扣。
17.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还包含止挡部。活动件还包含止挡柱。止挡部位于止挡柱随着活动件转动的移动路径上。止挡部配置以与止挡柱抵接。
18.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活动件还包含旋控部。旋控部设置于活动件远离触控板基板的一端。壳体具有开孔。旋控部由开孔暴露出。
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是借由调整活动件与触控板基板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触控板的按压行程,使得触动力产生改变。借此,使用者可根据个人习惯及需求调整触控板的按压手感。此外,调整活动件与触控板基板之间的距离也可解决触控板因设计、组装公差等原因而引发触控板顶死或按压手感不良的问题。
20.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活动件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线段4-4的剖面图;图5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沿线段5-5的剖面图。【符号说明】
22.100:触控板装置110:壳体110a:表面111:围墙部112:第一阶梯部1121、1141:台阶113:扣接部114:第二阶梯部116:限位槽116a、o:开口
116a1、116a2:斜面118:止挡部120:活动件121:第二支撑部122:支柱123a、123b:限位柱124:底盘125:止挡柱126:旋控部127:延伸部128a、128b:第一支撑部129:第二凸垣130:盖体132:覆盖部134:侧墙部136:卡扣部138:第一凸垣140:触控板基板150:弹性件c:轴线o:开口h:开孔h1、h2、h3: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24.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触控板装置100包含壳体110、活动件120、盖体130以及触控板基板140。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板装置100可以是供携带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使用的触控输入装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100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以触控板模块作为输入界面的电子产品。
25.盖体130包含覆盖部132、侧墙部134以及卡扣部136。侧墙部134连接覆盖部132的边缘。卡扣部136设置于侧墙部134上。卡扣部136配置以与壳体110卡扣。于本实施方式中,卡扣部136为通孔,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通孔贯穿侧墙部134。覆盖部132具有开口o。活动件120的一端穿过开口o远离壳体110延伸。触控板基板140覆盖于活动件120、盖体130以及壳体110之上。触控板基板140配置以与活动件120远离壳体110的一端抵接。
26.请参照图2。图2为图1中的活动件12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活动件120包含支柱122、底盘124、旋控部126、两第一支撑部128a、128b、第二支撑部121、两限位柱123a、123b、止挡柱125以及延伸部127。底盘124环绕于支柱122的外壁。旋控部126位于支柱122的一端。旋控部126配置以使使用者调控活动件120的转动。于本实施方式中,旋控部126为十字形凹槽,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27.两第一支撑部128a、128b以支柱122为轴对称设置于底盘124上。两第一支撑部128a、128b沿着平行支柱122的延伸方向相对底盘124凸出。延伸部127连接底盘124的外缘,并远离支柱122延伸。第二支撑部121设置于延伸部127上。第二支撑部121沿着平行支柱122的延伸方向相对延伸部127凸出,且两第一支撑部128a、128b与第二支撑部121延伸凸出方向相同。第二支撑部121与支柱12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支撑部128a/128b与支柱122之间的距离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28.限位柱123a、123b以支柱122为轴对称地设置于底盘124的外缘。进一步地,限位柱123b设置于延伸部127上,并且位于第一支撑部128b及第二支撑部121之间。限位柱123a、123b配置以与壳体110的限位槽116卡合(如图5所示)。止挡柱125连接延伸部127的外缘。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128b、限位柱123b、第二支撑部121以及止挡柱125是于底盘124的径向上依序排列,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29.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28a、128b、限位柱123a、123b、第二支撑部121的数量及位置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而弹性调整,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30.请参照图3。图3为图1中的壳体110的局部立体图。壳体110具有开孔h。开孔h配置以暴露活动件120的旋控部126。壳体110包含第一阶梯部112、第二阶梯部114、多个限位槽116(图中仅示例性标示一个)、止挡部118、围墙部111以及扣接部113。第一阶梯部112以及第二阶梯部114围绕开孔h,并绕着轴线c设置。第一阶梯部112以及第二阶梯部114分别包含多个台阶。第一阶梯部112以及第二阶梯部114的台阶随着如图3中顺时钟的旋转方向而逐渐增高,且第一阶梯部112的台阶中最高的一台阶1121与第二阶梯部114的台阶中最高的一台阶1141分别位于轴线c的两侧。台阶1121与台阶1141彼此相对。
31.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梯部112及第二阶梯部114中的任意两相邻台阶的高度相差约0.03~0.05毫米,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32.多个限位槽116绕着轴线c设置。每一限位槽116具有开口116a。开口116a包含相对的两斜面116a1、116a2。两斜面116a1、116a2之间的宽度是朝远离壳体110的表面110a(即靠近触控板基板140)的方向而渐增。且多个开口116a的多个斜面116a1、116a2是绕着轴线c排列。进一步地,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梯部112、多个限位槽116以及第二阶梯部114是朝远离开孔h的一径向上依序排列设置。换言之,第一阶梯部112距离开孔h最近,多个限位槽116次的,第二阶梯部114距离开孔h最远。
33.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梯部112、多个限位槽116以及第二阶梯部114与开孔h的距离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而弹性调整,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34.止挡部118设置于第二阶梯部114的外围。止挡部118配置以与活动件120的止挡柱125抵接。具体而言,活动件120设置于壳体110上(如图4所示),并基于轴线c相对壳体110转动。止挡柱125亦随着活动件120转动。止挡部118位于止挡柱125随着活动件120转动的移动路径上,以在活动件120转动至最大角度,即触控板装置100调整至最大行程时,止挡活动件
120的转动,避免第一支撑部128a突然由最高的台阶降落至最低的台阶。
35.围墙部111围绕第一阶梯部112、多个限位槽116、第二阶梯部114以及止挡部118,并且垂直壳体110的表面110a设置。扣接部113设置于围墙部111上。扣接部113配置以与盖体130的卡扣部136卡扣。
36.于本实施方式中,扣接部113相对围墙部111凸起。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扣接部113为通孔,卡扣部136为相对侧墙部134的凸起,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37.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扣接部113与卡扣部136的位置及构型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而弹性调整,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38.请参照图4。图4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100沿线段4-4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活动件120的支柱122未设置旋控部126的一端穿过盖体130的开口o朝触控板基板140延伸,并与触控板基板140间隔一段距离。盖体130可协助限位支柱122,以避免支柱122左右晃动。支柱122设置有旋控部126的一端穿过壳体110的开孔h,使得旋控部126经由开孔h暴露。借此,使用者可利用十字起子或一字起子与旋控部126卡合,以调整活动件120的转动。
39.活动件120的第一支撑部128a、128b分别选择性地与第一阶梯部112的多个台阶中的两者抵接。活动件120的第二支撑部121选择性地与第二阶梯部114的多个台阶中的其中之一抵接。当活动件120基于轴线c相对壳体110旋转时,第一支撑部128a、128b与第二支撑部121会随着活动件120转动而移动至与多个台阶中的另一相邻者抵接。活动件120受第一阶梯部112的台阶的高度影响而靠近或远离触控板基板140。
40.起先,第一支撑部128b与第一阶梯部112中最高的台阶1121抵接。当活动件120随着台阶高度增加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支撑部128a与第一阶梯部112逐渐增高的台阶抵接,进而于平行轴线c的方向上抬升活动件120,使得活动件120与触控板基板140之间的距离缩减。当使用者点击触控板基板140时,使用者仅需稍加施力于触控板基板140,触控板基板140便会与支柱122抵接,而触发按压开关。如此,使用者的按压行程较短,使用者点击触控板装置100的触感也较弱。
41.另一方面,当活动件120随着台阶高度减少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支撑部128a、128b与第一阶梯部112逐渐降低的台阶抵接,活动件120也沿着平行轴线c的方向下降,使得活动件120与触控板基板140之间的距离增加。当使用者点击触控板基板140时,使用者需施较大的力道按压触控板基板140,才能使触控板基板140与支柱122抵接,而触发按压开关。如此,使用者的按压行程较长,使用者点击触控板装置100的触感也较大。
42.进一步地,在平行轴线c的方向上,第二支撑部121相对底盘124的高度h1大于第一支撑部128a相对底盘124的高度h2。又,第一支撑部128a的高度h2大于第一支撑部128b相对底盘124的高度h3。因此,当活动件120由起始位置(即第一支撑部128b与第一阶梯部112中最高的台阶1121抵接时的位置)开始,随着台阶高度增加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支撑部128b会由第一阶梯部112中最高的台阶1121移动至第一阶梯部112中最低的台阶,因而呈现悬空的状态。此时第二支撑部121与第二阶梯部114的台阶抵接可帮助活动件120维持平衡,使活动件120不会左右摇晃。
43.盖体130还包含第一凸垣138。第一凸垣138设置于覆盖部132面对壳体110的一侧,并朝向活动件120延伸。活动件120还包含第二凸垣129。第二凸垣129设置于底盘124面对覆盖部132的一侧,并朝向覆盖部132延伸。盖体130的第一凸垣138配置以与活动件120的第二
凸垣129抵接。借由第一凸垣138与第二凸垣129的抵接,可在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上限制活动件120的移动,使活动件120不会太过接近触控板基板140而导致顶死触控板基板140的问题。此外,在组装触控板装置100的过程中,第一凸垣138亦可协助对位活动件120的套设,以加速组装时间。
44.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垣138与第二凸垣129中的其中一个可选择性地省略,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45.触控板装置100还包含弹性件150。弹性件150套设于活动件120的支柱122外围,并抵接于盖体130的覆盖部132与活动件120的底盘124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凸垣138以及第二凸垣129环绕弹性件150。弹性件150配置以推抵活动件120朝壳体110靠近,以避免活动件120沿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脱离壳体110。
46.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50为弹簧、弹片等具弹性元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47.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垣138、第二凸垣129以及弹性件150的位置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而弹性调整,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48.请参照图5。图5为图1中的触控板装置100沿线段5-5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盖体130的卡扣部136与壳体110的扣接部113卡扣,以将盖体130与壳体110相固定。
49.活动件120的限位柱123a、123b分别选择性地与多个限位槽116中的两者卡合。当活动件120相对于壳体110转动而使得限位柱123a、123b移动至与多个限位槽116中的另一相邻者卡合时,第一支撑部128a、128b移动至与第一阶梯部112的多个台阶中的另一相邻者抵接。借由限位柱123a、123b与限位槽116的卡合,使活动件120相对壳体110转动时,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壳体110定位于多个旋转角度之一。如此,可避免使用者按压触控板基板140时,活动件120与壳体110产生不预期的相对转动。进一步地,限位槽116的开口116a的两斜面116a1、116a2(请配合参照图3)有助于限位柱123a、123b顺着斜面116a1、116a2移动至多个限位槽116中的另一相邻限位槽116。
50.此外,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两相邻限位槽116之间夹约25~30度,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借此,活动件120每转25~30度,活动件120就会受第一阶梯部112的影响而升高或降低约0.03~0.05毫米。活动件120与触控板基板140之间的按压行程就会增加或减少约0.03~0.05毫米。活动件120与触控板基板140之间的按压行程增加或减少约0.03~0.05毫米即能使触动力具有约30克~50克的差异,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因此,本发明是借由调整活动件120与触控板基板140的距离(即触控板装置100的按压行程),进而调整触控板装置100的按压手感。
51.于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柱123a、123b的数量可为一或多个,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
52.此外,当活动件120转动时,止挡柱125也会随着活动件120而转动。壳体110的止挡部118设置在止挡柱125的移动路径上。当止挡柱125与止挡部118抵接时,如图5所示,活动件120便无法继续旋转。借此,可止挡活动件120的旋转,以免第一支撑部128a突然由最高的台阶降落至最低的台阶。
53.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触控板装置是借由调整活动件与触控板基板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触控板的按压行程,使得触动力产生改变。借此,使用者可根据个人习惯及需求调整触控板的按压手感。此外,调整活动件与
触控板基板之间的距离也可解决触控板因设计、组装公差等原因而引发触控板顶死或按压手感不良的问题。
54.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