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显示器及具有其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0307发布日期:2020-04-24 18: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触摸显示器及具有其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显示器及具有其的冰箱,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触摸显示器成为包括冰箱在内的各种家用电器的常规配置。例如在冰箱产品中,门体外部、内置保鲜盒上、变温桶上等均有可能设置触摸显示器,以供用户对储物情况或储物环境进行查看或控制。

现有触摸显示器包括触摸显示面板、覆盖于触摸显示面板上表面的遮光膜、以及覆盖遮光膜上方的玻璃盖板。触摸显示面板具有发光元件和触摸感测元件,其中,发光元件可控地发光且其发出的光能够穿过遮光膜向上投射出来;触摸感测元件与玻璃盖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当用户触摸按压玻璃盖板时,弹性件将该按压动作传递至触摸感测元件,以使得触摸感测元件获取相对应的触摸信号。

然而现有的一种触摸显示器,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持遮光膜和触摸显示面板,该种触摸显示器存在以下问题:当玻璃盖板与遮光膜之间存在组装间隙时,一方面,玻璃盖板上的按压动作无法通过遮光膜有效传递至弹性件,导致触摸感测不良,另一方面,由于弹性件的抵持使得遮光膜向上翘曲甚至从粘贴机构上剥离,导致遮光膜移位;而为避免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产生,则需要玻璃盖板与遮光膜之间精确组装,进而提升了触摸显示器的生产精度要求,加大了触摸显示器的生产难度和制造成本。

而现有的另一种触摸显示器,弹性件的上端抵持玻璃盖板,弹性件的下端可以穿过遮光膜后抵持触摸显示面板,或者弹性件的下端抵持遮光膜并将遮光膜紧密贴附在触摸显示面板表面。然而,弹性件对玻璃盖板的抵持,经常导致玻璃盖板划伤,影响产品品质;另外,在遮光膜紧密贴附在触摸显示面板表面的产品中,遮光膜和触摸显示面板之间的组装难度相对较大,加大触摸显示器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显示器及具有其的冰箱,以相较于现有技术降低触摸显示器的组装难度、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器,包括触摸显示面板、遮光膜、传导件以及盖板,所述触摸显示面板包括布设有触摸感测元件的感测区,所述遮光膜覆盖于所述触摸显示面板的上方,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遮光膜的上方,所述遮光膜具有膜主体、以及与所述感测区的位置上下对应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向上凸伸出所述膜主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盖板相接触,所述传导件位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感测区之间,所述传导件的上端与所述凸起部相接触,所述传导件的下端与所述感测区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部的下表面凹设于所述膜主体的下表面以构造出凹槽,所述传导件的上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感测区的数目相同,且二者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件设置为弹性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触摸显示器还包括:

容纳所述触摸显示面板的盒体,具有位于所述触摸显示面板下方的底板以及围绕于所述触摸显示面板周围的侧边框;

支撑板,位于所述触摸显示面板和所述遮光膜之间;

其中,所述遮光膜粘贴连接于所述侧边框并贴附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显示面板还包括布设有发光元件的多个第一显示区;

所述多个第一显示区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之间的其余所述第一显示区分别具有相对应的所述感测区;

当任一所述感测区由未触发状态变化为触发状态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区由暗屏状态变化为点亮状态,其它所述第一显示区保持暗屏状态;

所述遮光膜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透光镂空带,所述透光镂空带覆盖在全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上方,以使全部所述第一显示区均通过所述透光镂空带出光。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显示面板和所述遮光膜之间还具有阻光件,所述阻光件具有上下贯通的透光通道,所述透光通道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与所述透光镂空带上下相对应,全部所述第一显示区均通过所述透光通道光学导通至所述透光镂空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触摸显示器还包括覆盖于所述透光镂空带下表面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容纳于所述透光通道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显示面板还包括布设有发光元件的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并排布设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显示区的侧方;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布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显示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触摸显示器的冰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将传导件位于遮光膜和感测区之间,传导件不与盖板相接触,从而避免划伤盖板;另一方面,在传导件上端的遮光膜处设置凸起部,使得凸起部极容易地接触到盖板,降低了对盖板和遮光膜之间组装精度的要求,保证盖板处的按压动作可通过凸起部有效传递至传导件,且凸起部与盖板的接触限制了遮光膜向上翘曲的运动,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测不良和遮光膜翘曲甚至剥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摸显示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摸显示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沿图1中a-a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遮光膜的下表面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摸显示器在冰箱变温桶上的应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摸显示器(移除盖板)在冰箱变温桶上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器1,其具体包括盖板10、遮光膜20、触摸显示面板30以及传导件50。

其中,盖板10大致呈沿第一面延展的薄板状(也即在该第一面上具有较大表面积且在该第一面的垂直方向上具有极小厚度),盖板10、遮光膜20、触摸显示面板30在盖板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排布,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盖板10和遮光膜20的相对位置为参照,将自盖板10沿其厚度方向至遮光膜20的指向定义为“下”,反之,将自遮光膜20至盖板10的指向定义为“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附图中,所述第一面大致示例为平面,而实际实施中,例如当触摸显示器1设置为柔性结构时,所述第一面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曲面。

触摸显示面板30包括感测区30b,感测区30b布设有触摸感测元件,以便通过所述触摸感测元件来获取触摸信号,进而实现触摸显示面板30的触摸感测功能。该触摸感测元件具体可设置为电容式感测元件,或者可以以触摸显示器技术领域中其它可行的感测元件予以实施。

触摸显示面板30还包括显示区(如后文中的显示区30c、显示区30a),所述显示区布设有发光元件,以便通过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来实现触摸显示面板30的显示功能,该发光元件具体可设置为led、lcd、或显示器技术领域中其它可行的发光元件。

遮光膜20覆盖于触摸显示面板30的上方,触摸显示面板30发出的光在投射到遮光膜20时可以被至少部分地遮挡。遮光膜20具体可包括基底层和涂覆在所述基底层表面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具有透光率低甚至于不透光的特性,当然,遮光膜20还可以以透光率满足需求的其它结构予以实施。

盖板10覆盖于遮光膜20的上方,其上表面构造出触摸显示器1的部分外表面,用于可对触摸显示器1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盖板10通常可采用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机械性能的材质,例如可以是玻璃、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膜20具有膜主体以及凸起部21。凸起部21向上凸伸出所述膜主体的上表面,相较于所述膜主体,凸起部21更容易与盖板10相接触;凸起部21与感测区30b的位置上下对应,在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上,凸起部21与相对应的感测区30b彼此至少部分相互重叠。

并且,传导件50位于凸起部21和感测区30b之间,传导件50的上端与凸起部21相接触,传导件50的下端与感测区30b相接触。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器1,一方面,将传导件50位于遮光膜20和感测区30b之间,传导件50不与盖板10相接触,从而避免划伤盖板10;另一方面,在传导件50上端的遮光膜20处设置凸起部21,使得凸起部21极容易地接触到盖板10,降低了对盖板10和遮光膜20之间组装精度的要求,保证盖板10处的按压动作可通过凸起部21有效传递至传导件50,且凸起部21与盖板10的接触限制了遮光膜20向上翘曲,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测不良和遮光膜20翘曲的问题。

进一步地,凸起部21的下表面凹设于所述膜主体的下表面,以构造出凹槽210,传导件50的上端容纳于凹槽210内,通过凹槽210的设置,一方面可便于对传导件50进行限位,避免传导件50错位,另一方面可便于组装过程中遮光膜20与传导件50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上,凸起部21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膜主体的上表面的上方,相对应的,传导件50的上端位于所述膜主体的上表面的上方。

另外,感测区30b、传导件50、凸起部21的数目设置为相同,且三者均相互对应。也即,凸起部21与感测区30b一一对应,凸起部21与传导件50一一对应,传导件50与感测区30b一一对应。本附图实施例中,感测区30b、传导件50、凸起部21均设置为七个。

进一步地,传导件50设置为弹性件,具体可设置为弹簧、弹片或其它。在盖板10受到按压时,该弹性件在保证将该按压动作传递至所述触摸感测元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形变来吸收按压动作的部分位移量,相较于刚性结构,可避免对触摸显示面板30造成压迫损伤。

进一步地,触摸显示器1还包括支撑件40,遮光膜20贴附在支撑件40上。

具体地,支撑件包括盒体41和支撑板42。

其中,盒体41构造出触摸显示器1的部分外表面,其围出容纳触摸显示面板30的容纳腔410,盒体41具有位于触摸显示面板30下方的矩形底板411以及围绕于触摸显示面板30周围的侧边框412,该侧边框412自底板411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遮光膜20的四周边缘紧密粘贴连接于侧边框412的顶部外翻边4120上。

支撑板42覆盖于触摸显示面板30上方,其位于触摸显示面板30和遮光膜20之间;遮光膜20贴附在支撑板42的上表面,支撑板42可以对遮光膜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以稳定遮光膜20的位置。

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通过凸起部21与盖板10的接触,可以限制了遮光膜20向上翘曲的运动,而结合遮光膜20和支撑件40的贴附设置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通过凸起部21,还可以避免遮光膜20与支撑件40之间发生剥离。

支撑板42具有上下贯通的避让槽42b,传导件50可配置于避让槽42内以使得其上端接触凸起部21且其下端接触感测区30b。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42b的数目与传导件50的数目相同,避让槽42b与传导件50一一对应,如附图示例中,触摸显示器1包括与7个传导件50逐一相对应的7个避让槽42b。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触摸显示面板30包括显示区,具体地,触摸显示面板30包括显示区30a和显示区30b。

其中,遮光膜20具有与显示区30a的位置上下对应的透光镂空部20a,在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上,透光镂空部20a重叠于相对应的显示区30a,这样,显示区30a发出的光可通过透光镂空部20a向上投射出去,以实现透光镂空部20a处的显示。一实施例中,若遮光膜20采用前述的基底层上涂覆油墨层的方式实现遮光,则透光镂空部20a可以采用仅具有所述基底层而未涂覆所述油墨层的方式实现透光,也即,在显示区30a上方的至少部分遮光膜20镂空出透光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镂空部20a在附图中示意为与显示区30a大致相同的构型,在具体实施时,透光镂空部20a可以以镂空文字、镂空图案、镂空形状等任意构型予以实现,以实现对预设信息的显示。

优选的,触摸显示面板30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30a,相对应的,遮光膜20具有数目与显示区30a相等的至少两个透光镂空部20a,例如在图中示例中,显示区30a和透光镂空部20a均设置为四个。任意两个透光镂空部20a可以具有相同的构型(比如均为矩形镂空图案)或者不同的构型(比如分别为奶瓶图案、蔬果图案)。

支撑板42还具有阻光功能,也即也可以称其为阻光件42,该支撑板42具有上下贯通的透光通道42a,透光通道42a位于任意显示区30a和与该显示区30a相对应的透光镂空部20a之间,也即,每个显示区30a和与其相对应的透光镂空部20a之间通过透光通道42a实现光学导通,以使得显示区30a发出的光可通过透光通道42a向上投射至透光镂空部20a处,进而实现出光。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通道42a的数目与显示区30a的数目相同。

优选地,与任意两个显示区30a分别所对应的两个透光通道42a,设置为彼此不相连通。也即,任意两个显示区30a被支撑板42所阻隔,以使得彼此发出的光仅通过与彼此分别相对应的一个透光通道42a向上投射,而在支撑板42的阻挡作用下不会发生串扰或干涉。

进一步地,显示区30c的数目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显示区30c沿第一方向线性排布,为便于描述,在后文中定义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另外与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相对应的,遮光膜20具有透光镂空带20b,透光镂空带20b沿左右方向延伸呈带状,并且透光镂空带20b覆盖在全部显示区30c的上方。这样,全部显示区30c发出的光都可通过透光镂空带20b向上投射出去,以使得触摸显示器1具有带状出光。

与透光镂空部20a相似的,一实施例中,若遮光膜20采用前述的基底层上涂覆油墨层的方式实现遮光,则透光镂空带20b可以采用仅具有所述基底层而未涂覆所述油墨层的方式实现透光,该未涂覆所述油墨层的遮光膜20区域呈现左右延伸的带状。

另外,每个感测区30b对应于一个显示区30c以用于控制该显示区30c的状态。具体地,当任一感测区30b接收到发生于盖板10对应位置处的按压动作时,该感测区30b由未触发状态变化为触发状态,与其相对应的显示区30c由暗屏状态变化为点亮状态。顾名思义,当显示区30c由所述暗屏状态变化为所述点亮状态,该显示区30c的发光光强增大。

优选地,显示区30c的数目比感测区30b的数目多至少两个,多个显示区30c中,位于中间的显示区30c具有相对应的感测区30b,而位于左右两端的显示区30c不具有相对应的感测区30b。当一感测区30b由所述未触发状态变化为所述触发状态时,与其相对应的显示区30c由所述暗屏状态变化为所述点亮状态,且其余显示区30c全部保持所述暗屏状态。这样,由于左右两端的显示区30c不具有相对应的感测区30b,该两个显示区30c始终处于所述暗屏状态,并且由于处于所述点亮状态的显示区30c可以通过透光镂空带20b出光,从而使得触摸显示器1在透光镂空带20b对应位置呈现出两端暗中间亮的出光状态,提升产品的品质。

其中优选地,当任一显示区30c处于所述暗屏状态时,该显示区30c的发光光强大于零,也即,此时该显示区30c在所述暗屏状态和所述点亮状态时均发光,但在所述点亮状态下的发光光强更大。

进一步地,显示区30c的数目设置为至少四个,相对应的,感测区30b的数目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对应于中间的显示区30c,这些感测区30b也沿着左右方向并列排布。例如附图示例中,显示区30c的数目为9个,其中中间的7个显示区30c分别对应一个感测区30b,而左右两端的两个显示区30c均不具有相对应的感测区30b,也即感测区30b的数目设置为7个。当用户手指盖板10表面由左往右滑动时,使得由左往右依次排布的感测区30b逐一变化为所述触发状态时,相应的,使得由左往右依次排布的显示区30c逐一变为所述点亮状态,实现亮点随手动的出光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板42具有上下贯通的透光通道42c,透光通道42c位于透光镂空带20b的下方且也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带状,也即,全部显示区30c均可以通过透光通道42c光学导通至透光镂空带20b。并且,透光通道42c和任意一个透光通道42a设置彼此不相连通,也即,全部显示区30c与任意一个显示区30a被支撑板42所阻隔,以使得显示区30a发出的光仅通过与其相对应的一个透光通道42a向上投射而不会进入透光通道42c,而全部显示区30c发出的光仅通过透光通道42c向上投射而不会进入任意一个透光通道42a。

优选地,触摸显示器1还包括覆盖于透光镂空带20b下表面的导光条60,该导光条60容纳于透光通道42c中,其可以进入透光通道42c中的光可穿透导光条60投射至透光镂空带20b。导光条60具体可采用光学级的亚克力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显示区30a也沿左右方向并列排布,四个显示区30a位于九个显示区30c的侧方(在本实施例中为后侧方)。并且,四个感测区30b、四个显示区30c分别对应于四个显示区30a,在前后方向上,任一个显示区30a、与之对应的感测区30b、与之对应的显示区30c依次排布。而在左右方向上,相邻两个显示区30a之间具有一个显示区30c以及一个感测区30b,当然,在变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区30a之间的显示区30c和感测区30b的数目可以进一步增多。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前述的触摸显示器1,该触摸显示器1可以设置在所述冰箱的任意恰当位置处。参图5和图6,所述冰箱可以包括箱体、组装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储物装置100。储物装置100具体可设置为变温桶,其包括外桶体91、内桶体93以及保温件92,触摸显示器1设置于储物装置100上。

具体地,内桶体93的内表面围出储物空间;外桶体91套设于内桶体93外部,也即其相对内桶体93远离所述储物空间设置,外桶体91的外表面构造出储物装置100的至少部分外部外观;外桶体91与内桶体93之间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件92。

触摸显示器1中,除盖板10之外的其余构件(包括遮光膜20、触摸显示面板30、支撑件40、传导件50、导光条60等)组装成可同步移动的模块整体,该模块整体通过盒体41固定组装在保温件92的装配槽中;盖板10罩盖在该模块整体的上方,盖板10的下表面接触凸起部21;并且,盖板10的后端边缘插置于外桶体91的卡接凸缘911下方,盖板10的前端边缘插置于外桶体91的前部包边94中,从而实现触摸显示器1在储物装置100上的组装,简单快捷。其中,通过设置凸起部21,可以使得盖板10极容易地接触到凸起部21,进而保证触摸显示器1的触摸感测功能灵敏有效,降低了对盖板10和遮光膜20之间的组装精度要求,降低了触摸显示器1的组装难度。当然,本实施例仅为触摸显示器1在冰箱上组装应用时的一种示例,还可以以本技术领域中其它可行的组装结构来实现触摸显示器1在冰箱上的应用,同样可以在保证触摸显示器1的触摸感测功能的同时,实现简单快捷组装。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将传导件50位于遮光膜20和感测区30b之间,传导件50不与盖板10相接触,从而避免划伤盖板10;另一方面,在传导件50上端的遮光膜20处设置凸起部21,使得凸起部21极容易地接触到盖板10,降低了对盖板10和遮光膜20之间组装精度的要求,保证盖板10处的按压动作可通过凸起部21有效传递至传导件50,且凸起部21与盖板10的接触限制了遮光膜20向上翘曲的运动,解决现有技术中感测不良和遮光膜20翘曲甚至剥离的问题。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