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4600发布日期:2020-04-03 18:13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是电信产业的重要生产和运营资源,良好的资源数据管理是一切应用生产的基石。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现有的数据管理方法基本都是数据库系统,基于数据库表的sql语句进行数据维护,该方法复杂繁琐,无法自适应数据库表的变动,系统维护量大,开发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数据库系统采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数据作为管理对象实体;

(2)、按数据的结构配置实体的规格;

(3)、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述关系包括类别关系和规格关系,并通过关系管理维护实体与实体的关系;

(4)、构建数据库表,并定义数据库表的表名和多种类型的字段;

(5)、定义字典类型,以及每个字典类型下的字典值;

(6)、配置实体的规格属性,使实体的规格属性与数据库表中字段之间建立映射,并可定义某个字典类型下的字典值作为规格属性的取值范围。

所述的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配置实体的规格时,将相同结构的数据定位为同一规格实体,不同结构的数据定位为不同规格的实体。

所述的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首先划分数据的大类和细类,并将实体按其对应数据归类至大类和细类,划分关系的大类、细类和规格用于管理和维护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实体与实体的类别关系是指大类关系是否相同、细类关系是否相同,建立的实体与实体的规格关系是指规格是否相同。

所述的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实体和关系都具有继承性,即细类可继承大类的属性和关系,规格可继承细类的属性和关系,也可直接继承大类的属性和关系。同时可以定义关系属性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

所述的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实体的规格属性映射至数据库表中一个的字段。

所述的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体与实体之间关系可以配置属性,定义关系规格,将关系规格当做一个实体规格管理,可以为其配置属性,用于更好的描述实体间的关系。

本发明采用大类建模+元数据驱动的方法,定义数据模型,通过归纳寻求一种收敛的模式,实现现实到it稳定的映射。概念间的关系集中在大类主表上,保持大类业务实体和关系实体稳定,细类继承大类业务实体和关系实体,以扩展表方式灵活扩展,通过元数据配置驱动,实现模型快速、在线扩展。通过语法分析模块将配置的模型转换为对数据的操作,从而实现快速兼容不同场景的业务模型,安全、便捷的管理数据,适用于各类数据对象管理场景,能够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建模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建模方法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体与实体关系定义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体到数据库表映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数据作为管理对象实体。

(2)、按数据的结构配置实体的规格,将相同结构的数据定位为同一规格实体,不同结构的数据定位为不同规格的实体。

(3)、如图2所示,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包括类别关系和规格关系,并通过关系管理维护实体与实体的关系;

步骤(3)中,首先划分数据的大类和细类,并将实体按其对应数据归类至大类和细类,划分关系的大类、细类和规格用于管理和维护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实体与实体的类别关系是指大类关系是否相同、细类关系是否相同,建立的实体与实体的规格关系是指规格是否相同。

步骤(3)中,实体和关系都具有继承性,即细类可继承大类的属性和关系,规格可继承细类的属性和关系,也可直接继承大类的属性和关系。同时可以定义关系属性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

(4)、构建数据库表,并定义数据库表的表名和多种类型的字段;

(5)、定义字典类型,以及每个字典类型下的字典值;

(6)、配置实体的规格属性,如图3所示,使实体的规格与数据库表中字段之间建立映射,并可定义某个字典类型下的字典值作为规格属性的取值范围。其中实体的规格属性映射至数据库表中一个的字段。

步骤(6)中,实体与实体之间关系同样可以配置属性,定义关系规格,将关系规格当做一个实体规格管理,可以为其配置属性,用于更好的描述实体间的关系。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