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3561发布日期:2020-02-22 02:31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星遥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地面到空间各种对地球、天体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的总称。可从遥感技术平台获取卫星数据、由遥感仪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与分析。遥感技术是正在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它已经形成的信息网络,正时时刻刻、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动态信息。

森林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火灾,火烧迹是火灾事件发生时留下的痕迹,现阶段,火烧迹信息的获取仍然依赖于野外调查,耗时耗力,难以适应森林火灾调查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至少选取两种不同的数据源数据,间隔一定时间对监测区域进行密集的覆盖,获取多种多时光谱信息分析图像;

s2:通过光谱信息分析图像确定火点,并统计火点数目,并在光谱信息分析图像中用圆点标识。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选取的数据源数据为alos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spot高分辨率雷达卫星。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选取的数据源数据为,采用安装有多光谱成像模块以及高清拍摄镜头的无人机拍摄而成的。

进一步的:拍摄时间为12:00到15:00,并且当天为晴天。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间隔的时间为15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s2中,通过光谱信息分析图像确定火点为,计算任一位置的两次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超过0.1,即判断为火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或通过alos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spot高分辨率雷达卫星,获取的数据精度高,而且获取数据的方式多样,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对比15分钟的数据确定火点,计算任一位置的两次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超过0.1,即判断为火点,判断的方法比较科学,而且更加准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下面对本发明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本发明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一种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至少选取两种不同的数据源数据,间隔15分钟对监测区域进行密集的覆盖,获取多种多时光谱信息分析图像;

s2:通过光谱信息分析图像确定火点为,计算任一位置的两次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超过0.1,即判断为火点,并统计火点数目,并在光谱信息分析图像中用圆点标识。

选取的数据源数据为alos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spot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对多种光谱信息分析图像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综合ps和sbas的方法;或,选取的数据源数据为,采用安装有多光谱成像模块以及高清拍摄镜头的无人机拍摄而成的,拍摄时间为12:00到15:00,并且当天为晴天。

首先提取光谱信息分析图像的近红外波段(nir)与红光波段(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dvi=(nir-r)/(nir+r)。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的方法,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识别森林火灾火烧迹,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或通过alos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spot高分辨率雷达卫星,获取的数据精度高,而且获取数据的方式多样,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对比15分钟的数据确定火点,计算任一位置的两次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超过0.1,即判断为火点,判断的方法比较科学,而且更加准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