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5251发布日期:2020-04-21 21:3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讯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近,能耗低,信号不易被干扰等特点,被认为适合应用于智能支付和智能穿戴设备上;

在现有的产品中nfc天线通常为独立外置的电路板,组装在整机外壳上,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同时会有接口磨损,信号变差的问题,也会占据整机空间,对于整机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限制,如必须预留刷卡区域或者必须采用背面刷卡,不利于轻薄化,限制实用性;在另一些显示面板/触控面板集成nfc天线的案例中,采用低电阻材料将天线生成为面板上的走线,通常为包围显示区的环形天线,天线圈数≥2,为了保证发射能力天线阻抗不能过大,即是走线不能太窄,从而占据了边框区域,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同时,触控功能越来越成为显示面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便捷的触控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在使用各种功能时的交互效率,但是将触控功能与上述现有的产品中nfc天线相结合时不能实现触控和nfc功能同时使用,而且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电路板;

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还包括触控电极和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两侧;

所述触控电极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线,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围绕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电路板夹设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近场通讯电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近场通讯电路电连接;

所述基板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围绕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天线与所述近场通讯电路电连接;

所述天线和至少一条围绕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所述天线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之间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夹设所述触控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基板和电路板;

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还包括触控电极和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线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线,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包括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至少一条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乙触控电极线围绕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电路板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近场通讯电路,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甲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至少一条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乙触控电极线与所述近场通讯驱动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条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甲触控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乙触控电极线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所述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之间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夹设所述触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添加nfc天线功能,不占用额外的工序去生产nfc天线,同时通过将部分触控电极线复用为nfc天线使得nfc天线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跨线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触控装置结构的后视图;

图5为图3中n-n’向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触控装置结构的后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p-p’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2为图10中p-p’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3为图10中p-p’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o-o’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6为图14中c-c’向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中m-m向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q-q’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22为图20中q-q’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23为图20中q-q’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跨线区041的局部放大图;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100包括衬底基板01,衬底基板01包括显示区02和围绕显示区02的非显示区03,衬底基板01上设置有环形天线04,环形天线04位于所述非显示区03,环形天线04包括跨线区041和环状走线042,环形天线04还包括第一电极端子a、第二电极端子b,环状走线042与第一电极端子a和第二电极端子b连接,使同一环形天线的信号可以从第一电极端子a到达第二电极端子b;环形走线042的圈数至少为两圈,可以实现nfc功能;跨线区041包括绝缘层05,绝缘层05夹设在跨线区041相邻环形走线042之间;同时触控装置100还包括触控电极06和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07,触控电极线07与电路板08电连接,实现触控功能;所述触控电极06位于所述显示区02,部分触控电极线07也位于非显示区03,导致非显示区03的区域过大,难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同时触控电极线07和环形天线04均位于非显示区03,导致走线排布复杂,增加工艺难度;并且由于跨线区041和环形走线042的厚度存在差异,还会导致环形天线04整体表面平整度较低,增加了后续工艺难度和工艺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5,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触控装置结构的后视图,图5为图3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200,包括基板1和电路板2;

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bb,还包括触控电极3和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4,触控电极3位于显示区aa;基板1通常为玻璃基板或者为其他透明基板。

触控电极3包括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在垂直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位于基板1的两侧;其中,第二触控电极32被第一触控电极31覆盖,图中未示出,下文不再赘述。

触控电极线4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线42,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

在垂直基板1的方向上,电路板2夹设基板1的一端,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

电路板2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可以包括两个子电路板,一个电路板与基板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线电连接,另一个电路板与基板另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线和天线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子电路板可以通过焊接、开关器件电连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电路板,此种结构可以使两个子电路板夹设基板,与基板电连接,可以简化电路板上的走线设计以及制作工艺。

基板1还包括天线5,天线5围绕非显示区bb,天线5与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

天线5和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天线5和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

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包括一根天线的情况,天线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设置,同时仅示意出四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根据情况具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一端可以直接与电路板2电连接,还可以通过开关单元与电路板2中的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本发明中第一触控电极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下文不在赘述,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用于分时传递不同的信号至第一触控电极线41,其中,开关单元图中3中未示出;将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复用为nfc天线,与基板另一侧设置的天线5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天线5和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天线5和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均设置在非显示区bb,则其材料可以为金属,,使得天线具有较低的阻抗值,提高天线的信号传输率,增强近场通讯天线的信号发射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线围绕非显示区一圈设置,将其复用为天线,与基板另一侧的天线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所述天线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由于将第一触控电极线复用为天线,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触控装置的窄边框;同时将天线和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分布设置在两个不同的表面,占据的空间更少,可以更进一步的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200将部分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并复用为天线,与基板1另一侧设置的天线5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天线5和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同时没有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电连接触控驱动电路21,此时的触控装置200可以同时实现近场通讯功能和触控功能,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四根第一触控电极线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并复用为nfc天线,复用为nfc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图5为图3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200,可以将所述天线5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42同层设置,即将天线与第一触控电极线41分层设置,可以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同时由于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天线整体分层设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在同层天线相接触的部分设置绝缘层,可以避免产生天线整体表面平整度较低的问题,防止增加后续工艺难度和工艺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或图6,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200中的电路板2还包括开关器件7,天线5和至少一条围绕所述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通过开关器件7电连接。可以控制天线5和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导通与断开,可以实现将第一触控电极线41触控状态下,仅一端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即此时近场通讯电路对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电信号不产生影响,而近场通讯状态下,使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天线5电连接,天线5与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即触控驱动电路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复用为近场通讯天线的电极线的电信号不产生影响,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所述天线5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7,图7为图3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200中,在垂直基板1的方向上,电路板2夹设基板1的一端,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

还包括导电胶8,电路板2通过导电胶8与触控信号线4和所述天线5电连接,可选的,导电胶可以是异方性导电胶(acf),使触控装置200可以实现触控驱动功能和近场通讯功能,图中仅是一出第一触控信号线41通过导电胶8与电路板2电连接,未示意出第二触控电极线42和天线5通过导电胶8与电路板2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触控装置结构的后视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200中天线5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设置,形成完整天线的圈数越多,近场通讯天线的信号发射性能越强。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设置两匝天线5的情况,将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分组设置,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组数与基板1另一侧的天线5的匝数相对应,本实施例设置两匝天线5,即将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分为两组,同时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将两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一圈设置,复用为天线,可选的,也可以设置四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一圈设置,两两一组复用做天线,这里关于分组和每组中的电极线数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线每组均为一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将两匝天线5之间电连接,同时将两组第一触控电极线电连接,再将天线5和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所述天线5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进一步的天线5和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通过接地信号电连接,可以提高抗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组数与基板1另一侧的天线5的匝数不相同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基板1设置天线5的匝数,将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相对应的分组,可以在不增加制作天线的工艺上,增强近场通讯的信号发射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触控装置结构的后视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200中仅示意出设置两匝天线5的情况,两个天线5在基板1的正投影不交叠,天线5在电路板进行电连接,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在同层天线相接触的部分设置绝缘层,可以避免产生天线整体表面平整度较低的问题,防止增加后续工艺难度和工艺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p-p’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触控装置2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8和显示面板9;

盖板8和显示面板9夹设触控装置200。参考图3和图4,触控装置200,包括基板1和电路板2;

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bb,还包括触控电极3和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4,触控电极3位于显示区aa;基板1通常为玻璃基板或者为其他透明基板。

触控电极3包括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在垂直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位于基板1的两侧;

触控电极线4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线42,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

在垂直基板1的方向上,电路板2夹设基板1的一端,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与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

电路板2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可以包括两个子电路板,一个电路板与基板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线电连接,另一个电路板与基板另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线和天线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子电路板夹设电路板,与基板电连接,可以简化电路板上的走线设计以及制作工艺。

基板1还包括天线5,天线5围绕非显示区bb,天线5与近场通讯电路22电连接;

天线5和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天线5和第一触控电极线41之间传输。

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包括一根天线的情况,天线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设置,同时仅示意出四根第一触控电极线41围绕非显示区bb,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根据情况具体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300可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和近场通讯功能,同时由于将第一触控电极线复用为天线,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300还包括绝缘层10,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

第一绝缘层101夹设在触控装置200和盖板8之间;

第二绝缘层102夹设在触控装置200和显示面板9之间。

触控装置200可以通过绝缘层10与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

通过绝缘层10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使盖板8和显示面板9夹设触控装置200,可以减少反光以及起到密封盖板8和显示面板9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1、图12和图13,图11为图10中p-p’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2为图10中p-p’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3为图10中p-p’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300中的绝缘层10为光学胶11或者框胶12。图11仅示意出绝缘层10中的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均为光学胶,图12中仅示意出绝缘层10中的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均为框胶,图13仅示意出第一绝缘层101为框胶,第二绝缘层102为光学胶,通过光学胶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可以减少反光和防止进灰等有益效果。通过框胶设置在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的外围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可以起到补强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可以为框胶或者光学胶,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请参考图14和图15,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o-o’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400,包括基板1和电路板2;

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bb,还包括触控电极3和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4,触控电极3位于显示区aa;基板1通常为玻璃基板或者为其他透明基板。

触控电极3包括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触控电极线4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线42,在垂直基板1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位于基板1的同侧,第一触控电极线41包括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至少一条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至少一条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围绕非显示区bb;

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与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

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之间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均可以通过开关单元与触控驱动电路和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图中开关单元未示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将围绕所述非显示区bb一圈设置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复用为第一天线,将围绕所述非显示区bb一圈设置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复用为第二天线,将复用为第一天线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复用为第二天线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电连接,可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由于本实施例中无需另外设置天线,均由触控电极线复用,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4-16,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o-o’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6为图14中c-c’向剖面图,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位于基板1的同一侧,可以同层设置,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2可以同层设置,仅在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2相交叠位置处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2分层设置,即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2相交叠位置处设置绝缘层10。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2可以同层设置,可以有利于减薄触控装置400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设置的触控电极的形状不做限定,触控电极可以是同层设置,也可以是异层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7,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400将部分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并复用为第一天线,将部分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围绕非显示区bb设置,并复用为第二天线,将复用为第一天线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复用为第二天线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之间传输,实现近场通讯功能,同时没有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电连接触控驱动电路21,可以同时实现近场通讯功能和触控功能,本实施例中仅示意出两根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围绕非显示区bb一圈复用为第一天线,两根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围绕非显示区bb一圈复用为第二天线,一根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不复用为第二天线,连接触控驱动电路;具体复用为天线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4,电路板2还包括开关器件7,至少一条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所述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通过所述开关器7件电连接。可以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的导通与断开,可以实现将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触控状态下,仅一端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近场通讯状态下,使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与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和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之间传输,可选的,开关器件7可以是薄膜晶体管或者其他开关器件,这里不做限定,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可以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实现对开关器件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4和图18,图18为图14中m-m’向剖面图,本实施例触控装置400中的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与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

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之间传输。

还包括导电胶8,可选的,导电胶8可以是异型性导电胶(acf),电路板2通过导电胶8与所述触控信号线4电连接,实现触控功能和近场通讯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9,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400中第一触控电极线41复用为天线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设置,形成完整天线的圈数越多,近场通讯天线的信号发射性能越强。可以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4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412分为多组,第一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412的组数相等。本实施例仅示意出两根复用为第一天线的第一触控甲电极线411,和两根复用为第二天线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将其均分为两组,一组为一根触控电极线41,将每根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电连接,将每根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后,将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实现近场通讯功能。进一步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通过接地信号电连接,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电极线4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412的组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不相等设置,这里不做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0和图21,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q-q’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500包括上述触控装置4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8和显示面板9;

盖板8和显示面板9夹设触控装置400。

参考图3和图4,触控装置400,包括基板1和电路板2;

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bb,还包括触控电极3和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4,触控电极3位于显示区aa;基板1通常为玻璃基板或者为其他透明基板。

触控电极3包括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触控电极线4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线41和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线42,在垂直基板1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位于基板1的同侧,第一触控电极线41包括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至少一条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至少一条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围绕非显示区bb;

电路板2包括触控驱动电路21和近场通讯电路22,第二触控电极线42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触控驱动电路21电连接,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与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

至少一条围绕非显示区bb的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与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电连接,使同一近场通讯信号在第一甲触控电极线411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412之间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甲触控电极线和第一乙触控电极线均可以通过开关单元与触控驱动电路和近场通讯驱动电路22电连接,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图中开关单元未示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500可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和近场通讯功能,同时由于将第一触控电极线复用为天线,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1,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膜层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500还包括绝缘层10,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

第一绝缘层101夹设在触控装置400和盖板8之间;

第二绝缘层102夹设在触控装置400和显示面板9之间。

触控装置400可以通过绝缘层10与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

通过绝缘层10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使盖板8和显示面板9夹设触控装置400,可以减少反光以及起到密封盖板8和显示面板9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1、图22和图23,图21为图20中q-q’向的一种剖面图,图22为图20中q-q’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23为图20中q-q’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500还包括绝缘层10,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

第一绝缘层101夹设在触控装置400和盖板8之间;

第二绝缘层102夹设在触控装置400和显示面板9之间。

触控装置400可以通过绝缘层10与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

通过绝缘层10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使盖板8和显示面板9夹设触控装置400,可以减少反光以及起到密封盖板8和显示面板9的有益效果。其中,绝缘层10为光学胶11或者框胶12。图19仅示意出绝缘层10中的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均为光学胶,图20中仅示意出绝缘层10中的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均为框胶,图21仅示意出第一绝缘层101为框胶,第二绝缘层102为光学胶,通过光学胶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可以减少反光和防止进灰等有益效果。通过框胶设置在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的外围将盖板8和显示面板9贴合,可以起到补强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可以为框胶或者光学胶,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位于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线围绕非显示区一圈设置,复用为nfc天线,可以触控装置上集成近场通讯功能,同时不增加额外制作nfc天线的步骤,不用占据额外的边框区域,利于实现窄边框;也可以将部分位于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线围绕非显示区一圈设置,复用为nfc天线,可可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和近场通讯功能,由于近场通讯功能实际应用中并不会一直开启,不会影响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