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后台及其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93131发布日期:2020-04-21 22:12阅读:1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设备系统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后台和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6331110a,主题名称为一种基于制造业物联网的智能云服务设备管理系统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终端a,网络服务器b,机器设备c,所述终端a配置有设备管理应用系统,所述机器设备c上安装有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终端a和所述机器设备c之间通过所述网络服务器b实现网络信号连接;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分别与该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多个信息采集传感器,以及与该主控单元相连接的通讯端口、存储单元和无线连接单元,所述通讯端口与所述机器设备c通讯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单元与所述网络服务器b信号连接”。

以上述发明专利为例,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对于设备一直缺乏科学管理的方法,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后台及其管理方法,其可以科学管理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设备,并且可以提前发现生产设备故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方法,用于制造型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一次登录任务中的登录用户信息移送至显示界面的系统登录区域;

步骤s2:接收总览信息;

步骤s3:基于接收到的总览信息,通过实时数据浏览模块执行浏览任务,和获取与总览信息相关的实时数据结果信息,排布获取到的实时数据结果信息于显示界面的结果显示区;

步骤s4:接收客户管理信息并且通过客户管理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步骤s5:接收组织机构信息并且通过组织机构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步骤s6:接收设备管理信息并且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1.1: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步骤s1.2:进行登录用户信息修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2.1:进行最新数据总览;

步骤s2.2:进行报警信息总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3.1:进行设备及测点基础信息显示;

步骤s3.2:进行振动及温度趋势浏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4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4.1:进行集团管理;

步骤s4.2:进行集团下属公司管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5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5.1:进行企业或者集团信息管理;

步骤s5.2:进行分公司管理;

步骤s5.3:进行车间管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6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6.1:进行添加生产设备;

步骤s6.2:进行删除和编辑设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7:进入监测点管理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7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7.1:进行设备图片管理;

步骤s7.2:进行设备监测点添加;

步骤s7.3:进行监测点位置管理;

步骤s7.4:进行监测点信息管理;

步骤s7.5:进行基本信息管理;

步骤s7.6:进行监测设备管理;

步骤s7.7:进行预警参数管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后台,包括系统登录、总览信息、实时数据浏览模块、客户管理模块、组织机构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监测点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注意,本发明所涉及的设备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方法,用于制造型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一次登录任务中的登录用户信息移送至显示界面的系统登录区域(用户登录界面包括用户名(用户提供邮箱进行注册)、密码(发送至用户提供邮箱(随机密码))、验证码(随机验证码);还包括登录用户信息修改,可以修改登录账号基础信息及密码,账号(用户登录系统邮箱账号)、当前密码(初次登录为发送至用户邮箱密码)、新密码(用户需要使用的密码)、确认密码(二次输入新密码));

步骤s2:接收总览信息;

步骤s3:基于接收到的总览信息,通过实时数据浏览模块执行浏览任务,和获取与总览信息相关的实时数据结果信息,排布获取到的实时数据结果信息于显示界面的结果显示区(监测点最新上传数据,xyz三轴振动值以及温度值、最近25次上传数据数值、报警数值显示。);

步骤s4:接收客户管理信息并且通过客户管理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步骤s5:接收组织机构信息并且通过组织机构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步骤s6:接收设备管理信息并且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执行管理任务。

具体的是,步骤s1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1.1: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步骤s1.2:进行登录用户信息修改。

更具体的是,步骤s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2.1:进行最新数据总览(监测设备总数、监测测点总数、报警测点数、测点趋势图、测点xyz振动值以及温度值);

步骤s2.2:进行报警信息总览(报警测点信息数、报警测点详细信息浏览)。

进一步的是,步骤s3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3.1:进行设备及测点基础信息显示(监测设备图片上传、显示;监测设备测点标识拖拽、实时数值显示);

步骤s3.2:进行振动及温度趋势浏览(测点振动和温度值显示、可选单独显示某一个方向的数值、显示时间轴及具体数值)。

更进一步的是,步骤s4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4.1:进行集团管理(集团名称(必填项,命名唯一,不可重复)、企业电话(必填项)、传真(选填项)、负责人微信(选填项)、所在地(集团总部所在地,必填项)、详细地址(选填项));

步骤s4.2:进行集团下属公司管理(分公司或分厂信息)(新建分公司、分公司名称(必填项,命名唯一)、分公司电话(必填项)、负责人电话(必填项)、负责人微信(选填))。

优选地,步骤s5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5.1:进行企业或者集团信息管理(企业下属组织机构建立)(组织机构层级、组织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基础信息);

步骤s5.2:进行分公司管理(基础信息编辑、分公司删除);

步骤s5.3:进行车间管理(车间名称(必填项,名称唯一)、车间编号(必填项,编号唯一)、备注(其他信息备注))。

优选地,步骤s6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6.1:进行添加生产设备(点击新建后即可添加设备,选取设备区域及设备信息,确认后即成功添加设备);

设备名称:必填项,名称唯一;

设备编码:必填项,编码唯一;

型号:必填项;

位号:必填项,位号唯一;

等级:必选项;

功率:必填项;

转速:必填项;

安装时间:默认为建立时间,用户可选;

投产时间:默认为建立时间,用户可选。

步骤s6.2:进行删除和编辑设备(点击删除后弹出确认是否删除该设备、点击编辑后打开修改设备信息,修改完成点击确认即可修改成功)。

优选地,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7:进入监测点管理模块。

优选地,步骤s7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7.1:进行设备图片管理(重新加载:刷新所有区域列表;点击下拉列表显示设备区域,选中区域即可选择设备,下方即展示的设备图片;点击选择可更换设备的图片);

步骤s7.2:进行设备监测点添加(选择监测点管理即可显示该设备上监测点;点击添加即可给该设备添加监测点,添加序号及监测点描述,确定即添加成功);

步骤s7.3:进行监测点位置管理(监测点管理点击最右侧的位置管理即可调整监测点在设备上的位置;双击监测点即可拖动至设备上的任意位置);

步骤s7.4:进行监测点信息管理(鼠标移至监测点上即可显示编辑与删除选项;点击删除,弹出确认删除监测点弹窗,点击yes后删除监测点成功);

步骤s7.5: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点击编辑后弹出监测点信息面板;该弹窗最上方有三个页签选项:基本信息,检测设备,预警参数;基本信息:显示该监测点序号及描述,可修改该监测点基本信息);

步骤s7.6:进行监测设备管理(设备标识:iot设备mac地址;开户时间:iot设备在平台注册时间;上线时间:iot设备在平台激活使用时间);

步骤s7.7:进行预警参数管理(显示该监测点的预警参数信息)(新建:右侧新建可对该监测点添加预警信息,点击新建后可选择阈值模式、差值统一值模式、差值分开设置模式;修改预警参数模式可点击新建预警参数后替换现有预警参数;修改:点击修改后可修改当前预警参数;是否预警:设置该设备是否参与预警);

步骤s7.7:历史查询(查询条件:时间、设备类型、数值类型;针对测点进行历史数据查询;设置好时间、设备类型、数值类型后点击查询即可;查询数据可导出为excel文件)。

还包括文档管理(新建文档:可从本地上传word、pdf、ppt文件;文件最大不超过100m、文件名称(必填项、名称唯一)、文件编号(必填项、名称唯一)、关键字(方便检索)。文件类型管理:(用户可自定义文件类型,例:生产标准、点检标准)。文档类型管理(用户可自定义文档类型,例:图片、文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后台,包括系统登录、总览信息、实时数据浏览模块、客户管理模块、组织机构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监测点管理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设备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