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式物流运输、配货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在实际的物流配货运输过程中,上述操作方式存在灵活性差的缺陷,待运输的货品与物流车之间的信息难以及时更新,且很容易出现车主没货拉,商家的货找不到物流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物流运输、配货调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实际的物流配货运输过程中,上述操作方式存在灵活性差的缺陷,待运输的货品与物流车之间的信息难以及时更新,且很容易出现车主没货拉,商家的货找不到物流车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式物流运输、配货调度系统,包括:
车辆运输端,所述车辆运输端集成在运输车辆上;
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车辆运输端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车辆运输端与控制中心信息交流;
货物待运端,所述货物待运端与控制中心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货物待运端与控制中心信息交流;
所述控制中心作为车辆运输端和货物待运端数据交流的平台,所述货物待运端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上传至货物待运端,所述车辆运输端通过浏览控制中心上的货物信息进行选择合适的货物运输;
所述车辆运输端包括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载处理器、车辆定位模块、显示器和车载通讯模块,所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辆定位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处理器的通讯端通过数据线与车载通讯模块电性双向连接;
所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辆定位模块对车辆自身的信息和位置信息采集并输出到车载处理器,所述车载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该车辆自身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并通过车载通讯模块输出到控制中心;
所述货物待运端包括信息录入单元、待运端处理器和待运端通讯模块,所述信息录入单元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位置信息输入到待运端处理器,所述待运端处理器通过待运端通讯模块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输出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向货物待运端推送就近且合适的车辆运输端信息,所述控制中心向车辆运输端推送就近且合适的货物待运端。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作与车辆运输端、货物待运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方式包括无线gprs传输方式、wifi传输方式和zigbee传输方式。
优选的,所述车辆自身的信息包括车辆型号、容纳空间和车主信息。
优选的,所述车辆型号、容纳空间和车主信息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输入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集成在车载多媒体显示器上或者单独设置的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信息录入单元上集成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对货物拍照并上传至控制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车辆运输端、控制中心、货物待运端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在待送货的商家和物流车之间建立连接,使得物流车能够快速的找到对应的货源进行配货,货源能够快速的找到合适的物流车进行发货;
2)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且商家和物流车主具有自主选择性,能够挑选合适的对象合作;
3)对商家和物流车之间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有所降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逻辑框图;
图2为本发明车辆运输端的系统逻辑框图;
图3为本发明货物待运端的系统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式物流运输、配货调度系统,包括:
车辆运输端,所述车辆运输端集成在运输车辆上,车辆运输端的供电接口连接在车载电源上,车辆运输端对着车辆运行,且车辆运输端上需要预先注册信息,注册的信息与车辆一一对应,由车主注册;
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车辆运输端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车辆运输端与控制中心信息交流,控制中心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修、维护,防止控制中心工作不及时,影响车辆运输端、货物待运端之间的正常信息交流作用;
货物待运端,所述货物待运端与控制中心数据双向传输连接,所述货物待运端与控制中心信息交流,货物待运端上传货物信息,且当有车辆运输端接受该货物信息的货源,货物待运端会收到信息,并对货源准备,并将上传的货物信息备注已经被订购;
车辆运输端与货物待运端之间的资金交易通过控制中心的交易平台走,货物待运端将运输资金预支付在控制中心的交易平台上,待车辆运输端运输到目的地并且货物未损坏时,交易平台的运输资金支付到车辆运输端;
所述控制中心作为车辆运输端和货物待运端数据交流的平台,所述货物待运端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上传至货物待运端,所述车辆运输端通过浏览控制中心上的货物信息进行选择合适的货物运输;
所述车辆运输端包括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载处理器、车辆定位模块、显示器和车载通讯模块,所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辆定位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处理器的通讯端通过数据线与车载通讯模块电性双向连接;
所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车辆定位模块对车辆自身的信息和位置信息采集并输出到车载处理器,所述车载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该车辆自身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并通过车载通讯模块输出到控制中心;
所述货物待运端包括信息录入单元、待运端处理器和待运端通讯模块,所述信息录入单元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位置信息输入到待运端处理器,所述待运端处理器通过待运端通讯模块将待运输的货物信息输出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向货物待运端推送就近且合适的车辆运输端信息,所述控制中心向车辆运输端推送就近且合适的货物待运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中心作与车辆运输端、货物待运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方式包括无线gprs传输方式、wifi传输方式和zigbee传输方式。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ciioservice,gprs)是建立在gsm基础上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用来补充电路交换服务,是对gsm技术的一个重要升级。gprs在现有的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网络上,增加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gprssuf,portnode,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gprssupportnode,ggsn)和分组控制单元(packetcontrolunit,pcu)三种新的逻辑网络实体,通过lp协议联通interne't。pcu主要用来处理数据业务,管理分组分段和规划、无线信道、传输错误检测和自动重发、信道编码方案、质量控制、功率控制等,被增加到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bsc)中。sgsn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obileserviceswitchingcenter,msc)处于相同的体系层次,用于跟踪移动台的位置、执行移动性管理、安全性功能和接入,对于移动台,sgsn是gprs网络的服务访问点。ggsn提供gprs网络和外部网络(如1p网络)之间的接口,当外部网有数据包需要传输到移动台时,数据包首先到达ggsn,再南ggsn转发到该移动台对应的sgsn.当移动台要向外部网发送数据包时,也由ggsn进行转发gprs移动台使用gprs业务之前,先要通过gprs附着过程。附着过程结束后,sgsn建立了移动台的信息,并对移动台作移动性管理,尽可能地获得移动台的信息。移动台如要访问外部数据网,需要发起pdp(packetdataproiocol)上下文激活过程,通过此过程使移动台到ggsn建立一条逻辑通路,从而可以访问外部数据网。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自身的信息包括车辆型号、容纳空间和车主信息,能够对车辆的信息了解较为清楚。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型号、容纳空间和车主信息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输入到车辆信息检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集成在车载多媒体显示器上或者单独设置的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录入单元上集成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对货物拍照并上传至控制中心。
工作原理:车辆运输端向控制中心发出配货需求、位置信息以及车辆容量信息,货物待运端向控制中心发出发货需求、货物信息和位置信息;
控制中心上即有车辆运输端的信息又有货物待运端的信息,且车辆运输端只能够看到货物待运端的信息,货物待运端只能够看到车辆运输端的信息;
货物待运端根据显示的车辆运输端的信息进行挑选,车辆运输端根据显示的货物待运端的信息进行挑选,挑选到合适的对象后在线联系、交流;
控制中心能够就近的向货物待运端推送车辆运输端的信息,还能够就近的向车辆运输端推送货物待运端的信息,从而方便货物待运端、车辆运输端之间快速完成货物配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