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5953发布日期:2020-04-07 14: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在显示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采用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触控显示屏)大多为强接地条件下使用而设计。而在实际中,显示装置的使用者可能会在弱接地状态下(例如将诸如手机等显示装置放置在桌面上或床上使用时)使用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触控效果不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特别轻薄的oled触控显示屏(比如采用fmloc(flexiblemultiplelayeroncell,柔性多层一体化集成触控)结构),这种问题可能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列触控单元,每列触控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在同一列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包括并行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均呈带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沿着第二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彼此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触控单元中,每个第一电极图案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一条形部,每个第二电极图案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二条形部;所述多个第一条形部包括第一组第一条形部和第二组第一条形部,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一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一电极图案中,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和第二组第一条形部沿着第一方向交替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二条形部包括第一组第二条形部和第二组第二条形部,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二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二电极图案中,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和第二组第二条形部沿着第一方向交替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一电极图案中,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相对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一电极图案中的第一条形部的平均宽度的一半;和/或在同一第二电极图案中,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相对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二电极图案中的第二条形部的平均宽度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触控单元中设有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区和第二触控区,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多个第二电极图案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在所述第二触控区中设有并行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图案和多个第四电极图案,所述第三电极图案和所述第四电极图案均呈带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和所述多个第四电极图案沿着第二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三电极图案与所述第四电极图案彼此电绝缘,其中,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和第二触控区之间的分界处设有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和所述多个第四电极图案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电绝缘,且相邻列的触控单元中的第一电极连接部相互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桥接层,所述桥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的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的一侧,在所述第一触控区中设置有第二电极连接部且在所述第二触控区中设置有第三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电连接,在同一触控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之间通过所述桥接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第一电极连接部、第二电极连接部和第三电极连接部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同层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中的多个触控单元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的第二触控区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的第一触控区相邻,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中的第四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图案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触控区中还设有第四电极连接部,所述第四电极连接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电连接在一起;且在第二触控区中还设有第五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五电极连接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和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电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是彼此间隔开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所有列触控单元的沿着第二方向的平均宽度的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虚拟电极图案,所述虚拟电极图案布设在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之间,所述虚拟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电绝缘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图案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所有列触控单元的沿着第二方向的平均宽度的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和虚拟电极图案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同层布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远离触控表面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像素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整数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等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像素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且在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上设有薄膜封装,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和触控面板之间的缓冲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公开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3x3的触控单元)。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单元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2中的aa’线截得的一种示例性剖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单元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2中的kk’线截得的一种示例性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桥接层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和第三电极连接部的连接的示例。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屏的显示像素与触控面板上的电极图案的走线的对应关系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应注意,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公开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应注意,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只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电连接”可以是指两个组件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指两个组件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电连接。此外,这两个组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电连接或耦接。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00的局部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3x3的触控单元。在图1中示出了三列触控单元10。每列触控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x方向)排布的3个触控单元10。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触控单元的列数并不限于三列,每列触控单元中的触控单元10的个数也不限于3个。即,触控面板100上可以设置多列触控单元10,每列触控单元10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10。

图2示出了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从而更清楚地示出单个触控单元10的结构。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同一列触控单元10中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包括并行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和所述第二电极图案12均呈带状且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和2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沿着第二方向(如图1和2中所示的y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例如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12彼此电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11可以是驱动电极(tx),第二电极图案12可以是感应电极(rx)。

这种结构与现有的触控单元的结构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图4示出了一种常规的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单元的设计。如图4所示,在该设计中,驱动电极(tx)11’和感应电极(rx)12’都呈块状(图中没有完整地示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形状,完整的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的图案例如可以总体为方形)。在图4中,驱动电极(tx)11’和感应电极(rx)12’的面积比较大,但是驱动电极(tx)11’和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耦合面积较小,于是驱动电极(tx)11’和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互电容也较小。同时,当手指触摸触控屏时,手指和驱动电极(tx)11’及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耦合电容也相对较大。

在该设计中,驱动电极(tx)11’和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互电容的变化是有效的触控信号,而手指和驱动电极(tx)11’及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耦合电容过大可能导致较强的干扰信号。例如,当触控设备处于弱接地(lgm)状态时,因手指和驱动电极(tx)11’及感应电极(rx)12’之间的耦合电容相对较大,重传效应(retransmissionseffect)较强,导致触控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效应是指在强接地情况下,触控信号的来源是触控单元的电量经过手指进入大地导致驱动电极(tx)11’及感应电极(rx)12’的互感电容产生差异,而在弱接地的情况下,经过手指进入大地的电量不足,于是其余的电量将会进入到其他的触控通道,成为对于触控信号的干扰信号。随着超薄结构产品的出现,触控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多地处于弱接地(lgm)状态,如位于绝缘桌面上或床上使用而没有连接电源插座时。对于传统触控单元设计来说,其设计结构在弱接地状态下,触控性能可能会明显下降,这是不期望的。

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呈带状且交替排布,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之间的耦合面积明显增大了,从而增加了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之间的互感电容以提高有效的触控信号的强度,而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由块状变成条状,单个第一电极图案11或第二电极图案12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变小,减小了手指与第一电极图案11或第二电极图案12之间的电容。上述重传效应是由多点触控产生的,当两个手指在两个触控点接触触控面板时,两个触控点之间会有一定的电荷从手指流过,相当于一个反向的触控干扰信号,从而对于实际的触控信号产生削弱作用。对此,手指和触控单元的电极图案的面积减小,有利于减小这种效应。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上述结构对于改善触控面板在弱接地条件下的性能是很有帮助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同一触控单元10中,每个第一电极图案11可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一条形部111,每个第二电极图案12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二条形部121。所述多个第一条形部111包括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和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在第二方向(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y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一电极图案11中,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和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沿着第一方向(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x方向)交替排布。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电极图案11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一条形部11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一条形部111),而第一电极图案11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一条形部11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一条形部11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条形部111的宽度都是相同的,从图2上可看出,第一电极图案11的该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相比于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向左偏移,偏移量为第一条形部111的宽度的一半。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图2的示例中的第一电极图案11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一条形部111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一条形部111)而可将第一电极图案11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一条形部11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一条形部111),在此情况下,第一电极图案11的该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相比于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将向右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二电极图案12中,所述多个第二条形部121包括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和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二电极图案12中,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和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沿着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电极图案12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二条形部12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二条形部121),而第二电极图案12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二条形部12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二条形部121)。类似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条形部121的宽度都是相同的,从图2上可看出,第二电极图案12的该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相比于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向左偏移,偏移量为第二条形部121的宽度的一半。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图2的示例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二条形部121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二条形部121)而可将第二电极图案12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二条形部12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二条形部121),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图案12的该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相比于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将向右偏移。

在上述设计中,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相对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的偏移方向和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相对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的偏移方向是一致的(例如均向左或均向右)。这可以使得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1中的第一条形部1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中的第二条形部121相互交错设置。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之间的互容值,从而改善触控性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并不要求同一第一电极图案11中或者不同的第一电极图案11中的第一条形部111必须具有相同的宽度,也不要求同一第二电极图案12中或者不同的第二电极图案12中的第二条形部121必须具有相同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一电极图案11中,所述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相对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中的第一条形部111的平均宽度的一半。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二电极图案12中,所述第一组第二条形部相对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二电极图案中的第二条形部的平均宽度的一半。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上述偏移量也可以为其他数值。作为示例,在同一触控单元中,同一第一电极图案11中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相对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可以与同一第二电极图案12中第一组第二条形部121相对于第二组第二条形部121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可以是相同的,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触控单元的面积来设置电极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同一触控单元10中设有沿着第一方向(图2中是x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区21和第二触控区22。上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21,而在所述第二触控区22中设有并行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和多个第四电极图案14。与上述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类似,所述第三电极图案13和所述第四电极图案14也均呈带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和所述多个第四电极图案14沿着第二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三电极图案13与所述第四电极图案14彼此电绝缘。

第二触控区22中的电极图案的布设可以采用与第一触控区21中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同一触控单元10中,每个第三电极图案13可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三条形部131,每个第四电极图案14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多个第四条形部141。所述多个第三条形部131可以包括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和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所述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在第二方向(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y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三电极图案13中,所述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和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沿着第一方向(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x方向)交替排布。在图2的示例中,如果将第三电极图案13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三条形部131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三条形部131),则可将第三电极图案13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三条形部131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三条形部13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条形部131的宽度都是相同的,从图2上可看出,第三电极图案13的该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相比于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向左偏移,偏移量为第三条形部131的宽度的一半。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图2的示例中的第三电极图案13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三条形部131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三条形部131)而可将第三电极图案13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三条形部13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三条形部131),在此情况下,第三电极图案13的该第二组第三条形部131相比于第一组第三条形部131将向右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四电极图案14中,所述多个第四条形部141包括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和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所述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在同一第四电极图案14中,所述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和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沿着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在图2的示例中,第四电极图案14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四条形部14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四条形部141),而第四电极图案14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四条形部14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四条形部141)。类似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条形部141的宽度都是相同的,从图2上可看出,第四电极图案14的该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相比于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向左偏移,偏移量为第四条形部141的宽度的一半。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图2的示例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偶数个第四条形部141看成是属于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2、4、6个第四条形部141)而可将第四电极图案14的从上向下数的第奇数个第四条形部141可以看成是属于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例如从上向下数的第1、3、5、7个第四条形部141),在此情况下,第四电极图案14的该第二组第四条形部141相比于第一组第四条形部141将向右偏移。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图案13的布置可以与第一电极图案11的布置大体相同,而第四电极图案14的布置可以与第二电极图案12的布置大体相同。例如,包含第三电极图案13和第四电极图案13的第二触控区22中的图案整体上可以与包含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的第一触控区21的图案相对于第一触控区21和第二触控区22的分界线成轴对称。这对于布线设计是有利的。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三电极图案13和第四电极图案14也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不同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触控区21和第二触控区22之间的分界处设有第一电极连接部23,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23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图2中是y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和所述多个第四电极图案14电连接。作为示例,相邻列的触控单元中的第一电极连接部23相互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极连接部23不仅将同一触控单元1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和第四电极图案14电连接,还用于将不同列的触控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和第四电极图案14电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二电极图案12和第四电极图案14一起用作触控面板的感应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23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电绝缘。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三电极图案13一起用作触控面板的驱动电极。在实际中,第三电极图案13和第四电极图案14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共同工作,以提高触控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桥接层31,该桥接层31用于将同一触控单元10中的第一触控区21中的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触控区中的第三电极图案13电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桥接层31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23的远离所述触控面板100的触控表面34的一侧。本公开中所述的“触控表面”是指触控面板上的供使用者触摸来实现触控操作的表面。在所述第一触控区21中设置有第二电极连接部32且在所述第二触控区22中设置有第三电极连接部33,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32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33与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电连接,在同一触控单元10中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33之间通过所述桥接层31电连接。图3和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33与桥接层31的连接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桥接层31在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34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连接部32在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34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33在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34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这使得桥接层31通过过孔结构就可以与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电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将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三电极图案13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促进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进一步交错,如图2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触控单元10中设置第五图案15和第六图案16。一方面,该第五图案15和第六图案16通过过孔结构与桥接层31连接,另一方面,该第五图案15和第六图案16在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34上的正投影又被第一电极连接部23在触控面板的触控表面34上的正投影所包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同层布置。将桥接层31设置成比电极图案层(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所在层)更远离触控表面,可以使得电极图案层尽可能靠近触控表面以提高触控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35,所述第一绝缘层35位于所述桥接层31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23之间,用于对两者进行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同一列中的多个触控单元可以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01和第二触控单元102,所述第一触控单元101的第二触控区22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102的第一触控区21相邻,所述第一触控单元101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102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电绝缘。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触控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和第四电极图案14相互电连接(例如形成感应电极),同一触控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三电极图案13相互电连接(例如形成驱动电极)。同一列中的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一个触控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与另一个触控单元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电绝缘,可以使得感应电极在触控面板上的不同位置处获得不同的触控信号,从而可以对触控点的位置进行感应,这在多点触控中尤其有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触控区21中还设有第四电极连接部24,所述第四电极连接部24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32电连接在一起。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四电极连接部24位于第一触控区21的与第一电极连接部23相反的一侧(图1和图2中为顶部)上,其不仅将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32电连接在一起,还起到将当前的触控单元1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与同一列触控单元10中的与当前的触控单元10相邻的触控单元10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分隔开的作用。将同一列触控单元中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与第四电极图案14分隔开,可以对使用者手指的触控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上述在第一触控区21中的第四电极连接部24类似,在第二触控区22中还可以设有第五电极连接部25,所述第五电极连接部25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和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23电连接在一起。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五电极连接部25位于第二触控区22的与第一电极连接部23相反的一侧(图1和图2中为底部)上,其不仅将多个第三电极图案13和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33电连接在一起,还起到将当前的触控单元10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与同一列触控单元10中的与当前的触控单元10相邻的触控单元10中的第二电极图案12分隔开的作用。通过上述第四电极连接部24和第五电极连接部25,可以将同一列触控单元中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第四电极图案14与第二电极图案12分隔开,从而对使用者手指的触控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电极连接部24和第五电极连接部25均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列触控单元10中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是彼此间隔开的。例如,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所有列触控单元的平均宽度(沿着第二方向)的30%。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之间保持足够大的间距,例如所有列触控单元的平均宽度的30%至50%,可以使得在使用者用手指进行触控操作时,手指会同时跨接比较少的触控单元。这样,当触控面板处于弱接地状态时,当使用者的手指触摸一列触控单元时,通过手指流到其他列触控单元的电荷会比较少。于是,重传效应(retransmissioneffect)会被削弱,从而触控性能得到改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虚拟电极图案17,所述虚拟电极图案17布设在所述多列触控单元10中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所述虚拟电极图案17与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电绝缘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12电绝缘。该虚拟电极图案17可以处于浮接状态,即该虚拟电极图案17与各个电极图案(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及电源信号端(如vdd、vss等)均不相连。虚拟电极图案17布设在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的均匀性。由于上述触控单元10中设有电极图案(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因此对于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会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如果在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不铺设电极层,则会导致触控单元10所在的位置处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较低,而在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处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较高。这将导致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整体上不均匀。而在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布设虚拟电极图案17之后,在相邻的两列触控单元10之间处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也得到类似的削减,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整体上比较均匀。这对于显示亮度的均匀性很有帮助。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诸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第三电极连接部33及虚拟电极图案17等电极图案结构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例如氧化锡铟等非金属材料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图案17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所有列触控单元沿着第二方向的平均宽度的30%,例如在所述多列触控单元中的所有列触控单元沿着第二方向的平均宽度的30%至50%之间。这可以保证相邻列的触控单元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隔,以使得使用者的手指在触摸控制面板时会同时跨接比较少的触控单元列,从而抑制重传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和虚拟电极图案17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同层布置。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均可以与虚拟电极图案17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同层布置。在图3中,就示出了虚拟电极图案17和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同层布置的示例。上述布置可以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圆偏光片36和盖板37。如图3所示,圆偏光片36位于第一电极图案11的朝向触控表面34的一侧,盖板37则位于圆偏光片36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的一侧。例如,盖板37的外侧表面可用于形成触控表面34。在圆偏光片36和包含诸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等的图案层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8。第二绝缘层38可用于实现各个电极图案之间的绝缘。

在图1和图2中的不相互电连接的电极图案之间是绝缘的,在图1和图2中用实线表示不同电极图案的边界,边界两边的图案实际上是由绝缘层(比如上述第二绝缘层38)相互绝缘的,比如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之间、第三电极图案13和第四电极图案14之间、第三电极图案13和第一电极连接部23之间、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一电极连接部23之间、第二电极图案12和第二电极连接部32之间、第四电极图案14和第三电极连接部33之间、第五电极图案15和第一电极连接部23之间、第六电极图案16和第一电极连接部23之间、虚拟电极图案17与其他图案之间等都可以由绝缘层分隔开(例如可参见图6)。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和显示屏210。所述显示屏210位于所述触控面板100的远离触控表面34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10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屏210在朝向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一侧上设有薄膜封装(tfe)220,所述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210和触控面板100之间的缓冲层230。作为示例,触控面板100的各个膜层可以形成在薄膜封装220或缓冲层230上,而不需要用粘合剂将触控面板和显示屏来进行粘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10包括多个显示像素40,用于显示图像。如前所述,触控面板100上的电极图案层(例如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等)对于触控面板的光学透射率会有影响,因此,为了使电极图案层对于显示屏210上的各个显示像素40的显示亮度具有大体一致的影响,可以建立显示屏210上的各个显示像素40与触控面板100上的电极图案层的尺寸对应关系。例如,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为所述显示屏210的显示像素4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整数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在布设时可以正好将完整的显示像素40的覆盖,而不是仅将显示像素40的一部分覆盖,从而电极图案对于各个显示像素40的覆盖是均匀的。虽然上述以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为例,但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电极图案(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第三电极连接部33以及虚拟电极图案17等)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可以为所述显示屏210的显示像素4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整数倍。这样可以实现对于显示屏210上的各个显示像素40尽可能均匀的覆盖,从而保证显示屏210的各个显示像素40发出的光从触控面板100出射的亮度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极图案1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w1和第二电极图案1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w2均等于所述显示屏210的显示像素4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w0。对于第一电极图案11中第一组第一条形部111相比于第二组第一条形部111偏移的情况,该偏移量例如可以为半个显示像素40的宽度,显示像素40的宽度例如为20微米至50微米。图7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屏210上的像素40,并用虚线示出了与像素40对应的上述第一电极图案11和第二电极图案12的部分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电极图案(例如,第一电极图案11、第二电极图案12、第三电极图案13、第四电极图案14、第五电极图案15、第六电极图案16、第一电极连接部23、第二电极连接部32、第三电极连接部33以及虚拟电极图案17等)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可以等于所述显示屏210的显示像素4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触控面板上的各种电极图案可以具有其它宽度,电极图案中的局部偏移可以不等于半个显示像素40的宽度,例如可以为整个显示像素的宽度或其他数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中的触控单元10可以用于通用化设计,可以用于与各种集成电路进行工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很容易地应用fmloc技术,特别适用于轻薄型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用于多种显示设备,例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uled(多分区布光独立控制发光二极管)等,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

除非存在技术障碍或矛盾,本申请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另外的实施例,这些另外的实施例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一种限制。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公开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