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5374发布日期:2020-04-03 18: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2)、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悬架有限元模型和刚性单元(5),所述悬架有限元模型包括前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1)和后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3),前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1)通过刚性单元(5)与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连接,前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1)的驱动轴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2)的动力总成通过刚性单元(5)连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2)中的悬置点通过刚性单元(5)与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连接,后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3)通过刚性单元(5)与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轮系(1-1)、前悬架制动组件(1-2)、摆臂(1-3)、前悬架驱动轴(1-4)、转向系统轴系(1-5)、稳定杆(1-6)和减振塔组件(1-7),前悬架驱动轴(1-4)和前悬架轮系(1-1)装配在悬架上,轮胎接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动力总成框架(2-1)、动力总成质心点(2-2)、左悬置点(2-3)、右悬置点(2-4)和后悬置点(2-5),动力总成框架(2-1)与前悬架驱动轴(1-4)连接,左悬置点(2-3)、右悬置点(2-4)和后悬置点(2-5)与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悬架拖曳臂(3-1)、后悬架轮系(3-2)、后悬架横梁(3-3)、后悬架弹簧组件(3-4)、后悬架减振塔组件(3-5)和后悬架制动组件(3-6),后悬架轮系(3-2)装配在后悬架横梁(3-3)上,轮胎接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包括:

a.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2)中的动力总成用含有质量、质心、转动惯量/惯性积参数的刚体模型进行模拟,悬置用含有衬套刚度、位置信息的刚体模型进行模拟;

b.所述内饰车身六自由度模型(4)的内饰车身用质量、质心、转动惯量/惯性积的刚体模型进行模拟;

c.所述悬架有限元模型中悬架采用有限元模拟,衬套刚度、轮胎刚度等参数按实测数据进行参数建模,其中轮胎与地面连接,使悬架系统有限元模型与实车悬架一致;

d.模型连接:悬置衬套主动端点与动力总成刚体模型连接,悬置衬套被动端点与内饰车身刚体模型连接,内饰车身刚体模型与悬架有限元模型是采用直接刚性连接模拟,形成整车刚柔混合的悬置解耦模型;

e.对整车刚柔混合的悬置解耦模型进行模态计算,识别出动力总成刚体的六个方向的模态及对应的主要振形,对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率;

f.针对不合格项,建立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及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运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用三向刚度的衬套模拟,动力总成参数赋值于动力总成质心点(2-2)上,悬置刚度参数赋值于左悬置点(2-3)、右悬置点(2-4)和后悬置点(2-5)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车身定义为整车去除与车身采用柔性单元连接的部件的车辆状态,即整车去除动力总成系统、主动侧悬置、悬架系统的车辆状态为内饰车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整车刚柔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模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车身的质量、转动惯量、惯性积参数赋值于内饰车身质心点,将内饰车身质心模型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底盘悬架系统连接,动力总成与前悬架驱动轴(1-4)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