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753发布日期:2020-04-24 21: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其能够主动发光到外部对象上并通过接收外部对象的返回光实现生物特征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层,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光源,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光源用于向所述保护层的上方发射检测光束,所述检测光束沿所述保护层长度轴方向的发光范围具有20至30度角、且沿所述保护层宽度轴方向的发光范围具有20至140度角;

光转换器,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之间,所述光转换器被配置为使从所述光源发出的至少部分检测光束偏转后从所述第二表面进入所述保护层;

检测模组,位于所述保护层的下方,所述检测模组透过所述保护层接收外部对象通过透射返回的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在所述第一表面具有视场区域,所述光转换器将光源发出的检测光束朝向所述视场区域的方向偏转为非准直光束所述检测光束能够从一预设区域出射并进入位于第一表面上方的外部对象内部,进入外部对象内部的检测光束能够从外部对象返回所述保护层,并进一步出射到保护层的下方,所述检测模组接收外部对象返回的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外部对象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进入所述保护层的检测光束传输后初次到达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其位于所述保护层的下方,所述显示模组能够透过所述保护层的透明区域向外出射可见光,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外部对象为用户手指,所述检测模组透过至少部分的显示模组和所述保护层接收用户手指返回的检测光束,所述检测模组接收所述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外部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所述光源和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或部分重叠,且所述光源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在该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器和所述保护层的第二表面框贴,所述光转换器和第二表面之间存在空气,所述检测光束的至少部分经过光转换器偏转后经由空气进入所述保护层,当用于手指接触视场区域时,所述检测光束能够从所述第一表面的预设区域出射后进入用户手指内部,用户手指将进入手指内部的检测光束透射出来,所述透射的检测光束从视场区域折射进入所述保护层内部并能够进一步穿出所述保护层,所述检测模组接收所述手指透射的检测光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和视场区域存在交叠区域,所述交叠区域的面积不大于所述视场区域的面积的30%、25%、20%、15%、10%、5%,或者所述预设区域和视场区域不存在交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具有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所述非透明区域位于所述透明区域周围;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保护层的非透明区域的下方,所述光转换器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保护层的非透明区域之间,所述光源发出的检测光束经所述光转换器偏转后从非透明区域进入保护层,并能够直接照射到所述保护层位于透明区域的第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器位于所述保护层的非透明区域一侧,并且具有宽度和长度范围在1毫米至50毫米范围内矩形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光源对应所述非透明区域的下方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底部,所述光源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平面的正投影内位于一个显示模组在该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平面的正投影的下方,所述光源发出的检测光束通过固定框的侧部和显示模组之间的空间从固定框底部上方传输到所述光转换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器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间隔可以为0-1毫米、1毫米-1.5毫米、1.5毫米-2毫米、或者大于2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安防设备、智能机器人,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安防设备、智能机器人的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包括保护层、光源、光转换器和检测模组,保护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显示模组位于所述保护层背离第一表面的一侧。光源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向保护层的第一表面的上方发射检测光束。光转换器位于光源和第一表面之间,光转换器使检测光束偏转后从第二表面进入保护层。检测模组接收外部对象返回的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较好的屏下指纹检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王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