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833发布日期:2020-06-02 19:0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笔记本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



背景技术:

外壳除了美观外,相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的,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

笔记本外壳不仅有对笔记本的保护作用,而且笔记本外壳还可以通过与伸缩悬挂装置进行配合使用,方便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使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笔记本外壳伸缩悬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笔记本外壳的大小进行位置的调节,容易导致压板与笔记本的案件接触,影响使用者对笔记本的使用,同时也容易导致笔记本发生掉落,降低了笔记本外壳伸缩悬挂机构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笔记本外壳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笔记本外壳伸缩悬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笔记本外壳的大小进行位置的调节,容易导致压板与笔记本的案件接触,影响使用者对笔记本的使用,同时也容易导致笔记本发生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左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限位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活动板的一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侧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限位杆的右侧穿过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拉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右侧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右侧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左侧与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壳内壁的左侧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活动孔,所述活动杆的左侧穿过活动孔并与压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侧呈敞口,且外壳的左侧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放置板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左侧穿过限位孔并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放置板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杆、限位孔、限位槽、压板和伸缩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限位杆穿过限位孔并插入限位槽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压板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通过伸缩机构的使用,实现了自动带动压板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压紧固定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笔记本外壳伸缩悬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笔记本外壳的大小进行位置的调节,容易导致压板与笔记本的案件接触,影响使用者对笔记本的使用,同时也容易导致笔记本发生掉落的问题,该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笔记本外壳进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机构,能够使压板对笔记本外壳自动进行压紧固定,方便了使用者对笔记本外壳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孔,能够使活动杆穿过活动孔并移动,减少了活动杆与固定壳产生的摩擦力,提高了活动杆移动时的速度,使用者拉动压板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能够使活动板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腔移动,提高了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避免了活动板在外壳的内腔发生卡死的现象。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孔和限位槽,能够使限位杆穿过限位孔并插入限位槽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压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杆、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能够使移动板带动滑杆移动,滑杆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腔移动,保证了移动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稳定流畅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架;2、放置板;3、压板;4、伸缩机构;401、固定壳;402、活动杆;403、拉簧;5、移动板;6、外壳;7、限位杆;8、活动板;9、弹簧;10、通孔;11、拉块;12、活动孔;13、第一滑块;14、第一滑槽;15、限位孔;16、限位槽;17、滑杆;18、第二滑块;19、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包括支架1,支架1的左侧设置有放置板2,放置板2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压板3,压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机构4,伸缩机构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壳6,外壳6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杆7,限位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限位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9,弹簧9靠近活动板8的一侧与活动板8固定连接,弹簧9远离活动板8的一侧与外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6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7配合使用的通孔10,限位杆7的右侧穿过通孔10并固定连接有拉块11。

参考图2,伸缩机构4包括固定壳401,固定壳401的右侧与移动板5固定连接,固定壳4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杆402,活动杆4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簧403,拉簧403的右侧与固定壳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簧403的左侧与活动板8的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机构4,能够使压板3对笔记本外壳6自动进行压紧固定,方便了使用者对笔记本外壳6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参考图2,固定壳401内壁的左侧开设有与活动杆402配合使用的活动孔12,活动杆402的左侧穿过活动孔12并与压板3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活动孔12,能够使活动杆402穿过活动孔12并移动,减少了活动杆402与固定壳401产生的摩擦力,提高了活动杆402移动时的速度,使用者拉动压板3省时省力。

参考图2和图3,外壳6的左侧呈敞口,且外壳6的左侧与移动板5固定连接,活动板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3,外壳6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3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14。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滑块13和第一滑槽14,能够使活动板8带动第一滑块13在第一滑槽14的内腔移动,提高了活动板8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避免了活动板8在外壳6的内腔发生卡死的现象。

参考图2,移动板5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7配合使用的限位孔15,放置板2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杆7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6,限位杆7的左侧穿过限位孔15并延伸至限位槽16的内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孔15和限位槽16,能够使限位杆7穿过限位孔15并插入限位槽16对移动板5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压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的目的。

参考图2,移动板5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7,滑杆17远离移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8,放置板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18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19。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杆17、第二滑块18和第二滑槽19,能够使移动板5带动滑杆17移动,滑杆17带动第二滑块18在第二滑槽19的内腔移动,保证了移动板5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稳定流畅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当使用者需要对压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拉动拉块11,拉块11带动限位杆7移动,限位杆7带动活动板8移动,活动板8带动第一滑块13在第一滑槽14的内腔移动,活动板8带动弹簧9发生弹性形变,直至限位杆7脱离限位孔15和限位槽16,移动压板3,压板3带动固定壳401移动,固定壳401带动移动板5移动,移动板5带动外壳6移动,移动板5带动滑杆17移动,滑杆17带动第二滑块18在第二滑槽19的内腔移动,直至压板3移动至指定的位置,松开拉块11,弹簧9带动活动板8移动,活动板8带动限位杆7穿过限位孔15并插入限位槽16的内腔,达到了对压板3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提高了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使用。

综上所述:该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杆7、限位孔15、限位槽16、压板3和伸缩机构4的配合使用,通过限位杆7穿过限位孔15并插入限位槽16对移动板5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压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通过伸缩机构4的使用,实现了自动带动压板3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压紧固定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笔记本外壳伸缩悬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笔记本外壳的大小进行位置的调节,容易导致压板与笔记本的案件接触,影响使用者对笔记本的使用,同时也容易导致笔记本发生掉落的问题,该笔记本外壳的伸缩悬挂机构,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笔记本外壳进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