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8860发布日期:2020-12-22 10:4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品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



背景技术: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然而现有的医保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不法商家钻漏洞非法骗取医保金的问题,如劳动者在购买药品时,在使用医保后仍旧需要自行支付少部分的费用,此时不法商家会给予劳动者一些优惠,减少甚至免除劳动者需要自行支付的那部分费用,但是要求使用劳动者的医保卡刷取其他的一些药品,如此,劳动者以更低的价格得到了需要的药品,而不法商家则用劳动者的医保刷取了其他药品,得到了国家对其他药品的医保补贴,然而这些已经刷过医保的其他药品则又会被摆回货架,再次销售甚至再次刷取医保,造成严重的骗保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包括

第一层体;

第一编码,设于所述第一层体上。

通过第一层体、第一编码及遮挡层的配合设置,将第一层体粘贴在药品的包装上,通过第一层体上的第一编码和药品包装上原有的产品类别条形码的配合,形成单瓶(包)药品的唯一身份编码,即药品包装上原有的条形码代表类别,第一编码代表编号,两者组合代表某一编号的某一种类药品,使得每一瓶药品都具有唯一的身份编码;如此,再要求商家在出售药品时,必须刷取条形码和第一编码才能够进行医保,即能够使得药品无法多次刷取医保,杜绝骗保现象的出现。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层体上的第二层体,该第二层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编码相配合的第二编码;通过第二编码的设置,使得药品的身份编码由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组合而成,具有更强的唯一性,进一步保证每一瓶药品的销售使用均能够被登记在案,避免骗保现象的出现的同时,也能够方便对药品使用的监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层体上的遮挡层,该遮挡层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的至少部分覆盖住;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药品在不出售时,不会意外刷到编码,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编码不被划花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体包括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粘接层及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相配合的第一保护层;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层体在不需要使用时,第一粘接层能够被第一保护层保护住,避免杂物粘附在第一粘接层上,而需要使用时,将第一保护层取下,即可通过第一粘接层将第一层体粘接在药品包装上。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包括第三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三本体上的第三粘接层;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方便第三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粘接层相配合的第一离型层;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不会粘接为一个整体,方便将第三本体从第一本体上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体包括第二本体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层体的第二粘接层;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方便将第二本体与第一层体粘接为一个整体,避免脱落,保证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之间始终具有稳定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编码呈红色,具有更好的提醒作用,使得购买者能够十分方便的识别该药品是否为医保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体呈圆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体呈半圆形结构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层体、第一编码及遮挡层的配合设置,与药品包装上原有的条形码组合成唯一身份编码,从而避免骗保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身份识别编码的载体,包括第一层体1、第二层体2及遮挡层3;第一层体1包括第一本体10、第一编码11、第一粘接层12及第一保护层13;第一本体10由塑料材料制成,呈圆形薄片状结构开设,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或开设成其他形状;第一编码11为印刷在第一本体上表面上的二维码;第一粘接层12为涂抹在第一本体下表面上的胶水形成,该胶水为硅油纸专用胶水,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故在此不做赘述;第一保护层13为由硅油纸制成,覆盖在第一粘接层上,从而起到保护第一粘接层的作用,避免杂物落在第一粘接层上而影响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能,同时第一粘接层又不会将第一保护层与第一本体粘接为一个整体,使得需要使用时,又能够轻松的将第一保护层取下。

具体的,第二层体2包括第二本体20、第二编码21及第二粘接层22;第二本体20由纸质材料制成,呈半圆形结构开设,直径与第一本体10相同,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或开设成其他形状;第二编码21为印刷在第二本体上表面上的半个二维码;第二粘接层22由涂抹在第二本体下表面上的胶水形成,可将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粘接为一个整体,使得第二本体难以从第一本体上取下;而第二本体粘接在第一本体上后,第二编码和第一编码正好相互对应,从而使得第二编码和半个第一编码能够正好组合成一个新的编码,具有更强的唯一性;优选的,第二编码21由红色染料印刷而成,呈红色,使得购买者能够十分方便的识别出药品是否为医保药品。

具体的,遮挡层3包括第三本体30和第三粘接层32,第三本体30由纸质材料制成,呈半圆形结构开设,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或开设成其他形状;第三本体和第二本体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形,该组合成的圆形与第一本体的大小、形状相同;第三粘接层32由涂抹在第三本体下表面上的胶水形成,可将第三本体粘接在第一层体上;在第一本体10上还形成有第一离型层14,该第一离型层由涂抹在第一本体10上的硅油形成,使得第三本体能够粘接在第一本体上的同时,又不会将第三本体与第一本体粘接为一个整体,使得需要使用时,能够方便的将第三本体取下;遮挡层的设置使得在编码不使用时,能够将至少部分第一编码覆盖遮挡住,从而避免意外刷取到编码的情况,同时能够保护编码不被划花。

具体的,在使用时,将第一保护层取下,即可将第一层体粘接到药品包装上,而在出售药品时,商家必须要将遮挡层取下,使得第一层体上的第一编码与第二层体上的第二编码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份编码,与药品包装上原有的产品类别条形码的配合,形成单瓶(包)药品的唯一身份编码,即药品包装上原有的条形码代表类别,身份编码代表编号,两者组合代表某一编号的某一种类药品,使得每一瓶药品都具有唯一的身份编码;而该唯一身份编码在药品出厂时及录入至数据中心内(该数据中心可采用区块链技术制成,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再为商家配合相应的终端(如手机app或扫码器,此也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如此,再要求商家在出售药品时,必须刷取条形码和身份编码才能够进行医保,即能够使得药品无法多次刷取医保,杜绝骗保现象的出现;在实际应用中,也可用于其他物品的追踪、监管及溯源,如烟、酒、代理区或区分,或其他危险物品的追踪、监管及溯源。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