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3232发布日期:2020-06-20 14:4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屏幕lcd显示模组内凹触摸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会议、教学和通讯的推进,大屏幕显示、触摸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电子黑板等;电子黑板由具显示、触控和书写功能的中间主板及具书写和设备设置功能的两侧副板组成。由于功能和结构的原因,此类电子黑板的两侧不能形成红外对射,因此传统和成熟的红外框触控技术在这里无法应用,只能使用投射式电容膜触摸控制方式。

投射式电容膜触控需要大屏幕lcd显示模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之间形成较小的电容量,这就需要加大显示模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距离l。客观上温度、湿度及使用大屏幕lcd显示模组结构、形式的差异,显示模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距离l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显示模组面板玻璃受热膨胀产生外凸,使两板之间距离变短,触控性能降低,严重时将完全不能触控,为此,提出一种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凹大屏幕lcd显示模组将解决大屏幕lcd显示模组面板玻璃因温度、湿度等因素造成的显示模组面板玻璃外凸,缩短显示模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板之间的电容加大,造成触控不灵,甚至触控失灵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电子黑板由板距离和粗糙度引发的显示、触控及粉笔书写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用于图形显示功能,包括:显示模组本体和一相对的触控膜玻璃基板,且所述显示模组本体向远离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的方向内凹,且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与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保持一定距离;外框,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本体和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安装在其内壁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显示模组本体内凹以使所述,同时使显示模组本体与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在显示模组本体受热膨胀时,就不会出现显示模组本体上的液晶面板受热外凸至与触控膜玻璃基板接触这一现象发生,这样就不会影响触控的灵敏性。

优选地,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在外框的内壁上,且与显示模组本体相连接,使所述显示模组本体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方向内凹,且所述显示模组本体的两端与触控膜玻璃基板相接触。

在传统技术方案中,传统的显示器面板在工作状态下,显示器面板因长时间显示导致自身温度升高或者在外界较高温度的影响下,会使得显示器面板的中部外凸,缩小显示器面板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两者之间的电容,降低触控的灵敏度,而本技术方案中,在不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将显示器本体和触控膜玻璃基板安装在外框内,使得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再使用固定件使显示器本体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方向内凹,使原来易外凸的平直大屏幕lcd显示模组本体不再外凸,控制了显示模组本体面板玻璃与触控膜之间距离的变化,实现有效、稳定的触摸控制。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本体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方向内凹,且所述显示模组本体的两端与触控膜玻璃基板相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显示模组本体两端没有可触控部件,同时触控膜玻璃基板与显示模组本体接触部位也未贴附有触控膜,两者相接触不会造成触控失灵,而两者相接触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触控膜与显示面板的距离,使得显示效果更佳。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为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本体或者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为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所述固定件为杆状件,用于使所述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内凹,所述杆状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框的内壁上,且所述杆状件的侧壁与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连接,使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方向内凹。

在本技术方案中,杆状的固定件安装在显示器面板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一侧,通过固定件的外力作用,使显示器面板的中部内凹,这样就使显示器面板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杆状件对称设置,用于平衡所述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的内凹程度。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为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本体,所述固定件为上下布置的两个角型件或螺状杆或一个固定背板,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本体固定在外框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角型件或螺状杆或一个固定背板,两个所述角型件分别固定在外框的上下内壁上,对显示器面板的上下两端进行束缚,使显示器面板的上下两端呈现内凹状态,以保证显示器面板的中部内凹。

优选地,所述角型件由一内凹的弧形面和一平直面组成,所述角型件的平直面固定在外框的内壁上,所述角型件的弧形面固定在显示模组的边框上,使所述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本体呈内凹状态。

在本技术方案中,整个弧形的角件保证显示器模组本体在安装的时候能够内凹均匀,使内凹后的显示模组本体在安装后能够达到良好的触控与显示性能。

优选地,所述外框为一体成型的整体方形框架。

在本技术方案中,一体成型的外框在安装的时候,能够减低安装步骤,操作方便。

一种触控显示黑板,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其中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种的触控膜玻璃基板靠近显示模组本体的一侧为光滑面,用于粘贴投射式电容触控膜,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远离显示模组本体的一侧为粗糙面,用于粉笔书写,且透过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能看清所述显示模组显示的信息。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显示模组本体内凹,保持显示模组本体中部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粗糙面的粗糙度既可以流畅书写普通粉笔和水笔,又能保证可以清晰地透过触控膜玻璃基板看清楚显示模组的显示信息为宜。

优选地,所述投射式电容触控膜是金属网孔形式或纳米银结构。

优选地,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为钢化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关固定件使显示模组本体内凹,可切实解决常规安装固定方式易产生显示模组本体上的面板玻璃外凸引发的触控失灵问题,实现稳定有效的触控和流畅的普通粉笔或水笔书写。

2、本实用新型因为内凹的显示模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显示模组本体在使用时的对流散热,面板表面热量容易扩散,不会形成堆积膨胀,从而延长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3、由于内凹的显示模组本体上的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因此不会形成水汽的凝聚。

4、内凹的显示模组从根本上解决了面板玻璃外凸的问题,不会产生液晶面板玻璃受压的压迫花纹。

5、本实用新型中内凹的显示模组本体还有利于提高整机的侧视清晰度。

6、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触控膜玻璃基板与面板玻璃之间实现紧贴合,在提高清晰度的同时,适度增加触控膜玻璃基板表面磨砂的粗糙度,使粉笔书写的流畅性进一步提高。

7、大屏幕lcd显示模组电子黑板的内凹是通过型材外框和相关的固定件形成,没有增加另外的生产和制造成本而使触控、显示及书写性能大幅提升。与现在流行的光胶全贴合工艺相比,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且无更大的维修成本之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触控显示黑板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触控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器面板玻璃和触控膜玻璃基板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书写性能、触控性能及显示性能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触控膜玻璃基板粗糙度与书写性能、触控性能及显示性能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现有显示模组工作变形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面板处于内凹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装置的一测量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架结构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

显示模组本体200、显示器面板玻璃201;

外框300、固定杆301、顶压杆302;

角型件400;

支撑件500、测量靠尺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如图1和图4所示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在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因散热或外界温度上升,导致触控显示模组的温度过高,显示面板200整体外凸,导致显示模组本体200上的显示器面板玻璃201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显示器面板玻璃201与触控膜之间得电容量增大,降低触控的灵敏度,严重时甚至不能触控。

如图2所示,电子触控黑板在外层触控膜玻璃基板表面的粗糙度恒定时,随着显示器面板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书写性能不变、显示性能逐渐降低,触控性能增强;如图3所示,电子触控黑板上在显示器面板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层触控膜玻璃基板的粗糙度不断增加,触控性能不变,书写性能增强,显示性能减弱;所以就需要平衡书写性能和触控性能以及显示性能,要保证书写性能,就需要增加外层触控膜玻璃基板的粗糙度,此时就需要控制显示模组本体200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要保证显示清晰,所以就需要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始终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最佳的触控效果、书写效果和显示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本体200处于内凹状态,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两侧可以与触控膜玻璃基板紧贴,中部则与触控膜玻璃基板保持一定的距离,则可有效平衡现有电子黑板由板距离和粗糙度引发的显示、触控及粉笔书写性能之间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用于图形显示功能,如图5所示,包括:显示模组本体200和一相对的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且显示模组本体200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方向内凹,且显示模组本体200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保持一定距离,外框300,用于将显示模组本体200和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安装在其内壁上。在实际使用时,显示模组本体200在使用的时候会受热外凸,致使显示模组本体200上的液晶面板玻璃向外凸起,因为显示模组本体200处于内凹状态,即使显示模组本体200的液晶面板玻璃外凸也不会处于平直状态,这样就能够保证显示模组本体200的液晶面板玻璃和和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间始终维持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就不会使显示模组本体200的液晶面板玻璃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间的距离过小,从而使两板之间的电容加大,造成触控不灵,甚至触控失灵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电子黑板由板距离和粗糙度引发的显示、触控及粉笔书写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在具体实施的时,可以将显示模组本体200本身做成内凹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外力的方式使显示模组本体200内凹,在本实施例中不对显示模组本体200的内凹方式做过多的限制,只需显示模组本体200内凹即可,且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间保持在一定距离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用于图形显示功能,包括:显示模组本体200和一相对的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且触控膜玻璃基板100贴有电容膜的一面与显示模组本体200上的显示器面板相对;外框300,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本体200和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安装在其内壁上,且使所述显示模组本体200与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呈一定距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外框300是用于安装显示模组本体200和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将两者安装在同一个外框300内,外框30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方形框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通过对外框300一体成型,在安装的时候,外框300将显示模组本体200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很好的固定在外框300上,一体成型的外框300不容易变形,这样也就很难对显示模组本体200和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前产生影响;亦可以为组装的方形框架,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过多的阐述。

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方向内凹,且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两端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相接触,显示模组本体200两端没有可触控部件,同时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与显示模组本体200接触部位也未贴附有触控膜,两者相接触不会造成触控失灵,而两者相接触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触控膜与显示面板的距离,使得显示效果更佳。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在外框300的内壁上,且与显示模组本体200相连接,使显示模组本体200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方向内凹,且触控膜玻璃基板100贴有电容膜的一面与显示模组本体200上的显示器面板相对。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固定件与显示模组本体200连接,且与外框300连接,使其通过与外框300的连接对显示模组本体200产生束缚,从而使显示模组本体200产生内凹,为了保证书写性能、清晰度及触控灵敏度,显示模组本体200与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之前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再通过固定件对显示模组本体200进行内凹固定,就可以保证显示模组本体200不受自身工作散热或者外界温度影响,显示模组本体200上的玻璃面板都不会外凸成直线,这样既可以保证清晰度,触控灵敏度及书写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固定件的具体形状做具体阐述,只需要固定件能够对显示模组本体200起到固定且能够使其成内凹状态即可。所述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方向内凹,内凹的显示模组本体200的内凹状态(如图5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显示模组本体200为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或者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本体;

侧背光大屏幕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整体模组的挠度较大,如图10仰卧放置时,将触控黑板放在支撑件500上,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会呈现下凹的形状。下凹是自然形成的,对屏体没有任何的损害,触控显示模组整机的内凹屏体结构将顺利形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件为固定杆301,用于使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内凹,固定杆3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框300的内壁上,且固定杆301的侧壁与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连接,使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的中部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方向内凹;固定杆301对称设置,用于平衡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的内凹程度,同时顶压杆302在外框300两侧将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两侧顶压成内凹的弧形。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固定件连接在外框300的内壁上,用于对显示模组本体200进行束缚,同时固定件与外框300连接,然后将固定件与显示模组本体200背部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固定件对显示模组本体200施加外力以达到显示模组本体200内凹,固定件为偶数个时,固定件呈对称状态,固定件为奇数个时,位于最中间处有一个固定件,两侧呈对称状态,且固定件位于显示模组本体200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一侧,这样借助固定件就可以拉住显示模组本体200,使其内凹,再在外框300上安装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形成侧背式显示模组本体。

直下式背光大屏幕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一般都比较厚,整体模组的挠度相对较小,如图10仰卧放置时,在重力作用下,面板整体也会呈现一定的下凹形状。但这个下凹达不到我们希望的下凹程度,因此可以利用直下式背光大屏幕液晶显示模组外框300上开设的用于安装的孔状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并采取合适的安装结构及工艺,形成触控显示模组整机的内凹屏体结构,且不会对屏体产生任何的损害;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件为上下布置的两个角型件400、螺状杆(未图示)或一个固定背板(未图示),用于将显示模组本体200固定在外框300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为两个角型件400的这一实施方式,且两个角型件400分别固定在外框300的上下内壁上,用于对直下式背光模组本体上下两端进行限位,使直下式背光模组本体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的方向内凹;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角型件400由一内凹的弧形面和一平直面组成,角型件400的平直面固定在外框的内壁上,角型件400的弧形面固定在显示模组的边框上,使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本体呈内凹状态角型件400的弧形面与内凹的程度一致,内凹的形状也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外框300上开设有螺纹孔,角型件400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在安装的时候,先将显示模组本体200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框300上,然后将角型件400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框300上,且角型件400位于显示模组本体200靠近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一侧,以保证固定好的显示模组本体200能够向远离触控膜玻璃基板100的方向内凹,再在外框300上安装触控膜玻璃基板100,形成侧背光显示模组本体,本实施例中不对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螺状杆或固定背板做过多的阐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一种触控显示黑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其中内凹lcd触控显示模组种的触控膜玻璃基板100靠近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一侧为光滑面,用于粘贴投射式电容触控膜,触控膜玻璃基板100远离显示模组本体200的一侧为粗糙面,且透过所述触控膜玻璃基板能看清所述显示模组显示的信息,而在具体实施时,触控膜玻璃基板表面的粗糙度ra为0.3~2μm,此时可以同时书写水笔、粉笔。

其中投射式电容触控膜既可以是金属网孔形式或纳米银结构,触控膜玻璃基板100为钢化玻璃。

在具体安装的时候,结构安装须设置仰卧倾斜10°的安装框架上,如图11所示,便于快速放置整机框架并安装相关的大屏幕lcd显示模组。

安装框架还可用于整机的结构验证和相关电路参数的测量。

在进行整机的结构验证和相关电路参数的测量时,须将安装完成后的整机框架及相关lcd触控显示模组在倾斜10°的安装框架上俯卧放置。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测量装置示意,该装置由两个支撑件500和测量靠尺600组成,支撑件500上仰卧放置待测的lcd触控显示模组。侧背光大屏幕lcd显示模组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整体模组的挠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会呈现下凹的形状。中间部位测量靠尺600与lcd触控显示模组的下凹数据即为内凹深度d。形成整机时,只要的内凹深度不大于自然下凹的深度,就不会对屏体造成任何的损害。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