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0063发布日期:2020-07-31 21: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整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



背景技术:

存储整机在研发测试阶段,需要做大量的专业测试,才能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疲劳测试中的冷重启测试是必选项,需要对整机不断的进行上电、下电动作,目前有程控电源可以使用或者acsource可以使用,但是这些设备没法监控机器状态,是暴力、强制对系统进行上下电测试,无法得知机器每次启动是否正常,基于此原因,需要设计一种可以监控系统状态并根据系统状态对系统进行自动上下电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设备没法监控机器状态,是暴力、强制对系统进行上下电测试,无法得知机器每次启动是否正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包括交流继电器和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继电器输出交流电连接到待测存储整机;

所述的交流继电器连接有控制模块;

该装置还包括usb电源连接口;所述的usb电源连接口与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与usb电源连接口连接;usb电源连接口接收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的电压传输到控制模块腔制模块根据接收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的电压信号控制交流继电器的通断。存储整机系统开机时usb电源口输出为高电平,存储整机系统关机时usb电源口电压为低电平,以此来判断系统是处于开机状态还是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再控制存储整机系统进行自动上下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晶体管和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与usb电源连接口连接;所述的晶体管与驱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晶体管还与交流继电器的线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延时单元和反向单元;

usb电源连接口通过第一电阻与晶体管连接;

usb电源连接口还依次通过延时单元和反向单元与晶体管连接,其中所述的反向单元为电压单向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晶体管为场效应管;

usb电源连接口通过第一电阻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usb电源连接口还依次通过延时单元和电压反向器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交流继电器的线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的usb电源连接口通过延时单元与电压反向器连接;所述的电压反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的电源vdd还通过第二电阻与电压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源接入交流继电器,电压反向器输出端连接的电源vdd作为上拉vdd电压打开场效应管,进而交流继电器打开,交流电源输出至待测存储整机,整机自动开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的电源vdd通过第三电阻与交流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交流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交流继电器线圈第二端连接;

交流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交流电源,交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到待测存储整机的交流电源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交流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

所述的usb电源口输出为usb5v电源。

通过存储整机系统中usb5v电源的电压的高低来判断存储整机系统是处于开机状态还是关机状态,存储整机系统正常关机后以此usb5v低电平操作交流继电器关闭220v交流电源输入,同时对该usb5v低电平做一个延迟和电压反转,延迟设定的t时间后,低电平经反转的高电平打开交流继电器,220v交流电源重新输出给存储整机系统,循环往复便可实现冷重启疲劳测试中系统自动上下电。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解决了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时自动上下电的问题,测试过程中机器是正常关机,非暴力、强制断电关机,可以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不受损坏,该测试方案的每次启动后的测试结果都通过脚本的形式输出、保存在测试系统中,系统跑完后可以将测试日志导出做更全面的检查。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交流继电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存储整机冷重启疲劳测试的自动上下电装置,包括交流继电器和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继电器输出交流电连接到待测存储整机;

所述的交流继电器连接有控制模块;

该装置还包括usb电源连接口;所述的usb电源连接口与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与usb电源连接口连接;usb电源连接口接收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的电压传输到控制模块腔制模块根据接收待测存储整机usb电源口的电压信号控制交流继电器的通断。存储整机系统开机时usb电源口电压为高电平,存储整机系统关机时usb电源口电压为低电平,以此来判断系统是处于开机状态还是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再控制存储整机系统进行自动上下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晶体管和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与usb电源连接口连接;所述的晶体管与驱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晶体管还与交流继电器k的线圈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延时单元和反向单元,在这里,反向单元为电压反向器;usb电源连接口通过第一电阻r1与晶体管连接;usb电源连接口还依次通过延时单元和电压反向器与晶体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晶体管为场效应管;usb电源连接口通过第一电阻r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usb电源连接口还依次通过延时单元和电压反向器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交流继电器k的线圈ka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的usb电源连接口通过延时单元与电压反向器连接;所述的电压反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

所述的电源vdd还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压反向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源接入交流继电器k,电压反向器输出端连接的电源vdd作为上拉vdd电压打开场效应管q1,进而交流继电器k打开,交流电源输出至待测存储整机,整机自动开机。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二二极管d2;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源vdd通过第三电阻r3与交流继电器线圈ka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继电器线圈ka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交流继电器线圈ka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继电器线圈ka第二端连接;交流继电器常开触点kb一端连接到交流电源,交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b的另一端连接到待测存储整机的交流电源输入端。所述的交流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所述的usb电源为usb5v电源。

存储整机交流电源插入时系统自动上电,上电之后以及运行测试脚本的过程中usb5v电源是始终存在的,本装置通过监控接收存储整机系统中usb电源接口的5v电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存储整机系统开机时usb5v为高电平,存储整机系统关机时usb5v电压为低电平,以此来判断系统是处于开机状态还是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再控制系统进行自动上下电;

220v交流电源接入交流继电器,上拉电源vdd电压打开场效应管q1,交流继电器线圈通电从而交流继电器打开,使220v交流电源输出至待测存储整机,待测存储整机自动开机,测试人员设置进行存储整机测试,测试结束后关机,关机之后存储整机系统的usb5v变为低电平,图1中c、d、f三处都是低电平,场效应管q1关断,220v交流继电器关断,从而待测存储整机实现ac掉电,同时存储整机关机时,usb5v低电平传递到下方的延时单元延时t时间(延迟t时间让系统板卡上的电放干净,这个时间可根据系统掉电的快慢进行设定)后输出到下一级的电压反向器反向之后输出高电平,使场效应管q1导通,交流继电器被打开,220v交流电源输出到待测试存储整机,开始下一轮的测试。

通过存储整机系统中usb5v电源的电压的高低来判断存储整机系统是处于开机状态还是关机状态,存储整机系统正常关机后以此usb5v低电平操作交流继电器关闭220v交流电源输入,同时对该usb5v低电平做一个延迟和电压反转,延迟设定的t时间后,低电平经反转的高电平打开交流继电器,220v交流电源重新输出给存储整机系统,循环往复便可实现冷重启疲劳测试中系统自动上下电。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