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程序标识认证与合并发行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2245发布日期:2020-07-04 0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程序标识认证与合并发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认证程序与预先确定的程序验证信息,生成合并测试程序;

将所述合并测试程序写入预设的测试硬件设备中,按照待认证程序对应的测试要求对所述测试硬件设备的对应功能进行测试验证;

验证通过后,对所述程序验证信息进行激活,生成带有唯一标识的认证信息;将所述认证信息与认证通过的程序封装生成合并程序;

将所述合并程序以及与认证信息相匹配的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反馈至待认证程序的认证申请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认证申请者通过所述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将所述合并程序写入一个或多个硬件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认证信息的唯一标识与认证申请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含有认证信息的合并程序被要求再次认证时,查询所述合并程序的认证信息的唯一标识当前绑定的身份信息是否与要求认证者的身份信息一致;

若身份信息不一致,测试要求不予通过,并通知当前绑定的身份信息的合并程序持有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带有合并程序的硬件设备外接信息采集设备时,通过在外接信息采集设备内置的认证模块对接入的硬件设备的合并程序中的认证信息进行读取,通过与服务器通信检测所述认证信息是否存在且状态是否正常;

若存在且状态正常,则准许该硬件设备接入所述信息采集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读取所述认证信息中通过测试授权的定向服务功能信息,并根据所述定向服务功能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合并程序被修改,则所述认证信息标记状态为异常,该认证信息作废,需要进行重新测试认证。

8.一种程序标识认证与合并发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试验证单元,所述测试验证单元用于根据待认证程序与预先确定的程序验证信息,生成合并测试程序;

所述测试验证单元用于将所述合并测试程序写入预设的测试硬件设备中,按照待认证程序对应的测试要求对所述测试硬件设备的对应功能进行测试验证;

合并程序生成单元,所述合并程序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测试验证单元验证通过后,对所述程序验证信息进行激活,生成带有唯一标识的认证信息;所述合并程序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认证信息与认证通过的程序封装生成合并程序;

结果反馈单元,所述结果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合并程序以及与认证信息相匹配的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反馈至待认证程序的认证申请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认证申请者通过所述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将所述合并程序写入一个或多个硬件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关联存储单元;

所述关联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认证信息的唯一标识与认证申请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存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含有认证信息的合并程序被要求再次认证时,通过关联存储单元查询所述合并程序的认证信息的唯一标识当前绑定的身份信息是否与要求认证者的身份信息一致;

若身份信息不一致,测试要求不予通过,并通知当前绑定的身份信息的合并程序持有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将带有合并程序的硬件设备外接信息采集设备时,通过在外接信息采集设备内置的认证模块对接入的硬件设备的合并程序中的认证信息进行读取,通过与服务器通信检测所述认证信息是否存在且状态是否正常;

若存在且状态正常,则准许该硬件设备接入所述信息采集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认证模块用于读取所述认证信息中通过测试授权的定向服务功能信息,所述信息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定向服务功能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合并程序被修改,则所述认证信息标记状态为异常,该认证信息作废,需要进行重新测试认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标识认证与合并发行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认证程序与预先确定的程序验证信息,生成合并测试程序;将所述合并测试程序写入预设的测试硬件设备中,按照待认证程序对应的测试要求对所述测试硬件设备的对应功能进行测试验证;验证通过后,对所述程序验证信息进行激活,生成带有唯一标识的认证信息;将所述认证信息与认证通过的程序封装生成合并程序;将所述合并程序以及与认证信息相匹配的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反馈至待认证程序的认证申请者;所述认证申请者通过所述合并程序发行系统将所述合并程序写入一个或多个硬件设备;所述方法及系统实现不同算法提供商在各自核心机密算法保密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测试。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奇;祝恩国;邹和平;雷民;徐英辉;林繁涛;巫钟兴;张宇鹏;朱子旭;韩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