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10854发布日期:2020-07-07 14:4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感官检验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具体地讲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

感官鉴别不仅能直接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在宏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当食品感官性状发生微观变化时也能很敏锐地察觉到。例如,食品中混有杂质、异物、发生霉变、沉淀等不良变化时,人们能够直观地鉴别出来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而不需要再进行其他的检验分析。尤其重要的是,当食品的感官性状只发生微小变化,甚至这种变化轻微到有些仪器都难以准确发现时,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嗅觉等都能给予应有的鉴别。可见,食品的感官质量鉴别有着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在售卖过程中的食品,往往可能因为保存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食品品质的变化,而食品售卖者很有可能难以发现这些变化,但是选购者在选购过程中反而更容易发现食品品质的变化。因此,通过选购者对食品进行标记的行为,提高对食品品质的监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包括:扫描终端、控制处理器,还包括:随机终端、云端服务器;

所述扫描终端包括扫码器,所述扫码器内置于所述扫描终端内部,所述扫码器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所述信息码包含指定信息;

所述控制处理器内置于所述扫描终端内,所述控制处理器与扫码器连接;扫码器扫描信息码获取指定信息,并将指定信息向控制处理器输出;所述控制处理器对指定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信息码中包含预设信息;

扫描终端还包括语音播放器与显示器,所述控制处理器提取有效信息后,将有效信息向语音播放器以及显示器输出;语音播放器播放有效信息中的语音内容,显示器显示有效信息;

所述随机终端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随机终端扫描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所述随机终端提取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用户通过随机终端对预设信息进行编辑,编辑信息作为对预设信息的补充信息;随机终端将编辑信息与指定信息码的信息向云端服务器上传;

所述扫描终端扫描指定信息码提取指定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并将指定信息码向云端服务器上传,云端服务器向扫描终端反馈该指定信息码的编辑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随机终端对信息码的编辑记录进行签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随机终端包括摄影装置,所述随机终端对食品进行拍摄并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提取所述随机终端上传的图像与编辑信息;所述检测模块提取所述编辑信息中的食品品质相关信息,检测模块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分类,将食品品质信息与对应的食品变质分类进行对应;

检测模块提取图像中食品变质分类的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获取食品变质分类的信息,并与提取出的食品品质变质分类的区域进行比对,若一致,则确认编辑信息有效。

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食品包装上粘贴有指定信息码,指定信息码录入有该食品的预设信息;

若有用户发现食品品质发生改变,则开启随机终端扫描该食品;

随机终端扫描预设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

随机终端提取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用户通过随机终端对预设信息进行编辑;

随机终端将编辑信息与指定信息码的信息向云端服务器上传;

云端服务器将编辑信息与预设信息存储于该食品的编号目录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食品被选择购买,扫描终端对食品进行扫描;

扫码器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并提取指定信息向控制处理器输出;

控制处理器对指定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包括预设信息;

控制处理器向云端服务器上传指定信息码;

云端服务器向扫描终端反馈该指定信息码的编辑信息;有效信息还包括编辑信息;

控制处理器将有效信息向语音播放器以及显示器输出;

语音播放器播放有效信息中的语音内容,显示器显示有效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随机终端有唯一的签名编码;

随机终端向云端服务器上传编辑信息时,将签名编码与编辑信息绑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随机终端扫描指定信息码时,随机终端的摄影装置还拍摄食品的图像;

随机终端将食品图像向云端服务器上传;

检测模块提取随机终端上传的图像与编辑信息;

检测模块提取编辑信息中的食品品质相关信息;

提取食品品质相关信息中关于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

检测模块根据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分类;

检测模块将食品品质信息与对应的食品变质分类进行对应;

检测模块提取图像中食品变质分类的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验证模块获取食品变质分类的信息;

验证模块将食品变质分类信息与提取出的食品品质变质分类的区域进行比对;

若一致,则确认编辑信息有效。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能够通过随机终端、云端服务器以及扫描终端的配合实现对食品品质的动态监测。随机终端实时上传用户对食品的观测结论,并进行签注。随机终端的签注上传至相关该食品的信息处理中心,在该食品被扫描终端扫描时,扫描终端能够显示随机终端提供的签注,以保证食品在存储售卖过程中的品质是被观测过的。同时,上传的签注信息能够作为线下检查食品的一句,以便于及时发现与处理食品的品质变化。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扫描终端、11.扫码器、12.语音播放器、13.显示器、2.控制处理器、3.随机终端、4.云端服务器、31.摄影装置、41.检测模块、42.验证模块。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系统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扫描终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随机终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云端服务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的随机终端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的扫描终端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的随机终端上传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的云端服务器验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为例。

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包括:扫描终端1、控制处理器2,还包括:随机终端3、云端服务器4。

扫描终端1与随机终端3可有若干个,扫描终端1可作为验证终端,随机终端3可为用户的随身设备,例如手机。

扫描终端1用于验证食品的身份,而随机终端3作为食品信息的编辑上传终端。

所述扫描终端1包括扫码器11,所述扫码器11内置于所述扫描终端1内部,所述扫码器11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所述信息码包含指定信息。扫码器11用于抓取扫描范围内可识别的指定信息码。

信息码可为条形码、二维码、图形码等可被机器识别的包含可编辑信息的图像。

所述控制处理器2内置于所述扫描终端1内,所述控制处理器2与扫码器11连接。扫码器11扫描信息码获取指定信息,并将指定信息向控制处理器2输出。所述控制处理器2对指定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信息码中包含预设信息。

扫描终端1还包括语音播放器12与显示器13,所述控制处理器2提取有效信息后,将有效信息向语音播放器12以及显示器13输出。语音播放器12播放有效信息中的语音内容,显示器13显示有效信息。

扫描终端1将指定信息码中的信息提取,并对信息进行播放,播放包括显示播放与语音播放。例如,播放“食品发霉”、“食品包装破裂”等语音信息,同时该内容也可显示播放。

所述随机终端3与云端服务器4连接,所述随机终端3扫描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所述随机终端3提取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用户通过随机终端3对预设信息进行编辑,编辑信息作为对预设信息的补充信息。随机终端3将编辑信息与指定信息码的信息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

预设信息可包括食品的名称、生产信息、价格、保质期等信息,编辑信息可包括食品的变质情况或者食品的外形情况。

所述扫描终端1扫描指定信息码提取指定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并将指定信息码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云端服务器4向扫描终端1反馈该指定信息码的编辑信息。

编辑信息是存储于云端服务器4上,扫描终端1扫描指定信息码后,向云端处理器请求该食品的编辑信息的反馈,该云端处理器接收信息后将对应的编辑信息向扫描终端1反馈。

具体的,食品包装上粘贴有指定信息码,指定信息码录入有该食品的预设信息。

若有用户发现食品品质发生改变,则开启随机终端3扫描该食品。

随机终端3扫描预设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

随机终端3提取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用户通过随机终端3对预设信息进行编辑。

随机终端3将编辑信息与指定信息码的信息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

云端服务器4将编辑信息与预设信息存储于该食品的编号目录下。

食品被选择购买,扫描终端1对食品进行扫描。

扫码器11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并提取指定信息向控制处理器2输出。

控制处理器2对指定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包括预设信息。

控制处理器2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指定信息码。

云端服务器4向扫描终端1反馈该指定信息码的编辑信息。有效信息还包括编辑信息。

控制处理器2将有效信息向语音播放器12以及显示器13输出。

语音播放器12播放有效信息中的语音内容,显示器13显示有效信息。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随机终端3对信息码的编辑记录进行签名。

随机终端3有唯一的签名编码。

随机终端3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编辑信息时,将签名编码与编辑信息绑定。

实施例三

参考图1-4为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随机终端3包括摄影装置31,所述随机终端3对食品进行拍摄并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图像。

拍摄的图像需要包括问题区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器4包括检测模块41,所述检测模块41提取所述随机终端3上传的图像与编辑信息。所述检测模块41提取所述编辑信息中的食品品质相关信息,检测模块41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分类,将食品品质信息与对应的食品变质分类进行对应。

检测模块41提取图像中食品变质分类的区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验证模块42,所述验证模块42获取食品变质分类的信息,并与提取出的食品品质变质分类的区域进行比对,若一致,则确认编辑信息有效。

具体的,随机终端3扫描指定信息码时,随机终端3的摄影装置31还拍摄食品的图像。

随机终端3将食品图像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

检测模块41提取随机终端3上传的图像与编辑信息。

检测模块41提取编辑信息中的食品品质相关信息。

提取食品品质相关信息中关于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

检测模块41根据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分类。

检测模块41将食品品质信息与对应的食品变质分类进行对应。

检测模块41提取图像中食品变质分类的区域。

验证模块42获取食品变质分类的信息。

验证模块42将食品变质分类信息与提取出的食品品质变质分类的区域进行比对。

若一致,则确认编辑信息有效。

确认有效的编辑信息将被作为有效信息,扫描终端1将对其进行播放和显示,若未确认有效的信息,则不进行播放和显示,而作为记录。若该食品产生品质售后,则该编辑信息可作为参考证据。

随机终端3可上传编辑信息,不能够浏览其它随机终端3上传的编辑信息。

实施例四

参考图5-8为例。

一种用于食物品质检测的智能多方上传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食品包装上粘贴有指定信息码,指定信息码录入有该食品的预设信息。

若有用户发现食品品质发生改变,则开启随机终端3扫描该食品。

随机终端3扫描预设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

随机终端3提取信息码中的预设信息,用户通过随机终端3对预设信息进行编辑。

随机终端3将编辑信息与指定信息码的信息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

云端服务器4将编辑信息与预设信息存储于该食品的编号目录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食品被选择购买,扫描终端1对食品进行扫描。

扫码器11获取扫描范围内的指定信息码,并提取指定信息向控制处理器2输出。

控制处理器2对指定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包括预设信息。

控制处理器2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指定信息码。

云端服务器4向扫描终端1反馈该指定信息码的编辑信息。有效信息还包括编辑信息。

控制处理器2将有效信息向语音播放器12以及显示器13输出。

语音播放器12播放有效信息中的语音内容,显示器13显示有效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随机终端3有唯一的签名编码。

随机终端3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编辑信息时,将签名编码与编辑信息绑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随机终端3扫描指定信息码时,随机终端3的摄影装置31还拍摄食品的图像。

随机终端3将食品图像向云端服务器4上传。

检测模块41提取随机终端3上传的图像与编辑信息。

检测模块41提取编辑信息中的食品品质相关信息。

提取食品品质相关信息中关于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

检测模块41根据食品品质分类的关键词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分类。

检测模块41将食品品质信息与对应的食品变质分类进行对应。

检测模块41提取图像中食品变质分类的区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验证模块42获取食品变质分类的信息。

验证模块42将食品变质分类信息与提取出的食品品质变质分类的区域进行比对。

若一致,则确认编辑信息有效。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