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47317发布日期:2020-07-29 03:0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压裂泵液力端的阀箱技术,特别是涉及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压裂泵是石油行业的关键设备之一。压裂泵一般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其中,液力端用于完成低压液体的吸入和高压液体的排出。

传统技术中,液力端一般包括阀箱和插入阀箱的柱塞,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液体的循环加压和泄压过程。

发明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技术中缺乏对阀箱工作时长的有效监控,不利于阀箱的科学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缺乏对阀箱工作时长的有效监控的问题,提供一种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所述阀箱具有箱壁,所述箱壁设有排液口,包括:

获取所述排液口的压力、所述箱壁的应力和所述箱壁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排液口的压力、所述箱壁的应力和所述箱壁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所述阀箱单次工作时长;

累计所述阀箱单次工作时长,得到所述阀箱工作时长。

一种阀箱时长检测系统,包括:

所述阀箱,包括所述箱壁,所述箱壁设有用于排液的所述排液口;

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应变片传感器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排液口,以获取所述排液口的压力;所述应变片传感器与所述箱壁连接,以获取所述箱壁的应力;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箱壁连接,以获取所述箱壁的加速度;

计算机设备,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应变片传感器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至少一个连接,以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排液口的压力、箱壁的应力和箱壁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并根据排液口的压力、箱壁的应力和箱壁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阀箱单次工作时长;最后累计阀箱单次工作时长,得到总的阀箱工作时长。以此,该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可以对阀箱的工作时长进行检测,从而便于阀箱的科学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阀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阀箱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剖面示意图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示意图中固定板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应力数据组和第二应力数据的偏移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阀箱;

110、箱壁;

112、排液口;

114、连接孔;

124、应变片传感器;

126、加速度传感器;

130、固定板件;

132、硅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压裂泵一般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动力端主要用来传递动力。液力端是压裂泵的关键部分,用于完成低压液体的吸入和高压液体的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力端包括阀箱和插入阀箱的柱塞,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液体的循环加压和泄压过程。在柱塞的往复运动中,阀箱的箱壁会由于应力产生周期性的形变和震动。

本申请即提供一种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根据液力端工作时的特性,对阀箱的工作时长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箱10包括箱壁110。阀箱10的箱壁110上设有用于排出液体的排液口112,以及用于与柱塞连接的连接孔114。柱塞通过连接孔114可以插入阀箱10内,从而通过往复运动对发箱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和泄压。高压液体从排液口112排出。

在本申请中,将压力传感器设于排液口112,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在阀箱10的排液口112设置三通管件。三通管件是指包括三个相互连通的通孔的管件。在此,三通管件的一个通孔可以与排液口112连接,用于获取阀箱10排出的高压液体;三通管件的另一个通孔可以与管道连接,用于排出液体;三通管件的第三个通孔可以连接压力传感器,从而使压力传感器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

图2为图1所示的阀箱10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箱10的箱壁110内嵌设有应变片传感器124。以此,在阀箱10的工作过程中,阀箱10的箱壁110产生周期性的形变时,应变片传感器124即可检测到周期性的应力变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应变片传感器124也可以贴附于阀箱10的箱壁110表面,以检测箱壁10的周期性的应力变化。在此,应变片传感器124可以贴附于阀箱10的箱壁110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阀箱10的箱壁110内设有凹坑,应变片传感器124可以位于凹坑内,并嵌设于阀箱10的箱壁110。同时,凹坑内还可以设有固定板件130;固定板件130设于凹坑内并与箱壁110连接。图4是图3中的固定板件130的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件130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126。以此,在阀箱10的工作过程中,阀箱10的箱壁110震动时,加速度传感器126即可检测到周期性的加速度变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126也可以贴附于阀箱10的箱壁110表面,以检测箱壁10的周期性的加速度变化。在此,加速度传感器126可以贴附于阀箱10的箱壁110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固定板件130设于凹坑内时,还可以使用硅胶132填充凹坑的开口。此时,固定板件130位于硅胶132与箱壁110形成的腔室内。以此,即可利用硅胶132柔软的特性保护位于固定板件130上的加速度传感器1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阀箱10。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于排液口112的压力传感器,即能够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通过嵌设于箱壁110的应变片传感器124,即能够获取箱壁110的应力。通过嵌设于箱壁110的加速度传感器126,即能够获取箱壁110的加速度。这里的嵌设,是指应变片传感器124或加速度传感器126通过镶嵌的方式,镶嵌于箱壁110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可以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这里的至少一个,是指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任意三个。

s2,根据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根据步骤s1中获取的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任意三个,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是指任意一次阀箱10工作过程中,从阀箱10开始工作至阀箱10停止工作的时间长度。

s3,累计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得到阀箱10工作时长。

在阀箱10每次工作时,都对其工作时长进行检测得到单次工作时长。因此,将对应一个阀箱10的所有单次工作时长累计,即可得到该阀箱10的总工作时长。

该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可以对阀箱10的工作时长进行检测。以此,其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检测阀箱10工作时长,为计算阀箱10的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对阀箱10的剩余寿命做实时预测,从而便于在阀箱10损坏之前及时更换阀箱10;实时检测阀箱10的使用情况,为提高阀箱10的使用寿命做数据储备。

下面分别基于排液口112的压力、箱壁110的应力和箱壁110的加速度,对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排液口112的压力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1包括:

s11,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排液口112的压力。

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长是指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20秒、30秒或40秒。这里的“第一”仅用于与下述的第二预设时长进行区分,不具有其它释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30秒。此时,步骤s11即为:每隔30秒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一次排液口112的压力。

基于上述步骤s11,步骤s2可以包括:

s211,根据排液口112的压力获取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s212,根据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此,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即为开始工作时刻至停止工作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211可以包括:

s2111,连续获取多个排液口112的压力,并根据连续的多个排液口112的压力及第一预设时长,得到多个采集点;其中,每一采集点包括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及排液口112的压力。

多个排液口112的压力中的“多个”是对排液口112的压力的限定。这里的多个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整数。在此,连续获取多个排液口112的压力,是指按照第一预设时长,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一次排液口112的压力,从而得到多个压力数据。此时,每个压力都对应一个时刻,相邻两个压力之间的时刻差值为第一预设时长。

在此,我们根据多个压力及相邻两个压力之间的第一预设时长,即可得到多个采集点p(si,fi)。其中,每个采集点p均包括排液口112的压力fi和该压力的获取时刻si。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采集点在时刻-压力坐标轴中的图像如图8所示。

s2112,根据多个采集点,获取采集点对应的压力曲线。

如图8所示,将多个采集点之间使用曲线相连,即可得到多个采集点对应的压力曲线。

s2113,获取每一采集点在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压力曲线绘制完成后,计算每一采集点在该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s2114,根据每一采集点的离散曲率,获取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计算每一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后,即可根据每一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判断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113,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每一采集点在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其中,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离散曲率。

f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排液口112的压力;s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

更具体来说,当要计算图8中采集点p5的离散曲率时,即可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点p5的离散曲率。

此时,式中f5表示采集点p5的排液口112的压力;s5表示采集点p5的压力的获取时刻。f7表示采集点p7的排液口112的压力;s7表示采集点p7的压力的获取时刻。f3表示采集点p3的排液口112的压力;s3表示采集点p3的压力的获取时刻。

更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113之后,步骤s2114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公式对离散曲率进行校正,其中,δ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校正后的离散曲率。

具体来说,计算出相邻三个采集点在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后,还可以对相邻三个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做平均,并将该平均值作为中间采集点的离散曲率。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求得采集点p3、采集点p4和采集点p5的离散曲率后,可以将集点p3、采集点p4和采集点p5的离散曲率的平均值作为采集点p4的离散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2114具体可以包括:

s21141,根据每一采集点的离散曲率,以第一个离散曲率大于零的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开始工作时刻。

具体来说,阀箱10在不工作时,其排液口112的压力一般保持平稳。此时,每一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均为0。当阀箱10开始工作时,其排液口112的压力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此时,对应阀箱10开始工作时刻的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大于0。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p1采集点的离散曲率等于0,p2采集点的离散曲率大于0,阀箱10于p2采集点对应的时刻开始工作。此时,以p2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开始工作时刻。

s21142,沿压力的获取时刻,以离散曲率最大的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结束工作时刻。

具体来说,根据上述描述可知,阀箱10的工作过程包括加压和泄压过程。阀箱10泄压完成后,阀箱10的排液口112的压力重新保持平稳。我们将阀箱10完成泄压的时刻称为结束工作时刻。其中,在阀箱10完成泄压时,阀箱10的排液口112的压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小,此时,对应阀箱10结束工作时刻的采集点的离散曲率最大。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p6采集点的离散曲率最大,阀箱10于p6采集点对应时刻结束工作。此时,以p6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结束工作时刻。

s21143,判断结束工作时刻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结束工作时刻符合预设条件,则:s21144,在开始工作时刻与结束工作时刻之间,以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的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停止工作时刻。

具体来说,阀箱10通过柱塞泵的运动实现加压,而阀箱10的泄压一般为自然泄压。换句话说,当阀箱10完成加压后,阀箱10即停止工作,此时阀箱10开始自然泄压。阀箱10泄压完成后,阀箱10此次工作结束即,阀箱10结束工作。我们将阀箱10完成加压并开始自然泄压的时刻称为停止工作时刻。停止工作时刻位于开始工作时刻和结束工作时刻之间,且停止工作时刻对应的采集点的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p5采集点位于p2采集点对应的开始工作时刻与p6采集点对应的结束工作时刻之间,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阀箱10于p5采集点对应时刻停止工作。此时,以p5采集点对应的获取时刻为停止工作时刻。

需要区分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停止工作时刻指阀箱10完成加压,开始自然泄压的时刻。结束工作时刻指阀箱10完成自然泄压的时刻。在停止工作时刻至结束工作时刻之间,阀箱10的排液口112虽然具有压力变化,但阀箱10实质并不工作。因此,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指阀箱10从开始工作时刻至停止工作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上述步骤s21143中的预设条件包括:

结束工作时刻与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十个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等于三千个第一预设时长。

结束工作时刻与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十个第一预设时长,即结束工作时刻的采集点与开始工作时刻的采集点之间具有十个或十个以上的采集点。结束工作时刻与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小于等于三千个第一预设时长,即结束工作时刻的采集点与开始工作时刻的采集点之间具有三千个或三千个一下的采集点。例如,当第一预设时长为30秒时,结束工作时刻与开始工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值应大于等于300秒并小于等于90000秒。

需要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描述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不应理解为是相互冲突的。图8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阀箱10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曲线进行展示,其仅为示意图。阀箱10的结束工作时刻与开始工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值应以上述文字记载为准。

基于箱壁110的应力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1包括:

s12,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应变片传感器124获取箱壁110的应力。

这里的第二预设时长也是指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0.02秒、0.05秒或0.1秒。这里的“第二”仅用于与前述的第一预设时长进行区分,不具有其它释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0.05秒。此时,步骤s12即为:每隔0.05秒通过应变片传感器124获取一次箱壁110的应力。

基于上述步骤s12,步骤s2可以包括:

s22,根据箱壁110的应力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步骤s22可以包括:

s221,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应力,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

n个箱壁110的应力中的“n个”是对箱壁110的应力的限定。这里的n个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整数,且n为预设值。在此,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应力,是指按照第二预设时长,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一次箱壁110的应力,从而得到多个应力数据。此时,每个应力都对应一个时刻,且相邻两个应力之间的时刻差值为第二预设时长。

连续获取n个箱壁110的应力后,将n个箱壁110的应力看作一组数据,即第一应力数据组t1。第一应力数据组t1中的每一个应力都具有一个唯一的时刻,换句话说,第一应力数据组t1是时域的应力数据组。

s222,对第一应力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进行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转换为频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进行时间抽取,即可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进行傅里叶变换。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快速傅里叶变换后所得的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

s223,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后,即可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在第一应力数据组t1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s224,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箱壁110具有连接孔114,连接孔114用于插入柱塞。当阀箱10工作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从图12中可以显然得出,图中包含频率为0.1hz的第一频率和频率为0.3hz的第二频率。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幅值不同。其中,第一频率为阀箱10的工作频率,第一幅值为阀箱10的工作幅值;第二频率为柱塞分工作频率,第二幅值为柱塞的工作幅值。换句话说,在阀箱10正常工作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不仅包含阀箱10工作的第一频率,且包含柱塞工作的第二频率。

此时,如图13所示,上述步骤s223可以包括:

s2231,判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柱塞的第二频率。

由上述描述已知,在阀箱10正常工作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不仅包含阀箱10工作的第一频率,且包含柱塞工作的第二频率。由此,即可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同时包含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是,则:s2232,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若否,则:s2233,判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是否包含第二频率且不包含第一频率。

若是,则:s2234,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当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第二频率且不包含第一频率时,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仅包含柱塞工作的频率,而不包含阀箱10工作的频率。此时随着柱塞的往复运动,阀箱10的应力不发生变化,说明阀箱10出现开裂或其它损坏情况。因此,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即可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在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时,还可以同时输出在此之前所累计的阀箱10工作时长,即为阀箱10工作寿命。

若否,则:s2235,阀箱10未处于工作状态。

当步骤s223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既不包含第一频率,也不包含第二频率。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既不包含柱塞的工作频率,也不包含阀箱10的工作频率,可以认为阀箱10处于静止不工作状态。二是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仅包含第一频率。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仅包含阀箱10震动的第一频率,此时,可能阀箱10处于移动状态,但未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224可以包括:

s2241,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将第一应力数据组与第一标签绑定。

步骤s2241之前的步骤为s221至步骤s223,在前述实施例中,我们知道步骤为s221至步骤s223需要获取第一应力数据组t1,并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因此,当步骤s2241判断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时,则表明阀箱10开始工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阀箱10第一工作之前,即开始进行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

s2242,依次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应力,得到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其中,沿时间顺序,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第m-1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具体来说,如图15所示,在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t1后,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依次获取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这里的m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整数。其中,每个第二应力数据组中也包含n个箱壁110的应力,且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相对第一应力数据组t1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二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2相对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m相对第m-1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m-1)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s2243,依次判断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s2244,对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即在第一应力数据组t1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后,从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开始,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对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若第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1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第二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2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第二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2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对第二个第二应力数据组t2-2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以此类推,直至某一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不处于工作状态。

在此过程中,判断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方法,可以与判断第一应力数据组t1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方法相同。即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为:对第二应力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应力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s2245,根据第一标签,及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2244可以包括:

根据公式lv=t2×n+t2×k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其中,lv表示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t2表示第二预设时长;k表示第二标签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在步骤s2243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s2246:本次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即从第一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开始,若某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未处于工作状态,则本次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累计所有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即可得到总的阀箱10工作时长。

基于箱壁110的加速度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在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中,基于箱壁110的加速度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其原理与上述的基于箱壁110的应力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相同。下面对基于箱壁110的加速度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的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上述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1包括:

s13,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26获取箱壁110的加速度。

这里的第二预设时长也是指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0.02秒、0.05秒或0.1秒。这里的“第二”仅用于与前述的第一预设时长进行区分,不具有其它释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0.05秒。此时,步骤s13即为:每隔0.05秒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26获取一次箱壁110的加速度。

基于上述步骤s13,步骤s2可以包括:

s23,根据箱壁110的加速度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3可以包括:

s231,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

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中的“n个”是对箱壁110的加速度的限定。这里的n个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整数,且n为预设值。在此,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是指按照第二预设时长,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一次箱壁110的加速度,从而得到多个加速度数据。此时,每个加速度都对应一个时刻,且相邻两个加速度之间的时刻差值为第二预设时长。

连续获取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后,将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看作一组数据,即第一加速度数据组。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中的每一个加速度都具有一个唯一的时刻,换句话说,第一加速度数据组是时域的加速度数据组。

s232,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转换为频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时间抽取,即可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

s233,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后,即可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在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s234,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阀箱10正常工作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不仅包含阀箱10工作的第一频率,且包含柱塞工作的第二频率。

此时,上述步骤s233可以包括:

s2331,判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柱塞的第二频率。

由上述描述已知,在阀箱10正常工作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不仅包含阀箱10工作的第一频率,且包含柱塞工作的第二频率。由此,即可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同时包含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是,则:s2332,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若否,则:s2233,判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是否包含第二频率且不包含第一频率。

若是,则:s2334,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当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第二频率且不包含第一频率时,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仅包含柱塞工作的频率,而不包含阀箱10工作的频率。此时随着柱塞的往复运动,阀箱10的加速度不发生变化,说明阀箱10出现开裂或其它损坏情况。因此,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即可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在输出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时,还可以同时输出在此之前所累计的阀箱10工作时长,即为阀箱10工作寿命。

若否,则:s2335,阀箱10未处于工作状态。

当步骤s233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既不包含第一频率,也不包含第二频率。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既不包含柱塞的工作频率,也不包含阀箱10的工作频率,可以认为阀箱10处于静止不工作状态。二是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仅包含第一频率。此时,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仅包含阀箱10震动的第一频率,此时,可能阀箱10处于移动状态,但未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其步骤s234可以包括:

s2341,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将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与第一标签绑定。

步骤s2341之前的步骤为s231至步骤s233,在前述实施例中,我们知道步骤为s231至步骤s233需要获取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并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因此,当步骤s2341判断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时,则表明阀箱10开始工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阀箱10第一工作之前,即开始进行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

s2342,依次获取连续的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得到m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其中,沿时间顺序,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相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相对第m-1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具体来说,在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后,若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依次获取m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这里的m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整数。其中,每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中也包含n个箱壁110的加速度,且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相对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二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相对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相对第m-1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s2343,依次判断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s2344,对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即在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后,从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开始,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对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若第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第二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第二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对第二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绑定一个第二标签。

以此类推,直至某一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不处于工作状态。

在此过程中,判断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方法,可以与判断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方法相同。即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为:对第二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加速度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s2345,根据第一标签,及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2244可以包括:

根据公式lv=t2×n+t2×k计算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其中,lv表示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t2表示第二预设时长;k表示第二标签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阀箱工作时长检测方法,在步骤s2243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s2346:本次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即从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开始,若某个第二加速度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阀箱10未处于工作状态,则本次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累计所有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即可得到总的阀箱10工作时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并列技术方案用以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即:基于排液口112的压力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基于箱壁110的应力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以及,基于箱壁110的加速度进行阀箱10工作时长的检测。在本申请的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三种并列技术方案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选择两种或三种并列的技术方案对阀箱10进行工作时长检测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将不同检测方式所检测得到的阀箱10工作时长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总的阀箱10工作时长。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检测方式所得的阀箱10工作时长进行选择,以最终得到总的阀箱10工作时长。这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做出的选择,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其也应理解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阀箱10时长检测系统,包括阀箱10和计算机设备,以及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124和加速度传感器126的至少一个。

其中,阀箱10包括箱壁110,箱壁110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口112。

压力传感器设于排液口112,应变片传感器124和加速度传感器126嵌设于箱壁110内。

计算机设备,与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124和加速度传感器126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工作时,可以实现如下步骤: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累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得到所述阀箱10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包括: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包括: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根据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包括:连续获取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并根据连续的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得到多个采集点;其中,每一采集点包括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及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根据多个所述采集点,获取所述采集点对应的压力曲线;获取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获取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包括:根据公式计算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其中,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离散曲率;

f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s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之前,还包括:根据公式对所述离散曲率进行校正,其中,δ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校正后的离散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包括: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以第一个所述离散曲率大于零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开始工作时刻;沿所述压力的获取时刻,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结束工作时刻;判断所述结束工作时刻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所述结束工作时刻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开始工作时刻与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之间,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与所述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十个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等于三千个第一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包括: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应变片传感器124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应力;或/和,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26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所述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包括: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应力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或/和,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应力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包括: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箱壁110具有连接孔114,所述连接孔114用于插入柱塞;所述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包括:判断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所述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所述柱塞的第二频率;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及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所述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所述柱塞的第二频率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二频率且不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则输出所述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包括: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与第一标签绑定;依次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其中,沿时间顺序,第一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第m-1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依次判断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与第二标签绑定;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及所述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及所述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包括:根据公式lv=t2×n+t2×k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其中,lv表示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t2表示第二预设时长;k表示所述第二标签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依次判断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之后,还包括:若否,则本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包括: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对n个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车辆vin码的篡改检测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累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得到所述阀箱10工作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根据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连续获取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并根据连续的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得到多个采集点;其中,每一采集点包括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及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

根据多个所述采集点,获取所述采集点对应的压力曲线;

获取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计算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其中,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离散曲率;

f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s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对所述离散曲率进行校正,其中,δ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校正后的离散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以第一个所述离散曲率大于零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开始工作时刻;

沿所述压力的获取时刻,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结束工作时刻;

判断所述结束工作时刻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所述结束工作时刻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开始工作时刻与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之间,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与所述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十个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等于三千个第一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应变片传感器124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应力;或/和,

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26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应力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或/和,

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

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所述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所述柱塞的第二频率;

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及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二频率且不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则输出所述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与第一标签绑定;

依次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其中,沿时间顺序,第一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第m-1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依次判断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与第二标签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及所述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lv=t2×n+t2×k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其中,lv表示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t2表示第二预设时长;k表示所述第二标签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否,则本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

对n个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和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的至少一个,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累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得到所述阀箱10工作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根据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连续获取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并根据连续的多个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得到多个采集点;其中,每一采集点包括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及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

根据多个所述采集点,获取所述采集点对应的压力曲线;

获取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获取所述阀箱10的开始工作时刻和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计算每一所述采集点在所述压力曲线上的离散曲率;

其中,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离散曲率;

f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s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所述排液口112的压力的获取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对所述离散曲率进行校正,其中,δki表示第i个采集点的校正后的离散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每一采集点的所述离散曲率,以第一个所述离散曲率大于零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开始工作时刻;

沿所述压力的获取时刻,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结束工作时刻;

判断所述结束工作时刻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所述结束工作时刻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开始工作时刻与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之间,以所述离散曲率最大且数值为负的所述采集点对应的所述获取时刻为停止工作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所述结束工作时刻与所述开始工作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十个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等于三千个第一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应变片传感器124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应力;或/和,

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26获取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应力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或/和,

根据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第一应力数据组;

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包含对应所述阀箱10的第一频率及对应所述柱塞的第二频率;

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及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二频率且不包含所述第一频率,则输出所述阀箱10损坏的判断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与第一标签绑定;

依次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应力,得到m个第二应力数据组;其中,沿时间顺序,第一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所述第一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第m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相对第m-1个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偏移第二预设时长;

依次判断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对应的时长内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所述第二应力数据组与第二标签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及所述第二标签的数量,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公式lv=t2×n+t2×k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其中,lv表示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t2表示第二预设时长;k表示所述第二标签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否,则本次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计算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连续的n个所述箱壁110的加速度,得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

对n个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组中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幅值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阀箱1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则根据所述阀箱10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计算所述阀箱10单次工作时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