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3139发布日期:2021-08-17 13:4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用于交互的电子装置中通常包括有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结构包括多个感测电极,对于电容式触控结构,触控感测电极的面积会影响到对应的电容值。尤其对于自容式的触控结构,连接于每个触控感测电极与触控走线交叠时,会导致触控走线上的电容负载随着与触控感测电极的重叠而增加,从而导致与触控走线连接的触控控制模组(触控感测集成电路)的驱动负载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负载较轻的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衬底、显示介质层以及封装衬底,所述显示介质层在阵列衬底与所述封装衬底配合下出射光线显示图像。其中,所述封装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邻近所述显示介质层设置,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显示介质层。所述第二表面依次设置有相互绝缘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矩阵排列的导电图案,所述多个导电图案采用自容方式在感测到触摸操作时输出第一感测信号,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每一个所述导电图案包括无重叠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多条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所述第二子金属线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多条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金属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导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未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重叠,任意一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电性连接于一个所述导电图案且用于将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控制模组,所述触控控制模组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识别所述触摸操作的位置。

用于传输导电图案感测到的触摸操作时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的第二金属导线仅设置于导电图案的第一区域内,并且与第一区域在其延伸方向上除了与第一子金属导线交叉点外并不与第一子金属导线重叠,从而有效减小了第二金属导线与导电图案重叠的面积,进而减小了第二子金属导线上的电容负载,使得与第二金属导线连接以接收第一感测信号的触控控制模组的驱动负载得到缓解。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阵列衬底包括多个矩阵排列的像素区域,所述显示介质层对应每一个所述像素区域构成一个像素单元,相邻的所述像素单元之间包括遮光区域,所述像素单元用于出射光线以显示图像,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时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每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所述像素单元且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合,且所述金属网格的形状与所述像素单元的形状相同。

金属网格与像素单元正对且与这个区域重合时,能够防止金属网格与像素区域内出射光线的区域重合而影响光线亮度,进而有效保证图像显示的亮度。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的金属导线,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一个所述金属网格。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连续的梯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的金属导线,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一个所述金属网格。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连续的梯形形状的金属导线,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一个所述金属网格。

在第一区域内,仅在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因此,第二子金属导线仅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二者交叉构成的金属网格则能够准确识别触控操作的位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重叠面积。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相同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相邻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一个沿着所述延伸方向连续排列的所述金属网格,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或者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其中,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多个所述金属网格,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构成四个所述金属网格,且所述四个所述金属网格排列为矩形。

在第一区域内,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沿着同一方向延伸,二者交叉构成的金属网格能够有效减小二者的重叠面积,还能够降低金属导线的制程复杂度。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第二金属层在除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之外且对应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有浮地的第一子金属导线相同材料的金属导线。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在除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之外且对应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金属层未设置与第一子金属导线相同材料的金属导线。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位置处的第一子件导线悬空,那么就使得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位置处并未构成导电电容,更进一步减小了第二金属导线上的电容负载。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网格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第二方向未与所述金属网格重叠,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四个所述像素单元。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的金属网格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包含金属网格重叠,其中,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四个所述像素单元。

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采用封闭网格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减小金属导线上的电容,也即是更进一步减小了第二金属导线上的电容负载。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金属网格之间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点,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上的所述金属网格包围一个所述金属导线连接点,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线间隔至少一个所述金属连接点。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金属网格之间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点。所述第二导线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所述述第二导线上的所述金属网格包围一个所述金属导线连接点,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线包围相邻的两个所述金属连接点。

前述实现方式中,第二金属导线未在其延伸方向与构成金属网格的网格线重合,有效减小作为信号传输线与导电图案中金属导线的重合的面积,同时,第二金属导线也采用金属网格的形式,进一步减小了针对传输的第一感测信号产生的阻抗,提高第一触控感测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触控驱动模组的驱动负载。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中未与所述第二导线具有交叉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中的所述金属网格包围一个所述像素单元设置。由此,第一子金属导线执行触控感测的有效面积有效增加,同时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的数量得到有效提高,保证针对触摸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金属网格内对应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位置,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有浮地的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材料相同的金属导线,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未设置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上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的位置,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有浮地的且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相同材料的金属导线,或者述第二金属层未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

在封闭的金属网格内对应像素单元出射光线的位置设置浮地的第一导线或者不设置金属导线,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重叠面积,还能够进一步降低金属导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设置介电材料,防止第二金属导线传输的第一感测信号受到干扰。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金属层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的金属导线材料;或者所述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金属层中设置有悬空的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位置处的第一子件导线悬空,那么就使得第一子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交叉位置处并未构成导电电容,更进一步减小了第二金属导线上的电容负载。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包括多条第二子金属线,所述多条第二子金属线构成多个所述金属网格。在第二金属导线之外的区域,导电图案包括多个金属网格,金属网格能够有效降低导电图案的阻抗,进一步降低触控控制模组的负载。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夹设有第一介电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介电层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图案。第二金属导线通过第一过孔准确相应的导电图案电性连接,从而将导电图案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准确传输至触控控制模组。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相邻所述像素单元之间包括遮光区域,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第二子金属导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线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金属导线与像素单元正对且与这个区域重合时,能够防止金属导线遮挡像素区域内出射光线的区域重合而影响光线亮度,进而有效保证图像显示的亮度。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介质层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包含的导电图案、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触控感测用触控结构直接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封装层的表面,从而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封装衬底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

第二方面,在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控制模组,所述触控控制模组用于依据接收到的所述感测信号识别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接受到的所述触摸操作的位置。所述触控控制模组位于触控显示面板设置导电图案所在区域之外的的区域,或者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之外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着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阵列衬底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设置于封装衬底的触控感测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导电图案中其中一个导电图案中分别沿着v-v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如图4所示邻两个导电图案中其中另外一个导电图案中分别沿着v-v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如图4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第一区域内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第二区域内沿着xi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8所示导电图案中沿着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电图案中沿着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所示导电网格与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分解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0所示导电网格与像素单元重叠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i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i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v-iv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v-iv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第九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第十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a(activearea)与非显示区na(non-activearea),显示区aa对应触控显示面板10的画面显示区域设置,用于执行图像显示。非显示区na用于设置显示驱动控制模组、触控驱动控制模组等功能模组。触控显示面板10可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执行显示与触摸功能的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2,其为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沿着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用于实现图像显示与触控操作的检测。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沿着图中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衬底11、显示介质层13以及封装衬底15,其中,显示介质层13夹设于阵列很低11与封装衬底15之间。

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3为有机发光显示材料(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阵列衬底11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显示介质层13发光的驱动电路,封装衬底15用于封装显示介质层13。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介质层的材料出射光线进而执行图像显示。

本实施例中,封装衬底15包括两个相对第一表面151与第二表面152,其中第一表面邻近显示介质层13,第二表面152远离显示介质层13,在第二表面152依次设置触控感测层17与保护层19,触控感测层17用于识别施加在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触摸位置,保护层19用于保护触控感层17以及封装层衬底15等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3为有机发光显示材料时,触控显示面板10可以制作为柔性、弯折的面板结构,从而能够应用于柔性触控显示装置中,例如可折叠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

请参阅图3,其为如图1所示阵列衬底11像素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对应显示区aa,阵列衬底11邻近显示介质层1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沿着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区域(未标示),其中,每一个像素区域内均设置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电容可以通过在阵列衬底的表面通过半导体材料沉积、蚀刻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例中,像素区域的形状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正方形、菱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当然前述像素区域的形状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

每一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路能够驱动正对该像素区域的显示介质层13包含的发光材料出射光线。本实施例中,像素区域中的驱动电路与对应的显示介质层13配合构成一个像素单元pixel。

其中,相邻像素单元pixel对应的显示介质层13所包含的发光材料可以不相同以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线,较佳的,相邻像素单元pixel之间包括遮光区域(bm),用于防止相邻像素单元pixel之间出射的光线相互干扰。

对应非显示区na,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个像素区域内驱动电路的显示驱动电路以及触控控制模组tc(图4)。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用于提供图像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电路,执行行扫描的扫描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数据驱动电路与扫描驱动电路工作时序的时序控制器(tcon)。

请参阅图4,其为如图1所示设置于封装衬底15的触控感测层17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触控感测层17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呈矩阵排列的导电图案p1,其中,每一个导电图案p1通过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信号传输线l1与触控控制模组tc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电图案p1用于感测来自于用户的触摸而产生的第一感测信号,并且通过信号传输线l1传输至触控控制模组tc,触控控制模组tc依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识别所述触摸操作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层17通过导电图案实现自容式的触控感测。本实施例中,导电图案为金属导线构成的网格形状。

更为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6,其分别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相邻2个导电图案中分别沿着v-v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导电图案中其中一个导电图案沿着v-v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导电图案中另外一个导电图案沿着v-v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与图6所示,触控感测层17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71、绝缘介电层173以及第二金属层172,其中,第一金属层171包含如图4所示的信号传输线l1,第二金属层172则包含矩阵排列的多个导电图案p1。

由于第一金属层171与第二金属层172属于不同的层结构,如图5所示,在信号传输线l1与导电图案电性连接的位置,绝缘介电层173设置有通孔h1,第一金属层171与第二金属层172通过第一通孔h1中的导电材料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在信号传输线l1未与导电图案p1电性连接的位置,绝缘介电层173将第一金属层171与第二金属层172隔离,防止二者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p1与信号传输线l1可以采用图案化的光罩通过蚀刻或者印刷的方式形成。

请参阅图7,其为如图4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p1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每一个导电图案p所在的区域内包括无重叠的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中对应设置导电图案p1中的部分金属导线以及信号传输线l1,第二区域a2则仅包含导电图案的金属导线而并不包含信号传输线l1,也即是说,信号传输线l1仅设置于第一区域a1中,而并不会位于第二区域a2中,也不会与第二区域a2产生重叠。

请参阅图8,其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第一区域a1内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其中,在第一区域a1中,第二金属层172中设置有多条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且多条第一金属导线c11相互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也即是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第二方向y并列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间隔预设的距离。

在第二区域a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不同于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子金属导线c12,第二子金属线c12与第一区域a1内的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区域a1中离散设置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区域a2中的金属导线电性连接并导通,进一步使得第一导电图案p1中的全部金属导线电性连接且均处于相同的电位。

第一金属层171对应第一区域a1设置有多条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金属导线c2,第二金属导线c2在其延伸方向(第二方向y)上未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c11连续的重叠,也即是说,第二金属导线c2除了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在二者的延伸方向有交叉点之外,其余位置并不会有重叠。任意一条第二金属导线c2电性连接于一个导电图案,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导线c2即作为如图7所述的信号传输线l1,用于于其电性连接的导电图案提供的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控制模组tc。

同时,在第一金属层171中,多条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第二金属导线c2,且当第一金属层171与第二金属层172层叠设置后,也即是,第二金属层172上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垂直于第一金属层171的方向投影于第一金属层171时,多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多条所述第二金属导线c12交叉时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像素单元pixel,且所述金属网格的形状与所述像素单元的形状相同,以使得金属导线位于遮光层上,防止金属导线遮挡像素单元pixel出光区域,保证像素单pixel出射光线的透光率与光线强度以及图像亮度。

在第一区域a1内,所述第一介电层包括第一过孔h1,第二金属导线c2通过所述第一过孔h1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图案p1,也即是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通过第一过孔h1与导电图案p1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9,其为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第二区域a2内沿着xi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在所述第二区域a2内,除了多条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还包括多条压着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第二子金属导线c12,其中,多条第二子金属导线c11与多条第二子金属导线c12交错设置,从而构成多个金属网格的图案。多条第二子金属导线c11与多条第二子金属导线c12同层设置,且交错的位置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a2中构成金属网格的图案形状可以分别由如图9中(a)所示的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连续的梯形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以及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的六边形形状;或者,由如图9中(b)所示的由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连续的梯形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以及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形状的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的不规则形状;或者,由如图9中(c)所示的由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连续的三角波形状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以及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连续的梯形形状的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的六边形形状。当然,第二区域a2内金属网格的形状并不以前述列举的形状为限,仅需保证金属网格的形状与像素区域的形状相同且正对重合即可。

第二区域a2中构成金属网格图案可以为通过第二金属层172的材料进行图案化获得。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第二子金属导线c12以及第二金属导线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其中,第二金属层172在除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所在位置之外且对应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处,可以设置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材料相同的浮地的金属导线,当然,第二金属层172对应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处,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子金属导线c11。

具体地,请参阅图10,其为如图8所示导电图案中沿着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172在除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所在位置之外且对应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处,设置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材料相同的浮地(floating)的金属导线。本实施例中,浮地为金属导线该部分金属导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接地端无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浮地的金属导线,从而使得该部分的金属导线不会受到接地端电性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以及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的信号干扰,以便于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准确将导电图案感测的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感侧模组tc。

请参阅图11,其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电图案中沿着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172在除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所在位置之外且对应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处,第二金属层172中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从而防止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与导电图案电性连接,而误将导电图案感测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控感侧模组tc,保证触摸感测信号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2-图13,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2与图13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方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形状的金属导线。其中,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一个方形的金属网格,且一个金属网格的形状、大小与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较佳地,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图3)并环绕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14,其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4-图15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连续的梯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形状的金属导线,两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形状的金属网格,且一个金属网格的形状、大小与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并环绕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16-图17,图1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6-图17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连续的梯形形状的金属导线。其中,两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一个六边形的金属网格,且一个金属网格的形状、大小与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并环绕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相较于图16-图17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互交换,即图16所示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连续的梯形形状的金属导线,

请参阅图18-图19,图18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连续的z字型的金属导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

本实施例中,两条相邻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设置一条第二金属导线c2,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设置一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由此,一条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一条第二金属导线c2相互交叉构成沿着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的四边形金属网格,同时,两条相邻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导线c2交叉构成一个包含有四个金属网格的四边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为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菱形,四个金属网格排列呈菱形形状,其中,一个金属网格的形状、大小与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相同。

本实施例中,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20-图21,图20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20-图21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

本实施例中,封闭网格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或者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于第一方向x,也即是,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为沿着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的菱形。

其中,第二金属导线c2未在其延伸方向与构成金属网格的网格线重合,从而有效减小作为信号传输线l1与导电图案中金属导线的重合的面积,从而有效降低触控驱动模组tc的驱动负载。

本实施例中,一个金属网格对应四个像素单元pixel,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一个金属网格对应的像素单元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一个金属网格对应八个像素单元pixel。

具体地,一个金属网格对应四个像素单元pixel的情形可参阅图22-图23,图22为图20所示导电网格与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分解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0所示导电网格与像素单元重叠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每一个金属网格对应四个像素单元pixel,且仅构成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与像素单元pixel的边缘区域重合,也即是说,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对应的像素单元pixel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图22或者图23所示的金属网格图案,第二金属导线c2还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中的金属网格的边缘正对、重合,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均正对于像素单元pixel之间的在遮光区域bm并包围像素单元pixel设置,防止金属网格遮挡像素单元pixel内出光区域,更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显示图像的亮度。

请参阅图24,其为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i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

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中有浮地、且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材料相同的悬空的金属导线。本实施例中,浮地为金属导线该部分金属导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接地端无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浮地的金属导线,从而使得该部分的金属导线不会受到接地端电性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以及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的信号干扰,以便于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准确将导电图案感测的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感侧模组tc。

请参阅图25,其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i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以降低制程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与图像显示的亮度。

请参阅图26,其为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v-iv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

在对应的相邻像素单元pixel邻接的遮光区域bm,所述第二表面152未设置有第一金属层171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所述第二金属层172设置有浮地的、且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相同材料的金属导线,以减小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以及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的信号干扰c。

请参阅图27,其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导电图案中iv-iv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在对应的相邻像素单元pixel邻接的遮光区域bm,所述第二表面152未设置有第一金属层171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所述第二金属层172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第一金属层171未设置第二金属导线c2,以降低制程的复杂程度。

请参阅图28与图29,图28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28-图29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并构成多个封闭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并构成多个封闭网格的金属导线。

本实施例中,封闭网格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或者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于第一方向x,也即是,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为沿着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的菱形。

其中,第二金属导线c2在其延伸方向与构成金属网格的网格线重合,从而有效减小作为信号传输线l1与导电图案中金属导线的重合的面积,从而有效降低触控驱动模组tc的驱动负载。

请参阅图30-图31,图30为本申请第九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30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29-图30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

本实施例中,封闭网格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或者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于第一方向x,也即是,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为沿着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的菱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格c11中,在第一方向x上任意相邻两个金属网格之间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点cp。

第二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导线c2与第一子件导线c11叠合时,除了由于延伸方向不同二具有的交叉点之外,二者并不重合。其中,第二导线c2上的每一个金属网格包围一个金属导线连接点cp,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线c2间隔至少一个所述金属连接点cp。

其中,第二金属导线c2未在其延伸方向与构成金属网格的网格线重合,从而有效减小作为信号传输线l1与导电图案中金属导线的重合的面积,从而有效降低触控驱动模组tc的驱动负载。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中的金属网格与一个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且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并呈包围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中除了与第二导线c2具有交叉的位置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中的金属网格与一个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且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并呈包围像素单元pixel设置。即,由于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线c2间隔至少一个所述金属连接点cp,那么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线c2之间,第一子金属大搜西安c11中的部分金属网格未与第二金属导线c2中的金属网格具有交叉,则对于未与第二金属导线c2中的金属网格具有交叉的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上的金属网格而言,其与一个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且金属网格均呈包围一个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增加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执行触控感测的有效面积,同时提高了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的数量,保证针对触摸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2-图33,其中,图32为本申请第十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一个导电图案中沿着xx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2所示导电图案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32-图33所示,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为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金属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三角波形状的金属导线。

本实施例中,封闭网格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或者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于第一方向x,也即是,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网格为沿着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的菱形。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任意相邻两个金属网格之间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点cp。

第二导线c2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构成多个封闭的金属网格的金属导线,第二导线c2与第一子件导线c11叠合时,除了由于延伸方向不同二具有的交叉点之外,二者并不重合。其中,第二导线c2上的每一个金属网格包围一个金属导线连接点cp,任意相邻两条第二导线c2所包围的金属连接点cp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

其中,第二金属导线c2未在其延伸方向与构成金属网格的网格线重合,从而有效减小作为信号传输线l1与导电图案中金属导线的重合的面积,从而有效降低触控驱动模组tc的驱动负载。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中的金属网格与一个像素单元pixel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一个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像素单元pixel。一个金属网格正对于一个像素单元pixel,且金属网格均正对于所述遮光区域bm并呈包围像素单元pixel设置,从而有效防止金属导线与像素区域叠合时影响像素单元pixel的显示亮度。

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中有浮地、且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材料相同的悬空的金属导线。

例如,对于如图30所示沿着vi-vi的位置以及图32所示的viii-viii的剖面可参阅图24,本实施例中,浮地为金属导线该部分金属导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接地端无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浮地的金属导线,从而使得该部分的金属导线不会受到接地端电性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以及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的信号干扰,以便于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准确将导电图案感测的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感侧模组tc。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例如,对于如图30所示沿着vi-vi以及图32所述的viii-viii的位置的剖面可参阅图25。由于在该位置未设置第一子金属导线c11,能够有效降低制程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与图像显示的亮度。

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未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中有浮地、且与第一子金属导线c11材料相同的金属导线。所述第二表面152未设置有第一金属层171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所述第二金属层172设置有浮地的、且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导线c11相同材料的金属导线。例如,对于如图30所示沿着vii-vii以及图32所示的ix-ix的位置的剖面可参阅图26。

通过设置浮地的金属导线,从而使得该部分的金属导线不会受到接地端电性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之间以及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与第二金属导线c2之间的信号干扰,以便于作为信号传输线l1的第二金属导线c2准确将导电图案感测的第一感测信号传输至触控感侧模组tc。

在每一个金属网格内部的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线c2的位置,第二金属层172未设置有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例如,对于如图30所示沿着vii-vii以及图32所示的ix-ix的位置的剖面可参阅图27,由于未设置第一子金属导线c11以及第二金属导线c2,能够有效降低制程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与图像显示的亮度。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