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智能监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追踪系统、查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在社会发展的深化影响,人们对社会各种措施的智能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化不但意味着便捷高效,更意味着效果显著。但是对于轨迹追踪的智能监管这一方面,目前社会上普遍采取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要么适用区域单一,要么追踪方式单一,这样往往导致了轨迹追踪不完整,数据分析断层的情况。并且,就目前普遍应用的轨迹追踪办法一般采用的技术是人脸识别,需要设置大量的相机等设备,若出现社会性的重大卫生安全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那么对于人员的轨迹追踪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太高,并且实施起来非常耗时,并且追踪率并不高,对这种重大事件来讲是极为不可取的。因此,研究并建立一种高效、便捷、适用性广的轨迹追踪系统是尤为重要的。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轨迹追踪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智能高效、应用方便、适用性广的轨迹追踪系统,实现对不同的动态标识在不同节点的轨迹追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系统,包括动态标识、轨迹触发模块、节点;
所述动态标识在进入或离开所述节点时,通过所述轨迹触发模块,并形成用于轨迹追踪的动线。
所述轨迹由若干所述动线按照一定规则关联而成;
所述轨迹触发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动态标识的获取标识模块、用于对所述动线进行数据处理的解析模块;所述解析模块设有动线记录,用于记录所述动线的时间和行为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解析模块设有标识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所述动线是否存在不同的动态标识;所述解析模块还设有节点解析单元,实现对节点的属性、任务等相关信息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轨迹关联模块;当所述动态标识经过若干个节点后,所形成的若干个动线,通过所述轨迹关联模块,形成所述动态标识在不同节点间的单向轨迹;
所述轨迹关联模块是基于动线记录以一定的关联规则实现动线关联,进而形成所述动态标识在节点之间的轨迹;
所述关联规则是两个动线在确定动态标识一致的前提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两动线进行关联,进而形成两节点的轨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数据整合模块;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对所述单向轨迹实现数据存储,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数据分析;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对动态标识的单向轨迹可采用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进行数据存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迹关联模块设有动线校验模块;
动线校验模块是实现本系统在流程上松耦合,技术上紧耦合的关键;
所述流程上松耦合是指动态标识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被分配了既定单向轨迹,使得节点之间形成了既定的转承关系,但允许动态标识具有对既定单向轨迹作反向选择的可能性;
所述技术上紧耦合指的是不论动态标识是否按照既定单向轨迹进行活动,通过动线校验模块检验动态标识的实际轨迹上各动线的有效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线校验模块的实现方法步骤为:
步骤1:确定动态标识的校验节点;
步骤2:定位动态标识到校验节点的校验动线;
步骤3:判定校验节点是否存在于既定轨迹,如果存在,执行步骤4;如果不存在,判定校验节点的为可关注节点,结束校验;
步骤4:定位既定轨迹动线;
步骤5:确定校验动线是否存在校验上位动线,如果存在,执行步骤:7;如果不存在,判定校验节点的为可关注节点,结束校验;
步骤6:确定既定轨迹动线是否存在既定上位动线,如果存在,执行步骤8,如果不存在,结束校验;
步骤7:定位校验上位动线;定位校验上位节点;
步骤8:定位既定轨迹动线的既定上位动线;定位既定上位节点;
步骤9:判定校验上位节点与既定上位节点是否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10;如果不是,输出校验上位节点,以校验上位节点为新的校验节点继续校验。
步骤10:判定既定轨迹有效、校验节点为可关注节点;结束校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查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查询起始动态标识a;
s2根据动态标识a的轨迹中的某一动线,确定所涉及的节点x;
s3在节点x,确定是否存在与动态标识a相关的动态标识b;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4;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5;
s4以动态标识b为新的动态标识a’,返回步骤s1;
s5确定动态标识a的轨迹中是否存在未检索的动线;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6;
s6轨迹追踪查询结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装置,包括标识码创建模块、节点数据采集模块、后台服务器;
所述标识码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动态标识的标识码;
所述节点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现对不同节点的数据进行整合;
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从节点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的所有数据信息和计算机程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算机程序为实现上述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查询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动态标识的多样式和多类型节点的统一管理,大大地扩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采用了流程的松耦合与技术的紧耦合自动校验技术,使得系统操作简易,运行效率高;并且在轨迹追踪查询方法上运用循环无限级网络式轨迹追踪查询办法能有效地迅速筛查出与起始动态标识的所有关联的节点及其涉及的动态标识,能够实现真正触底式的关联筛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追踪系统的逻辑示意图;
图2为轨迹接触模块的逻辑示意图;
图3为某一动态标识的轨迹信息形成示意图;
图4为轨迹管理模块的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5为数据整合模块的数据实行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动线校验模块的实现原理逻辑示意图;
图7为动线校验模块的应用实例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轨迹追踪查询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现的无限级网络式轨迹追踪查询办法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轨迹追踪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请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系统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系统,包括动态标识、轨迹触发模块、节点;动态标识在进入或离开节点时,通过轨迹触发模块,并形成用于轨迹追踪的动线。进一步说明,动线是当动态标识与节点相交产生关系时所形成的,也就是说,动线的存在依赖于动态标识和节点的共同关系。在本发明中,所阐述的轨迹是由若干动线构成的,是来源于某一动态标识与若干节点产生的联系。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动态标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还可以存在于虚拟环境,如某游戏登录账号。节点为具备一定业务属性的总述,如酒店、巴士、站台、商店等。
请参照图2所示的轨迹接触模块的逻辑示意图,轨迹触发模块包括用于接收动态标识的获取标识模块和用于对所述动线进行数据处理的解析模块;解析模块设有动线记录,用于记录所述动线的时间和行为数据。当动态标识与节点相交时,触发轨迹触发模块,通过获取标识模块获取动态标识的相关特征信息,同时解析模块根据实时情况记录动态标识与节点产生联系的时间和行为信息。比如某人p在4月20日进入某酒店a,那么p为动态标识,a为节点,当p进入a时,轨迹触发模块启动,记录了p的特征信息,同时记录了p进入a的具体时间4月20日5时30分,行为信息为入住酒店、交易情况等。进一步地,这里关于动态标识的相关特征信息,可以是关于该动态标识的唯一识别码,也可以是其对应的解析图像及其他关联信息。比如对于上面的所述例子的p,对于某人p而言,他的相关特征信息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码,也可以是通过某种程序生成的唯一识别码,还可以是通过对p进行人脸识别而获得的人脸特征。如此,实现了动态标识采集的多样式,扩展了系统关于动态标识的适用范围。
另外,解析模块还设有节点解析单元,实现对节点的属性、任务等相关记录。比如某一节点的属性为酒店,由于机场需要人员分流,该酒店需要完成批量安排人员入住的任务,并且提供一顿免费晚餐的服务。那么对于该节点而言,通过节点解析单元,不但可以记录该酒店的业务属性,任务内容,接收任务的原因,同时也记录了对应的服务,甚至可以有入住人员的满意度。
请参照图3所示的某一动态标识的轨迹信息形成示意图和图4所示的轨迹管理模块的实现方法示意图,本系统还包括轨迹关联模块,当动态标识经过若干个节点后,所形成的若干个动线,通过轨迹关联模块,形成动态标识在不同节点间的单向轨迹。轨迹关联模块是基于动线记录以一定的关联规则实现动线关联,进而形成动态标识在节点之间的轨迹。动线是实现动态标识与节点间的联系,关联规则是实现两节点间的轨迹形成,因此两节点间的轨迹形成是由两个动线关联而成的,关联规则是这两个动线在确定动态标识一致的前提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两动线关联并形成两节点的轨迹。比如动态标识a从离开节点i到进入节点ii所形成的从节点i到节点ii的单向轨迹,动态标识a离开节点i时,形成动线ia;动态标识a进入节点ii时,形成动线aii,那么通过关联规则,确定了动线ia和动线aii的动态标识一致均为a的前提下,按照动线ia的发生时间先于动线aii的发生时间,因此节点i与节点ii间的单向轨迹为i-ii。另外,轨迹关联模块是根据不同节点的轨迹触发模块所记录的动线记录进行轨迹关联的。在这里,轨迹触发模块的功能实现被设定于节点,也就是说,轨迹关联模块的数据来源于不同节点,节点是作为本系统的数据采集管理单元,整合了动态标识、节点信息、动线等相关数据信息。对节点采取如此的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数据的集中,并且在下文关于轨迹追踪查询方法中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本系统还包括数据整合模块,该数据整合模块对单向轨迹实现数据存储,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数据分析。特别地,当数据结合模块结合获取标识模块,根据所获取的标识相关特征信息,能够有效地实现在一定条件对动态标识的分批分流管理。比如在某一场合下,需要集中年龄高于65岁的人员于特定区域,那么数据整合模块在基于年龄高于65岁这一条件,将参加该场合的所有人员进行年龄分类,并且将高于65岁的人员分流安排到特定区域。这样就实现了对参与该场合的人员进行分批分流管理。进一步地,数据整合模块可结合节点解析单元,实现对多类型节点数据的分析及分类管理,从而建立多类型节点统一管理模型。
可选地,当数据整合模块结合某些外部数据源对本系统所建立的轨迹追踪信息进行比对时,能够实现轨迹预判功能。比如需要对某人进行行为预判时,整合该人的轨迹信息,并且结合其他系统信息,实现对该人进行行为校对,以判定该人行踪的有效性。举一具体应用例子,针对持签证人员在国内的行踪判定,如果该人的签证信息为旅游,但通过与其实际的轨迹信息进行校对发现,该人的实际轨迹大致只在某一栋商业大厦和住处间来往,那么有理由认为该人的行踪有效性是可疑的,可以进行目标锁定并进一步核实情况。如此,利用本轨迹追踪系统实现对外来人员的行踪管理是极其有效和便捷的。
可选地,该数据整合模块对动态标识的单向轨迹可采用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进行数据存储。具体的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是指某一动态标识以其单向轨迹中所涉及的节点按照时间顺序作横向延展,以该动态标识在某一节点处所能接触的其他动态标识按接触时间长短顺序作纵向排布;以此实现对某一动态标识在其轨迹上所接触的所有相关动态标识的统一整合。比如参照图5所示的数据整合模块的数据实行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的示意图,对于动态标识a的单向轨迹为节点i-ii-iii,在节点i处所接触的其他动态标识按照时间长短的顺序为动态标识b、c;在节点ii处所接触的其他动态标识按照时间长短的顺序为动态标识b、e、d、f;在节点iii处所接触的其他动态标识按照时间长短的顺序为动态标识b、f、g。那么与动态标识a所有接触的动态标识为b、c、d、e、f、g,根据矩阵式轨迹管理方法的分析呈现,动态标识b与动态标识a的密切接触度是最高的。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解析模块设有标识判定单元,用于判定动线是否存在不同的动态标识。具体地,该标识判定单元是对动线记录中的行为信息进行检索,并检索出另一动态标识。为区别起见,特定此另一动态标识为第二动态标识,而获取标识模块中所得到的动态标识为第一动态标识。特别地,第二动态标识的类型与第一动态标识的类型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并且本系统将对第二动态标识采取与第一动态标识作同样的动线记录,进而形成关于第二动态标识的轨迹。比如,在某一商场发起了一个发放消费券的活动,不同的消费券设定不同的消费码。当顾客在到某一店铺消费时,使用了消费券,那么在对顾客的轨迹信息里到该店铺的动线记录中就会有关于这个消费券的消费码的信息,而这个消费码就会作为这次的轨迹信息里的第二动态标识,并在系统里记录了此消费券与该店铺节点的轨迹。当消费券的产生到派发到消费的整个轨迹被记录的的时候,对于商场而言,就可以根据消费券的轨迹追踪信息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而判定此活动的有效性,有助于其经营运营。因此,本系统能够同时接入不同类型的动态标识,实现系统广泛适用性。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在于,轨迹关联模块设有动线校验模块。动线校验模块是实现本系统在流程上松耦合,技术上紧耦合的关键。所谓流程上松耦合是指动态标识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被分配了既定单向轨迹,使得节点之间形成了既定的转承关系,但允许动态标识具有对既定单向轨迹作反向选择的可能性。所谓的技术上紧耦合指的是不论动态标识是否按照既定单向轨迹进行活动,通过动线校验模块检验动态标识在实际轨迹上的各动线的有效性。如果动态标识按照既定单向轨迹活动,那么动线校验模块判定动态标识在既定单向轨迹上的所形成的实际动线信息有效,并进一步对既定单向轨迹的节点判定为具可关注度。相反,动线校验模块则判定动态标识的实际动线信息有效和其对应的节点为具可关注度的备选节点。如此,在技术上不但实现了对动态标识设定既定单向轨迹,实现预跟踪;而且也对动态标识进行了实际单向轨迹的实时跟踪,结合动线校验模块对实际动线的有效判定,从而可推测各既定节点或备选节点的关注度,这将对再次设定既定单向轨迹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关于动线校验模块的实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动态标识a的校验节点ii。
步骤2:定位动态标识a到节点ii的动线aii。
步骤3:判定节点ii是否存在于既定轨迹,如果存在,执行步骤4;如果不存在,节点ii的关注度值+1,结束校验。
步骤4:定位既定轨迹动线a’ii。
步骤5:确定动线aii是否存在上位动线,如果存在,执行步骤:7;如果不存在,节点ii的关注度值+1,结束校验。
步骤6:确定既定轨迹动线a’ii是否存在上位动线,如果存在,执行步骤8,如果不存在,结束校验。
步骤7:定位上位动线ia;定位节点i。
步骤8:定位既定轨迹动线a’i的既定上位动线i’a’;定位节点i’。
步骤9:判定节点i与节点i’是否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10;如果不是,输出节点i,以节点i为新的校验节点ii继续校验。
步骤10:判定既定轨迹有效度+1,节点ii关注度+1;结束校验。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参照图7所示的关于动线校验模块的应用实例图,某一节点x的节点解析单元所接入的任务信息是关联下一节点y的,以实现流程上的转承。那么如果动态标识在该节点x处按照任务信息指引确实转移到下一节点y,动线校验模块将对动态标识a从节点x到节点y的实际轨迹判定为有效,并判定节点y具关注度。反之,如果动态标识在该节点x处脱离任务信息指引自主转移到另一节点z,动线校验模块将对动态标识a从节点x到节点z的实际轨迹与既定轨迹进行校验,并进一步判定节点z为备选节点,提高关注度。比如,在旅游路线设定的情景中,预先设有旅游路线景点x到景点y,在游客到达景点x后,如果游客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从景点x到景点y,那么从景点x到景点y的旅游路线是有效的;但当游客不愿意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从景点x到景点y,而是自主要求从景点x到景点z,那么此时景点z将被认定为被关注的景点备选项。进一步地,在实际旅游规划运营中发现,景点z的关注度远高于景点y时,那么旅游线路的规划者可依据这一数据,重新调整既定旅游路线,以更符合旅客的需求。
这种在轨迹跟踪中采用以既定轨迹与实际轨迹的双轨判定管理方式,能够真正实现事前可规划,事中可跟踪,事后可检验的闭环式轨迹跟踪管理。
请参照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查询方法;针对某动态标识a的运动轨迹涉及多个节点的轨迹跟踪查询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确定查询起始动态标识a。
s2根据动态标识a的轨迹中的某一动线,确定所涉及的节点x。根据上文提及的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系统的特点,所谓的动态标识a的某一动线,具体是指动态标识a在某时间段t内在某节点x做某事情,因此必然涉及一节点x。
s3在节点x,确定是否存在与动态标识a相关的动态标识b;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4;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5。一方面,在节点x,确定存在与动态标识a相关的动态标识b。具体地,当a在节点x的同一时间段t内,在节点x处可能存在其他动态标识b。因此,在此步骤中,实现的是根据动态标识a的某一动线,以其时间段t和节点x为条件,筛查出同一时间内与a在节点x的其他动态标识b。另一方面,在节点x,确定已不存在与动态标识a相关的动态标识b。也就是说,动态标识a在节点x的对应的时间段t内,所有的与动态标识a相关的动态标识b已经查询完毕。
s4以动态标识b为新的动态标识a’,返回步骤s1。根据动态标识a的轨迹查询得出的动态标识b作为新的动态标识a’,并进行新一轮的轨迹查询,以获取进一步关联的其他动态标识c。
需要说明的是,至此,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准确筛查出当动态标识a在某一节点逗留期间的所有共存的其他动态标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当中,需要筛查出某一感染人员在某一酒店逗留期间所有的接触人员,那么利用上述的方法,就可以彻底地摸清所有在该酒店与该感染人员接触的所有相关人员。
s5确定动态标识a的轨迹中是否存在未检索的动线;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6。根据动态标识a的单向轨迹,按照其时间检索下一个动线,然后返回步骤s2,实现循环查询。
s6轨迹追踪查询结束。当动态标识a的单向轨迹所涉及的每个动线都已检索完成。结束当前的轨迹查询。
这种循环无限级网络式轨迹追踪查询办法能有效地迅速筛查出与起始动态标识a的所有关联的节点及其涉及的动态标识,实现真正触底式的关联筛查。这种轨迹追踪查询方法对于发生重大卫生安全事故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的疫情,对感染人员的轨迹追踪查询,实现对密切接触者的锁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步骤s1-s7可以锁定该感染人员所到的所有节点(场所),并且同时锁定在不同节点逗留期间或某一确定时间段内可能与该感染人员在该节点(场所)内的产生联系的所有动态标识(接触人员)。
请参照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线的轨迹跟踪装置,包括标识码创建模块、节点数据采集模块、后台服务器。标识码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动态标识的标识码;节点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现对不同节点的数据进行整合;后台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从节点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的所有数据信息和计算机程序,这里的计算机程序主要是实现上文提及的基于动线的轨迹追踪查询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标识码创建模块可以根据实际情景的需要而创建动态标识的标识码,并且能够附加与动态标识有关的信息。比如,在涉及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在追踪人们的活动轨迹的同时,对人们本身的年龄、性别和体温等数据采集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标识码创建模块中,可以通过主动创建二维码、条形码或其他标识码的形式同时录入与动态标识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间接接入不同的信息系统以获取与动态标识相关的信息。如此,实现了多种信息采集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同时采集方式并不依赖于实体设备装置,大大地降低了设备成本。
节点数据采集模块是在不同的节点位置配备信息采集装置,所使用的信息采集装置不但能识别标识码创建模块中所创建的标识码信息,具体地,标识码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或其他标识码识别器;在实际应用中,信息采集装置能够实现对动态标识批量采集,进而实现对动态标识的批量分流跟踪。另外,信息采集装置还能实现对动线记录中的信息采集,进一步地,可接入对应节点的运营系统实现数据关联。由于节点数据采集模块的信息采集装置是通过对识别标识码实现对动态标识的信息交汇的,并不接触任何动态标识的相关信息,这样的装置配备能够真正地实现无纸化智能管理;并且对于动态标识是人而言,节点并不需要保留人员的相关信息,由此保证了人员本身信息的安全性。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