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无刷马达驱动板和无刷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5752发布日期:2020-09-01 20:0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无刷马达驱动板和无刷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刷马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无刷马达驱动板和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无刷马达结构技术中,作为马达的驱动板,因尺寸问题,会被置于马达外部,且由于马达功率大电流大,电子元件的排布造成驱动板尺寸会远大于马达外径。现有无刷马达结构存在以下缺点:马达驱动板电子元件排布不合理,外形尺寸大,造成马达驱动需单独置于马达外部,占用产品其他部件例如吸尘器地刷机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该pcb布局结构中电子元件排布紧凑合理,有利于减小驱动板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该驱动板尺寸小,有利于提高产品整体性。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马达,其驱动板可内置于马达中,解决了现有无刷马达的驱动板尺寸大占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包括pcb板,安装在pcb板上的控制器防浪涌模块、逆变模块、mcu控制模块、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及马达温升检测模块;所述pcb板为双面板,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布设在pcb板的左前方,其中,控制器防浪涌模块的第一mos芯片布设在pcb板的顶面;逆变模块相邻于控制器防浪涌模块,且逆变模块的第二mos芯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mcu控制模块布设在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和逆变模块的后方,且其mcu布设在pcb板的顶面;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布设在mcu控制模块的右侧,并且其存储器芯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马达温升检测模块布设在pcb板的底面且相邻于存储器芯片。

优选的,mcu控制模块采用焊盘形式与控制器防浪涌模块、逆变模块、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马达温升检测模块电连接,且还通过焊盘接入外部电源。

优选的,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包括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和保险管f1,第一mos芯片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地和连接至第一焊盘,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mcu,源极接地,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还与第三电阻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保险管f1连接至第二焊盘;

其中,保险管f1布设在pcb板的底面,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均布设在pcb板的顶面,并且,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和第三电阻r16均布设在第一电容c1的同一侧,第三电阻r16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的前方,第一电阻r38和第二电阻r40分别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的后方,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这些元件的周围,并且位于pcb板顶面的边缘,第一焊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负极,第二焊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正极。

更进一步的,逆变模块由3个并联且相同的逆变电路、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和电流采样电阻r15组成,每个逆变电路包括一个第二mos芯片、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四电容,每个第二mos芯片具有2个场效应管,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连接至mcu的三相电压输出接口,同时分别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连接对应场效应管的源极,其中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直接连接至外部电源,同时漏极还连接第一电容c1、外部电源和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并且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另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电流采样电阻r15接地,以及通过第八电阻r7连接至mcu和第三电容c4,第三电容c4再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三焊盘,以及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通过第四电容连接第八电阻r7和连接mcu,并且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容连接在一起,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源极也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均布设在pcb板的顶面,且第二电容相邻于第一电容c1,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位于第一电容c1和mcu之间的空余区域;3个逆变电路的第三焊盘均布设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前方,且3个第三焊盘分别用于电连接无刷马达三相绕组的对应相绕组;3个第二mos芯片并排设置于pcb板的底面,并位于保险管f1的左侧,3个第二mos芯片的第四电容和电流采样电阻r15均布设在底面,且第四电容位于对应的第二mos芯片的周围,电流采样电阻r15位于其中一个第二mos芯片的周围;3个第二mos芯片的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中,部分电阻布设在顶面且位于第一电容c1和mcu之间的空余区域,剩余电阻布设在底面且位于对应的第二mos芯片周围。

更进一步的,mcu控制模块包括mcu、电感l1、二极管d1、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13和第十四电阻r35,mcu的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连接外部电源,该接口还通过第五电容c3接地;mcu的电源接口输出3.3v电压,该电源接口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mcu的另外两个接口中,其中一个接口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通过电感l1输入3.3v电压,电感l1还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13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另一个接口通过第十四电阻r35连接逆变模块的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

其中,第六电容c6、mcu、电感l1、二极管d1、第八电容c13和第十四电阻r35布设在pcb板的顶面,并且第六电容c6位于mcu左侧,电感l1、二极管d1、第八电容c13位于mcu后方,第十四电阻r35位于mcu右侧,第五电容c3和第七电容c7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并位于第二mos芯片后方的空余区域;pcb板的顶面上还设置有连接mcu的第四焊盘和第五焊盘,第四焊盘位于mcu左侧的pcb板边缘,用于连接外部的烧录器;第五焊盘位于mcu右侧的pcb板边缘,其作为接地焊盘。

更进一步的,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包括存储器芯片u6、第九电阻r28、第十电阻r36、第十一电阻r37和第九电容c23,存储器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第九电阻r28输入3.3v电压,通过第十一电阻r37连接第六焊盘,第十一电阻r37还通过第十电阻r36连接mcu,通过串联的第十电阻r36和第九电容c23接地;

其中,存储器芯片u6、第九电阻r28、第十电阻r36、第十一电阻r37和第九电容c23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并且位于第二mos芯片后方的空余区域,第六焊盘布设在pcb板的顶面且位于mcu右侧的pcb板边缘。

更进一步的,马达温升检测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第十三电阻r29连接mcu和第十电容c24,以及通过第十二电阻r31输入3.3v电压,第十电容c24一端连接mcu,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均设置在pcb板底面且相邻于存储器芯片u6;pcb板的顶面上还布设有用于外接ntc的第七焊盘,第七焊盘设置在mcu右侧的pcb板边缘,并相邻于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第十二电阻r31和第十三电阻r29均连接至第七焊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所述无刷马达驱动板具有本发明第一目的所述的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刷马达,所述无刷马达内置有无刷马达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具有本发明第一目的所述的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

优选的,所述无刷马达还包括电机主体、电路板、电机底座、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ntc,电机底座的顶面设有中心柱,电机主体和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电路板位于电机主体和电机底座的顶面之间,并且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机底座的背面设有卡固件,驱动板通过卡固件安装至电机底座的底面,驱动板连接ntc,且通过3根第一线缆电连接电路板,进而电连接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以及通过2根第二线缆连接外部电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中,pcb板采用双面板,选择性地将控制器防浪涌模块、逆变模块、mcu控制模块、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及马达温升检测模块中的电子元件设置在pcb板的顶面或底面,从而使得电子元件排布紧凑合理,有利于减小驱动板尺寸,达到侦测马达温升、快速驱动无霍尔无刷马达要求。

(2)本发明无刷马达驱动板尺寸小,可内置于无刷马达中,因此解决了现有无刷马达的驱动板尺寸大占空间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产品整体性。

(3)本发明无刷马达中,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与电路板安装在电机底座的顶面,驱动板安装在在电机底座的底面,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再通过3根第一线缆电连接驱动板,驱动板通过2根第二线缆连接外部电源。本发明无刷马达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连接牢固紧凑,可以节省无刷马达结构空间,且通过此种布线方式,可以避免漆包线穿过电机底座而造成短路隐患,减少了短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驱动板的顶层丝印层电子元件示意图。

图3是图1驱动板的底层丝印层电子元件示意图。

图4是控制器防浪涌模块的电路图。

图5是逆变模块的电路图。

图6是马达温升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7是mcu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8是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的电路图。

图9是内置有图1驱动板的无刷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无刷马达的剖视图。

其中,pcb板100,控制器防浪涌模块200,逆变模块300,mcu控制模块400,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500,马达温升检测模块600,无刷马达驱动板1,电机主体2,电路板3,电机底座4,锁紧螺栓5,第一线缆6,第二线缆7,ntc8,让位缺口1-1,三相绕组2-1,第一通孔3-1,中心柱4-1,卡固件4-2,穿线孔4-3,第二通孔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无刷马达驱动板1包括pcb板100,安装在pcb板上的控制器防浪涌模块200、逆变模块300、mcu控制模块400、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500及马达温升检测模块600。

如图1所示为各模块在驱动板上的大致位置。所述pcb板为双面板,图2是俯视角度下的驱动板顶面,图3是仰视角度下的驱动板底面。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布设在pcb板的左前方,其中,控制器防浪涌模块的第一mos芯片v4布设在pcb板的顶面;逆变模块相邻于控制器防浪涌模块,且逆变模块的第二mos芯片v1/v2/v3布设在pcb板的底面;mcu控制模块布设在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和逆变模块的后方,且其mcu(即u4)布设在pcb板的顶面;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布设在mcu控制模块的右侧,并且其存储器芯片u6布设在pcb板的底面;马达温升检测模块布设在pcb板的底面且相邻于存储器芯片。

mcu控制模块采用焊盘形式与控制器防浪涌模块、逆变模块、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马达温升检测模块电连接,且还通过焊盘(b+、b-)接入外部电源。本实施例的mcu的型号选用stspin32f0。

控制器防浪涌模块的功能为:当初始上电,外部电源给第一电容c1充电,为了防止冲击电流过大,损坏c1,串联第三电阻r16以起到限流作用。当第一电容c1缓慢充电之后,栅极输出高电平,第一mos芯片对第五电阻r1/r2/r3进行短路,这样整个马达电路系统可以正常的工作。

如图2~图4所示,控制器防浪涌模块包括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和保险管f1。第一mos芯片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r38接地和连接至第一焊盘b-,通过第二电阻r40连接至mcu的pf1接口,源极接地,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还与第三电阻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保险管f1连接至第二焊盘b+。

其中,保险管f1布设在pcb板的底面,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均布设在pcb板的顶面,并且,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和第三电阻r16均布设在第一电容c1的同一侧,第三电阻r16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的前方,第一电阻r38和第二电阻r40分别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的后方。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布设在第一mos芯片v4、第一电阻r38、第二电阻r40、第三电阻r16、第一电容c1这些元件的周围,并且位于pcb板顶面的边缘,第一焊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负极,第二焊盘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正极。

逆变模块的功能为:利用6路mosfet逆变桥(3个第二mos芯片)产生出u、v、w三相驱动波形,驱动马达运行,其中电流采样电阻r15负责监控整机电流。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逆变模块由3个并联且相同的逆变电路、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和电流采样电阻r15组成,每个逆变电路包括一个第二mos芯片v1/v2/v3、第四电阻r4/r5/r6、第五电阻r1/r2/r3、第六电阻r8/r9/r10、第七电阻r11/r12/r13和第四电容c18/c19/c20。

本实施例的第二mos芯片采用stl50dn6f7,每个第二mos芯片具有2个场效应管。对于第二mos芯片v1,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1连接至mcu的三相电压输出接口hsu、lsu,同时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8和第七电阻r11连接对应场效应管的源极。其中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直接连接至外部电源,同时漏极还连接第一电容c1、外部电源和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另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电流采样电阻r15接地,以及通过第八电阻r7连接至mcu的oc-comp接口和第三电容c4,第三电容c4再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三焊盘p1,以及通过第四电容c18接地和连接第八电阻r7、mcu的opip接口。

同样,对于第二mos芯片v2,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5和第五电阻r2连接至mcu的三相电压输出接口hsv、lsv,同时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9和第七电阻r12连接对应场效应管的源极,其中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直接连接至外部电源,同时漏极还连接第一电容c1、外部电源和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另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电流采样电阻r15接地,以及通过第八电阻r7连接至mcu和第三电容c4,第三电容c4再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三焊盘p2,以及通过第四电容c19接地和连接第八电阻r7、mcu的opip接口。

对于第二mos芯片v3,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四电阻r6和第五电阻r3连接至mcu的三相电压输出接口hsw、lsw,同时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10和第七电阻r13连接对应场效应管的源极,其中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直接连接至外部电源,同时漏极还连接第一电容c1、外部电源和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并且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另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电流采样电阻r15接地,以及通过第八电阻r7连接至mcu和第三电容c4,第三电容c4再接地,其漏极连接至第三焊盘p3,以及通过第四电容c20接地和连接第八电阻r7、mcu的opip接口,并且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容连接在一起,3个第二mos芯片中的该场效应管的源极也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均布设在pcb板的顶面,且第二电容c2相邻于第一电容c1,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位于第一电容c1和mcu之间的空余区域;3个逆变电路的第三焊盘p1/p2/p3均布设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前方,且3个第三焊盘分别用于电连接无刷马达三相绕组的对应相绕组(u相/v相/w相)。如图2所示,第二电容c2是贴片,第一电容c1是插件电解电容,故c2可以叠在c1下面。

本实施例pcb板顶面上还布设有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设置在第三电容c4右侧,可用于数据存储和信号识别。

如图3所示,3个第二mos芯片并排设置于pcb板的底面,并位于保险管f1的左侧,3个第二mos芯片的第四电容c18/c19/c20和电流采样电阻r15均布设在底面,且第四电容c18/c19/c20位于对应的第二mos芯片的周围,电流采样电阻r15位于其中一个第二mos芯片的周围,本实施例r15是位于第二mos芯片v1后方。如图2所示,3个第二mos芯片的第四电阻r4/r5/r6、第五电阻r1/r2/r3、第六电阻r8/r9/r10和第七电阻r11/r12/r13中,部分电阻布设在顶面且位于第一电容c1和mcu之间的空余区域,剩余电阻布设在底面且位于对应的第二mos芯片周围,可根据顶面和底面的空余位置灵活布设。

mcu控制模块的功能为:利用内部ldo输出12v给集成驱动模块供电;利用内部dc-dc电路输出3.3v给mcu和外设供电;利用反电动波形,产生驱动波形让马达正常运行;利用内部运放,实时监测电流波形,让系统能够在安全电流内运行;利用内部a/d,实时监测马达的温升,通过控制输出功率,保证马达在可靠温升范围内运行。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mcu控制模块包括mcu(u4)、电感l1、二极管d1、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13和第十四电阻r35。mcu的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vm连接外部电源,该接口还通过第五电容c3接地;mcu的电源接口vdd输出3.3v电压,该电源接口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mcu的sw接口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通过电感l1输入3.3v电压,电感l1还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13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mcu的opip接口通过第十四电阻r35连接逆变模块的第八电阻r7、第三电容c4。

其中,第六电容c6、mcu、电感l1、二极管d1、第八电容c13和第十四电阻r35布设在pcb板的顶面,并且第六电容c6位于mcu左侧,电感l1、二极管d1、第八电容c13位于mcu后方,二极管d1与mcu的缺角相对应,第十四电阻r35位于mcu右侧。第五电容c3和第七电容c7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并位于第二mos芯片后方的空余区域。pcb板的顶面上还设置有连接mcu的第四焊盘pa13、pa14和第五焊盘gnd。第四焊盘pa13、pa14位于mcu左侧的pcb板边缘,用于连接外部的烧录器,便于后期开发和测试。第五焊盘gnd位于mcu右侧的pcb板边缘,其作为接地焊盘。

mcu控制模块还包括有连接对应mcu接口的其他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可根据实际pcb板的空余区域灵活布设,其中,布设在顶面的电子元件基本分布在mcu的周围,布设在底面的电子元件基本分布在第二mos芯片后方的空余区域。

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的功能为:利用存储器芯片u6对mcu的信息以及当前运行状态进行存储,方便生产和售后追踪。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控制器状态存储模块包括存储器芯片u6、第九电阻r28、第十电阻r36、第十一电阻r37和第九电容c23,存储器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si/o通过第九电阻r28输入3.3v电压,通过第十一电阻r37连接第六焊盘p4,第十一电阻r37还通过第十电阻r36连接mcu的pb6接口,通过串联的第十电阻r36和第九电容c23接地。存储器芯片型号可选用at21cs01。

其中,存储器芯片u6、第九电阻r28、第十电阻r36、第十一电阻r37和第九电容c23均布设在pcb板的底面,并且位于第二mos芯片后方的空余区域,第六焊盘p4(图2中的id)布设在pcb板的顶面且位于mcu右侧的pcb板边缘。

马达温升检测模块的功能为:通过ntc8实时监测马达温升,根据马达的温升情况,对马达的输出功率做出调整。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马达温升检测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第十三电阻r29连接mcu的pb1a接口和第十电容c24,以及通过第十二电阻r31输入3.3v电压,第十电容c24一端连接mcu,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均设置在pcb板底面且相邻于存储器芯片u6;pcb板的顶面上还布设有用于外接ntc的第七焊盘t+、t-,第七焊盘t+、t-分别对应连接ntc的正极和负极。第七焊盘t+、t-设置在mcu右侧的pcb板边缘,并相邻于第十二电阻r31、第十三电阻r29和第十电容c24,可参见图2,该位置形成一勾状结构,ntc可卡固在该勾状结构两端的勾部中,第七焊盘t+、t-布设于勾部,如此可方便将ntc焊接于第七焊盘t+、t-及与第七焊盘形成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31和第十三电阻r29均连接至第七焊盘t+、t-。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刷马达驱动板,所述无刷马达驱动板1具有上述无刷马达驱动板pcb布局结构。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刷马达,所述无刷马达内置有上述无刷马达驱动板1,且还包括电机主体2、电路板3、电机底座4、第一线缆6,第二线缆7和ntc8。

如图9和图10所示,电机底座的顶面设有中心柱4-1,电机主体和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电路板位于电机主体和电机底座的顶面之间,并且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2-1通过漆包线与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板的外径不超出电机底座的外径。

电机底座的背面设有卡固件4-2,驱动板通过卡固件安装至电机底座的底面,具体来说,卡固件为设于电机底座背面的凸起,卡固件4-2上设有螺栓孔,驱动板对应螺栓孔设有固定孔,锁紧螺栓5通过固定孔和螺栓孔将驱动板与卡固件固定,通过锁紧螺栓将驱动板固定至电机底座上的卡固件,操作简单,固定牢靠。

电路板设置有第一通孔3-1,电机底座设置有与第一通孔3-1对齐的第二通孔4-4,ntc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至驱动板,使得ntc无需绕过电机底座,其两个连接端就可直接焊接于驱动板,电机电路连接更加方便。驱动板通过3根第一线缆6电连接电路板,进而电连接电机主体的三相绕组。驱动板通过2根第二线缆7连接外部电源。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底座上贯穿设置穿线孔4-3,穿线孔位于中心柱的外侧,三根第一线缆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穿线孔与驱动板电连接。通过设置穿线孔供三根第一线缆穿过,无需绕过电机底座,避免增加电机的横向尺寸,也避免漆包线穿过电机底座以造成短路隐患,减少了短路风险。

另外,还可以根据无刷马达所应用产品中需要与驱动板配合的其他元件,适应性地在驱动板上设置让位缺口1-1,比如,对于吸尘器产品,在驱动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让位缺口,使得吸尘器地刷机构可穿过驱动板锁附于马达底座上,从而固定马达。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