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1003发布日期:2020-11-27 12:4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变电站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变电站的可视化管理,当前主要应用于虚拟仿真,在设计交底环节还未广泛应用,设计交底环节中三维设计应用的标准工艺以及强制性条文都是二维的文本信息,不能够直观的从三维场景中直观查看当前工程所应用的标准工艺和强制性条文执行措施内容。本专利针对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交底过程提供便利,减少设计人员的交底准备工作,提高交底效率。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和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是国网通用的规程规范,数据量大,难以快速找到应用工程需要执行的标准工艺和强制性条文措施,效率较低,不能直观查看相关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所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

依据各所述子模型的属性,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

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属性包括工艺标准编号和强制性条文编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标准文库包括工艺标准库和强制性条文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施工标准包括工艺标准和强制性条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据各所述子模型的属性,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时,还包括:

依据所述子模型的属性从所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筛选出具有所述施工标准的子模型;

将筛选出的具有所述施工标准的子模型与所述标准文库中的各所述施工标准进行匹配和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时,还包括确定显示各所述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的指定位置的步骤;

其中,所述指定位置的确定通过使用包围盒算法计算所述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方式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据各所述子模型的属性,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时,包括:

若所述子包括所述工艺标准编号,则在所述工艺标准库中依据所述工艺标准编号查找对应的所述施工标准;

若所述子模型包括强制性条文编号,则在所述强制性条文库中依据所述强制性条文编号查找对应的所述施工标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包围盒算法计算所述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包括:

使用二叉树遍历所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所有级别的子模型,直至得到位于所述二叉树中最底层的子模型;

依据各个位于所述二叉树中最底层的子模型的图形信息,得到各个位于所述二叉树中最底层的子模型的包围盒;

依据所述包围盒计算各个位于所述二叉树中最底层的子模型的中心点;

其中,所述图形信息包括mesh属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包括:

获取各所述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的坐标;

将所述施工标准与对应的所述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的坐标进行匹配;

将所述施工标准显示在对应的所述坐标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模型加载模块、施工标准匹配模块和施工标准显示模块;

所述三维模型加载模块,被配置为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所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

所述施工标准匹配模块,被配置为依据各所述子模型的属性,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

所述施工标准显示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通过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以使可以直观查看相关强制性条文措施内容和工艺标准内容,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介绍设计意图以及应该执行的标准及措施,减少设计人员大量的准备工作,提高交底效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标准条文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二叉树原理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包围盒算法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施工标准显示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0,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步骤s200,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步骤s300,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

本公开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通过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以使可以直观查看相关强制性条文措施内容和工艺标准内容,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介绍设计意图以及应该执行的标准及措施,减少设计人员大量的准备工作,提高交底效率。

具体的,参见图1,执行步骤s100,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执行步骤s100a,即数据准备,从存储文件中获取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并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同时也就获取到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属性,接着导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和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形成标准文库(标准工艺库和强制性条文库),举例来说,其中,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文件可以为gim文件,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为整个变电站的模型,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属性还可以包括工艺标准编号和强制性条文编号,并且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包括多级模型,即变电站模型中包括一级模型,一级模型可以为配电室模型,配电室模型中包括门窗模型,门窗模型为二级模型。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执行步骤s100b,首先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属性,从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提取包含工艺标准编号或强制性条文编号的子模型。举例来说,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包括多级模型,即变电站模型中包括一级模型,一级模型可以为配电室模型,配电室模型中包括门窗模型,门窗模型为二级模型,从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的多级模型中选取带有工艺标准编号或强制性条文编号的子模型,一般为底层模型(最底级的模型),参见图3,例如从变电站模型开始,获取变电站模型中各级模型的属性,判断识别到其中主变压器模型带有工艺标准编号“0102010101”,则选取主变压器模型作为子模型,若配电室模型带有强制性条文编号“4.2.1”和“3.0.2”,也将配电室模型作为子模型。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执行步骤s200,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执行步骤s200,标准文库包括工艺标准库和强制性条文库中的至少一种,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若子模型包括工艺标准编号,则在工艺标准库中依据工艺标准编号查找对应的施工标准,若子模型包括强制性条文编号,则在强制性条文库中依据强制性条文编号查找对应的施工标准,接着将查找到的施工标准与子模型进行关联。举例来说,主变压器模型带有工艺标准编号“0102010101”,则选取主变压器模型作为子模型,若配电室模型带有强制性条文编号“4.2.1”和“3.0.2”,也将配电室模型作为子模型。其中主变压器模型的工艺标准编号在工艺标准库中对应的工艺名称为“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安装”,对应的施工要点为“(1)基础(预埋件)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2)防松件齐全完好,引线支身单定牢固、无损伤;本体牢固稳定目与基础吻合。(3)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现象,套管无损伤、裂纹。安装穿芯螺栓应保证两侧螺栓需出长度一致。(4)引出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5)本体两侧与接地网两处可靠连接。外壳、机构箱及本体的接地牢固,且导通良好。(6)电级排两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有条件附采用封闭析架。(7)本体上感温线排列美观。(8)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池水孔。(9)在户外安装的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变压器油(绕组)温度计等应安装防雨罩(厂家提供)。(10)变压器套管与硬母线连接时,应采取伸缩节等防止套管端子受力的措施。”,则将施工要点作为施工标准与主变压器模型建立映射关系,即完成了匹配。

进一步的,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时,还包括确定显示各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的指定位置的步骤,其中,指定位置的确定通过使用包围盒算法计算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方式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执行步骤s001,当获取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时,不能直接得到其中多级模型的mesh属性,需要通过当前级到下一级的分析计算才能得到下一级的模型的mesh属性,且一般子模型都在最底层(最底级),所以首先要使用二叉树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的所有级别的模型,参见图4和图5,直至得到子模型,其中,子模型为二叉树中最底层的子模型,依据子模型的属性得到子模型的包围盒,依据包围盒计算子模型的中心点。举例来说,变电站模型为二叉树中的根节点v0,从v0开始逐级遍历,直至得到v6和v7级别的子模型,若v6和v7也是最底层子模型,可以直接获取得到v6和v7的mesh属性,由此可以计算出v6和v7的模型的包围盒,从而得到v6和v7的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

进一步的,参见图1,最后执行步骤s300,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得到所有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后,获取各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的坐标,将对应的施工标准与对应的子模型的模型中心点的坐标进行匹配,将施工标准显示在对应的坐标的位置。举例来说,主变压器模型的模型中心点的坐标为(120,300,10),其工艺标准编号“0102010101”,参见图6,则将“(1)基础(预埋件)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2)防松件齐全完好,引线支身单定牢固、无损伤;本体牢固稳定目与基础吻合。(3)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现象,套管无损伤、裂纹。安装穿芯螺栓应保证两侧螺栓需出长度一致。(4)引出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5)本体两侧与接地网两处可靠连接。外壳、机构箱及本体的接地牢固,且导通良好。(6)电级排两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有条件附采用封闭析架。(7)本体上感温线排列美观。(8)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池水孔。(9)在户外安装的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变压器油(绕组)温度计等应安装防雨罩(厂家提供)。(10)变压器套管与硬母线连接时,应采取伸缩节等防止套管端子受力的措施。”这一施工标准与该坐标点建立映射关系,参见图2,执行步骤300,工作人员通过三维场景快速定位模型位置,直观查看相关强制性条文措施内容和工艺标准内容,并高亮模型,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介绍设计意图以及应该执行的标准及措施,减少设计人员大量的准备工作,提高交底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各个步骤作为示例介绍了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只要达到功能即可。

这样,本公开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通过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依据各子模型的属性,将各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以使可以直观查看相关强制性条文措施内容和工艺标准内容,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介绍设计意图以及应该执行的标准及措施,减少设计人员大量的准备工作,提高交底效率。

进一步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装置100。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因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参见图7,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装置100包括三维模型加载模块110、施工标准匹配模块120和施工标准显示模块130;

所述三维模型加载模块110,被配置为加载变电工程三维模型,遍历所述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中各子模型;

所述施工标准匹配模块120,被配置为依据各所述子模型的属性,将各所述子模型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的各施工标准进行匹配绑定;

所述施工标准显示模块130,被配置为确定所选取的当前子模型,由预先存储的标准文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并将所述当前子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标准显示至指定位置。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200。参阅图8,本公开实施例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0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2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220。其中,处理器210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处理器2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200中,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30和输出装置240。其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输入装置230和输出装置24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存储器2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和各种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或模块。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中的软件程序或模块,从而执行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输入装置2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信号。其中,信号可以为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装置240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210执行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施工标准可视化应用方法。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