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调查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96030发布日期:2020-11-04 03: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调查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籍调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调查装置。



背景技术: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便民利民,进一步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地籍调查工作。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陆陆续续开展全覆盖地籍调查工作,利用现有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也只能完成少部分因登记或依申请的地籍调查工作,而对于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城镇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途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城镇道路、河流等不动产的全覆盖地籍调查工作,缺乏一个具体的工作组织模式、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法。此外,如何实现“户落幢、幢落宗、宗落地”,达到“土地全覆盖、幢全覆盖、户全覆盖”的目标,如何将地籍调查成果纳入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中,建立地籍成果更新维护机制,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探究一种新的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成果运用。

现有的外业调查,一般工作环境恶劣,携带设备非常的不方便,设备也容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集组织准备,外业地籍调查与测量,内业数据整理,成果检查与入库,以及成果运用于一体的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调查装置。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在调查工作开展前,需经组织准备,宣传准备,软硬件的配置,人员配备,技术培训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

步骤s2:经内业预处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作外业地籍调查表册及工作底图,并形成外业地籍调查工作任务;

步骤s3:通过外业地籍调查和测量获取地籍单元空间与权属数据;

步骤s4:采用抽取、转换、补入等技术手段进行内业数据整合关联;

步骤s5:对内业整合后的数据成果,进行数据完整性、数据规范性和数据一致性的检查;

步骤s6:经检查合格后,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进行成果入库,并建立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

步骤s7:将建立好的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纳入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立地籍成果更新维护机制,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共享。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21: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为基础,对已登记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核查已登记的数据是否符合全覆盖地籍调查要求;

步骤s22: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叠加分析,提取未登记数据,根据数据的分类统计结果,预判未登记数据的大致位置及类型,并结合最新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的用地特征,划分未登记地籍单元;

步骤s23:在内业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图、遥感影像等基础图件,标绘调查区范围界线及相关调查信息,分析提取调查范围内需地籍调查的宗地和房屋,合理划分调查网格大小,每个调查网格分别制作一张外业地籍调查图。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31:外业地籍调查包括宗地地籍调查、界址调查以及房屋地籍调查。

步骤s32:外业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宗地测量以及房屋测量。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4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41:宗地的宗地编码和属性录入,以及幢的房屋编号编码和属性录入工作;

步骤s42:空间数据整理完成后,叠加调查内所有宗地、房屋等单元矢量数据,进行拓扑检查;

步骤s43:将外业地籍调查成果和收集的档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优先原则提取所需信息,形成规范的属性信息和档案挂接关系。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5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51:根据数据库标准,对规定为必填的字段须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确保必填字段内容不为空;

步骤s52:检查成果数据中字段填写内容是否符合字典表中设置的值域范

围,确保字段内容填写规范;

步骤s53:检查成果数据中字段填写内容是否与收集资料记载内容一致,确确保字段内容与材料记载内容一致。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6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61:将调查范围内检查合格的已登记及未登记的空间矢量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录入地籍调查数据库中,形成全覆盖地籍调查空间数据库;

步骤s62:将调查范围内检查合格的已登记及未登记的属性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录入地籍调查数据库中,形成全覆盖地籍调查属性数据库。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4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411:对土地征地、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竣工验收及不动产登记等阶段所搜集的空间数据按照《不动产单元设定与编码规则》进行不动产单元号的编码及属性数据整理和录入。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41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4111:在地籍数据库中建立地籍调查一张图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图层包含地籍总图层,已登记图层,土地报批图层,土地征地图层,土地供应图层等。其中地籍总图层包含已登记宗地,未登记宗地以及项目用地范围图形。

步骤s4112:按照《不动产单元设定与编码规则》在地籍总图层中对项目用地范围图形进行不动产单元号的预编码,并且点击项目用地范围图形可以清晰的显示该项目用地正在处于哪个审批阶段。

步骤s4113:在土地报批图层中,对该项目需报批的地块依据项目用地范围图形的预编码+“bp”进行不动产单元号的预编码,可以让土地报批图层与地籍总图层进行关联。

步骤s4114:在土地征地图层中,对该项目需征收的地块依据项目用地范围图形的预编码+“zs”进行不动产单元号的预编码,可以让土地征地图层与地籍总图层进行关联。

步骤s4115:在土地供应图层中,对该项目实际供应的地块依据项目用地范围图形的预编码+“gy”进行不动产单元号的预编码,可以让土地供应图层与地籍总图层进行关联。

步骤s4116:项目用地范围进行登记时,如登记图形、位置与原项目项目用地范围图形、位置一致时,登记图层中的不动产单元号可沿用项目用地范围图形的预编码;如图形或位置存在不一致时,对登记的地块图形重新编写不动产单元代码,并将该项目用地范围图形的预编码记录在已登记图层的属性中。通过以上的编码方式,从而关联不动产有关审批监管、规划许可、市场交易、税收征缴、确权登记等全流程和各方面数据,实现“一码管地”。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7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71:地籍成果更新维护机制包含日常业务更新、年度更新及专项更新三种模式。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7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711:日常更新是将日常业务中产生的相关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包括权属、面积、性质、空间范围等动态变化数据及审批结果,实时更新至地籍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日常业务更新。

s712:年度更新是将现状地籍数据库与年度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套合,对两者存在差异的图斑进行地籍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更新至地籍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年度更新。

s713:对于因自然灾害、人为重大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大面积实地现状与地籍数据库不一致的情况,开展专项地籍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更新至地籍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专项更新。

s714:通过以上三种模式进行数据的更新,保证地籍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避免成为“僵尸”库,从而满足地籍数据库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需要

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其中,步骤s2,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对所有需要进行外业调查的宗地,自然幢编写一个全局唯一且固定不变的标识码;将所需要的进行外业调查的空间图形导入到系统中,并在在系统中设置全局唯一且固定不变的标识码不允许进行数据的编辑。

步骤s3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实地图形与系统中已有的图形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对原图层备注“图形需更新”字段,系统当读取到“图形需更新”内容时,系统自动将该图形虚化,但不进行删除。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杜绝因误操作将图形进行删除,系统已设定好图形不允予删除,只能新增操作;

步骤s3在进行数据的调查时,一律使用系统客户端进行记录;进行外业图形取证时,点击需取证的图形然后点击“拍照”,此时系统自动对照片按照“标识码+“zp”+顺序号”规则进行命名;

步骤s41:进行户信息,权利人、房屋基本信息记录时,点击户所在的幢,然后新增户,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使用人姓名,证件号码,房屋建筑面积,总层数等内容,并且系统按“标识码+“h”+顺序号”规则进行户标识码进行自动编写,所有户的基本信息在系统中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

步骤s5:在内业数据整理时,通过系统将外业调查成果导出,并且系统自动按照宗地的标识码建立文件夹,再以幢的标识码建立子文件夹的模式导出成果。

步骤s2通过内业预处理编写的标识码,将内业、外业成果通过系统自动关联起来,方便的数据的整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小了因过多人工作业导致的错误。

步骤s3外业调查所用装置包括电脑、电脑携带装置、扩展坞。

所述的电脑携带装置,包括主支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轴(101)上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轴承(302)、一对第二轴承(303)、一对第三轴承(304),所述第一轴承(30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102),所述第二轴承(30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103),所述第三轴承(3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带(104),所述第一连接带(102)、第三连接带(104)上固定连接有多组保护管(108),所述第二连接带(103)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导热管(107),所述第三连接带(104)上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带(111),第五连接带(11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9),第一连接带(102)上所设保护管(108)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吸附槽(110),所述一对第三轴承(304)间设有磨砂层(301),磨砂层(301)固定连接在主支轴(101)上,所述磨砂层(301)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第四连接带(1061),所述一对第四连接带(1061)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062),所述导热管(107)内设有挥发性干燥剂(205),挥发性干燥剂(205)外侧设有防水层(201),防水层(201)外侧固定连接有磁铁(202),磁铁(202)外侧固定连接有硅胶(203),防水层(201)、磁铁(202)、硅胶(203)上设有多组除湿孔(204),保护管(108)内设有挥发性干燥剂(205),挥发性干燥剂(205)外侧设有防水层(201),防水层(201)外侧固定连接有磁铁(202),磁铁(202)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层(206),防水层(201)、磁铁(202)、橡胶层(206)上设有多组除湿孔(204);所述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外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连接带(102)上设有十七个保护管(108),所述第二连接带(103)上设有十七个导热管(107),第三连接带(104)上设有十九个保护管(108),第三连接带(104)上远离保护管(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块(105),所述吸附块(105)与第一连接带(102)上所设保护管(108)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第五连接带(111)、把手(1062)均为柔性材料,所述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上所设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可拆卸连接。

扩展坞包括:连接线(403),所述连接线(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sb接头(404),所述连接线(403)远离usb接头(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展坞底板(401),所述扩展坞底板(401)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气囊(406),所述扩展坞底板(401)通过伸缩气囊(406)固定连接有扩展坞顶板(402),所述扩展坞底板(401)、扩展坞顶板(402)相互匹配,所述伸缩气囊(406)上设有多组分线接头(501),所述分线接头(501)固定连接在伸缩气囊(406)的内褶皱处,所述伸缩气囊(406)的外褶皱内部设有磁性张紧环(405),所述磁性张紧环(405)上间断连接有弹簧(409),所述连接线(403)上端设有多组绕线圈(408),所述多组绕线圈(408)之间通过导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线(403)与绕线圈(408)相互连通,所述绕线圈(408)、分线接头(501)之间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分线接头(501)、绕线圈(408)上,所述扩展坞底板(401)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口(603)、出气口(605);同组所述分线接头(501)水平端设有挡板(407),同组所述分线接头(501)通过挡板(407)相互固定,所述扩展坞底板(401)上端设有第一内腔(502),最下端所述绕线圈(408)位于第一内腔(502)内,所述第一内腔(502)上端设有第二内腔(503),所述第一内腔(502)、第二内腔(503)通过挡板(407)相互隔开,所述出气口(605)下端固定连接有放气阀门(604),所述挡板(407)上设有进气压力单向阀(601)、出气压力单向阀(602),所述第一内腔(502)通过进气压力单向阀(601)、出气压力单向阀(602)与第二内腔(503)相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外业地籍调查效率

外业地籍调查采用了平板电脑等地籍调查软件,实时记录外业路线、准确定位地籍所在的位置,实现了调查图斑与外业照片的自动关联,缩短了传统调查方式的成果提交和整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外业地籍调查工作效率。

2.内外业工作结合,提高了成果质量

为确保工作进度并提高工作质量,采用项目一启动即开展内外业结合作业的方式,白天跑外业,晚上做内业,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外业及时修改,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工作质量。避免了传统的先全外业地籍调查完后再进入内业,内业发现外业地籍调查问题又返回外业地籍调查工作,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工作质量。

3.良好的工作进度,提高内业建库工作效率

为提高内业数据库建库效率,事先建立调查范围内全覆盖地籍调查数据库,

采用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方法,确保调查范围全覆盖地籍调查最终实现“户落楼、楼落宗、宗落地”,达到“土地全覆盖、楼全覆盖、户全覆盖”。

4.调查范围内土地的不重不漏

在外业地籍调查过程中,对调查范围内集体土地上个人宅基地上的自建房调查,采取只调查宗地范围,不打开细化的技术手段,这种处理方式,既保证了调查区域内宗地不重不漏,也符合时下实际情况。

5.运用全覆盖地籍调查系统,减少人力、物力

地籍调查工作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涉及大量的矢量、属性数据、图纸、档案资料等,使得项目管理比较困难、工作效率较低,为此设计开发了一套全覆盖地籍调查系统,一是进行内业作业流程控制,二是外业地籍调查测绘,三是对成果数据分析检查、入库、导出标准库。

6.数据共享,实时更新

地籍调查数据库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时共享,避免未落地地籍单元的重复调查,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待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完成后,实时推送到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了地籍调查库的动态更新。

7、通过设计电脑携带装置和扩展坞,实现装置的便携,功能丰富,且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业预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业权籍调查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业数据整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成果入库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侧视图图

图10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携带模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支撑模式图

图12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吸热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保护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电脑携带装置的吸热管和保护管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扩展坞的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扩展坞的压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扩展坞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扩展坞的充气饱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图扩展坞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图扩展坞b部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扩展坞的磁性张紧环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扩展坞的磁性张紧环压缩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主支轴、102第一连接带、103第二连接带、104第三连接带、105吸附块、1061第四连接带、1062把手、107导热管、108保护管、109限位块、110吸附槽、111第五连接带、201防水层、202磁铁、203硅胶、204除湿孔、205挥发性干燥剂、206橡胶层、301磨砂层、302第一轴承、303第二轴承、304第三轴承、401扩展坞底板、402扩展坞顶板、403连接线、404usb接头、405磁性张紧环、406伸缩气囊、407挡板、408绕线圈、409弹簧、501分线接头、502第一内腔、503第二内腔、601进气压力单向阀、602出气压力单向阀、603进气口、604放气阀门、60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覆盖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调查工作开展前,需进组织准备,宣传准备,软硬件的配置,人员配备,技术培训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步骤s2:经内业预处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作外业地籍调查表册及工作底图,并形成外业地籍调查工作任务。步骤s3:通过外业地籍调查和测量获取地籍单元空间与权属数据。步骤s4:采用抽取、转换、补入等技术手段进行内业数据整合关联。步骤s5:对内业整合后的数据成果,进行数据完整性、数据规范性和数据一致性的检查。步骤s6:经检查合格后,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进行成果入库,并建立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步骤s7:将建立好的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纳入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立地籍成果更新维护机制,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共享。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21: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为基础,对已登记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核查已登记的数据是否符合全覆盖地籍调查要求。步骤s22: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叠加分析,提取未登记数据,根据数据的分类统计结果,预判未登记数据的大致位置及类型,并结合最新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的用地特征,划分未登记地籍单元。步骤s23:在内业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图、遥感影像等基础图件,标绘调查区范围界线及相关调查信息,分析提取调查范围内需地籍调查的宗地和房屋,合理划分调查网格大小,每个调查网格分别制作一张外业地籍调查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31:外业地籍调查包括宗地地籍调查、界址调查以及房屋地籍调查。步骤s32: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宗地测量以及房屋测量。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4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41:宗地的宗地编码和属性录入,以及幢的房屋编号编码和属性录入工作。步骤s42:空间数据整理完成后,叠加调查内所有宗地、房屋等单元矢量数据,进行拓扑检查。步骤s43:将外业地籍调查成果和收集的档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优先原则提取所需信息,形成规范的属性信息和档案挂接关系。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5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51:根据数据库标准,对规定为必填的字段须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确保必填字段内容不为空。步骤s52:检查成果数据中字段填写内容是否符合字典表中设置的值域范围,确保字段内容填写规范。步骤s53:检查成果数据中字段填写内容是否与收集资料记载内容一致,确确保字段内容与材料记载内容一致。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61:将调查范围内检查合格的已登记及未登记的空间矢量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录入地籍调查数据库中,形成全覆盖地籍调查空间数据库。步骤s62:将调查范围内检查合格的已登记及未登记的属性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录入地籍调查数据库中,形成全覆盖地籍调查属性数据库。

进一步的,步骤s3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311: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利用已有土地登记结果,采用内业核实和外业地籍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查清调查范围内所有宗地的权属状况和界址情况。步骤s312:对于需界址调查的宗地,完成指界(界址位置的认定)、界址点线的设置、界址标志的认定、界址边长丈量、记录界址调查结果等工作。步骤s313:房屋权籍调查需完成标绘工作底图、预编定着物单元(房屋等建(构)筑物)代码、房屋等建(构)筑物权属状况调查、绘制房屋权界线示意图及填写房屋等建(构)筑物调查表等工作。

进一步的,步骤s3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s321:采用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系统(cors),通过卫星定位进行控制测量。步骤s322: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增、原无宗地界址或已发生改变的宗地进行现场界址点的测量。步骤s323:房屋测量需采用逐幢测绘的方式进行房屋占地面积测量,以及无相关资料的房屋需实地测量房屋建筑面积。

本发明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

图2-5,为本发明实施过程中较重要的4个部分的具体实施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所示的电脑携带装置;

具体的,主支轴101上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轴承302、一对第二轴承303、一对第三轴承304,第一轴承30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轴承30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轴承3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带104,第一连接带102、第三连接带104上固定连接有多组保护管108,第二连接带103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导热管107,第三连接带104上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带111,第五连接带11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9,第一连接带102上所设保护管108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吸附槽110,一对第三轴承304间设有磨砂层301,磨砂层301固定连接在主支轴101上,磨砂层301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第四连接带1061,一对第四连接带1061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062,导热管107内设有挥发性干燥剂205,挥发性干燥剂205外侧设有防水层201,防水层201外侧固定连接有磁铁202,磁铁202外侧固定连接有硅胶203,防水层201、磁铁202、硅胶203上设有多组除湿孔204,保护管108内设有挥发性干燥剂205,挥发性干燥剂205外侧设有防水层201,防水层201外侧固定连接有磁铁202,磁铁202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层206,防水层201、磁铁202、橡胶层206上设有多组除湿孔204;

具体的,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外形为正六边形,第一连接带102上设有十七个保护管108,第二连接带103上设有十七个导热管107,第三连接带104上设有十九个保护管108,第三连接带104上远离保护管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块105,吸附块105与第一连接带102上所设保护管108相匹配,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第五连接带111、把手1062均为柔性材料,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上所设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可拆卸连接。

电脑携带装置工作原理:

使用者使用时,将第三连接带104铺平,将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逆时针转动至第三连接带104另一侧,将电脑放置在第三连接带104上端,此时将第二连接带103顺时针转动至电脑键盘上端,铺平,此时将电脑盖合上,在将第一连接带102顺时针转动至电脑壳体上,铺平后将吸附块105沿电脑后盖转动至第一连接带102上保护管108处凹槽上端与其匹配,然后将限位块109拉扯至吸附槽110处使其固定,防止电脑从两侧滑落,安装完毕后,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提拉把手1062,便于携带,当使用者使用时只需拉动第三连接带104、第五连接带111,使限位块109、吸附块105从吸附槽110、保护管108凹槽两处分离,即可抽拉出电脑;使用者使用电脑时,从该装置内取出电脑后,将第三连接带104、第二连接带103、第一连接带102依次铺平叠放,由于保护管108、导热管107内部含有磁铁202,相邻之间的导热管107、保护管108相互吸附,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上尾端缺少几根导热管107、保护管108,使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叠放后的整体可折叠弯曲一定角度,同时吸附块105可逆时针转动至第一连接带102上端与其匹配固定,折叠后的装置整体之间由单个导热管107、保护管108组成,导热管107、保护管108中均含有磁铁202,使导热管107、保护管108接触面相互吸附,使装置具有一定稳定性,此时,使用者可将电脑末端放置靠近吸附块105一端的平面上,下端放置与第一连接带102上端,由于主支轴101上设有磨砂层301,电脑前端与磨砂层301接触,使电脑呈l型放置于装置上端,散热性较好;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内部均设有防水层201、、磁铁202、挥发性干燥剂205,导热管107外层设有硅胶203,保护管108外层设有橡胶层206,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均设有多组除湿孔204,当电脑与其相互接触时,挥发性干燥剂205可通过除湿孔204吸收水分,可起到干燥的作用,防止电脑由于潮湿导致故障,减少电脑使用寿命,同时,当导热管107处于电脑屏幕与键盘之间时,通过硅胶203可以很好的传导热量,防止电脑过热,同时通过吸收热量蒸干导热管107、保护管108内部挥发性干燥剂205,使挥发性干燥剂205可循环使用,同时保护管108外部设有橡胶层206,很好的起到了减震效果,防止由碰撞产生的电脑损伤,增加了装置的除湿性、散热性;当装置待用或闲置时,可将第一连接带102、第二连接带103、第三连接带104绕主支轴101旋转,使其缠绕在主支轴101上,通过吸附块105固定,减少了装置携带面积,更加便于携带,增加了装置可用性。

扩展坞,包括连接线403;具体的,连接线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sb接头404,连接线403远离usb接头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展坞底板401,扩展坞底板401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气囊406,扩展坞底板401通过伸缩气囊406固定连接有扩展坞顶板402,扩展坞底板401、扩展坞顶板402相互匹配,伸缩气囊406上设有多组分线接头501,分线接头501固定连接在伸缩气囊406的内褶皱处,伸缩气囊406的外褶皱内部设有磁性张紧环405,磁性张紧环405上间断连接有弹簧409,连接线403上端设有多组绕线圈408,多组绕线圈408之间通过导线相互连接,连接线403与绕线圈408相互连通,绕线圈408、分线接头501之间设有导线,导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分线接头501、绕线圈408上,扩展坞底板401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口603、出气口605;

具体的,同组分线接头501水平端设有挡板407,同组分线接头501通过挡板407相互固定,扩展坞底板401上端设有第一内腔502,最下端绕线圈408位于第一内腔502内,第一内腔502上端设有第二内腔503,第一内腔502、第二内腔503通过挡板407相互隔开,出气口605下端固定连接有放气阀门604,挡板407上设有进气压力单向阀601、出气压力单向阀602,第一内腔502通过进气压力单向阀601、出气压力单向阀602与第二内腔503相通。

扩展坞工作原理:使用者使用时通过向进气口603内充气,气体进入第一内腔502内部,使第一内腔502膨胀,使磁性张紧环405压缩,第一内腔502空间变大,当第一内腔502空间饱和时,进气压力单向阀601打开,第一内腔502内部气体流向第二内腔503内部,同理,使第二内腔503空间变大,此时分线接头501裸露在外,使用者可进行插接接口,进行使用,同时使用者可通过自身需求,选择性充气到装置第几层,插接多个接头,当插接完毕后,打开604,使装置内气体从出气口605流出,伸缩气囊406失去气压作用恢复弹性,由磁性张紧环405带动扩张,压动装置内部气体流出,使伸缩气囊406外部褶皱内设有磁性张紧环405,多组磁性张紧环405之间相互吸附针对接口进行保护;当装置闲置时,伸缩气囊406外部褶皱处,磁性张紧环405之间相互吸附,将分线接头501包裹在装置内部,可防止杂质、水分进入,影响装置使用寿命,同时装置处于压缩状态,体型较小,便于携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