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节点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8514发布日期:2022-03-30 13:2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节点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点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对服务器运算能力的需求提升,密集型服务器随之产生,密集型服务器上可以部署多个节点,每个多节点可以作为独立的服务器进行运算,这类服务器也可以称为多节点服务器。
3.目前,多节点服务器由于能够部署多个节点,其运算能力较强,功耗较大,由此需要多节点服务器具备较强的散热能力。多节点服务器内各个组件的排布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硬盘背板和系统背板为例,硬盘背板和系统背板与服务器进入口的风向垂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器内的风的流通,不利于服务器的散热。除了硬盘背板和系统背板之外,多节点内节点以及节点外置的电源模块等组件设置位置,也会对服务器内的风的流通造成阻碍,导致该类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用以提升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多节点服务器,多节点服务器包括多个节点、硬盘背板;每个节点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内置在节点内。
6.硬盘背板与多个节点通过第一连接器连接;每个节点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到第一连接器上,硬盘背板也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到第一连接器上。
7.每个所述节点的电源模块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其他节点的供电接口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间隔设置,多节点服务器的入风口流入的风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间隔流通。
8.通过上述服务器,多节点服务器中不再设置系统背板连接,而是通过体积较小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取代系统背板,使得硬盘背板与多个节点之间、节点的供电模块以及其他节点的供电接口之间可以连接,在保证该节点服务器的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该多节点服务器中风能够较好的流通,提高了多节点服务器的通风量,提升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另外,电源模块内置的节点能够有效减少外置电源模块在多节点服务器中占有的体积,减少对多节点服务器中风的阻碍,也可以保证该多节点服务的散热能力。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位于同一平面内,平面位于多个节点与硬盘背板之间。
10.通过上述服务器,第一连接器位于多个节点与硬盘背板之间,使得第一连接器能够较好的与多个节点和硬盘背板建立连接,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位于同一平面,可以提高该多节点服务器中组件排布的合理性,有效利用多节点服务器内的空间。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节点的电源模块通过铜条连接到第二连接器,连接多个节点的电源模块和第二连接器的多个铜条之间存在间隔。
12.通过上述服务器,电源模块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可以采用扁平的铜条连接,能够减少占用的体积,使得更多的风能够流通在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另外,多个铜条之间存在间隔,也保证了该多节点服务器中风的流通。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连接器设置在靠近多节点服务器侧面的位置,如该第一连接器可以紧挨着该多节点服务器的侧面。这样,可以减少对流入该多节点服务器的风的阻挡,保证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连接器设置在节点供电接口朝向的位置,以便第二连接器与该供电接口连接,另外,该第二连接器还设置在多节点服务器的中部,远离多节点服务器的侧面,这样可以使得该第二连接器能够靠近各个节点的供电接口,保证该多节点服务器组件部署的合理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节点的电源模块与供电接口位于节点的不同侧面,连接多个节点的电源模块的铜条可以沿着多节点服务器的侧面折弯到第二连接器所在的平面、连接到第二连接器。铜条沿该多节点服务器的侧面,能够进一步减少铜条对该多节点服务器内风的风阻,以保证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多个节点的电源模块的铜条通过第一结构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的侧面;通过第一结构件进行固定,能够保证该铜条的稳定性,以确保该铜条可以连接到该第二连接器上。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铜条通过第二结构件固定在多节点服务器的侧面和第二连接器所在的平面的交界处。通过第二结构性能够保证铜条在交界处能够保持稳定状态。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硬盘背板平行于多节点服务中入风口流入的风向或多节点服务器中出风口流出的风向。
19.通过上述服务器,硬盘背板与风向平行,能够减少对风的阻碍,提升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硬盘背板上安插至少一个硬盘,硬盘沿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或出风口流出的风向平行的方向,安插在硬盘背板上。
21.通过上述服务器,硬盘沿着风向安插在硬盘背板上,这样硬盘对多节点服务器中的风的阻碍能够大大减少,增加了通风量,确保了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硬盘背板包括多层pcb,每层pcb平行设置。也即每层pcb均与流入或流出服务器的风向平行,每层pcb上设置有硬盘插槽,每个硬盘插槽上可以安插服务器中的硬盘。
23.通过上述服务器,背板采用分层的结构,在保证服务器中通风量的前提下,还能保证该背板上能够安插足够数量的硬盘。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多层pcb中相邻pcb之间在垂直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或出风口流出的风向上存在间隔。
25.通过上述服务器,相邻pcb之间存在间隔,进入服务器的风能够在通过该间隔进行流通,可以带走多节点服务器组件上集聚的热量,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节点服务还包括风扇,风扇位于硬盘背板与第一连接器
之间,或位于硬盘背板与多个节点之间。该风扇可以产生风,促使风进行流动。
27.通过上述服务器,位于风扇位于硬盘背板与第一连接器之间,能够使得风扇产生的风快速的经过该多节点服务器内的主要组件,减少这些组件上集聚的热量。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节点服务器的高度为2u,节点数目为4,多节点服务器包括n个内存,n大于16的正整数。
29.通过上述服务器,相较于其他2u4服务器,由于该多节点服务器省略了外置电源模块以及系统背板,增加了可利用的体积,使得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可以设置较多的内存,提升了该多节点服务器的存储能力。
30.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式服务器,所述机柜式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服务器。
31.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片式服务器,所述刀片式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服务器。
附图说明
32.图1a为服务器结构示意图;
33.图1b为硬盘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c为系统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与硬盘背板、节点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7.图3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与硬盘背板、节点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8.图3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与供电接口、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1.图5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与供电接口、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与供电接口、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3.图7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盘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46.图9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盘背板中多层pcb的排布示意图;
47.图9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盘背板中多层pcb的排布示意图;
48.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如图1a所示,为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俯视示意图,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包括多个节点、硬盘背板、系统背板、风扇以及外置的电源模块。
50.电源模块设置在节点的一侧,通过系统背板连接到该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节点上,用以为该多个节点供电。硬盘背板也可以通过系统背板连接到该多个节点服务器的多个节点上,这样,多个节点能够对安插到硬盘背板上的硬盘进行读写操作。
51.风扇设置在硬盘背板和系统背板之间,风扇用于产生冷风,以对该服务器内的组
件进行降温,硬盘背板能够安插该服务器中的硬盘。硬盘背板以及系统背板垂直于该服务器中的风向,对服务器内流通的风存在一定的阻碍。
52.如图1b所示,为硬盘背板的结构示意图,硬盘背板上可以安插服务器中的硬盘,硬盘背板上除了设置有用于安插硬盘的硬盘插槽之外,还可以设置通风孔,但由于硬盘背板上还需要部署一些元器件,硬盘背板上可以开孔的位置有限,硬盘背板只能设置少量的通风孔,较少的通风孔并不能有效的提升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53.如图1c所示,为系统背板的结构示意图,系统背板能够实现电源模块以及多个节点的连接,以及硬盘背板与多个节点的连接,系统背板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面也需要部署一些元器件,与硬盘背板类似,系统背板也只能设置少量的通风孔。
54.由上可知,多节点服务器中系统背板、硬盘背板、多个节点以及电源模块等组件的设置位置以及组件的结构,降低了该服务器中风的流通性,影响了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55.为了改善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提高该多节点服务器中的通风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节点服务器,如图2a所示,为该多节点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多节点服务器包括多个节点110、硬盘背板120,每个节点110包括内置的电源模块111。
56.该多个节点1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器130与该硬盘背板120连接。
57.第二连接器140分别与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以及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连接。也就是说,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其他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器140能够建立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与其他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之间的连接。图2a中仅绘制出来部分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和供电接口112与第二连接器140的连接。其他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和供电接口110与第二连接器的140的连接方式与图2a中所示的连接方式类似。
58.其中,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可以间隔设置,多节点服务器100的入风口流入的风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之间的间隔流通。
59.在该多节点服务器110中不需要再设置系统背板,通过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能够实现系统背板的作用,且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的体积相对较小,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之间存在间隔,能增大该多节点服务器100中的通风量,提升多节点服务器100的散热能力。
60.下面分别对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进行说明:
61.如图2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器130与多个节点110、以及硬盘背板120的连接示意图。该多个节点110通过第一连接器130与该硬盘背板120连接。其中,该多个节点110通过线缆连接该第一连接器130,该硬盘背板120通过线缆连接该第一连接器130。
62.也就是说,在多个节点110以及硬盘背板120之间不再设置体积较大的系统背板,而是利用体积较小的第一连接器130与硬盘背板120建立连接。
63.相较于系统背板,第一连接器130所占用的体积更小,能够减少对该多节点服务器中流通的风的阻碍,增大了服务器中的通风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64.如图3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13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连接器130位于该多个节点110与硬盘背板120之间,第一连接器130包括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第一接口131朝向该多个节点110,该第一接口131与多个节点110连接,第二接口132朝向该硬盘背板120,第二接口132与硬盘背板120连接。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的形状与需要该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线缆的尺寸匹配。
65.该多个节点110、以及系统背板均是通过线缆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30对应的接口上,也就是说,该多个节点110通过线缆连接到第一接口131,系统背板通过线缆连接到第二接口132。通常线缆可以进行整合,如将该多个节点110与第一接口131连接的线缆整合为一束,连接到第一接口131上。该第一接口131的大小可以与该整合后的线缆的横截面的面积匹配,能够进一步减少该第一连接器130的。第二接口132的大小也类似,可以与该整合后的线缆的横截面匹配。
66.如图3b所示,为第一连接器130中第一接口131所在一侧的示意图,第一连接器130的第二接口132所在一些的结构与第一接口131所在一侧的结构类似,具体可以参见图3b,图3b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30可知,该第一连接器130上第一接口131可以设计为与整合后的线缆的横截面匹配的形状,例如,该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的面积与该整合后的线缆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这样,第一连接器130占用的体积较小,能够保证服务器内可以流通较多的风。
67.如图4所示,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多节点服务器内各个组件的排布的合理性,该多节点服务器中的每个节点110可以为电源模块111内置的节点110,也即每个节点110内设置有电源模块111,每个节点110内部设置的电源模块111可以为所在的节点供电。也就是说,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每个节点110之外不再设置外置的电源模块111。这样也就不再需要设置系统背板,每个节点110不再通过系统背板与外置的电源模块111建立连接。
68.内置有电源模块111的节点能够保证该节点的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保证该多节点服务器的可靠性,当其中一个节点的电源模块111故障时,可以利用其它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为该节点供电,以保证该节点仍能够正常工作。如图5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140与多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以及多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的连接示意图,该第二连接器140分别与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以及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连接。
69.通过第二连接器140能够建立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与其他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之间的连接,保证其中一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故障时,其他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器140连接到该节点,为该节点供电,使得该节点能够正常工作。
70.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该第二连接器140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该第二连接器140的设置位置与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以及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的位置有关,例如,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以及节点的供电接口112位于该节点的同一侧,该第二连接器140可以在靠近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以及节点的供电接口112的位置,如图5a所示;若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以及节点的供电接口112位于该节点的不同侧,该第二连接器140可以设置在靠近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或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的位置。
71.如图5b所示,节点的电源模块111以及节点的供电接口112位于该节点的不同侧,第二连接器140可以设置在靠近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的位置,该第二连接器140可以
位于该多个节点110与硬盘背板120之间,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通过连接线与该第二连接器140连接。
72.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与该第二连接器140连接所采用的连接线的材质,例如该连接线可以为铜条,铜条的导电性较强,能够保证该第二连接器140与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能够实现较佳的连接效果,另外铜条的可塑性强,能够更好的贴合多节点服务器内各个组件的排布,且铜条可以采用扁平的形态,体积较少,也不会对多节点服务器的风造成较大的风阻。该连接线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连接线。
73.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14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连接器140可以通过铜条与每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连接。第二连接器140再连接到每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上。在图6中,该多个节点110采用分层方式设置,这里以存在四个节点110为例,为区分该四个节点110分别为节点110a、节点110b、节点110c以及节点110d。节点110a以及节点110b位于上层,节点110c以及节点110d位于下层。
74.从图6中仅绘制出来节点110a的电源模块111和节点110c的电源模块111与第二连接器140连接的方式,节点110b以及节点110d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与第二连接器140连接,节点110a的电源模块111通过铜条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40,节点110c的电源模块111通过另一个铜条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40。在图6中,各个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与节点的110的供电接口112位于不同侧,连接在节点110a的电源模块111铜条沿着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延伸到该第二连接器140所在的平面。若该第二连接器140设置在靠近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的位置,该铜条可以沿着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直接接入到该第二连接器140。在图6中,该第二连接器140设置在远离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位置,例如位于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中间位置(也即不靠近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任一侧面,距离该多节点服务器100任一侧面的距离值大于预设值)。该铜条沿着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可以折弯到该第二连接器140所在的平面,连接到该第二连接器140。
75.这两个铜条与服务器内的风向平行,该两个铜条之间存在间隔,使得该多节点服务器内的风可以通过该间隔流通。
76.在图6中,为了增加该铜条的稳定性,可以增设一个或多个结构件,以固定该铜条,在图6中示例性的绘制出了两个结构件,分别为结构件210和结构件220,结构件210位于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和第二连接器140所在的所述平面的交界处,结构件210可以将该铜条固定在该交界处,保证该铜条的稳定性。这里并不限定铜条的数量以及结构件210的数量,一个结构件210可以将一个铜条固定在该交界处,也可以将多个铜条固定在该交界处。
77.结构件220位于第二连接器140的侧面,该结构件220可以将铜条固定在该第二连接器140的侧面,以保证该铜条能够连接到该第二连接器140,同时也能确保该铜条的稳定性。这里也不限定结构件220的数量,一个结构件220可以将一个铜条固定在第二连接器140的侧面,也可以将多个铜条固定在第二连接器140的侧面。
78.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可以部署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可以位于硬盘背板120与多个节点110之间,如图7a所示,为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示意图,第一连接器130能够实现多个节点110与硬盘背板120的连接,第二连接器140能够实现每个节点110内置的电源模块111与其他节点的连接。也即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能够实现图1所示的多节点服务器中系统背板的作用,但与图1c中系统背板相比,
第一连接器130与第二连接器140占用的体积较少,且第二连接器140在连接各个节点的电源模块111时是通过连接线(如铜条)连接的,连接线之间是间隔的,能够保证该多节点服务器内风的流通。
79.如图7b所示,为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的平面示意图,第一连接器130设置在靠近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的位置,例如可以紧挨着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第二连接器140设置在中间位置,远离该多节点服务器100的侧面。与图1c所示的系统背板,该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之间存在较多的空隙,使得该多节点服务器内的风可以更好的进行流通,能够提升该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80.通过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取代了多节点服务器中的系统背板,针对多节点服务器中的硬盘背板120,也可以采用能够提升多节点服务器散热能力的设计,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背板120进行说明。
81.如图8所述,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硬盘背板120的示意图,该硬盘背板120平行于该多节点服务中入风口流入的风向,也可以平行于多节点服务器中出风口流出的风向。
8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入风口流入的风向与出风口流出的风向一致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与出风口流出的风向不一致的情况,该硬盘背板120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以及出风口流出的风向中任一风向平行即可。
83.关于硬盘背板120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出风口流出的风向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硬盘背板120抽象为一个空间平面(该空间平面可以称为硬盘背板120对应的空间平面),入风口流入的风向(或出风口流出的风向)可以为抽象为一组空间直线(该组空间直线可以称为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对应的空间直线或出风口流出的风向对应的空间直线)。
84.该硬盘背板120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是指硬盘背板120对应的空间平面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对应的空间直线平行,硬盘背板120与出风口流出的风向平行是指硬盘背板120对应的空间平面与出风口流出的风向对应的空间直线平行。
85.在图8所示的多节点服务器中,硬盘背板120沿着多节点服务器的宽度方向(该宽度方向是指该多节点服务器左右侧之间边的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硬盘背板120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在多节点服务器的左右两侧。硬盘背板120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
86.硬盘背板120用与风向(如入风口流入的风向、风口流出的风向)平行的方向的设置方式,硬盘背板120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对进入多节点服务器的风的阻碍,使得多节点服务器的通风量能够有效提高,进而提高多节点服务器散热能力。
87.硬盘安插在硬盘背板120上时,硬盘可以沿着平行于硬盘背板120的方向安插在该硬盘背板120上,这样硬盘也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安插在硬盘背板120上的硬盘也不会对进入多节点服务器的风产生较大的阻碍,进一步保证多节点服务器的通风量。
88.下面对硬盘背板120的结构进行说明:
89.硬盘背板120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pcb121,一层pcb12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硬盘插槽,该硬盘插槽能够插入硬盘。硬盘的安插方向可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90.当硬盘背板120包括多层pcb121时,多层pcb121平行设置,多层pcb121平行设置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该多层pcb121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分别位于多个不同的平行平面内,下面列举其中几种:
91.如图9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硬盘背板120中包括多层pcb121,多层pcb121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
92.从图9a中,可以看出硬盘背板120中的多层pcb121沿着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
93.该多层pcb121之间可以存在间隔,采用较为稀松的方式排布;也可以不存在间隔,多层pcb121紧密排布。
94.这种方式中,多层pcb121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进入多节点服务器的风受到硬盘背板120的阻碍会大大减少,使得整个多节点服务器内流通的风量增大,提升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
95.如图9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硬盘背板120中包括多层pcb121,该多层pcb121位于多个不同的平行平面内,该多个平行平面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平行。也就是说,多层pcb121中存在位于不同平面内的pcb121。
96.这里并不限定该多个平面的数量,该多个平行平面的数量可以与多层pcb121的层数相同,也就是说,一层pcb121位于一个平面内。
97.该多层pcb121与同一直线相交,均于该直线垂直,该直线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垂直。也就是说,该多层pcb121在垂直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的方向上是对齐的,该多层pcb121在垂直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的平面上的投影是重合的。
98.为了进一步提升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能力,多层pcb121板中相邻pc之间在垂直于入风口流入的风向的方向上存在间隔,这样进入多节点服务器中的风可以从这些间隔中流通,使得多节点服务器的通风率得以提升。
99.这种方式中,多层pcb121集中的设置在多节点服务器中,占用的空间较少,且由于该多层pcb121与入风口流入的风平行,能够减少对风的阻碍,保证了多节点服务器的散热。
100.如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多节点服务器的俯视示意图,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包括多个电源模块111内置的节点110、第一连接器130、硬盘背板120以及第二连接器140。
101.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140可以位于硬盘背板120与多个节点110之间,第一连接器130用于连接该多个节点110,第二连接器140用于连接该多个节点110内置的电源模块111以及该多个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
102.由于节点采用了电源模块111内置的方式,使得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各个组件的布局更加紧凑,还存在一些空闲的部署空间,在这些空闲的部署空间中,还可以设置内存150,以增加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内存的数量。内存150可以与该多个节点110连接,这里并不限定内存150与该多个节点110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通过额外的连接器建立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器140建立连接,也即第二连接器140既能够实现节点110的电源模块111与其他节点110的供电接口112的连接,还能实现内存150与该多个节点110的连接。
103.通常当该多节点服务器的高度为2u,节点数目为4时,也即该多节点服务器为2u4服务器,2u4服务器若采用如图1a所示的结构,该多节点服务器中内存150的数目以便为16,但若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可以包括数量超过16的内存150。
104.该多节点服务器中还可以包括风扇160,该风扇位于硬盘背板120与第一连接器
130之间,产生该多节点服务器中的流通的风。
10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