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17537发布日期:2022-06-15 11: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油气田集输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油气田开采领域,完整性管理是指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消除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管道的目的,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得到成功应用的管理体系。众所周知,油气田集输管道纷繁复杂,呈现一定区域性,根据完整性管理的理念,还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来管控集输管道的潜在风险。而为了实现有效地管道风险控制,首要的工作便是识别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以重点对高后果区进行治理和监控。其中,高后果区是指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和装置,该方案适用于油气田集输管道,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为管道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5.获取待识别的集输管网的管道属性数据,以及获取所述集输管网周边的地理信息数据;
6.根据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将所述集输管网内管道属性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
7.对于任意一个管网单元,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管网单元的边界,并将所述管网单元的边界线以平行趋势向外延伸第一距离,得到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是指延伸后的边界线包围的地理区域;
8.根据所述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所述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
9.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
10.将所述高后果区管道两侧各第三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确定为高后果区。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集输管道的建设年代数据、介质类型数据、管径数据、压力等级数据和管道材质数据:
12.所述潜在风险场所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其中,所述特定场所是指除了所述易燃易爆场所和所述人口密集场所之外,在集输管道失效后潜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理区域。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包括:
14.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所述高后果区管道。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统计所述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包括:
16.获取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地理位置,并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形成一个影响区。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8.将所述集输管网划分为n个子集输管网,n为正整数;
19.分别对每个子集输管网执行上述管网单元划分、确定识别单元以及识别高后果区的步骤。
2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集输管网的管道属性数据,以及获取所述集输管网周边的地理信息数据;
22.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将所述集输管网内管道属性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
23.确定模块,用于对于任意一个管网单元,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管网单元的边界,并将所述管网单元的边界线以平行趋势向外延伸第一距离,得到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是指延伸后的边界线包围的地理区域;
24.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所述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将所述高后果区管道两侧各第三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确定为高后果区。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集输管道的建设年代数据、介质类型数据、管径数据、压力等级数据和管道材质数据:
26.所述潜在风险场所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其中,所述特定场所是指除了所述易燃易爆场所和所述人口密集场所之外,在集输管道失效后潜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理区域。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用于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所述高后果区管道。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地理位置,并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形成一个影响区。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用于将所述集输管网划分为n个子集输管网,n为正整数;分别对每个子集输管网执行上述管网单元划分、确定识别单元以及识别高后果区的步骤。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案,该方案考虑到油气田集输管道密集复杂、呈现区域化的特性,将管道特性相近的部分划分为同一管网单元,并根据管网单元进一步地确定出识别单元;之后,在识别单元内反向优先寻找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进而以这些场所为基准统计影响范围内的管道,识别得到高后果区。该方案能够准确且高效地识别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为管道风险控制提供
了重要基础。另外,该方案方便快捷,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后续通过对高后果区进行重点监测,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集输管道的失效率。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后果区识别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8.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
39.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各种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图像能够被称为第二图像,并且类似地,第二图像也能够被称为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可以是图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单独且不同的图像。
40.其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至少一个管道可以是一个管道、两个管道、三个管道等任意大于等于一的整数个管道。而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管道可以是两个管道、三个管道等任意大于等于二的整数个管道。
41.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42.完整性管理:是指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消除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管道的目的。
43.其中,根据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将管道按照管径、介质类型和压力等级等属性进行分类,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的管道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不同。
44.高后果区:是指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
45.集输管道:包括从单个油(气)井到油(气)处理厂的出油(气)管道,以及从处理厂到油(气)库或长输管道首站的集油(气)管道。其中,集输管道的特点是口径小,压力低,管材多采用钢管。
4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
47.101、获取待识别的集输管网的管道属性数据,以及获取集输管网周边的地理信息数据。
48.本步骤即是数据采集步骤。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待识别的集输管网指代未进行高后果区识别的集输管网。示例性地,待识别的集输管网既可以为采油井区的集油管网,也可以为采气井区的集气管网,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50.其中,上述管道属性数据用于表征集输管道的本体状况。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集输管道的建设年代数据、介质类型数据、管径数据、压力等级数据和管道材质数据。示例性地,管道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钢或塑料;介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或油气混合管道。
52.其中,集输管网周边的地理信息数据,用于辅助确定集输管网周边是否出现潜在风险场所,以及确定潜在风险场所的具体位置。示例性地,潜在风险场所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其中,特定场所是指除了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之外,在集输管道失效后潜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理区域。
5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特定场所包括以下地理区域:
54.第一类特定场所(特定场所i)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监狱、商场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域。
55.第二类特定场所(特定场所ii)包括但不限于:在目标时长内至少有x天(时间计算可以不连贯)聚集y人或y人以上的区域。其中,x和y为正整数。
56.示例性地,假设目标时长为一年、x取值为50、y取值为30,则第二类特定场所是指一年之内至少有50天聚集30人或更多人的地理区域。比如,集贸市场、寺庙、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剧院、露营地等。
57.102、根据管道属性数据,将集输管网内管道属性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
58.本步骤即是将诸如建设年代、介质类型、管道材质等管道本身因素相近的集输管道总体上作为一个单元进行高后果区识别,这类单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被称为管网单元。
5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划分管网单元时,以对安全影响最大的属性数据为准进行划分;比如,将集输管网内建设年代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或者,在多种属性数据中随机选取一种属性数据,以随机选择的属性数据为准进行划分。
6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划分管网单元时,还可以将每种属性数据均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或者,还可以将部分属性数据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61.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集输管网可能会被划分为多个管网单元。另外,为了不遗漏集输管道失效影响范围,通过对每个管网单元执行外扩处理,会得到多个识别单元,详见下述步骤103。
62.103、对于任意一个管网单元,以平滑曲线连接该管网单元的边界,并将该管网单元的边界线以平行趋势向外延伸第一距离,得到识别单元;其中,识别单元是指延伸后的边界线包围的地理区域。
63.本步骤用于基于划分出来的管网单元来确定识别单元。
64.示例性地,第一距离的取值为200米。即,被识别为同一个单元的管网,以平滑曲线连接其边界,并将该管网单元的边界线以平行趋势向外延伸200米,以延伸后的边界线包围的地理区域作为一个识别单元。
65.参见图2,根据油气田集输管网的布站方式,将建设年代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其中,图2中黑色实线即为一个管网单元的边界线,该黑色实线包围的地理区域即对应一个管网单元。而图2中的黑色虚线即为识别单元的边界线,该黑色虚线包围的地理区域即对应一个识别单元。
66.104、根据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每个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以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
67.其中,第二距离的取值既可以与第一距离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68.示例性地,易燃易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加油站、油库、第三方油气站场等;人口密集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地区等级大于预设等级的地区。
6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区等级划分包括:沿集输管道中心线两侧各预设距离(比如200米)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按规定地段内的户数划分为四个等级。在农村人口聚集的村庄、大院、住宅楼,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计算。其中,
70.一级地区:户数在m(比如15)户或以下的区段;
71.二级地区:户数在m户以上、n(比如15)户以下的区段;
72.三级地区:户数在n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
73.四级地区:指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区段。
74.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人口密集区域指代上述三级地区和四级地区。
7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识别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个潜在风险场所,对于每个潜在风险场所,均是以该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均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
76.105、将高后果区管道两侧各第三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确定为高后果区。
77.其中,第三距离的取值既可以与第一距离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78.以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的取值均为200米为例,则在识别高后果区时,对于识别单元内的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人口密集区,在上述场所的位置上以200米为半径画圆圈,将圆圈内的管道作为高后果区管道。换言之,本技术实施例统计距离上述场所200米以内的集输管道,将该200米范围内包含的集输管道视为高后果区管道,而这些集输管道两侧各200米覆盖范围即为该管道的高后果区。
7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案,该方案考虑到油气田集输管道密集复杂、呈现区域化的特性,将管道特性相近的部分划分为同一管网单元,并根据管网单元进一步地确定出识别单元;之后,在识别单元内反向优先寻找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进而以这些场所为基准统计影响范围内的管道,识别得到高
后果区。该方案能够准确且高效地识别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为管道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另外,该方案方便快捷,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后续通过对高后果区进行重点监测,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集输管道的失效率。
8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上述步骤102,除了根据管道属性数据进行管网单元划分之外,还可以按场所或区域进行划分。比如,将同一场所或同一区域管理的生产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
8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人口稠密的三级地区和四级地区来说,较难确定其区域边界,示例性地,可以依据三级地区和四级地区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是否在集输管道200m范围内来判定该集输管道是否为高后果区管道。即,上述步骤104中的“以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包括:响应于潜在风险场所为人口密集场所,以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
8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104中的“统计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包括:获取潜在风险场所的地理位置;响应于潜在风险场所为人口密集场所,以平滑曲线连接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形成一个影响区。即,对于人口稠密的三级地区和四级地区来说,可以使用平滑曲线连接位于最外侧的建筑物边缘,视为一个影响区。其中,图2以建筑物图标为例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识别单元内的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
83.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网单元可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将待识别的集输管网划分为多块分别进行高后果区识别。示例性地,划分方式主要考虑工作上的便捷性,重点在于发挥区域识别的优势。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将待识别的集输管网划分为n个子集输管网,n为正整数;分别对每个子集输管网执行上述管网单元划分、确定识别单元以及识别高后果区的步骤。另外,在划分时可以将位于集输管道200米外的特定场所不划入到管网单元,以减少工作量。
84.下面以一个具体实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进行说明。
85.以采气井区为例,该采气井区主要包含气井、计量站以及集气管网。由于这个采气井区基本是同期建设的,因此可以将该采气井区的集气管网视为一个管网单元。对该管网单元进行外扩得到一个识别单元。示例性地,这个管网单元周边200米范围内包含一处400户人口的村庄,进一步统计得到该识别单元内包含一处社区医院和一处加油站。其中,该村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200米内、该社区医院最外侧建筑物边缘200米内、加油站最外侧建筑物边缘200米内的管道为高后果区管道。
8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装置包括:
87.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集输管网的管道属性数据,以及获取所述集输管网周边的地理信息数据;
88.划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将所述集输管网内管道属性相近的集输管道划分为同一个管网单元;
89.确定模块303,用于对于任意一个管网单元,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管网单元的边
界,并将所述管网单元的边界线以平行趋势向外延伸第一距离,得到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是指延伸后的边界线包围的地理区域;
90.识别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所述识别单元内出现的潜在风险场所;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高后果区管道;将所述高后果区管道两侧各第三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确定为高后果区。
9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案,该方案考虑到油气田集输管道密集复杂、呈现区域化的特性,将管道特性相近的部分划分为同一管网单元,并根据管网单元进一步地确定出识别单元;之后,在识别单元内反向优先寻找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进而以这些场所为基准统计影响范围内的管道,识别得到高后果区。该方案能够准确且高效地识别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为管道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另外,该方案方便快捷,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后续通过对高后果区进行重点监测,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集输管道的失效率。
9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属性数据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集输管道的建设年代数据、介质类型数据、管径数据、压力等级数据和管道材质数据:
93.所述潜在风险场所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定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口密集场所;其中,所述特定场所是指集输管道失效后潜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理区域。
9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用于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为基准,将方圆第二距离覆盖的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集输管道确定为所述高后果区管道。
9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地理位置,并以平滑曲线连接所述潜在风险场所的最外侧建筑物边缘,形成一个影响区。
9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用于将所述集输管网划分为n个子集输管网,n为正整数;分别对每个子集输管网执行上述管网单元划分、确定识别单元以及识别高后果区的步骤。
97.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9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装置在识别高后果区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装置与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99.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400的结构框图。通常,计算机设备400包括有: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
100.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
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101.存储器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代码,该至少一个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401所执行以实现本技术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4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4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4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屏404和电源405中的至少一种。
103.外围设备接口4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104.显示屏404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404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404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404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4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404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4可以为一个,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4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4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404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404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105.电源405用于为计算机设备4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405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405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4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10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上述程序代码可由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油气田集输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方法。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