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6638发布日期:2021-05-07 23:2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在自然矿产的开挖过程中,会根据矿产所在的层,产生不同种类的余泥渣土,如杂土、砂土、粘土等。开挖时,会将这些余泥渣土就近堆放,随便再统一处理。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但这种方式不能将余泥渣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不同种类的余泥渣土,按其特性,可用于制砖、作为绿化培植土、铺路基等。为了实现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在运输前就需对余泥渣土的种类进行确认,然后再根据各类余泥渣土的特性,确定后续的具体应用,运输到各个应用场地。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以用于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对余泥渣土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旨在优化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对余泥渣土的管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其包括rfid电子标签、天线、二维码牌以及读取装置,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所述二维码牌上印刷有二维码,所述读取装置通过所述天线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的余泥渣土信息;所述读取装置具有二维码扫描仪、无线接收模块以及显示屏,所述二维码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牌上的二维码,并获得无线网络链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所述无线网络链接中寄存的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二维码牌集成于一个跟车装置中,所述跟车装置安装或粘贴在运输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跟车装置还包括壳体、封盖以及透明侧板;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所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以及二维码牌的腔体,所述透明侧板位于所述腔体的外侧面,所述二维码牌的位置正对所述透明侧板,所述封盖密封盖罩于所述腔体的开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腔体开口的边缘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嵌置有密封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天线将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传递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给读取装置,读取装置读取到信息后在显示屏上显示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因此,工作人员只需用读取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即可读取出该运输车上的余泥渣土信息,无需再进行人工检测。另一方面,二维码牌上印刷有二维码,读取装置具有二维码扫描仪以及无线接收模块,二维码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牌上的二维码,并获得无线网络链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并通过显示屏显示。

可见,工作人员可选择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得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余泥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高效管理。

另外,当某一方式行不通时,则采取另一方式即可,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来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以便于进一步核对,避免获取到错误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车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其包括rfid电子标签、天线、二维码牌以及读取装置。

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所述二维码牌上印刷有二维码。所述读取装置通过所述天线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的余泥渣土信息。所述读取装置具有二维码扫描仪、无线接收模块以及显示屏,所述二维码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牌上的二维码,并获得无线网络链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所述无线网络链接中寄存的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

各运输车辆上均对应配置有一个rfid电子标签,一个天线以及一个二维码牌。

如图2所示,上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二维码牌1集成于一个跟车装置中,所述跟车装置安装或粘贴在运输车上。

所述跟车装置还包括壳体2、封盖3以及透明侧板。所述壳体2内具有用于安装所述rfid电子标签、天线以及二维码牌的腔体21,所述透明侧板位于所述腔体21的外侧面,所述二维码牌1的位置正对所述透明侧板,所述封盖3密封盖罩于所述腔体的开口上。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防水性能,所述壳体2对应于所述腔体21开口的边缘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嵌置有密封圈4。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往腔体21内注入透明的树脂。

本实施例提供的余泥渣土的id信息识别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天线将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传递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给读取装置,读取装置读取到信息后在显示屏上显示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因此,工作人员只需用读取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即可读取出该运输车上的余泥渣土信息,无需再进行人工检测。

另一方面,二维码牌1上印刷有二维码,读取装置具有二维码扫描仪以及无线接收模块,二维码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二维码牌1上的二维码,并获得无线网络链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并通过显示屏显示。

可见,工作人员可选择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方式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得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余泥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高效管理。

另外,当某一方式行不通时,则采取另一方式即可,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来获取余泥渣土的身份信息,以便于进一步核对,避免获取到错误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