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9312发布日期:2020-09-01 17:3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幕的尺寸可扩充(enlargeable)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因笔记本电脑与桌面计算机具备多任务处理与高运算效能等优势,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而言,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与桌面计算机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幕大多为单一尺寸,为因应商务或电玩竞赛需求,遂有显示屏幕的尺寸可扩充的显示设备被提出。详细而言,显示屏幕的尺寸可扩充的显示设备是由主显示器与两个子显示器组成,常态下,两个子显示器收纳在主显示器的后侧。当使用者存在扩充显示屏幕的尺寸的需求时,使用者可将两个子显示器分别从主显示器的左侧与右侧移出,以通过主显示器与两个子显示器拼接出更大尺寸的显示屏幕。

在两个子显示器的任一者相对于主显示器移动的过程中,倘若子显示器的移动轨迹产生偏斜,则使用者便无法让子显示器顺利地从主显示器的侧边(例如左侧或右侧)移出,或者是无法让子显示器顺利移回主显示器的后侧。因此,如何提高两个子显示器相对于主显示器移动时的可靠度与稳定度,并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已成为相关厂商积极改善与优化的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便于使用者操作,且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与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主显示器与两个子显示器。主显示器包括机壳与设置在机壳的主显示面板。机壳具有内部通道与连通内部通道的两个侧开口。两个子显示器滑设在机壳,且收纳在内部通道中或分别经由两个侧开口移出内部通道。每一个子显示器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滑轨机构、子显示面板以及把手。子显示面板设置在两个滑轨机构之间,且连接两个滑轨机构。把手设置在子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把手的至少一部分位在内部通道外,且把手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两个滑轨机构。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中,主显示器的机壳具有容纳两个子显示器的内部通道,在使两个子显示器分别经由机壳的两个侧开口移出内部通道后,两个子显示器的两个子显示面板拼接在主显示器的主显示面板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以达到扩充显示屏幕的尺寸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子显示器中,子显示面板是由两个滑轨机构所承载,且把手连接两个滑轨机构。因每一个子显示器的把手的至少一部分位在内部通道外,使用者易于对把手施力,以带动两个滑轨机构与子显示面板,且两个滑轨机构可用以保持子显示面板的滑动稳定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不仅便于使用者操作,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与稳定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过渡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c是图2中区域r1至r3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设备;

101:空间;

110:主显示器;

111:机壳;

111a:内部通道;

111b:侧开口;

112:主显示面板;

120:子显示器;

121:滑轨机构;

121a:第一滑轨;

121b:第二滑轨;

121c:第三滑轨;

122:子显示面板;

123:把手;

123a:连接部;

123b:齿条部;

124、1241:连杆机构;

124a、1241a:第一连杆;

124b、1241b:第二连杆;

124c:齿轮部;

130:导轮;

r1~r3: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过渡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可整合至笔记本电脑、一体机(aio)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其他适用的电子产品,或者是作为独立的显示器。详细而言,显示设备100包括主显示器110与两个子显示器120,其中两个子显示器120可收纳在主显示器110的内部或自主显示器110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移出。

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一显示模式,图2所示的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一显示模式与第二显示模式之间的过渡状态,而图3所示的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二显示模式。在图2所示的过渡状态下,两个子显示器120分别自主显示器110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移出主显示器110的内部。在图3所示的第二显示模式下,两个子显示器120进一步相对于主显示器110旋转并分别移动靠近主显示器110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以遮挡住主显示器110的侧边框。

图4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3、图4以及图5,在第一显示模式下,两个子显示器120叠合在主显示器110的内部,且主显示器110用以提供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显示屏幕。在第二显示模式下,两个子显示器120分别自主显示器110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移出,且两个子显示器120拼接在主显示器110,以提供具有第二尺寸的第二显示屏幕,其中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尺寸。也就是说,显示设备100可自第一显示模式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以达到扩充显示屏幕的尺寸的目的。

主显示器110包括机壳111与设置在机壳111的主显示面板112,且主显示面板112固定在机壳111。另一方面,机壳111具有内部通道111a与连通内部通道111a的两个侧开口111b,且内部通道111a用以容纳两个子显示器120。在第一显示模示下,两个子显示器120重叠在内部通道111a中。两个侧开口111b作为内部通道111a与外界的连通口,其中两个子显示器120具有相对于机壳111滑动的运动自由度,且两个子显示器120可分别经由两个侧开口111b移出内部通道111a,以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又或者是,两个子显示器120可分别经由两个侧开口111b移回内部通道111a,以切换至第一显示模式。

请参考图1至图5,每一个子显示器120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滑轨机构121、子显示面板122以及把手123,其中子显示面板122设置在两个滑轨机构121之间,且子显示面板122连接两个滑轨机构121。在第一显示模式下,两个子显示面板122重叠在内部通道111a中,在内部通道111a中,两个子显示器120的其一的两个滑轨机构121并列于两个子显示器120的另一的两个滑轨机构121,以利于两个子显示面板122移出内部通道111a或移回内部通道111a。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两个滑轨机构121对称设置在子显示面板122的两侧(例如上侧与下侧),其中两个滑轨机构121用以承载子显示面板122,且子显示面板122可通过两个滑轨机构121相对于机壳111滑动。在子显示面板122相对于机壳111滑动的过程中,两个滑轨机构121可保持子显示面板122的滑动稳定度,以让子显示面板122通过两个滑轨机构121在笔直的滑动轨迹上滑动。通过两个滑轨机构121的辅助,滑动时的子显示面板122不易于产生偏斜,故能避免子显示面板122与机壳111产生结构干涉。除此之外,两个滑轨机构121可用以支撑起子显示面板122,避免移出内部通道111a外的子显示面板122受重力作用而下垂。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把手123设置在子显示面板122的一侧,且把手123的至少一部分位在内部通道111a外,即把手123的至少一部分外露于机壳111。另一方面,把手123包括相对的两个连接部123a,且两个连接部123a分别连接两个滑轨机构121。在把手123的至少一部分外露于机壳111的情况下,使用者易于对把手123施力,以带动两个滑轨机构121与子显示面板122相对于机壳111滑动。

也就是说,显示设备100不仅便于使用者操作,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与稳定度。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每一个滑轨机构121包括第一滑轨121a、第二滑轨121b以及第三滑轨121c,其中第一滑轨121a固定在机壳111,且位在内部通道111a中。第二滑轨121b滑接第一滑轨121a,且第三滑轨121c滑接第二滑轨121b。举例来说,滑轨机构121可为三节线性滑轨,且第二滑轨121b位在第一滑轨121a与第三滑轨121c之间。另一方面,把手123位在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的一侧,且把手123的两个连接部123a分别连接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在第一显示模式下,两个连接部123a位在内部通道111a中。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子显示面板122安装在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之间,且连接两个第三滑轨121c。当使用者拉动子显示器120的把手123时,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暂不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二滑轨121b滑动,但两个第二滑轨121b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一滑轨121a滑动并经由对应的侧开口111b移出内部通道111a。同时间,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三滑轨121c随着两个第二滑轨121b经由对应的侧开口111b移出内部通道111a。在两个第二滑轨121b滑动到定点并停止滑动后,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三滑轨121c开始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二滑轨121b滑动,并在滑动到定点后停止滑动。至此,显示设备100已自第一显示模式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

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每一个子显示器120的子显示面板122、两个第二滑轨121b以及两个第三滑轨121c收纳在内部通道111a中。在第二显示模式下,每一个子显示器120的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三滑轨121c经由对应的侧开口111b完全移出内部通道111a,而每一个第二滑轨121b可概分为移出内部通道111a的一部分与位在内部通道111a内的另一部分。

图6a至图6c是图2中区域r1至r3的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图5以及图6a至图6c,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子显示器120还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连杆机构124,其中两个连杆机构124对称设置在子显示面板122的两侧(例如上侧与下侧),且子显示面板122通过两个连杆机构124连接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两个连杆机构124的其一位在两个滑轨机构121的其一的第三滑轨121c与子显示面板122之间,且两个连杆机构124的另一位在两个滑轨机构121的另一的第三滑轨121c与子显示面板122之间。详细而言,每一个连杆机构124包括第一连杆124a与第二连杆124b,其中第二连杆124b较第一连杆124a靠近把手123,且第二连杆124b位在第一连杆124a与把手123之间。另一方面,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一连杆124a的两端部分别枢接子显示面板122与对应的第三滑轨121c,且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二连杆124b的两端部分别枢接子显示面板122与对应的第三滑轨121c。也就是说,每一个子显示面板122可通过对应的两个连杆机构124相对于对应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旋转。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把手123与两个滑轨机构121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可构成一个用以容纳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连杆机构124的空间101。当子显示面板122通过对应的两个连杆机构124相对于对应的两个第三滑轨121c旋转时,子显示面板122可移出空间101或移回空间101中。

在第一显示模式与第二显示模式切换的过程中,两个子显示面板122的其一的旋转行程大于两个子显示面板122的另一的旋转行程,故对应两个子显示面板122中旋转行程较大者的两个连杆机构124的长度大于对应两个子显示面板122中旋转行程较小者的两个连杆机构124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二连杆124b平行于第一连杆124a,且第二连杆124b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杆124a的长度。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二连杆124b中用以枢接对应的第三滑轨121c的端部为齿轮部124c。把手123还包括两个齿条部123b,且每一个齿条部123b连接一个连接部123a。具体而言,把手123的两个连接部123a分别滑接两个第三滑轨121c,且两个齿条部123b分别滑接两个第三滑轨121c。在每一个第三滑轨121c上,把手123的齿条部123b啮接第二连杆124b的齿轮部124c。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若把手123的两个连接部123a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且两个齿条部123b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则两个齿条部123b带动两个第二连杆124b的两个齿轮部124c旋转。此时,两个第二连杆124b产生旋转,并带动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一连杆124a同步旋转。

举例来说,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的子显示面板122完全移出机壳111的内部通道111a后,使用者可持续对把手123施力,以让把手123往远离主显示器110的方向移动。此时,把手123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以通过两个齿条部123b带动两个第二连杆124b的两个齿轮部124c旋转,且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一连杆124a随着两个第二连杆124b同步运动,以让子显示面板122移动靠近主显示器110的侧边(例如左侧或右侧),并遮挡住主显示器110的侧边框,以提高拼接后的主显示面板112与子显示面板122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在每一个子显示器120中,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一连杆124a与第二连杆124b的运动自由度受制于子显示面板122的所在位置,且把手123的两个连接部123a与两个齿条部123b的运动自由度也受制于子显示面板122的所在位置。进一步而言,在子显示面板122未完全移出机壳111的内部通道111a前,子显示面板122受到侧开口111b的壁面的抵挡而无法通过两个连杆机构124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旋转。也就是说,此时的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一连杆124a与第二连杆124b并无法相对于对应的第三滑轨121c旋转以带动子显示面板122。

另外,因把手123的两个齿条部123b分别啮接两个第二连杆124b的两个齿轮部124c,在子显示面板122无法通过两个连杆机构124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旋转的情况下,把手123的两个连接部123a并无法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且两个齿条部123b也无法分别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以带动两个第二连杆124b的两个齿轮部124c旋转。

因此,在子显示面板122完全移出机壳111的内部通道111a后,一旦两个齿条部123b相对于两个第三滑轨121c滑动,两个第二连杆124b的两个齿轮部124c便能分别被两个齿条部123b带动而旋转,并通过两个第二连杆124b带动子显示面板122与两个第一连杆124a。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两个子显示器120滑动时的稳定度与可靠度,显示设备100还包括多个导轮130,其中这些导轮130枢设在机壳111,且对应这些滑轨机构121设置在机壳111的两侧(例如上侧与下侧)。举例来说,每一个滑轨机构121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导轮130,且这些导轮130分别邻近两个侧开口111b。在第一显示模式下,这些导轮130分别接触两个子显示器120的两个把手123,在自第一显示模式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的过程中,每一个把手123移离对应的导轮130,每一个滑轨机构121的第二滑轨121b相对于机壳111滑动并接触对应的导轮130。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每一个连杆机构124的第二连杆124b平行于第一连杆124a,且第二连杆124b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杆124a的长度,因此,在每一个第二连杆124b带动对应的子显示面板122与第一连杆124a同步旋转的过程中,第二连杆124b使子显示面板122中远离主显示器110的一侧所产生的旋转行程实质上等于第一连杆124a使子显示面板122中靠近主显示器110的另一侧所产生的旋转行程。因此,在两个子显示面板122完全移出机壳111外并遮挡住主显示器110的侧边框后(即显示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后),两个子显示面板122与主显示面板112实质上保持平行。

以下列举其他实施例作说明,该等实施例的设计原理相同或相似,故仅就该等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作说明。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本实施的显示设备100a与前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的差异在于: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杆机构1241包括第一连杆1241a与第二连杆1241b,且第二连杆1241b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1241a的长度。在每一个第二连杆1241b带动对应的子显示面板122与第一连杆1241a同步旋转的过程中,第二连杆1241b使子显示面板122中远离主显示器110的一侧所产生的旋转行程大于第一连杆1241a使子显示面板122中靠近主显示器110的另一侧所产生的旋转行程。因此,在两个子显示面板122完全移出机壳111外并遮挡住主显示器110的侧边框后(即显示设备100a切换至第二显示模式后),两个子显示面板122实质上倾斜于主显示面板112,以让使用者获致环绕视野。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中,主显示器的机壳具有容纳两个子显示器的内部通道,在使两个子显示器分别经由机壳的两个侧开口移出内部通道后,两个子显示器的两个子显示面板拼接在主显示器的主显示面板的两侧(例如左侧与右侧),以达到扩充显示屏幕的尺寸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子显示器中,子显示面板是由两个滑轨机构所承载,且把手连接两个滑轨机构。因每一个子显示器的把手的至少一部分位在内部通道外,使用者易于对把手施力,以带动两个滑轨机构与子显示面板,且两个滑轨机构可用以保持子显示面板的滑动稳定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不仅便于使用者操作,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与稳定度。

除此之外,在每一个子显示器中,子显示面板通过两个连杆机构连接两个滑轨机构。在子显示面板完全移出机壳的内部通道后,使用者可持续对把手施力,以让把手往远离主显示器的方向移动。此时,把手相对于两个滑轨机构滑动以带动两个连杆机构旋转,且子显示面板随着两个连杆机构同步运动而移动靠近主显示器的侧边(例如左侧或右侧),以提高拼接后的主显示面板与子显示面板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