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9664发布日期:2020-09-15 19:1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天线读写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



背景技术:

rfid读写器又称为“rfid阅读器”,即无线射频识别,通过射频识别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rfid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读写器有固定式的和手持式的,手持rfid读写器包含有低频,高频,超高频,有源等,rfid技术应用于很多行业,如物流仓储管理、防伪溯源,工业制造,etc等。rfid读写器在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rfid读写器包含有rfid射频模块、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现有的多天线读写器在进行安装时,大都安装在智能柜内腔的顶部,而智能柜顶部灰尘较大,灰尘落入多天线读写器内容易造成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短路,且为保证多路器与多天线读写器的供电持续性,多路器与多天线读写器会选择共用多天线读写器的电池,但会导致多天线读写器内的温度过高,对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解决了现有的多天线读写器当灰尘落入多天线读写器内容易造成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短路,多天线读写器内的温度过高,对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包括多天线读写器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显示屏,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正面的底部开设有读卡槽,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读写器固定板,所述读写器固定板正面的四周均贯穿开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防尘箱,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箱,所述多天线读写器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充电电池,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的内腔且位于充电电池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读写器主控模块,所述散热防尘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风扇旋转轴,所述辅助散热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辅助旋转轴,所述辅助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风叶,所述散热防尘箱的内腔且位于风扇旋转轴的右方滑动连接有防尘活动层。

优选的,所述多天线读写器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头,所述多天线读写器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网络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多天线读写器的内腔且位于读写器主控模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路器,所述多路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天线。

优选的,所述多天线读写器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充电电池的左方固定连接有数据信息存储模块,所述天线的顶端贯穿多天线读写器并延伸至多天线读写器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风扇旋转轴的顶端与散热防尘箱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多路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天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和读写器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读写器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多路器的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通过在散热防尘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风扇旋转轴,辅助散热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辅助旋转轴,辅助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风叶,风扇旋转轴的顶端与散热防尘箱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通过电机、风扇旋转转轴、辅助旋转轴的设置,使得多天线读写器在进行工作时,电机启动带动风扇旋转轴进行旋转,风扇旋转轴旋转带动风扇扇叶进行旋转对多天线读写器和多路器进行散热,排动的内部空气推动辅助旋转轴配合辅助散热风叶进行内部空气加速排放,大大提高了多天线读写器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多路器与多天线读写器的温度过高对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造成损坏的问题。

(2)、该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通过在多天线读写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防尘箱,多天线读写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箱,散热防尘箱的内腔且位于风扇旋转轴的右方滑动连接有防尘活动层,通过防尘活动层的设置,使得现有的多天线读写器在进行散热时,电机带动风扇旋转轴配合风扇扇叶进行空气填充,外部空气由散热防尘箱穿过防尘活动层进入多天线读写器内,可以大幅度隔绝外部空气中的灰尘,内部空气得到排挤并通过辅助散热箱排出,大大提高了多天线读写器的防尘能力,避免了灰尘落入多天线读写器内容易造成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线路短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天线读写器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中1、多天线读写器;2、智能控制装置;3、控制显示屏;4、读卡槽;5、读写器固定板;6、固定螺纹孔;7、电源连接头;8、网络连接槽;9、散热防尘箱;10、辅助散热箱;11、充电电池;12、数据信息存储模块;13、读写器主控模块;14、多路器;15、天线;16、电机;17、风扇旋转轴;18、辅助旋转轴;19、辅助散热风叶;20、防尘活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档案柜的rfid的多天线读写器,包括多天线读写器1和智能控制装置2,智能控制装置2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显示屏3,智能控制装置2正面的底部开设有读卡槽4,多天线读写器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读写器固定板5,读写器固定板5正面的四周均贯穿开设有固定螺纹孔6,多天线读写器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防尘箱9,多天线读写器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箱10,多天线读写器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充电电池11,充电电池11为锂离子电池,多天线读写器1的内腔且位于充电电池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读写器主控模块13,多天线读写器1的内腔且位于读写器主控模块13的左方固定连接有测温模块,测温模块为ds18b20型号温度传感器,读写器主控模块13为多天线读写器1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散热防尘箱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风扇旋转轴17,辅助散热箱10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辅助旋转轴18,辅助旋转轴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散热风叶19,散热防尘箱9的内腔且位于风扇旋转轴17的右方滑动连接有防尘活动层20,多天线读写器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头7,多天线读写器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网络连接槽8,多天线读写器1的内腔且位于读写器主控模块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路器14,多路器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天线15,多天线读写器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充电电池11的左方固定连接有数据信息存储模块12,数据信息存储模块12为存储磁盘,天线15的顶端贯穿多天线读写器1并延伸至多天线读写器1的外部,风扇旋转轴17的顶端与散热防尘箱9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多路器1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天线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电池11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信息存储模块12和读写器主控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读写器主控模块13的输出端与多路器14的输入端连接。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工作时,首先使用人员使用螺栓配合固定螺纹孔6将读写器固定板5和多天线读写器1固定在智能档案柜内腔的顶部,同时将电源线与电源连接头7进行连接,网线与网络连接槽8经常插接,使用人员便可将携带rfid标签的卡片放置在读卡槽4内,通过智能控制装置2配合多天线读写器1对其进行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操作面板配合控制显示屏3对其进行读写操作,并通过连接导线将数据传输到多天线读写器1内,数据信息存储模块12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存储,读写器主控模块13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读写器主控模块13通过多路器14配合天线15进行电磁波接收,当测温模块检测到多天线读写器1内温度过高时,测温模块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读写器主控模块13内,并由读写器主控模块13启动电机16,电机16启动带动风扇旋转轴17进行旋转,风扇旋转轴17旋转带动风扇扇叶进行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吸入散热防尘箱9内,外部空气再由散热防尘箱9穿过防尘活动层20进入多天线读写器1内,进行空气降温,多天线读写器1内部空气受挤压排入辅助散热箱10内,并吹动辅助散热风叶19,辅助散热风叶19转动带动辅助旋转轴18进行旋转,辅助散热风叶19旋转将内部空气排出辅助散热箱10外,完成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