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1489发布日期:2020-11-03 23:4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



背景技术:

手机膜又称手机美容膜、手机保护膜,是可用于装裱手机机身表面、屏幕及其他有形物体的一种冷裱膜,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手机屏幕保护膜、手机机身保护膜,功能由最初的单纯防刮保护膜到推出功能型保护膜系列可分为:防窥膜、镜子膜、ar膜、磨砂膜、高清膜、防刮保护膜、3d膜、手机机身防刮花保护膜、钻石膜、钢化膜等。

现有的手机保护膜在固定在手机屏幕上时,安装贴合的步骤较为繁琐,使得手机贴膜时间增加,另外在对带有屏幕指纹识别的手机贴膜后,由于保护膜增加了屏幕的厚度,使得指纹识别模块发出的亮光无法完全到达指纹,导致指纹识别的速率下降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解决了现有手机保护膜贴合手机屏幕的过程繁琐导致耗时增加、贴合屏幕后导致屏幕指纹识别速率较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开设有开口和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粘接有防尘网,所述开口的内侧卡接有膜片,所述膜片的内部嵌入有圆筒,所述膜片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膜片的顶部设置有指纹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的外侧向外延伸十五公分处贯穿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底部粘接有摄像头筒,所述外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键套和音量键套,所述外框的顶部粘接有玻璃片,所述玻璃片的顶部刻画有透光圈,所述透光圈的外侧向外延伸十五公分处贯穿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框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外框侧面的电源键套和音量键套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框与玻璃片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玻璃片的底部光滑,所述玻璃片的厚度小于膜片的厚度两公分,所述玻璃片与膜片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圆筒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圆筒位于指纹识别区的正下方,所述圆筒嵌入于膜片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透光圈的直径与指纹识别区的直径相等,所述透光圈采用导光塑料制成,所述透光圈刻画于玻璃片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圆孔和通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圆孔的内径与手机前置摄像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圆孔贯穿于膜片的顶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通过外框和玻璃片,在将本保护膜固定在手机屏幕正面时,先将膜片上的卡板与外框上的开口卡接,并向外框顶部的玻璃片移动,使得玻璃片上的通孔与膜片的上圆孔对齐,然后挤出膜片与玻璃片之间的空气,使得膜片与玻璃片贴合,接着将外框套接在手机的外侧,使得外框侧面的电源键套和音量键套与手机侧面的电源键和音量键重叠,此时可微调外框的位置,使得膜片上的摄像头筒与屏幕的前置摄像头重合,使得防尘网位于听筒的正上方,此时便将本保护膜固定在了手机屏幕正面,此种固定方式能够省去膜片贴合在手机屏幕的步骤,节省贴膜的时间,解决了现有贴膜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手机贴膜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采用透光圈和圆筒,在使用者通过按压电源键套后,手机屏幕亮起,此时位于手机屏幕底部的指纹传感器发出指纹亮光,穿过屏幕后接着穿过膜片内部的圆筒,亮光通过圆筒的漫反射后,使得指纹亮光的光线增强,然后进入到圆筒顶部的指纹识别区,最后穿过玻璃片上的透光圈,此时使用者将手指放置在透光圈上,可快速解锁手机,此种结构能够通过增加反射的光线来加快指纹识别的速率,降低保护膜对屏幕指纹识别产生的影响,解决了现有保护膜使得屏幕指纹的识别速率较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框;101、开口;2、膜片;201、卡板;202、指纹识别区;203、圆孔;3、圆筒;4、电源键套;5、音量键套;6、凹槽;7、防尘网;8、摄像头筒;9、玻璃片;901、透光圈;9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膜片结构示意图。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包括外框1,外框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01和凹槽6,凹槽6的底部粘接有防尘网7,开口101的内侧卡接有膜片2,膜片2的内部嵌入有圆筒3,膜片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板201,膜片2的顶部设置有指纹识别区202,指纹识别区202的外侧向外延伸十五公分处贯穿有圆孔203,圆孔203的底部粘接有摄像头筒8,外框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键套4和音量键套5,外框1的顶部粘接有玻璃片9,玻璃片9的顶部刻画有透光圈901,透光圈901的外侧向外延伸十五公分处贯穿有通孔902。

进一步地,外框1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外框1侧面的电源键套4和音量键套5均为一体式结构,外框1与玻璃片9粘接连接,将膜片2上的卡板201与外框1上的开口101卡接,外框1能够直接与膜片2卡接并固定在手机的外侧,省去膜片2贴合在手机屏幕上的步骤,节省了手机贴膜的时间。

进一步地,玻璃片9的底部光滑,玻璃片9的厚度小于膜片2的厚度两公分,玻璃片9与膜片2互相贴合,将玻璃片9向外框1顶部的玻璃片9移动,使得玻璃片9上的通孔902与膜片2的上圆孔203对齐,然后挤出膜片2与玻璃片9之间的空气,使得膜片2与玻璃片9贴合,玻璃片9能够对膜片2进行保护,延长膜片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圆筒3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圆筒3位于指纹识别区202的正下方,圆筒3嵌入于膜片2的内部,亮光通过圆筒3的漫反射,能够增加指纹亮光的光线强度,使得指纹亮光更完全地到达指纹,提高指纹识别的速率。

进一步地,透光圈901的直径与指纹识别区202的直径相等,透光圈901采用导光塑料制成,透光圈901刻画于玻璃片9的顶部,使用者将手指放置在透光圈901上,透光圈901能够增加光线穿透玻璃片9的数量,增加指纹识别的速率,降低玻璃片9对屏幕指纹识别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地,圆孔203和通孔90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圆孔203的内径与手机前置摄像头的外径相适配,圆孔203贯穿于膜片2的顶部,圆孔203能够使得屏幕上的前置摄像头更好地进入光线,减少对摄像头筒8的遮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光学保护膜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将本保护膜固定在手机屏幕正面时,先将膜片2上的卡板201与外框1上的开口101卡接,并向外框1顶部的玻璃片9移动,使得玻璃片9上的通孔902与膜片2的上圆孔203对齐,然后挤出膜片2与玻璃片9之间的空气,使得膜片2与玻璃片9贴合,接着将外框1套接在手机的外侧,使得外框1侧面的电源键套4和音量键套5与手机侧面的电源键和音量键重叠,此时可微调外框1的位置,使得膜片2上的摄像头筒8与屏幕的前置摄像头重合,使得防尘网7位于听筒的正上方,此时便将本保护膜固定在了手机屏幕正面,在使用者通过按压电源键套4后,手机屏幕亮起,此时位于手机屏幕底部的指纹传感器发出指纹亮光,穿过屏幕后接着穿过膜片2内部的圆筒3,亮光通过圆筒3的漫反射后,使得指纹亮光的光线增强,然后进入到位于圆筒3顶部的指纹识别区202,最后穿过玻璃片9上的透光圈901,此时使用者将手指放置在透光圈901上,可快速解锁手机,此种结构能够通过增加反射的光线来加快指纹识别的速率,这样便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