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9285发布日期:2021-01-08 11:1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手机、手提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便于携带,电子设备轻薄化已成为当今流行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手机便于携带,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处理工作。但是,在使用手机处理较为复杂的办公流程时,还需要使用键盘,这就需要在手机上外接键盘。然而,由于手机与键盘分体设计,在需要使用键盘时,键盘与手机不一定能同时出现,导致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手机上设置伸缩键盘,但是,其伸缩机制要么使用卡簧,极难安装且容易故障失效,要么使用电机驱动丝杆伸缩,占用空间较大,导致电子设备布局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上设置伸缩键盘容易故障,以及占用空间大导致电子设备布局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触控组件、第一磁性件和电磁体;

所述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触控组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触控组件伸出或缩回的开口;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电磁体中,一个设置于所述触控组件,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组件可以为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通过改变所述电磁体第一端的磁极,可以使电磁体的第一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的磁极相同或相反,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可以按需使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由壳体内伸出或缩回壳体内,不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还占用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组件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触控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组件的伸展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0-触控组件,30-第一磁性件,40-电磁体,50-第二磁性件,11-主板,101-开口,12-支撑件,201-触控支架,202-柔性触控件,203-柔性电路板,2011-支架主体,2012-翻折部,2013-凸起,2014-凹槽,2021-触控层,2022-保护层,13-底壳,14-盖板,102-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可穿戴式设备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壳体、触控组件、第一磁性件和电磁体;所述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触控组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触控组件伸出或缩回的开口;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电磁体中,一个与设置于所述触控组件,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组件可以为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通过改变所述电磁体第一端的磁极,可以使电磁体的第一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的磁极相同或相反,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可以按需使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由所述壳体内伸出或缩回壳体内,不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还占用体积小、成本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图。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触控组件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示出了图5中a位置的放大图。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0、触控组件20、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体40;触控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触控组件2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11电连接,壳体10上设有供触控组件20伸出或缩回的开口101;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体40中,一个与设置于触控组件20,另一个设置于壳体10,电磁体40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电磁体40的第一端和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触控组件20通过开口101伸出壳体10外,在电磁体40的第一端和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触控组件20缩回壳体10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20伸出或缩回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性高,且占用体积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控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触控键盘、触控屏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触控键盘为了进行解释说明,其他参照执行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体40均包括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磁极可以为s极或n极,当第一磁极为s极时,第二磁极自然为n极,当第一磁极为n极时,第二磁极为s极,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磁极为n极还是s极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磁性件30可以为永磁体,电磁体40的第一端与永磁体的第一端相对设置,通过变换电磁体40的电磁线圈内通入的电流,可以实现电磁体40两端磁极的变换,进而使电磁体40的第一端与永磁体的第一端的磁极相同或相异,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使触控组件20由壳体10内伸出或缩回,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电磁体及永磁体占用体积较小、成本也较低。而且,第一磁性件30为永磁体时,由于永磁体无需通电连接,因此,永磁体与触控组件20相连,随着触控组件20进行伸缩,结构可以更加简单。

当然,第一磁性件30也可以为电磁体,由于电磁体具有结构简单、磁吸力强的优点,当第一磁性件30为电磁体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的磁极变换,控制电磁体的第一端磁极不变,从而实现触控组件20被磁吸力驱动进行伸缩的功能。而且,第一磁性件30为电磁体时,还可以和电磁体形成一主一备,一旦其中一个电磁体出现故障时,通过变换另外一个电磁体两端磁极即可驱动触控组件20进行伸缩,可靠性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铁40中,一个设置于触控组件20与触控组件20相连,另一个设置于壳体10上,通过改变电磁铁40的两端磁极的极性,均能实现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与电磁铁40的第一端磁极的相同或相异。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第一磁性件30设置于触控组件20,第二磁性件40设置于壳体10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他情况参照执行即可。

可选的,第一磁性件30、电磁体40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且第一磁性件30与电磁体40一一对应。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触控组件20伸缩的可靠性,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体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一个第一磁性件30对应一个电磁体40,这样,即便其中一个电磁体40故障失效,也不影响触控组件20的伸缩,从而使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内可以设有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11,电磁体40贴片焊接于主板11上,这样,主板11既可以对电磁体40进行支撑固定,又可以对电磁体40进行可靠控制,从而使电磁体40的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理解的是,电磁铁40设置于触控组件20时,由于触控组件20是活动状态,需要由开口101伸出或缩回,因此,为了使触控组件20的伸缩灵活性更高,电磁铁40此时需要通过线缆连接于主板11上。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体40设置于主板11上远离开口101的一侧,这样,既有利于触控组件20在壳体10内的布局,又可以避免电磁体40被碰撞导致与主板11的连接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50;第一磁性件30设置于触控组件20上,第二磁性件50设置于壳体10,且与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相对,在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外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与第二磁性件50的一端相吸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壳体10内设置第二磁性件50,在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外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与第二磁性件50的一端相吸合,可以使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时状态更为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磁性件50与第一磁性件30的原理以及材质可以相同,既可以为永磁体又可以为电磁铁。在第二磁性件50为永磁体的情况下,由于永磁体无需通电,因此,第二磁性件50在壳体10内的结构布局更加简单便利,成本更低;在第二磁性件50为电磁体的情况下,电磁体可以与上述电磁体的介绍以及与主板的连接原理相同,电磁体可以设置在主板11上靠近开口101的一侧,这样就可以使触控组件20的布局也简单便利,并且第二磁性件50为电磁体时,还可以通过变换电磁体两端的磁极,从而在需要时使触控组件20自动回缩至壳体10内,简单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磁体40不通电时,电磁体40的第一端的磁极与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磁极相反,这样,在触控组件20缩回壳体10内时,电磁体40可以不通电,电磁体40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吸合在一起,从而将触控组件20牢牢固定在壳体10内;当用户有使用需求,需要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电子设备上设置的相应应用程序,使主板11上的控制电路接通给电磁体40通电,进而使电磁体40的第一端的磁极切换为与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相同的磁极,这样,由于同极相斥的原理,触控组件20在排斥力的作用下伸出壳体10外,当触控组件20完全伸出壳体10外时,通过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与第二磁性件50的一端吸合,从而既可以使触控组件20伸出后结构较为稳定,又可以避免触控组件20过度伸出;在触控组件20使用完毕,需要缩回壳体10内时,可以手动推动触控组件20,使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与第二磁性件50分离,并且切断电磁体40的通电,从而使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的磁性与电磁体40的第一端的磁性相反,当触控组件20完全缩回壳体10内时,第一磁性件30的第一端与电磁体40的第一端吸合,如此往复,即可以实现触控组件20的伸缩,操作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磁性件50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一磁性件30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磁性件50与第一磁性件30一一对应。例如,第一磁性件30分别设置于触控组件20的两端,相应的,第二磁性件30设置于壳体10上与第一磁性件30相对的位置,当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外时,第一磁性件30的第二端与第二磁性件50的一端相吸合,这样就可以使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时的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0内设有支撑件12,触控组件20可活动设置于支撑件12上,支撑件12既可以对触控组件20起到支撑作用,又可以对触控组件20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触控组件20在伸缩过程中出现偏差以及晃动。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示出了图8中b位置的放大图。如图1-图9所示,触控组件20可以包括:触控支架201、柔性电路板203以及贴附于触控支架201上的柔性触控件202;柔性触控件202通过柔性电路板203与主板11电连接;触控支架201与壳体10可活动连接;第一磁性件30设置于触控支架20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支架201可活动设置于支撑件12上,触控支架201既可以对柔性触控件202起到支撑,又可以与支撑件12连接,使触控组件20的伸缩更为平滑。柔性触控件202通过柔性电路板203(fpc)与壳体10内的主板11电连接,从而使柔性触控件202的走线设计更为简单,并且还可以使柔性触控件202与主板11的连接更为可靠。

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组件20可折叠设置并缩回壳体10内,在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的情况下,触控组件20可伸展开以使触控组件20的面积增大。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触控件202可以为触控键盘或触控屏。例如,当柔性触控件202为触控键盘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触控键盘的面积,使触控键盘更为贴合实体键盘以提升触控键盘的操作便利性,可以将触控键盘设置为可折叠触控键盘,当触控键盘缩回壳体10内时折叠设置,伸出壳体10外时可展开。

可选的,触控支架201可以包括:支架主体2011和翻折部2012;支架主体2011与翻折部2012可折叠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支架主体2011与翻折部2012可折叠连接,从而使触控支架201为可折叠触控支架201。在实际应用中,柔性触控件202可以贴附于支架主体2011和翻折部2012上,在触控支架201折叠时,带动柔性触控件202也折叠,进而实现触控组件20的可折叠设计。

参照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组件的伸展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2,示出了图11中c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控组件20可以包括两种状态: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当触控组件20伸出壳体10外利用触控组件20进行工作时,触控组件20可以处于伸展状态,当触控组件20缩回壳体10内时,触控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触控组件20的可折叠设计,以实现触控组件20的两种状态,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如图11所示,支架主体2011的一侧设有凸起2013,翻折部2012的一侧设有凹槽2014;或,支架主体20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14,翻折部2012的一侧设有凸起2013;在触控组件20处于伸展状态的情况下,凸起2013嵌设于凹槽2014内。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柔性触控件202与支架主体2011或翻折部2012之间的间隙以形成凹槽2014,这样就可以降低触控支架201的加工难度,进而降低触控支架201的成本。为了使触控组件20处于伸展状态时,触控支架201更为稳定,可以将凸起2013嵌设于凹槽2014内,这样就提升了触控支架201的结构稳定性。并且,由于柔性触控件202贴附于支架主体2011与翻折部2012上,可以进一步提升触控支架201在折叠或伸展状态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凸起2013与凹槽2014之间卡接或磁性吸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触控组件20伸展状态时更为稳定,还可以通过设置凸起2013与凹槽2014之间卡接或磁性吸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磁性吸附连接结构设计更为简单、可靠,因此,可以通过凸起2013与凹槽2014之间磁性吸附连接以提升触控支架201的便利性。由于卡接连接可以使连接结构更为稳定,因此,还可以设置凸起部2013与凹槽2014之间卡接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柔性触控件202可以包括:叠设的触控层2021和保护层2022;触控层2021贴附于触控支架201上,且通过柔性电路板203与主板11电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触控层2021可以为ito触控膜层(导电玻璃膜层),ito触控膜层贴附于触控支架201上。在ito触控膜层上可以通过黄光工艺印制走线实现不同位置的触控功能,相比传统的电容屏的走线更简单,更可靠,且ito触控膜层的厚度更薄,从而使柔性触控件202在壳体10内占用体积更小,布局更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触控件202也可以为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因此,使用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也相应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层2022包括但不限于透明ito薄膜或硅胶膜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硅胶膜层具有耐磨耐刮,且韧性好、延展性能优的特点,因此,使用硅胶膜层作为保护层2022也具有上述优点,且由于硅胶膜层韧性好、延展性能优,硅胶膜层还可以与ito触控膜层贴合更为紧密,触控可靠性更高,效果更好。或者,保护层2022为透明ito薄膜时,透明ito薄膜可以与ito触控膜层贴合为一体,从而使柔性触控件202的厚度更薄,柔韧性也更好。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保护层2022上设计有各种不同功能按键的图案,从而实现多种功能。例如,仿制实体键盘的按键排布,从而使柔性触控件202更为贴合用户使用习惯,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的,壳体10还可以包括:底壳13和盖板14;底壳13和盖板14形成容纳腔102;其中,触控组件20、第一磁性件30和电磁体40均设置于容纳腔102内;开口101设置于底壳13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同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电磁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磁极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触控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组件可以为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通过改变所述电磁体第一端的磁极,可以使电磁体的第一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端的磁极相同或相反,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可以按需使键盘组件或柔性屏幕组件由壳体内伸出或缩回壳体内,不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还占用体积小、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