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1580发布日期:2020-12-15 08: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及堆场的散杂货装卸货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物流验证机是一种用于物流节点验证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在码头及堆场的散杂货装卸货作业时,因为码头及堆场散杂货作业现场环境恶劣,高温高湿且高粉尘,不适宜专门人员进行验证,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无人值守的验证机,但是目前市场上验证机作业面高度无法调节,由于货车大小不同,货车驾驶室的高度不同,从而使驾驶司机所在的位置不同,当货车司机无法触碰作业面时(比如无法触碰显示屏或刷卡),需要货车司机下车进行作业,现场人员安全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包括柜体、交互箱,所述交互箱通过升降机构与柜体连接,所述交互箱位于柜体的前侧,所述柜体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呈上下排列的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链条上固定有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有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交互箱升降的按钮,所述遥控器位于链轮的前侧;

所述升降机构采用以下结构之一,

1)所述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于交互箱的后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固定于柜体的前壁上,所述第一电机驱动齿轮旋转以使交互箱上下移动;

2)所述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包括丝杠、滑块、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二电机和丝杠均安装在柜体的前壁上,丝杠与柜体前壁转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链条远离支撑杆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等间距竖向排列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位于链轮前侧的链条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导柱,每个导柱上套有导套,所述导套与交互箱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柱固定于柜体的前壁上,当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时,两个导柱分别位于齿条的两侧,当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时,两个导柱位于丝杠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柜体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固定于下柜体的顶部,所述交互箱位于上柜体的前侧并通过升降机构与上柜体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柜体的底部设有叉车搬运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柜体的外壁底部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螺栓,所述下柜体通过螺栓与地面的连接进行固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两个链轮之间的距离大于升降机构使交互箱上移至最高位置时交互箱顶部与下柜体顶部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交互箱上上安装防水扩声器、led显示屏、rfid读卡器、运行状态灯,所述防水扩声器位于led显示屏的上方,所述rfid读卡器和运行状态灯位于led显示屏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使交互箱的高度可以调节,以方便调节交互箱上作业面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大小货运车上驾驶室内驾驶员在交互箱上作业面的操作,避免因货运车高度不同,导致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座位高度不同而无法舒适的对交互箱上作业面进行操作;链条和链轮的设置,将遥控器安装在链条上,使遥控器的高度跟随链条的移动而可以调节,使不同货运车上的驾驶员均可以触碰遥控器来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交互箱的上移或下移,从而使驾驶员不需要下车就可以触碰到交互箱上的作业面,操作简单方便,保证了人身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交互箱和柜体连接的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注说明:1、下柜体;2、交互箱;3、防水扩声器;4、led显示屏;5、rfid读卡器;6、运行状态灯;7、导柱;8、齿条;9、上柜体;10、支撑块;11、支撑杆;12、遥控器;13、链条;14、链轮;15、叉车搬运口;16、第一电机;17、齿轮;18、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值守装卸货物验证终端的一实施例,包括柜体、交互箱2,所述交互箱2通过升降机构与柜体连接,所述交互箱2位于柜体的前侧,所述柜体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上固定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呈上下排列的链轮14,两个所述链轮14之间通过链条13连接,所述链条13上固定有遥控器12,所述遥控器12上设有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交互箱2升降的按钮,所述遥控器12位于链轮14的前侧;

所述升降机构采用以下结构之一,

1)所述升降机构为齿轮17齿条8传动机构,包括齿轮17、齿条8和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安装在于交互箱2的后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齿轮17,与齿轮17啮合的齿条8固定于柜体的前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6驱动齿轮17旋转以使交互箱2上下移动;第一电机16安装在第一保护壳内,第一保护壳固定于交互箱2的后壁上,齿轮17位于第一保护壳内,齿条8贯穿第一保护壳。

2)所述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包括丝杠、滑块、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二电机和丝杠均安装在柜体的前壁上,丝杠与柜体前壁转动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保护壳内,第二保护壳固定于柜体的前壁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第二保护壳的外侧并连接丝杠,所述丝杠上转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与柜体的前壁固定。

当升降机构为齿轮17齿条8传动机构时,遥控器12上的按钮控制第一电机16正转和反转,所述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遥控器12上的按钮控制第二电机正转和反转。

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使交互箱2的高度可以调节,以方便调节交互箱2上作业面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大小货运车上驾驶室内驾驶员在交互箱2上作业面的操作,避免因货运车高度不同,导致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座位高度不同而无法舒适的对交互箱2上作业面进行操作。

所述链条13远离支撑杆11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等间距竖向排列的推拉杆18,所述推拉杆18位于链轮14前侧的链条13上。

链条13和链轮14的设置,将遥控器12安装在链条13上,使遥控器12的高度跟随链条13的移动而可以调节,使不同货运车上的驾驶员均可以触碰遥控器12来控制升降机构驱动交互箱2的上移或下移,从而使驾驶员不需要下车就可以触碰到交互箱2上的作业面,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导柱7,每个导柱7上套有导套,所述导套与交互箱2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柱7固定于柜体的前壁上,当升降机构为齿轮17齿条8传动机构时,两个导柱7分别位于齿条8的两侧,当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时,两个导柱7位于丝杠的两侧。

所述柜体包括上柜体9和下柜体1,所述上柜体9固定于下柜体1的顶部,所述交互箱2位于上柜体9的前侧并通过升降机构与上柜体9连接。所述导柱7、齿条8和丝杠均固定于上柜体9上,当升降机构为丝杠传动机构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上柜体9前壁的顶部或底部,上柜体9的宽度小于下柜体1的宽度,以方便交互箱2上下移动。

所述下柜体1的底部设有叉车搬运口15,叉车搬运口15采用管状引导孔,方便叉车插入可以方便叉车搬运。

所述下柜体1的外壁底部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螺栓,所述下柜体1通过螺栓与地面的连接进行固定。

两个链轮14之间的距离大于升降机构使交互箱2上移至最高位置时交互箱2顶部与下柜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交互箱2上上安装防水扩声器3、led显示屏4、rfid读卡器5、运行状态灯6,所述防水扩声器3位于led显示屏4的上方,所述rfid读卡器5和运行状态灯6位于led显示屏4的下方。交互箱2上还设有开机按钮。

led屏幕可以显示作业文字信息;室外防水扩声器3可以发出作业语音提示;位于交互箱2上的rfid读卡器5可以识别作业车辆所携带的rfid卡片;运行状态灯6可以显示整个终端的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叉车插入柜体下端的叉车搬运口,运输到作业现场,摆放好位置,在对应的位置打孔,以连接螺栓使柜体整体固定,工作时,货运车辆可依次通过进行读卡验证作业,并根据语音提示和显示的文字提示进行验证结果知悉和下一步的作业流程知悉,如果因为驾驶员因交互箱的高度无法进行作业时,需要调节交互箱的高度,以升降机构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为例进行举例,当对交互箱上的作业面进行操作时,比如刷卡,以使rfid读卡器读取rfid卡片时,手动拉动推拉杆,使链条移动,从而带动遥控器上移或下移,直到遥控器位于驾驶员可以触碰的位置,然后按遥控器上的上升按钮或下降按钮,以启动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使交互箱上移或下移,实现交互箱高度的调节功能。遥控器高度可以调节,以使不同货运车上的驾驶员均可以触碰遥控器,以控制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不仅可以灵活搬运,而且可以在室外稳定摆放,可牢固的放置于作业现场,提高了装卸货验证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自动化识别货运汽车所携带rfid卡片信息,做到自动读卡、自动完成节点验证,且不需要现场人工值守,也不需要货车司机下车刷卡,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