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5592发布日期:2021-07-02 19:3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脸识别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装置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现有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使用不便。

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导致体积较大,且质量较重,从而不易携带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导致实用率较低,不方便使用;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的显示器没有防护结构,存在触碰破裂的情况,影响使用寿命,且没有密封性,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使用,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导致体积较大,且质量较重,从而不易携带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导致实用率较低,不方便使用;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的显示器没有防护结构,存在触碰破裂的情况,影响使用寿命,且没有密封性,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外侧安装有透明塑料壳,所述机台的前端靠中部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机台的前端靠底部安装有感应器,且感应器安装在显示器的下方,所述机台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扣板,两组所述连接扣板的一侧靠中部均贯穿安装有转杆,两组所述转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卡齿,两组所述连接扣板的一侧靠顶端均开设有卡孔,两组所述连接扣板的一端均安装有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镂空握把,两组所述卡孔之间安装有麻绳带;

所述透明塑料壳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透明塑料壳之间安装有三组合页转轴,且三组合页转轴呈平行设置,所述透明塑料壳的底端四周均安装有橡胶条,所述透明塑料壳两侧与底端靠中部均安装有卡扣,所述透明塑料壳的前端安装有遮阳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台的前端靠顶部安装有摄像头与语音孔,且摄像头与语音孔呈平行设置,摄像头与语音孔均安装有显示器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感应器分为身份证感应区与指纹感应区,且感应器的顶端安装有塑料遮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顶端安装有固定螺栓,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螺纹孔与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机台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其中一种所述连接扣板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把,且连接把的底端为镂空状,连接把的底端贯穿安装有套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三组所述合页转轴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前端靠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麻绳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连接扣板一侧设置的卡孔,形成一个项圈,利用卡孔一侧设置的转杆与卡齿,将麻绳带的两端固定住防止麻绳带的脱落,增加稳定性,通过固定板一侧贯穿开设的螺纹孔,将两组连接扣板分别固定在机台的顶端与底端,利用设置后的项圈方便了携带整个装置,将装置携带至身旁,避免遗落,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底座一侧安装的镂空握把,作为一个支点,方便将整个装置拿起,增加便利性;

通过设置透明塑料壳包裹在机台的外侧,防止坚硬物体直接触碰机台造成损害,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安全,保证使用寿命,通过透明塑料壳的内侧安装的卡扣将透明塑料壳安装在机台的外侧,利用卡扣方便了使用,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且使用方便,不需要拆卸,提高实用率,通过卡扣之间安装的橡胶条,增加了密封性,避免了颗粒物与灰尘进入显示器造成损害,增加了使用安全,通过透明塑料壳顶端安装的合页转轴与连接板,将连接板固定在机台的顶端,利用合页转轴可上下移动透明塑料壳,不需要拆卸,就可以使用,增加了便捷性,通过透明塑料壳前端安装的遮阳膜,避免太阳直接照射机台,避免机台过热从而损坏,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台的后端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外壳的剖视图。

图中:1、机台;2、透明塑料壳;3、显示器;4、感应器;5、连接扣板;6、麻绳带;7、镂空握把;8、底座;9、固定板;10、卡孔;11、转杆;12、卡齿;13、卡扣;14、橡胶条;15、遮阳膜;16、合页转轴;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机台1,机台1的外侧安装有透明塑料壳2,机台1的前端靠中部安装有显示器3,机台1的前端靠底部安装有感应器4,且感应器4安装在显示器3的下方,机台1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扣板5,两组连接扣板5的一侧靠中部均贯穿安装有转杆11,两组转杆11的底端均安装有卡齿12,两组连接扣板5的一侧靠顶端均开设有卡孔10,两组连接扣板5的一端均安装有固定板9,两组固定板9之间安装有底座8,底座8的顶端安装有镂空握把7,两组卡孔10之间安装有麻绳带6;

透明塑料壳2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透明塑料壳2之间安装有三组合页转轴16,且三组合页转轴16呈平行设置,透明塑料壳2的底端四周均安装有橡胶条14,透明塑料壳2两侧与底端靠中部均安装有卡扣13,透明塑料壳2的前端安装有遮阳膜15。

机台1的前端靠顶部安装有摄像头与语音孔,且摄像头与语音孔呈平行设置,摄像头与语音孔均安装有显示器3的上方,设置摄像头方便对使用者的人像进行收集和校验,语音孔可提醒使用者的使用方法。

感应器4分为身份证感应区与指纹感应区,且感应器4的顶端安装有塑料遮板,设置塑料遮板放置灰尘和异物进入到感应器4,避免对感应器4造成影响,导致不能正常使用。

两组固定板9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顶端安装有固定螺栓,固定板9的一侧通过螺纹孔与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机台1的底端。

其中一种连接扣板5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把,且连接把的底端为镂空状,连接把的底端贯穿安装有套绳。

三组合页转轴16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前端靠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螺钉,设置合页转轴16方便塑料壳2的使用,不需要拆卸就能使用,增加了便捷性。

一种便携式人脸识别装置,在使用时,将身份证放入感应器4的身份证感应区,且感应器4的型号为gyq-4751核验完成后,将与身份证向符合使用者的手指放入到指纹感应区,完成核对,校验信息会通过显示器3显示出来,摄像头会对使用者完成最后的核验,是否与身份证一致,完成整个核验流程后,通过麻绳带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连接扣板5一侧设置的卡孔10,形成一个项圈,利用卡孔10一侧设置的转杆11与卡齿12,将麻绳带6的两端固定住防止麻绳带6的脱落,增加稳定性,通过固定板9一侧贯穿开设的螺纹孔,将两组连接扣板5分别固定在机台1的顶端与底端,利用设置后的项圈方便了携带整个装置,将装置携带至身旁,避免遗落,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底座8一侧安装的镂空握把7,作为一个支点,方便将整个装置拿起,增加便利性,在装置不需要使用时,可将透明塑料壳2包裹在机台1的外侧,防止坚硬物体直接触碰机台1造成损害,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安全,保证使用寿命,通过透明塑料壳2的内侧安装的卡扣13将透明塑料壳2安装在机台1的外侧,利用卡扣13方便了使用,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且使用方便,不需要拆卸,提高实用率,通过卡扣13之间安装的橡胶条14,增加了密封性,避免了颗粒物与灰尘进入显示器3造成损害,增加了使用安全,通过透明塑料壳2顶端安装的合页转轴16与连接板17,将连接板17固定在机台1的顶端,利用合页转轴16可上下移动透明塑料壳2,不需要拆卸,就可以使用,增加了便捷性,通过透明塑料壳2前端安装的遮阳膜15,避免太阳直接照射机台1,避免机台1过热从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将麻绳带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连接扣板5一侧设置的卡孔10,形成一个项圈,利用卡孔10一侧设置的转杆11与卡齿12,将麻绳带6的两端固定住防止麻绳带6的脱落,增加稳定性,通过固定板9一侧贯穿开设的螺纹孔,将两组连接扣板5分别固定在机台1的顶端与底端,利用设置后的项圈方便了携带整个装置,将装置携带至身旁,避免遗落,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底座8一侧安装的镂空握把7,作为一个支点,方便将整个装置拿起,增加便利性;通过设置透明塑料壳2包裹在机台1的外侧,防止坚硬物体直接触碰机台1造成损害,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安全,保证使用寿命,通过透明塑料壳2的内侧安装的卡扣13将透明塑料壳2安装在机台1的外侧,利用卡扣13方便了使用,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且使用方便,不需要拆卸,提高实用率,通过卡扣13之间安装的橡胶条14,增加了密封性,避免了颗粒物与灰尘进入显示器3造成损害,增加了使用安全,通过透明塑料壳2顶端安装的合页转轴16与连接板17,将连接板17固定在机台1的顶端,利用合页转轴16可上下移动透明塑料壳2,不需要拆卸,就可以使用,增加了便捷性,通过透明塑料壳2前端安装的遮阳膜15,避免太阳直接照射机台1,避免机台1过热从而损坏,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