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7363发布日期:2021-02-23 15:2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尺寸不断扩大以及在游戏应用不可或缺的趋势,触控显示装置的最关键改变是显示模块的显示刷新率的不断提升。举例来说,手机的显示模块的显示刷新率将由120hz提升至180hz,甚至更高阶的240hz。对应地,触控模块的触控刷新率也被要求同步提高。
[0003]
就触控刷新率的原理来说,触控模块中主要是以驱动电极(tx)及接收电极(rx)之间的两相邻互电容(capacity mutual,cm)值来作为驱动速度考虑。更具体地,驱动每一次电极扫描的速度是由充放电速度决定,就触控模块来说即取决于rc值大小。rc值越小则充放电速度越快(即触控刷新率越高);rc值越大则充放电速度越慢(即触控刷新率越低)。以使用tx及rx交错及架桥设计的已知架构来说,两邻近tx与rx因为距离极度靠近,存在较大cm值,是以在触控刷新率较低且无法有效提升。
[0004]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感测层包含第一轴导电单元、第二轴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虚拟电极。第一轴导电单元实质上沿着第一轴向延伸。第二轴导电单元实质上沿着第二轴向延伸,并包含两导电电极以及导电跨桥。两导电电极分别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的相反两侧。导电跨桥跨越第一轴导电单元,并与两导电电极连接。虚拟电极包含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两导电电极中的一者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0007]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包含本体部以及延伸部。本体部与第一轴导电单元在第二轴向上排列,并与两导电电极中的前述者在第一轴向上排列。延伸部连接本体部,并延伸进入间隙中。
[0008]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呈长条状。
[0009]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具有端面。
[0010]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包含两本体部以及延伸部。两本体部分别位于两导电电极的相反两侧。延伸部连接本体部,并贯穿间隙。
[0011]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在第二轴向上排列于两导电电极之间。
[00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在第二轴向上排列于两导电电极之间。
[0013]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的数量为复数。这些虚拟电极沿着间隙排列。
[001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的数量为复数。这些虚拟电极由间隙的一边界排列至另一边界。
[001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以及前述触控感测层。触控感测层设置于基板上。
[0016]
综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感测层中,通过在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设置虚拟电极,并使虚拟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即可有效地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的互电容(capacity mutual,cm)值,进而调降rc值,从而有效地提升触控面板的触控刷新率。
[0017]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9]
图1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面剖示意图;
[0020]
图2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正视图;
[0021]
图3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22]
图4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23]
图5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24]
图6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25]
图7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0026]
【符号说明】
[0027]
100:触控面板
[0028]
110:基板
[0029]
111:触控区
[0030]
112:周边区
[0031]
120:遮蔽层
[0032]
130:光学匹配层
[0033]
140,240,340,440,540:触控感测层
[0034]
141:第一轴导电单元
[0035]
142:第二轴导电单元
[0036]
142a:导电电极
[0037]
142b:导电跨桥
[0038]
143:第一绝缘层
[0039]
144,244,344,444a,444b,544a,544b:虚拟电极
[0040]
144a,244a,344a:本体部
[0041]
144b,244b,344b:延伸部
[0042]
150:走线
[0043]
160:第二绝缘层
[0044]
170:保护层
[0045]
180:软性电路板
[0046]
244b1:端面
[0047]
a1:第一轴向
[0048]
a2:第二轴向
[0049]
b1,b2:边界
[0050]
e1,e2:端
[0051]
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53]
请参照图1,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面剖示意图。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0、遮蔽层 120、光学匹配层130以及多个走线150。基板110上定义有触控区111以及环绕触控区111的周边区112。遮蔽层120设置于基板110的周边区112内。光学匹配层130设置于基板110上,并覆盖遮蔽层120,以提供平整的上表面。走线150是设置于光学匹配层130上,并位于基板110的周边区112内。借此,由基板110的底面观看时,遮蔽层120可遮蔽走线150而不让观看者看到。
[0054]
请参照图1,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140的局部正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面板100还包含触控感测层140。触控感测层140设置于基板110上的光学匹配层130上,并包含多个第一轴导电单元 141、多个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第一绝缘层143以及多个虚拟电极144。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实质上沿着第一轴向a1延伸,并于触控区111内彼此分隔。第二轴导电单元142实质上沿着第二轴向a2延伸,并于触控区111内彼此分隔且跨越第一轴导电单元141。换言之,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为沿着第一轴向a1延伸的导电线路,且彼此间隔排列。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为沿着第二轴向 a2延伸的导电线路,且彼此间隔排列。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向a1与第二轴向a2分别为相互垂直的两轴向,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55]
另外,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由上方跨越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且第一绝缘层143至少在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交错处进行电性绝缘。由此可知,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利用第一绝缘层143相隔开以形成类似跨桥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 为ogs(one glass solution)型触控模块。
[0056]
具体来说,每一第二轴导电单元142包含多个导电电极142a以及多个导电跨桥142b。导电电极142a与导电跨桥142b是沿着第二轴向a2交替地相连。每一第二轴导电单元142是利用导电跨桥142b分别跨越第一轴导电单元141。第一绝缘层143是设置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跨桥142b之间,借以使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电性绝
缘。
[0057]
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00还包含第二绝缘层160(兼具第二光学匹配层之效,参后描述)、保护层170以及软性电路板180。第二绝缘层160覆盖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保护层170覆盖第二绝缘层160。软性电路板180连接位于周边区112的走线150,并经由走线150提取触控感测层140的触控信号。
[0058]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材料包含玻璃,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59]
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14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3中绘示有一个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一个第二轴导电单元 142的两导电电极142a与一个导电跨桥142b以及多个虚拟电极144。此两导电电极142a分别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的相反两侧。导电跨桥142b跨越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并与两导电电极142a连接。虚拟电极144包含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电极142a之间形成的间隙g中。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电极142a之间形成的间隙g,可以定义为导电电极142a靠近第一轴导电单元141的一端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共同挟挤形成的狭窄通道,且此狭窄通道连通导电电极142a的相反两侧。
[0060]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电极142a之间形成的间隙g具有两端e1、e2(于图中以虚线表示),且此两端e1、e2是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导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开始骤减之处,致使间隙g在两端e1、 e2之间的部位具有前述狭窄通道的外型。
[0061]
于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144包含本体部144a以及延伸部144b。本体部144a位于间隙g之外,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在第二轴向a2上排列,并与导电电极142a在第一轴向a1上排列。延伸部144b连接本体部144a,并延伸进入间隙g中。详细来看,延伸部144b在第二轴向a2上排列于两导电电极142a之间。由外观来看,本体部144a可视为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及第二轴导电单元142分离的岛状结构,而延伸部144b可视为由本体部144a延伸而出的半岛结构。
[0062]
通过前述结构配置,虚拟电极144位于间隙g中的延伸部144b即可有效地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互电容(capacitymutual,cm)值,进而降低rc值(影响触控刷新率),从而有效地提升触控面板 100的触控刷新率。除此之外,通过在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 142之间虚拟电极144的设置,还可有效改善触控面板100的视觉效果(例如消影蚀刻线)。
[0063]
于实际应用中,前述有关虚拟电极144的外型与结构,可应用至邻接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交错处的所有虚拟电极144 上。
[0064]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延伸部144b远离本体部144a的一端具有尖角,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65]
请参照图4,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24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4中绘示有一个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一个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的两导电电极142a与一个导电跨桥142b以及多个虚拟电极244,其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是相同或相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另外,虚拟电极244包含本体部244a以及延伸部244b。本体部244a位于间隙g之外,与第一轴导电单元 141在第二轴向a2上排列,并与导电电极142a在第一轴向a1上排列。延伸部244b连接本体部244a,并延伸进入间隙g中。
[0066]
需说明的是,相较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针对虚拟电极 144的外型进行修改。具体来说,延伸部244b远离本体部244a的一端具有端面244b1。换言之,延伸部244b远离本体部244a的一端具有一定的宽度,且延伸部244b呈长条状。借此,延伸部244b可更深入间隙g中,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cm值,进而调降 rc值。
[0067]
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34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5中绘示有一个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一个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的两导电电极142a与一个导电跨桥142b以及多个虚拟电极344,其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是相同或相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需说明的是,相较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针对虚拟电极144的外型进行修改。
[0068]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344包含两本体部344a以及延伸部344b。两本体部344a分别位于两导电电极142a的相反两侧。延伸部344b 连接本体部344a,并贯穿间隙g。借此,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电极 142a完全分隔于延伸部344b的相反两侧,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 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cm值,进而调降rc值。
[0069]
请参照图6,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44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6中绘示有一个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一个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的两导电电极142a与一个导电跨桥142b以及多个虚拟电极444a、444b,其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是相同或相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需说明的是,相较于图3 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针对虚拟电极144的外型进行修改。
[0070]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444a位于间隙g外,而虚拟电极 444b位于间隙g内。并且,位于间隙g内的虚拟电极444b在第二轴向a2上排列于两导电电极142a之间,且沿着间隙g排列。由外观来看,位于间隙g 外的虚拟电极444a可视为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及第二轴导电单元142分离的岛状结构,而位于间隙g内的虚拟电极444b可视为孤岛结构。
[0071]
请参照图7,其为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感测层54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7中绘示有一个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一个第二轴导电单元142的两导电电极142a与一个导电跨桥142b以及多个虚拟电极544a、544b,其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是相同或相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恕不赘述。需说明的是,相较于图3 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针对虚拟电极144的外型进行修改。
[0072]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544a位于间隙g外,而虚拟电极 544b位于间隙g内。并且,位于间隙g内的虚拟电极544b由间隙g的一边界b1排列至另一边界b2。换言之,在间隙g中,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导电电极142a是隔着两个虚拟电极544b。借此,即可进一步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141与第二轴导电单元142之间的cm值,进而调降rc值。
[0073]
由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感测层中,通过在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设置虚拟电极,并使虚拟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即可有效地降低第一轴导电单元与第二轴导电单元之间的 cm值,进而调降rc值,从而有效地提升触控面板的触控刷新率。
[007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