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2068发布日期:2021-04-20 21:5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将传感器集成在显示面板之中也是一种趋势,根据传感器在显示面板中的设置方式不同,显示面板分为外挂式、单玻璃触控式(one glass solution,ogs)、内嵌式(in

cell)和外嵌式(on

cell)等结构。ogs显示面板是将传感器与保护玻璃整合在一起再通过光学胶贴合在显示面板上,具有感应灵敏度高等优点,是目前的主流感应结构之一。
3.应用在显示面板中的传感器包括:光控传感器和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触是允许用户直接用手或物体,通过选择显示在图像显示器等的屏幕上的指令内容来输入用户的指令的输入设备,用户用手或物体直接与触摸屏接触时,触摸屏检测到触摸点并根据所选图标对应的指令来驱动显示装置,以实现特定的显示。光控传感器是通过检测入射光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检测位置,实现特定的显示。触控传感器用于实现短程控制,光控传感器用于实现远程控制。
4.现有技术中,将光控传感器和触控传感器同步集成在显示面板之中,可实现短程触控,远程光控的功能,弥补单一功能的触控或者光控的不足之处。但将光控传感器和触控传感器同步集成,容易产生触控和光控之间的信号串扰问题。
5.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感应面板及显示面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光控传感器和触控传感器同步集成,容易产生触控和光控之间的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将光控传感器和触控传感器同步集成,容易产生触控和光控之间的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
7.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基板,所述感应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以及防干扰区,所述防干扰区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和所述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之间。
8.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应区包括至少一个子感应区,所述子感应区包括一个光控感应区和多个触控感应区,所述多个触控感应区间隔分布于所述触控感应区周围,且所述防干扰区设置于所述光控感应区和所述多个触控感应区之间。
9.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子感应区包括一个光控感应区和四个触控感应区,所述四个触控感应区间隔分布于所述触控感应区周围,且所述防干扰区设置于所述光控感应区和所述四个触控感应区之间;所述四个触控感应区与所述光控感应区在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
10.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应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光控感应区的第一光控感应层、第二光控感应层以及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控感应层和所
述第二光控感应层之间。
11.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控感应层包括间隔排布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相互绝缘;所述第二光控感应层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对应设置的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均包括有源层和设置在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第一栅极一侧的源漏极金属层。
12.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应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感应区的第一触控感应层、第二触控感应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13.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控感应层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光控感应层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同层设置。
14.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接收电极,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垂直排布。
15.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应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控感应层远离所述第一光控感应层一侧的层间介质层、平坦化层、电极走线层、黑色矩阵层、粘结层以及盖板;其中,
16.所述电极走线层包括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于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走线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
17.所述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部的正上方。
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感应基板。
19.本申请通过设置感应基板包括感应区,感应区包括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以及防干扰区,防干扰区设置于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和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之间,分别在光控感应区内和触控感应区内实现感应,设置防干扰区减少光控感应区和触控感应区之间的交叉,从而避免光控感应区和触控感应区在感应过程中发生串扰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感应基板信噪比的技术效果;且光控感应区和触控感应区可独立或同时工作,提高感应基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基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基板的电路图;
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基板100,该感应基板100包括感应区101,感应区101包括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以及防干扰区104,防干扰区104设置于该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和该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之间。
29.本申请通过设置感应基板100包括感应区101,感应区101包括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以及防干扰区104,防干扰区104设置于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和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之间,分别在光控感应区102内和触控感应区103内实现感应,设置防干扰区104减少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之间的交叉,从而避免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在感应过程中发生串扰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感应基板100信噪比的技术效果;且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可独立或同时工作,提高感应基板100的适用性。
30.具体地:光控感应区102通过光线的强度来实现控制,触控感应区103通过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控来实现控制;通过设置上述两种方式,可实现短程触控,远程光控的目的,从而提高感应基板100的适用性。
31.应当理解的是:感应区101内设置的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感应区101包括至少一个子感应区1011,子感应区1011包括一个光控感应区102和多个触控感应区103,多个光控感应区102间隔分布于触控感应区103周围,且防干扰区104设置于光控感应区102和多个触控感应区103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提高触控感应区103的感应精度。
33.进一步地,为了在实现提高触控感应区103的感应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优选地,如图2所示,子感应区1011包括一个光控感应区102和四个触控感应区103,这是由于,触控的感应原理是:电压作用在子感应区1011的四个角落并且形成一固定电场,当手指触碰时,人体和感应基板100之间产生电容变化,可令电场引发电流,通过控制器测定,根据电流距四个角落比例的不同,即可计算出接触位置。通过上述设置,既可提高触控感应区103的感应精度,也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34.优选地,各触控感应区103的大小相同,且触控感应区103与光控感应区102在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不发生重叠。其中,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y方向。
35.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避免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在感应过程中发生串扰,进一步提高感应基板100的信噪比。
3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感应基板100包括位于光控感应区102的第一光控感应层210、第二光控感应层220以及第一绝缘层230,第一绝缘层230设置在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和第二光控感应层220之间。
37.第一绝缘层230用于对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和第二光控感应层220进行分层绝缘。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和第二光控感应层220位于同一层,本实施例采用分层的方式,将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和第二光控感应层220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两层,避免了现有金属桥接处导致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提高感应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38.进一步地,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包括间隔排布的第一栅极211和第二栅极212,第一栅极211和第二栅极212相互绝缘;第二光控感应层220包括分别与第一栅极211和第二栅极212对应设置的第一功能部221和第二功能部222。
3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感应基板100还包括位于触控感应区103的第一触控感应层240、第二触控感应层250以及第二绝缘层260,第二绝缘层260设置在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250之间。
40.同理,第二绝缘层260用于对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250进行分层绝缘。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250位于同一层,本实施例采用分层的方式,将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250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两层,避免了现有金属桥接处导致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提高感应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41.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感应基板100的厚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和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同层设置,第二光控感应层22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250同层设置,第一绝缘层230和第二绝缘层260同层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降低感应基板100厚度的技术效果,从而提高感应基板100的轻薄化。
4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感应层240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发射电极tx,第二触控感应层250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接收电极rx,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交叉排布。通过设置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交叉排布,可使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的交叉处形成寄生电容,利于实现触控。
4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功能部221和第二功能部222均包括:有源层223和设置在有源层223远离第一栅极211一侧的源漏极金属层224。其中,有源层223的材料为非晶硅(a

si:h)。
4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感应基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二光控感应层220远离第一光控感应层210一侧的层间介质层300、平坦化层400、电极走线层500、黑色矩阵层600、粘结层700以及盖板800;其中,
45.电极走线层500包括第一电极走线510和第二电极走线520,第一电极走线510通过第一过孔530电连接于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第二电极走线520通过第二过孔540电连接于源漏极金属层224;其中,第二电极走线520为读取线,用于读取源漏极金属层224上的电压/电流信号;
46.黑色矩阵层600设置于第一功能部221的正上方。
47.上述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功能部221正上方设置黑色矩阵层600可避免光线照射到第一功能部221上,从而避免光线对第一功能部221的影响,即:光线进队第二功能部222起作用,提高光控感应区102的感应精确性。
48.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粘结层700由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制成,在实现盖板800与平坦化层400、黑色矩阵层600粘结的同时,不影响感应基板100的光学性能。
4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感应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光控感应层210远离第二光控感应层220一侧的衬底900。
50.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4,第一栅极211和第一功能部221形成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t1,第二栅极212和第二功能部222形成感应薄膜晶体管t2,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t1和感应薄膜晶体管t2形成一光控传感器;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形成触控传感器。
51.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控感应层210可包括除了第一栅极211和第二栅极212之外的栅极,对应地,第二光控感应层220可包括除了第一功能部221和第二功能部222之外的功能部,只需满足栅极和功能部一一对应即可。即:光控传感器可为3t1c、4t1c、5t1c等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以2t1c为例进行介绍。
52.其中,第一功能部221和第二功能部222的源漏极金属层225包括源极和漏极;第一光控感应层210还包括第一栅极电极线gate和第一电压信号线svgg,第二光控感应层220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线svdd,第一电压信号线svgg与开关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生成存储电容cst;第一栅极电极线gate电连接于第一栅极212,用于为第一栅极212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第一电压信号线svgg和第二电压信号线svdd分别电连接于第二栅极213和第二功能部222的源漏极金属层225中的源极,第二功能部222的源漏极金属层225中的漏极电连接于第一功能部222的源漏极金属层225中的源极。
53.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感应基板10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控传感器时,相邻两光控传感器的距离为1mm~8mm。
5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电流/电压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基板100还包括第一积分器110和第二积分器120,第一积分器110一端电连接于接收电极rx,用于对接收电极rx上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采集,第二积分器120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极走线520,用于对第二电极走线520上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集。
55.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两个不同的积分器对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的信号进行采集,可避免使用同一积分器对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的信号进行采集,由于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的信号的量级不同,导致信号采集不准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感应基板100感应的精确性。
56.具体地,光控感应区102的工作原理为:感应薄膜晶体管t2的第一栅极212与源极分别接第一电压信号线svgg和第二电压信号线svdd,开关薄膜晶体管t1的第二栅极213接第一栅极电极线gate。当开关薄膜晶体管t1断开时,感应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电流使得存储电容cst存储电荷,光强越强,感应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电流越大,存储电容cst中存储的电荷量越多;当开关薄膜晶体管t1导通时,存储电容cst中的电荷流经第二电极走线520被读取,从而由第二积分器120对第二电极走线520上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集,从而实现光控。
57.进一步地,发射电极tx为沿第一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接收电极rx也为多个沿第二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58.优选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59.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发射电极tx之间的间隔为1mm~8mm,相邻两个接收电极rx之间的间隔也为1mm~8mm。
60.具体地,触控感应区103的工作原理为: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交叉的地方将会
形成耦合电容,也即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分别构成了耦合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耦合电筒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发射电极tx发出激励信号,接收电极rx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发发射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耦合电筒的电容值大小,由第一积分器110对电容值的变化量进行采集,根据电容值的变化量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从而实现触控。
6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感应基板100。
62.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迷你型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

led)显示面板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下面实施例中以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介绍:
63.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基板20和感应基板100,显示基板20包括第一基板21、与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
6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感应基板100设置在显示基板20外,制作简单,降低成本。
65.进一步地,为了在提高显示基板20和感应基板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显示基板20的显示性能,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20和感应基板100之间通过胶层30连接,胶层30由oca光学胶制成。
66.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感应基板100包括感应区101,感应区101包括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以及防干扰区104,防干扰区104设置于至少一个光控感应区102和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区103之间,分别在光控感应区102内和触控感应区103内实现感应,设置防干扰区104减少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之间的交叉,从而避免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在感应过程中发生串扰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感应基板100信噪比的技术效果;且光控感应区102和触控感应区103可独立或同时工作,提高感应基板100的适用性。
67.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的显示模式可以为:垂直配向型(va)、面内转换型(ips)、扭曲向列型(tn)或面内开关型(ffs)的任意一种。
68.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每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视作适用于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尽管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但可建议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化和更改。本申请意图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这些变化和更改,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