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48439发布日期:2022-07-30 06:2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与装备的进步,我国井工煤矿规模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万吨级(100-300万吨/年)发展到本世纪初的千万吨级(1000-3000万吨/年),开采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集约化开发布局,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高强度开采是集约化开采的重要方式,但带来的地表沉降快和变形大,进而损伤生态严重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赋存与生态环境容量分布不均衡,“神东”矿区为代表的西部晋陕蒙宁甘煤炭产量占全国的3/4,但该区域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高强度开采加剧了矿区及周边的沙漠化、荒漠化。以“两淮”矿区为代表的东部矿区保障了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但高强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造成矿业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煤矿地表下沉系数对于煤矿地表生态修复,建筑损伤影响巨大。但是相关技术中存在开采地表下沉系数难预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包括:
5.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开采高度;
6.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
7.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
8.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包括:
10.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所述直接顶的分类;
11.确定所述分类对应的目标系数;
12.基于所述目标系数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所述垮落带厚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还包括:
14.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15.基于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垮落带厚度确定裂隙带厚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包括:
17.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18.基于所述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包括:
20.将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输入至预先建立的下沉系数计算模型中,确定所述地表的下沉系数,其中,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包括下沉系数与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裂隙带厚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2.构建基于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其中,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中包括煤层开采空间、地表下沉空间、垮落带增加空间、裂隙带增加空间、弯曲下沉带增加空间之间的计算关系;
23.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确定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其中,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下沉系数、垮落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和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24.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和采集的开采煤矿过程中的数据集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和下沉系数。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和采集的数据集确定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包括:
26.基于所述数据集,采用多因素均匀拟合算法确定垮落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一系数、确定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二系数和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三系数;
27.基于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包括:
29.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高度;
30.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
31.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
32.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
3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
高度;基于单轴抗压强度和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基于开采高度和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能够方便地预测出下沉系数,从而为为地表生态修复,建筑物保护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3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流程示意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下沉系数计算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矿的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占有系数q1,q2和q3下沉系数的示意图;
4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4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47.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计算机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其中,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于预测地表的下沉系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50.步骤s101,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开采高度。
51.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钻孔待开采煤层,然后通过检查设备测量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高度,然后发送给电子设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获取到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高度。
52.步骤s102,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
53.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所述直接顶的分类;确定所述分类对应的目标系数;基于所述目标系数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所述垮落带厚度。在确定裂隙带厚度时,可以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基于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垮落带厚度确定裂隙带厚度。
54.步骤s103,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
55.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基于所述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
56.步骤s104,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
57.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输入至预先建立的下沉系数计算模型中,确定所述地表的下沉系数,其中,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包括下沉系数与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裂隙带厚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5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通过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高度;基于单轴抗压强度和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基于开采高度和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能够方便地预测出下沉系数,从而为为地表生态修复,建筑物保护提供基础。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60.步骤s1,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所述直接顶的分类。
61.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建立单轴抗压强度与直接顶的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建立时,可以是基于历史单轴抗压强度的数据进行统计来进行的分类,例如,单轴抗压强度大于40mpa为ⅰ类、单轴抗压强度在20~40mpa为ⅱ类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0mpa为ⅲ类。
62.步骤s2,确定所述分类对应的目标系数。
63.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存储各个分类与对应系数的对应关系,例如ⅰ类直接顶对应的系数c1、c2和c3分别为2.1、16和2.5;ⅱ类直接顶对应的系数为c1、c2和c3分别为4.7、19和2.2;ⅲ类直接顶对应的系数为c1、c2和c3分别为6.2、32和1.5。本技术实施例中,系数的值是根据长期的现场实测拟合获得的经验数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同得地区系数可能不同,上述经验数据是基于西部矿区拟合获得的。
64.步骤s3,基于所述目标系数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所述垮落带厚度。
65.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垮落带厚度公式计算垮落带厚度,参见公式(1):
[0066][0067]
其中,h1为垮落带厚度,m为开采高度,c1、c2和c3为目标系数。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计算公式也是基于基于西部矿区长期的现场实测拟合获得的。
[0068]
步骤s4,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0069]
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裂隙带高度公式确定裂隙带的高度,参见公式(2):
[0070][0071]
本技术实施例中,h为裂隙带的高度。该计算公式也是基于基于西部矿区长期的现场实测拟合获得的。
[0072]
步骤s5,基于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垮落带厚度确定裂隙带厚度。
[0073]
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公式(3)计算出裂隙带厚度,参见公式(3):
[0074]
h2=h-h1ꢀꢀꢀꢀꢀꢀꢀꢀꢀꢀꢀꢀꢀꢀꢀꢀꢀꢀꢀꢀꢀꢀꢀ
(3);
[0075]
其中,h1为垮落带厚度,h2为裂隙带厚度。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3“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77]
步骤s11,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0078]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裂隙带带厚度用h2表示。
[0079]
步骤s12,基于所述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
[0080]
本技术实施例中,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可以参见公式(4):
[0081]
h3=h
s-h
ꢀꢀꢀꢀꢀꢀꢀꢀꢀꢀꢀꢀꢀꢀꢀꢀꢀꢀꢀꢀꢀꢀ
(4);
[0082]
其中,h3为弯曲下沉带厚度,hs为埋深。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4“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84]
步骤s3,将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输入至预先建立的下沉系数计算模型中,确定所述地表的下沉系数,其中,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包括下沉系数与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裂隙带厚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0085]
承接上面的示例,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参加公式(5):
[0086][0087]
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即可以求得下沉系数。
[0088]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是基于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通过数据采集,进行多因素均匀拟合算法后确定的。
[0089]
在步骤s3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下沉系数计算模型的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下沉系数计算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0090]
步骤s41,构建基于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
[0091]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中包括煤层开采空间、地表下沉空间、垮落带增加空间、裂隙带增加空间、弯曲下沉带增加空间之间的计算关系。
[0092]
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参见公式(6):
[0093]vm
=v0+v1+v2+v3ꢀꢀꢀꢀꢀꢀꢀꢀꢀꢀꢀꢀꢀꢀꢀꢀ
(6);
[0094]
其中,vm是煤层开采空间,v0是地表下沉空间、v1是垮落带增加空间,v2是裂隙带增加空间,v3是弯曲下沉带增加空间。
[0095]
步骤s42,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确定采动空间守恒模型。
[0096]
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下沉系数、垮落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和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0097]
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参见公式(7):
[0098]
(1-q)m=q1h1+q2h2+q3h3ꢀꢀꢀꢀꢀꢀꢀꢀꢀ
(7);
[0099]
其中,m开采高度、h1垮落带厚度、h2裂隙带厚度、h3弯曲下沉带厚度和q下沉系数、q1,q2和q3分别是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空间占有系数。
[0100]
步骤s43,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和采集的开采煤矿过程中的数据集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
[0101]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和下沉系数。本技术通过采集集,进行多因素均匀拟合算法后确定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一系数、确定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二系数和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三系数。基于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
[0102]
本技术实施例在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在介绍本技术前,首先对基于煤矿的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布进行简单介绍,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煤矿的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开采工作面1;开采煤层2;垮落带3;裂隙带4;弯曲下沉带5;地表6;直接顶7。
[010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包括:
[0104]
步骤s501,构建基于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vm=v0+v1+v2+v3。
[0105]
其中,vm是煤层2开采空间,v0是地表5下沉空间、v1是垮落带3增加空间,v2是裂隙带4增加空间,v3是弯曲下沉带5增加空间。
[0106]
步骤s502,将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转化为平面二维模型,获得以采高为主的采动空间守恒模型(1-q)m=q1h1+q2h2+q3h3。
[0107]
其中,m工作面1采高、h1垮落带3厚度、h2裂隙带4厚度、h3弯曲下沉带5厚度和q下沉系数、q1,q2和q3分别是垮落带3、裂隙带4和弯曲下沉带5空间占有系数。
[0108]
步骤s503,收集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过程中的工作面1采高m、垮落带3厚度h1、裂隙带4厚度h2、弯曲下沉带5厚度h3和下沉系数q。
[0109]
步骤s504,根据采动空间守恒公式,采用多因素均匀拟合法分别求得垮落带3、裂隙带4和弯曲下沉带5空间占有系数q1,q2和q3,进而获得西部矿区下沉系数的计算公式
[0110]
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收集空间占有系数q1,q2和q3实测下沉系数进行拟合,进而求得空间占有系数q1,q2和q3拟合下沉系数,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占有系数q1,q2和q3下沉系数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通过收集实测下沉系数,从而拟合出下沉系数。
[0111]
步骤s505,对预测工作面1直接顶7进行取样,实测直接顶7的单轴抗压强度。
[0112]
步骤s506,根据直接顶7单轴抗压强度对直接顶7进行分类。
[0113]
其中,ⅰ类(单轴抗压强度大于40mpa)、ⅱ类(单轴抗压强度在20~40mpa)和ⅲ类(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0mpa);
[0114]
步骤s507,ⅰ类直接顶7c1,c2和c3分别为2.1、16和2.5;ⅱ类直接顶7c1,c2和c3分别为4.7、19和2.2;ⅲ类直接顶7c1,c2和c3分别为6.2、32和1.5。
[0115]
步骤s508,根据公式计算获得垮落带3厚度h1。
[0116]
步骤s509,根据西部矿区裂隙带4高度计算裂隙带4高度h,进而计算出裂隙带4厚度h2=h-h1。
[0117]
步骤s510,根据裂隙带4高度h进一步求出弯曲下沉带5厚度h3=h
s-h,hs为煤层2的埋深。
[0118]
步骤s511。根据西部矿区下沉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获得预测工作面1的地表6下沉系数q。
[011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设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能够准确的预测地表下沉系数,为地表生态修复,建筑物保护提供基础。
[0120]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该装置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
[012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600包括:
[0122]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待开采煤层的埋深、所述待开采煤层的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待开采煤层的开采高度;
[0123]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垮落带厚度和裂隙带厚度;
[0124]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弯曲下沉带厚度;
[0125]
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确定地表的下沉系数。
[0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602,包括:
[0127]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所述直接顶的分类;
[0128]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分类对应的目标系数;
[0129]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系数和所述开采高度,确定所述垮落带厚度。
[0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602,还包括:
[0131]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0132]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垮落带厚度确定裂隙带厚度。
[013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603包括:
[0134]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开采高度确定裂隙带高度;
[0135]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裂隙带高度和所述埋深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
[013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604包括:
[0137]
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开采高度、所述垮落带厚度、所述弯曲下沉带厚度和所述裂隙带厚度输入至预先建立的下沉系数计算模型中,确定所述地表的下沉系数,其中,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包括下沉系数与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裂隙带厚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01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装置600还包括:
[0139]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基于空间守恒的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其中,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中包括煤层开采空间、地表下沉空间、垮落带增加空间、裂隙带增加空间、弯曲下沉带增加空间之间的计算关系;
[0140]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分区耗散模型确定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其中,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下沉系数、垮落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和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0141]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和采集的开采煤矿过程中的数据集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其中,所述数据集包括开采高度、垮落带厚度、裂隙带厚度、弯曲下沉带厚度和下沉系数。
[0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包括:
[0143]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集,采用多因素均匀拟合算法确定垮落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一系数、确定裂隙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二系数和确定所述弯曲下沉带的待确定空间占有系数为第三系数;
[0144]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系数和所述采动空间守恒模型,确定所述下沉系数计算模型。
[0145]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146]
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中的步骤。
[014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700包括:一个处理器7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02、用户接口703、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704、存储器705。其中,通信总线702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屏,外部通信接口7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所述处理器701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的程序,以实现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地表下沉系数的预计方法中的步骤。
[0148]
以上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0149]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0150]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5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52]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0153]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54]
另外,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5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
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56]
或者,本技术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控制器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57]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