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31631发布日期:2022-10-18 18:2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为提供一种加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增加资料加密效率的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一些产品上,如扫描仪等,由于暂存记忆空间有限,故当档案扫描完毕时,会直接将档案传送出去。在档案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透过无线网络,或有线传输线的方式拦截档案。若是机密的文件遭他人拦截,将会造成使用者莫大的损失。3.请参阅图5,在习知的资料加密方法中,例如影像加密、图片加密、pdf档案加密等,是先将每一档案1’分割成数个封包11’,档案1’可为影像、图片、pdf档案等,再对每一封包11’进行加密后传输。如此能给予档案保密性,该被加密的档案若是遭人拦截,若是无法进行解密,别人也无法得知内容。如此能确保档案能进行安全的传输。4.然而,此种方法是对整体的档案进行加密,若是档案尺寸较大,或是档案数量较多的时候,封包11’的数量就会增加,因此,此种对每一封包11’加密方法会使得加密的时间过于冗长,导致整体的传输时间增加。在需要快速将机密的文件传输给另一设备端的情况下,此种方式显得不便。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密方法,得以提高对资料进行加密的效率并且不失档案保密性。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增加资料加密效率的加密方法。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加密方法,应用于一设备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藉由所述设备端之一处理单元确认一档案的尺寸是否小于一个最大传输单元,若所述档案的尺寸大于所述最大传输单元则进行步骤b,若所述档案的尺寸小于所述最大传输单元则进行步骤c;b.藉由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档案中的特定封包进行加密;及c.藉由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档案进行加密。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档案包括一档头,进行步骤b时是将所述档案的第一个封包进行加密。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步骤a之后及步骤b之前还具有一步骤e,所述步骤e系藉由所述处理单元检查所述档案是否具有可阅读性,若所述档案不具可阅读性则进行步骤b,若所述档案具有可阅读性则进行步骤c。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加密方法,应用于一设备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藉由所述设备端之一处理单元检查一档案是否具有可阅读性,若所述档案不具可阅读性则进行步骤b,若所述档案具有可阅读性则进行步骤c;b.藉由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档案中的特定封包进行加密;及c.藉由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档案进行加密。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档案包括一档头,进行步骤b时是将所述档案的第一个封包进行加密。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步骤a之前还具有一步骤e,所述步骤e系藉由所述处理单元确认所述档案的尺寸是否小于一个最大传输单元,若所述档案的尺寸大于一个所述最大传输单元则进行步骤a,若所述档案的尺寸小于一个所述最大传输单元则进行步骤c。13.如上所述,本发明加密方法藉由加密其中的一个封包,使得整体资料报间接得到加密,如此节省加密的时间,提高加密的效率及安全性。附图说明14.图1为本发明加密方法之流程图。15.图2为本发明加密方法对档案尺寸小于最大传输尺寸时加密之示意图。16.图3为本发明加密方法对第一个封包加密之示意图。17.图4为本发明加密方法对特定封包加密之示意图。18.图5为先前技术加密方法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19.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20.请参阅图1,本发明加密方法应用于两种相互联机的设备端中进行文件传输的加密方法。本发明加密方法系采用aes-256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不限于此。21.当其中一设备端将至少一档案1传输至另一设备端时,即发送设备端将所述档案1传输至接收设备端时,所述发送设备端具有一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暂存记忆空间及连接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的一资料发送单元,所述接收设备端具有一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及连接所述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的一资料接收单元,所述加密方法可储存于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与所述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并分别控制所述资料发送单元与所述资料接收单元进行资料发送与资料接收,所述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进行档案定义,所述档案定义为发送设备端中的系统设定。所述档案定义可包括但不限于:档案1是否具可阅读性以及设定对档案1中的特定封包11进行加密。此处会先将档案1定义为具可阅读性或不具可阅读性。22.扫描时,是依据最大传输单元2的尺寸对同一纸张进行分段的扫描,当所扫描的区域满足最大传输单元2的尺寸时,即形成一个封包11。该封包11会先移至暂存记忆空间中暂存。并持续对纸张上剩余的区域进行扫描以持续形成封包11并移送至暂存记忆空间中。23.设定对特定封包11进行加密为设定只对第n个封包11进行加密。并传送一加密信息至所述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中,加密信息中包括有对第几个封包11加密的讯息,以供所述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能对特定封包11进行解密。24.由于进行扫描时,是将同一类型的至少一档案1进行扫描,故档案定义为对扫描中的所有档案1所进行的预先定义。25.可阅读性的档案1是指储存于发送设备端的资料或储存于接收设备端的资料,如:明码,具体地,通常属于具有描述性质的资料,如:用户的个人信息、影像扫描参数、设备端的私密信息或电子邮件等。不可阅读性的档案1是暗码或乱码类型的资料,具体地,包括但不限定如: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jpeg)或可携式文件格式(portabledocumentformat,pdf)等。26.步骤s102: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启动加密功能。27.步骤s103: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确认档案1的尺寸是否小于最大传输单元2。此处为将档案1尺寸的信息与最大传输单元2的尺寸信息进行比对,以2判断档案2的尺寸是否小于最大传输单元2。请参阅第二图,若档案1的尺寸小于最大传输单元2时,进行步骤s1031。由于所述档案1的尺寸小于最大传输单元2,故直接加密的时间短,对于整体的加密效率影响低。若是档案1的尺寸大于最大传输单元2,则进行步骤s104。28.续参阅图1,步骤s1031: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加密档案1,之后执行步骤s105。29.步骤s104: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检查档案1是否具有可阅读性。此处为依照步骤s101中的档案定义以进行检查判断。若档案1具有可阅读性时,则进行步骤s1031,若档案1不具可阅读性时,则进行步骤s106。30.由于可阅读性的档案1不具备保密的功能,若是有人从中窃取片段资料,仍可得知其中的讯息,故需要将档案1整体进行加密。31.步骤s105:藉由所述资料发送单元将被加密的档案1传输至所述接收设备端,此时,所述被加密的档案1是指档案1的尺寸小于一个最大传输单元2者,或是,档案1具可阅读性者,之后进行步骤s108。32.步骤s106: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对暂存记忆空间中的特定封包进行加密。请参阅图3,特定封包为档案1进行扫描后的第一个封包11。或是,请参阅图4,特定封包为档案1进行扫描后的至少一封包11中的其中一个封包11。进行步骤s1071。33.续参阅图3,当档案1的型式为具有文件头111及资料112组成的档案型式,包括但不限定如: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jpeg)或可携式文件格式(portabledocumentformat,pdf)等时,档头111的大小为固定的尺寸,且小于一个最大传输单元2。文件头111中具有影像的长、宽等信息。当档头111被加密后,档案1中的资料即形成乱码的型式,进而无法被阅读,达到对整体档案1进行加密的功效。而档头111存在于档案1的最前端,即会存在于档案1的第一个封包11中。故仅需对第一个封包11进行加密,即可达到对整体档案1加密的功效。34.续参阅图1,步骤s1071:资料发送单元将每一封包11传送至资料接收单元。35.由于所述不可阅读性的档案1内的资料112具有连续性,需要有所有的资料112连同文件头111组成挡案1后,才能应用所述档案1,故仅需对分段后的其中一个封包11进行加密后,即可达到等同于对档案1整体进行加密的功效。36.步骤s108:藉由所述发送设备端处理单元产生一传输完成指令码,并藉由所述资料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传输完成指令码至所述收设备端。37.步骤s109:藉由所述接收设备端处理单元产生一询问指令码,并藉由所述资料接收单元发送所述询问指令码,询问发送设备端是否还有待传送的档案1。若是还有待传送的档案1,则返回步骤s103,若是没有待传送的档案1,则进行步骤s110。38.步骤s110:结束档案加密与档案传送。39.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相互连接的设备端可以是一种扫描装置与一种电子装置,所述扫描装置为发送设备端,所述电子装置为接收设备端,扫描装置扫描文件后产生影像,所述影像为档案1,所述扫描装置的处理单元为发送处理单元,所述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为接收处理单元,所述扫描装置的处理单元可储存本发明加密方法,藉此,所述扫描装置的处理单元能将影像依据本发明的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并传输给所述电子装置。40.当本发明加密方法运用在一扫描速度为60ipm的低阶网络扫描仪上时,对具有六十张扫描影像时,分别扫描其影像质量高、中、低三种模式,档案1总尺寸分别为548mb、325mb、172mb,若是以每0.5mb进行一次加密,若采用习知对档案1整体加密的方法时,高画质需加密1096次,中画质需加密650次,低画质需加密344次,非常的耗时。若采用本发明加密方法时,仅需对每一扫描图像文件案1的其中部分资料进行加密一次即可完成,因此无论画质质量高、中、低,皆仅需加密60次,能大幅减少加密的次数,从而降低加密时间。习知加密方法中,高画质所进行的1096次加密,需约361秒。本发明加密方法中,高画质所进行的60次加密,仅需约20秒即可完成加密。如此能减少加密的时间。提高加密及文件传输的效率。41.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与打印机或其他可输出资料及图像的设备等组合上,由电子设备应用本发明对档案进行加密后,传输至打印机或其他可输出资料及图像的设备中,再由打印机或其他可输出资料及图像的设备将该档案进行解密并打印。42.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电子设备间的资料传输,由一电子设备应用本发明对档案进行加密后,再传输至接收端电子设备,接收端电子设备将该档案进行解密并进行后续处理,例如:储存、显示等。43.承上所述,本发明加密方法藉由加密档案1中的其中一个封包11,使得档案1达到加密的效果,藉此节省加密的时间,进而提高加密的效率。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