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1104发布日期:2021-07-27 15: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总体所发布模型;

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所发布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体所建立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

所述总体所基于所述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判断所述模型是否达到预设成熟度;

所述总体所在所述模型达到所述预设成熟度时,依托标准化数据接口发布所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通过在线方式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管理所述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是否满足预设需求;

若所述模型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接受所述模型;

若所述模型不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向所述总体所反馈并记录反馈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转换方式:数据类型转换、模型几何转换、模型类型转换及模型属性信息转换;其中,

所述数据类型转换包括:同构数据类型转换和/或异构数据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转换后的模型是否得到完全转换;

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得到完全转换时,判断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是否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以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时,将所述转换后的模型作为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管理内容:审签流程管理、模型接收计划管理、模型转换管理、模型版本管理、模型维护管理、技术协调及沟通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9.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发布模块、模型接收模块、模型转换模块及模型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模型发布模块,用于总体所发布模型;

所述模型接收模块,用于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模型转换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所述模型管理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还包括:状态分析展示模块和设计模块;其中,

所述状态分析展示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所述设计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总体所发布模型;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模型;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总装厂按工程管理转换好的模型;本发明可建立跨组织、跨地域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制业务模式,以模型载体作为传递媒介,变革厂所协同设计方式;同时,突破协同研制所需平台和工具软件不统一的壁垒,确保模型数据上下游的一致性,使得厂所之间的模型、数据能够共享、交流,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优化循环,有效促进厂所协同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雷洪涛;蔡乾亚;单小芬;徐忆宁;刘永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