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54757发布日期:2022-10-28 21:5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可视化界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2.数据可视化已成为各类数据分析应用中的必备工具,以其直观易懂、快速挖掘潜在信息的优势成为各领域中的普惠技术。数据可视化屏幕更是凭借其直观易感、超强视觉冲击的特点被各行业广泛使用。现今数据可视化屏幕的界面搭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前端通用框架来进行搭建;二是借助可拖拽式图形化界面编辑器来搭建。基于任一构建方案搭建完成的界面应用的更新流程基本一致,均是根据业务需求变更,使用代码或编辑器二次开发,开发完成后重新部署发布。
3.针对数据可视化界面,如何合理构建和管理数据可视化界面成为了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效率。
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接收业务数据后,根据该业务数据构建数据可视化界面,其中,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用于显示多个场景,每个场景包括不同的地理空间数据,该每个场景中包括多类元素,每类元素用于在该地理空间数据上展示该业务数据。根据用户发出的语音或手势动作获取操作指令后,根据该操作指令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
6.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扩展了上传交互指令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效率。
7.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将该用户发出的语音转换成文本,根据该转换后的文本获取该操作指令。
8.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存储的手势动作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该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对应的该操作指令。
9.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该操作指令修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该场景与该各类元素的包含关系、该元素在该场景中的显示位置、该元素在该场景中的显示顺序。
10.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该操作指令,修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配置文本框中用于表示该业务逻辑的配置语句,或拓扑编辑器中用于表示该业务逻辑的拓扑图;根据该修改后的配置语句或该拓扑图,更新该业务逻辑;根据该更新后的业务逻辑,更新该数据可视化界面。
11.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该业务数据生成至少一个三维元素;基于该生成的三维元素,构建该数据可视化界面。
12.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的,该系统包括交互模块和处理模块。该交互模块,用于接收业务数据;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业务数据构建数据可视化界面,其中,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用于显示多个场景,每个场景包括不同的地理空间数据,该每个场景中包括多类元素,每类元素用于在该地理空间数据上展示该业务数据;根据用户发出的语音或手势动作获取操作指令;根据该操作指令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
13.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用于,将该用户发出的语音转换成文本,根据该转换后的文本获取该操作指令。
14.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手势动作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该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对应的该操作指令。
15.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操作指令修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该场景与该各类元素的包含关系、该元素在该场景中的显示位置、该元素在该场景中的显示顺序。
16.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操作指令,修改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配置文本框中用于表示该业务逻辑的配置语句,或拓扑编辑器中用于表示该业务逻辑的拓扑图;根据该修改后的配置语句或该拓扑图,更新该业务逻辑;根据该更新后的业务逻辑,更新该数据可视化界面。
17.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业务数据生成至少一个三维元素;基于该生成的三维元素,构建该数据可视化界面。
18.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集群,该集群包括至少一个计算设备,每个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得该计算设备集群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19.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设备集群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集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20.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由计算设备集群执行时,该计算设备集群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2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置文本框的界面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拖拽编辑器的界面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计算设备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计算设备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三维数据可视化界面是在传统二维数据可视化界面的基础上引入针对三维数据的图形绘制技术,提供了更全面、更立体的全时空维度的信息感知和联想,并可以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诉求。随着业务场景和诉求越来越复杂多样,三维可视化界面也逐渐向多场景、多粒度、重度联动交互发展。
34.目前对界面应用的更新流程基本是根据业务需求变更,使用代码或编辑器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完成后重新部署发布。而面对多场景、多粒度、重度联动交互的发展方向,二次开发的需求对接与开发迭代流程则略显冗长,成本较高,同时也降低了三维数据可视化界面的实用性。
35.此外,对于三维可视化界面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的业务需求变更并不会涉及到模块的重新开发,仅涉及到场景的切换、特性的排列组合等业务逻辑的调整。
3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方法,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向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发出指令,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前述指令做出响应。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编辑配置文本框或使用拓扑编辑器进行二次开发。
37.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和200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和200均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其中,所述数据可视化界面可以是三维界面。可选的,也可以是二维界面。
38.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手势或交互界面等方式输入交互指令,以实现场景切换或元素增删等功能。具体地,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可以基于语音识别系统对用户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识别,并基于识别出的交互指令管理数据可视化界面。此外,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还可以基于手势识别系统对用户输入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并基于识别出的交互指令管理数据可视化界面。
39.可选的,对音频数据或手势动作进行识别的操作也可以由第三方设备或软件执行。也即,在用户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之间还存在第三方设备或软件。第三方设备或软件在接收用户输入的音频数据或手势动作之后,对用户输入的音频数据或手势动作进行识别。进一步地,将识别得到的结果发送给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
40.管理员可以通过修改底层代码对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开发和设计,也可以通过编辑配置文本框或拓扑编辑器的方式对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二次开发。具体地,二次开发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场景与组件的包含关系、组件与元素的包含关系等进行调整等。
4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和管理员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即,该使用者既有开
发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需求,又有使用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需求。在这一类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接收到的语音或手势动作中包含的操作指令对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具体地,包括对场景或元素进行切换等操作,和进行业务逻辑的修改等操作。
42.此外,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还与服务器相连。具体地,服务器用于向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传输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执行的就是对接收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的操作。其中,服务器可以是下述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
43.接下来对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进行介绍。
44.如图2所示,根据接收到的地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交互数据,可以对数据可视化界面进行管理。具体地,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包括数据接收、数据识别和数据响应三部分。其中,数据接收部分包括步骤s100和s102。
45.s100: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接收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
46.数据可视化界面实现的是将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上进行可视化的操作。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可以由服务器发送至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具体地,接收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可以被存储至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中的存储单元。
47.其中,地理空间数据指示的是地理信息数据和空间中的基础设施的相关数据。例如,山脉的位置和高度、楼宇的位置和高度以及道路的布局位置等。对于这类数据而言,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不需要时刻进行接收或更新。通常而言,只需要在这类数据产生变化时,由服务器将更新后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即可。
48.此外,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在不断地接收业务数据。其中,业务数据指示的是被执行可视化操作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对于交通类数据可视化界面而言,道路上的私家车流量、私家车的速度和公交车的流量等一类实时变化的数据属于业务数据。
49.因此,s100与后续的s102至s112的执行时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也即,s100可以先于s102至s112中的步骤被执行,也可以后于s102至s112中的步骤被执行。可选的,s100还可以与s102至s112中的步骤同时被执行。
50.s102: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接收交互数据。
51.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可以根据用户发出的交互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交互数据可以是下述数据中的一种:音频数据、手势动作数据和触控指令。而所述操作可以是对场景或元素进行切换。可选的,也可以是对业务逻辑进行修改。关于所述操作的执行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
52.如前所述,用户发出的交互数据可以被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直接接收。可选的,也可以经第三方设备或软件处理后被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接收。下文将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直接接收为例进行介绍。
53.具体地,根据采集到的用户发出的声音,音频采集设备可以获得音频数据。利用手势跟踪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手部动作,从而获得手势动作数据。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指或鼠标点击交互界面的方式,输入其触控指令,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54.在s102中接收了交互数据之后,需要对交互数据进行识别,从而获得交互指令。具
体地,数据识别部分为步骤s104。
55.s104: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从交互数据中识别交互指令。
56.在s102中接收到用户发出的交互数据后,需要从交互数据中识别出用户的交互指令。进一步地,根据该交互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57.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后,可以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文字。进一步地,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通过识别转换后的文字,可以得到交互指令。例如,通过识别文字中的关键词,可以得到交互指令。其中,如何将音频数据转换为文字,以及如何从文字中得到交互指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58.在接收到手势动作数据后,可以根据该手势动作数据识别得到用户的手势指令。通过对所述用户的手势指令和存储的手势指令库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用户的手势动作对应的指令。具体地,手势指令库中存有预设的各类手势指令。因此,根据存储的各手势指令与交互指令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所述手势指令对应的交互指令。其中,手势指令与交互指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进行设置。如何根据手势动作数据识别得到手势指令,以及如何对比用户的手势指令和存储的手势指令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59.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触控指令后,根据交互界面中被触控的区域或按键预设的交互逻辑,可以确定用户的交互指令。例如,当用户点击交互界面中“场景一”按钮时,即可以是发出一个切换至显示“场景一”的指令。
60.在s104中获得了交互指令后,可以根据所述交互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地,数据响应部分为步骤s106至s112。
61.在对数据响应部分进行介绍之前,在此对本技术所涉的界面、场景、组件、元素,以及业务逻辑的概念进行介绍。
62.如前所述,数据可视化屏幕因其展示数据较为直观广受欢迎。也即,数据可视化屏幕的展示界面直观地展示了各类数据。其中,数据可视化界面用于显示多个场景。进一步地,每个场景包括不同的地理空间数据。也即,当界面中呈现的地理空间数据不同时,场景也就变化了。其中,每个场景中包含多个组件,每个组件包含同一类的元素。而每类元素用于在地理空间数据上展示s100中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63.图3示出了一种交通类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示意图。图3中整个画面的边框所围成的区域即数据可视化界面。在该数据可视化界面中,可以显示多个场景。例如,图3中显示的是深圳市梅林区域这一场景。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可视化界面显示的其他场景可以是深圳市的场景,也可以是其他城市的场景。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发出“进入深圳市梅林区域”这类的指令从其他场景进入到如图3所示的场景中。
64.如前所述,每一场景中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具体地,图3中各道路的名称(“梅丽路”和“彩田路”等)、道路的布局以及楼宇的布局等均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得到的。而图3中各路口的车流量大小(带圆圈的数据)、在途车辆的数量和平均车流密度等是基于业务数据获得的。
65.需要说明的是,界面中基于业务数据进行显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显示。例如,“新彩隧道”一端的车流量大小“171”是由隧道口的监控器等设备采集获得的,并经服务器上传至该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最终呈现为图3中的结果。另一种则是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到的。例如,图3中各道路中的车流河宽
度就是基于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后获得的。具体的,可以看到根据车流量大小的不同,从“新彩隧道”到“彩田路”这一段道路上显示的车流河的宽度是由宽变窄的。也即,车流河的宽度是基于车流量这一数据加工而来。其中,车流河指示的是道路上的车流量情况。
66.如前所述,每类元素用于在地理空间数据上展示s100中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可选的,每类元素还用于展示地理空间数据。其中,元素是界面中用于显示的最小单元。例如,在图3中,每一个带有圆圈的数字和每条道路的名称(“梅丽路”、“彩田路”等)等均是一个元素。
67.每一组件则是场景中属于同一类元素的集合。例如,场景中所有用于显示道路名称的元素的集合为一个组件。也即,“梅丽路”、“梅华路”和“梅林路”等至少7个元素构成了一个道路名称组件。又例如,界面左侧的在途车数组件中包括汽车图标、“在途车数”字样以及表示在途车数的业务数据“2022”等元素。
68.接下来再对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300的业务逻辑进行介绍。业务逻辑指示的是各场景与各类型元素的包含关系、各元素在各场景中的显示位置、各元素在各场景中的显示顺序。具体地,指示的是场景与组件的包含关系、组件与元素的包含关系、场景与场景之间的显示顺序、组件与组件之间的显示顺序以及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显示顺序等。其中,后面三者所涉的显示顺序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
69.以场景与组件之间的包含关系为例。图3所示的深圳市梅林区域这一场景中包括了前述的道路名称组件、前述的在途车数组件以及车流量组件等。基于接收到的交互数据,可以对上述场景与组件的包含关系进行修改。例如,根据交互指令删去车流量组件后,该场景将不再显示各路口的车流量数据。
70.需要说明的是,删除一个组件,也可以认为是删除了该组件所包含的全部元素。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发出删除某一场景中部分元素的指令对业务逻辑进行修改。具体的修改方法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
71.s106: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根据交互指令加载组件。
72.根据s104中识别出的交互指令,可以对组件进行加载。
73.具体地,根据交互指令可以确定需要切换的场景或需要改变的组件状态等。
74.例如,当交互指令指示的是场景切换时,需要确定所述切换后的场景中包括的组件信息。其中,组件信息和元素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的存储单元中。在确定需要的组件信息后,这些信息将被读取。下文以组件信息为例进行介绍。
75.例如,当交互指令指示的是从当前展示的a区域切换到b区域时。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需要加载的组件包括下述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础设施组件和流量模拟组件。其中,基础设施组件可以包括下述元素中的至少一种:该区域包含的楼宇的三维模型和该区域中各车道的信息等。流量模拟组件可以包括下述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各类汽车的模型、行人模型和流量统计数据等。
7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一个组件被加载时,该组件所包括的所有元素也将被加载。
7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需要根据交互指令删除部分组件。具体地,根据交互指令确定了需要的组件信息后,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可以通过对比当前画面中的组件和进入下一场景所需要的组件,可以确定需要删除和保留的组件。也即,下一场景中所
需要的组件若已经存在当前画面中,不对该组件进行操作。也即,保留该组件。
78.相反,若当前场景的组件不是下一场景中所需要的组件,则删除该组件。此处提及的删除指示的并非是将该组件在组件库中删除,而是删除其用于显示的数据。其中,组件库中存有全部组件信息。
79.组件状态的动态变化包括组件的移动或光影效果的改变等,下文以组件的移动为例进行介绍。
80.当交互指令指示的是组件的移动时,需要确定需要移动的组件。其中,组件的移动可以是组件的平移、上升、下降、放大、缩小或旋转等。具体地,根据交互指令确定组件的移动方式。而组件移动后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也可以根据交互指令确定。例如,当场景中包含a、b、c三个区域时,交互指令若为“抬升a区域”,则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将a区域包含的全部组件的坐标进行变换,执行相应的移动操作以响应交互指令。
8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互指令指示的也可以是元素的移动。具体的加载方法如组件移动的加载方法一致,不再赘述。
8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删除的操作和前述的加载操作并无固定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组件删除的操作,也可以后执行组件删除的操作。可选的,组件删除的操作也可以和组件加载的操作同时进行。
83.s108: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管理组件中的元素。
84.在s106根据交互指令加载了组件后,可以获得切换后的场景所包含的所有组件。进一步地,需要对各组件内的元素进行管理。其中,所述管理包括下述操作中的至少一个:元素的选择、元素的放置和元素的显示顺序等。
85.如前所述,根据交互指令可以确定需要加载的组件信息。也即,对各组件中的元素进行选择。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交互指令也可以确定各组件中需要加载的元素信息。例如,当交互指令指示的内容中包括对车流量的显示时,前述流量模拟组件将可能需要被加载,而其中的各类汽车的模型和流量统计数据这两个元素也需要被加载。而在这一指令下,流量模拟组件中的行人模型这一元素可以不被加载。
86.元素的放置指示的是各元素在组件内部放置的相对位置。具体地,各元素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放置规则进行放置。例如,流量模拟组件中包含的流量统计数据元素可以放置在被统计道路中点的正上方。其中,放置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87.元素的显示顺序指示的是各元素显示的先后顺序。具体地,各元素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显示顺序进行显示。例如,流量模拟组件中各元素的显示顺序可以是各类汽车的模型和行人模型同时显示,在0.5秒之后流量统计数据也将被显示。其中,显示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88.s110: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根据业务数据绘制元素。
89.根据s100中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和在s108中确定的需要加载的元素,可以对各组件中的元素进行绘制。
90.在s108中确定的需要加载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随业务数据变化的静态元素;一类是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元素。
91.对于静态元素,可以直接在组件库中获取。进一步地,获取的静态元素即绘制后元素。例如,当需要获取基础设施元素时,根据s108中确定的需要加载的元素,获取其中的基
础设施元素。
92.对于动态元素,首先需要从组件库中获取。进一步地,根据业务数据绘制该元素。具体地,可以将业务数据直接与该元素结合完成元素的绘制。可选的,也可以根据预设的绘制规则对元素进行绘制。例如,在获取流量模拟组件中的流量统计数据元素后,可以根据业务数据计算流量值,并将该流量值填入该元素中,即可完成该元素的绘制。
93.如前所述,动态元素中的数值或状态量受业务数据影响。而业务数据是以固定周期或实时更新的,因此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动态元素进行更新。具体地,包括对动态元素的绘制和渲染。其中,渲染的操作将在s112中进行介绍。
94.s112: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渲染并输出组件中的元素。
95.在s110中完成了对各元素的绘制之后,在输出各元素之前,需要对各元素进行渲染的操作。
96.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组件中各元素的显示存在一定的顺序。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组件中各元素的渲染可以按照各元素的显示顺序进行。
97.在完成各元素的渲染后,可以将渲染结果进行输出。至此,依据上述方法,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获得了至少一个元素用于构建数据可视化界面。如前所述,该方法可以应用与二维或三维场景。也即,所述获得的元素中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三维元素。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获得的至少一个三维元素,可以构建数据可视化三维界面。
98.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在传统的触控交互的基础上,加入了语音交互和手势交互两种方式。这提供了新型的数据可视化界面的交互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效率。
99.接下来对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进行介绍。
100.管理员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对业务逻辑进行调整。其中,如前所述,业务逻辑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各场景与所述各类型元素的包含关系、各元素在各场景中的显示位置、各元素在各场景中的显示顺序。
10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利用可编辑文本框或拓扑编辑器中的至少一种,提高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的管理效率。
102.图4示出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包括s200和s202。
103.s200: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接收配置数据。
104.管理员可以通过下述至少一种方法向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上传配置数据:编辑配置文本框和拓扑编辑器。
105.图5示出了一种配置文本框的界面。如图5所示,该界面包括配置文本区域400、滑动控件402、取消按钮404和保存按钮406。管理员在文本区域400内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后,通过点击保存按钮406可以实现配置数据的上传。可选的,也可以通过点击取消按钮404选择不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
10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文本区域内包括当前业务逻辑对应的配置文本。配置文本中常见的字段可以包括名称、编号和成员。可选的,还可以包括顺序。
107.如图5所示,“名称”字段可以是数据可视化界面的名称,如“xxx界面”等。可以是各场景的名称,如“场景1”等。也可以是各组件的名称,如“组件1”和“组件2”等。需要说明的
是,“名称”字段中的最小单元是元素,也即,“元素1”和“元素2”等。
[0108]“编号”字段指示的是各个单元(例如场景、组件和元素等)的编号,为了更方便的对各个单元进行区分,各单元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0109]“成员”字段指示的是各个单元(例如场景、组件和元素等)所包含的内容。其中,包含的关系可以利用括号(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进行表示。如图5所示,“xxx界面”中包含的场景至少有“场景1”,而“场景1”中包含的组件至少有“组件1”和“组件2”。进一步地,各组件(如“组件1”和“组件2”)中还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元素。例如,“组件1”中包含的元素至少有“元素1”和“元素2”。
[0110]“顺序”字段指示的是各单元在同类单元之间的显示顺序。具体地,当“顺序”字段为“是”时,可以认为该单元需要遵循一定的显示顺序。例如,“场景1”包含的组件中,“组件2”的顺序后于“组件1”,且“组件2”的“顺序”字段为“是”。也即,显示“组件2”之前需要先显示“组件1”,而不能在不显示“组件1”的情况下。直接显示“组件2”。又例如,当“组件2”的“顺序”字段为“否”时,用户可以通过指令使得“组件2”在“场景1”中先于“组件1”被显示。
[0111]
又例如,假设在图3中的道路名称组件中各道路名称的出现是同时的。在接收交互指令后,可以根据该交互指令将各道路名称的出现顺序设置为从界面的左侧到右侧依次出现。也即,先出现“梅丽路”这一元素,接着出现“梅华路”这一名称,以此类推。
[0112]
因此,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进一步地,还可以对各单元(场景、组件、元素)执行增加或者删除的操作。例如,可以将图5中编号为“006”的“元素2”从“组件1”中删去。
[0113]
可选的,还可以调整各单元在同类单元之间的显示顺序。例如,在图5中,可以将“组件1”中的“元素1”和“元素2”的先后顺序进行交换,使得在组件1中,“元素2”可以先于“元素1”被显示。
[0114]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类单元之间也可以互相包含。例如,组件的成员中可以包含其他组件。例如,当“组件1”的“成员”中包括“组件3”时,指示的是“组件3”可以跟随着“组件1”同时出现。其中,“组件3”的功能可以是对“组件1”进行注释或突出强调等。
[0115]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语音控制或手势控制的方法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具体的如何根据音频数据或手势动作数据修改配置文本的方法可以参考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不再赘述。
[0116]
图6示出了一种拓扑编辑器的界面。如图6所示,该界面包括配置区域500、滑动控件502、取消按钮504和保存按钮506。管理员在配置区域500内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后,通过点击保存按钮506可以实现配置数据的上传。可选的,也可以通过点击取消按钮504选择不对配置文本进行修改。
[0117]
如图6所示,配置区域500展示了各单元之间的包含关系。例如,“xxx界面”中至少包含“场景1”、“场景2”和“场景3”。其中,各场景至少包含两个组件。例如,“场景1”中至少包含“组件1”和“组件2”。进一步地,“组件1”又至少包含“元素1”和“元素2”。
[0118]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点击或将光标移至各单元,可以查看各单元的配置信息。其中,各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以浮窗的形式呈现在图6所示的界面中(未在图6中示出)。可选的,各单元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显示在区别于图6所示的界面中。在这一类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员可以对各单元的配置信息进行修改。例如,可以将“组件2”的配置信息中
的“顺序”字段从“是”修改为“否”。
[0119]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员可以通过移动各个单元模型实现业务逻辑的调整。例如,管理员可以将“场景2”中的“组件3”拖动至“场景1”中。从而使得“场景1”中至少包含三个组件,而“场景2”中不再包含“组件3”。其中,移动各单元模型的方式可以是手指通过触摸屏来移动,也可以是利用鼠标等外设进行移动。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012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修改各单元配置信息和移动单元模型调整业务逻辑的操作也可以用语音或手势进行控制。具体的如何根据音频数据或手势动作数据修改配置文本的方法可以参考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不再赘述。
[0121]
s202: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根据配置数据调整业务逻辑。
[0122]
在s200中接收到配置数据后,根据配置数据对业务逻辑进行调整。具体地,通过对比接收到的配置数据和现有的配置数据,确定需要调整的业务逻辑部分。
[01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业务逻辑的调整不影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的运行。也即,业务逻辑的调整可以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
[0124]
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提供了快捷的配置方案,在不对底层代码进行修改的情况下,使得管理员可以利用可编辑配置文本框和拓扑编辑器对场景切换、各单元之间的包含关系等进行调整,使得业务逻辑更切合不同的业务场景,有效地扩展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的应用范围。
[0125]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如图7所示,包括:
[0126]
交互模块302,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中,用于在s100中接收业务数据。而s102中的交互数据也是由交互模块302接收。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中,交互模块302用于在s200中接收配置数据。
[0127]
存储模块304,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中,用于存储s106中使用的组件库。可选的,存储模块304用于存储在s104中使用的手势指令库,还用于存储手势指令库中个手势指令与交互指令的对应关系。
[0128]
处理模块306,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中,用于在s104中从交互数据中识别交互指令。进一步地,处理模块306还用于在s106中根据交互指令加载组件。s108中组件的管理操作也是由处理模块306执行。在s110中,元素的绘制操作是由处理模块306执行的。处理模块306,还用于在s112中执行元素渲染的操作。
[0129]
处理模块306,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中,用于在s202中根据配置数据调整业务逻辑。
[0130]
具体地,处理模块306可以包括识别模块308、管理模块310、渲染模块312和配置模块314。
[0131]
识别模块308,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中,用于在s104中从交互数据中识别交互指令。
[0132]
管理模块310,用于在s106中根据交互指令加载组件。s108中组件的管理操作也是由管理模块310执行。
[0133]
渲染模块312,用于在s110中执行元素的绘制操作。渲染模块312还用于在s112中执行元素渲染的操作。
[0134]
配置模块314,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200中,用于在s202中根据配置数据调整业务逻辑。
[0135]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600。如图8所示,计算设备包括:总线602、处理器604、存储器606和通信接口608。处理器604、存储器606和通信接口608之间通过总线602通信。应理解,本技术不限定计算设备600中的处理器、存储器的个数。
[0136]
总线6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总线604可包括在计算设备600各个部件(例如,存储器606、处理器604、通信接口608)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0137]
处理器604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mp)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处理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138]
存储器606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处理器604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存储器606中存储有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处理器604执行该可执行的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具体的,存储器606上存有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的指令。
[0139]
通信接口603使用例如但不限于网络接口卡、收发器一类的收发模块,来实现计算设备4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014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集群。如图9所示,所述计算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计算设备600。
[014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计算设备集群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600也可以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系统300用于执行缓存管理方法100或200的部分指令。换言之,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600的组合可以共同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的指令。
[0142]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设备集群中的不同的计算设备600中的存储器606可以存储不同的指令,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系统300的部分功能。
[0143]
图10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两个计算设备600a和600b通过通信接口608实现连接。计算设备600a中的存储器上存有用于执行交互模块302、识别模块308、管理模块310、渲染模块312和配置模块314的功能的指令。计算设备600b中的存储器上存有用于执行存储模块304的功能的指令。换言之,计算设备600a和600b的存储器606共同存储了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的指令。
[0144]
图10所示的计算设备集群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考虑到本技术提供的缓存管理方法100中需要对存储大量的手势指令。因此,考虑将存储功能交由计算设备600b执行。
[0145]
应理解,图10中示出的计算设备600a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计算设备600完成。同样,计算设备400b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计算设备600完成。
[0146]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设备集群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可以通过网络
连接。其中,所述网络可以是广域网或局域网等等。图11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1所示,两个计算设备600c和600d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具体地,通过各个计算设备中的通信接口与所述网络进行连接。在这一类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设备600c中的存储器606中存有执行交互模块302、管理模块310、渲染模块312和配置模块314的指令。同时,计算设备600d中的存储器606中存有执行存储模块304和识别模块308的指令。
[0147]
图11所示的计算设备集群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考虑到本技术提供的缓存管理方法100或200需要存储大量的手势指令,和对音频数据和手势动作数据进行识别,因此考虑将存储模块304和识别模块308实现的功能交由计算设备400d执行。
[0148]
应理解,图11中示出的计算设备600c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计算设备600完成。同样,计算设备600d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计算设备600完成。
[0149]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设备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指示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系统300用于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的指令。
[015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包含指令的,能够运行在计算设备上或被储存在任何可用介质中的软件或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至少一个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设备执行数据可视化界面管理方法100或200的指令。
[015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