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80452发布日期:2021-08-13 19:3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数据资源下载监控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是我司在研究了国内外现行技术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gis、gps和中国电信nb-iot技术,建立了集下水道、化粪池危险源气体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自动派工、及时排危、新型移动式吸污车智能化处置、废物回收利用、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环卫业务数字化管理一体的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物联网数据资源中常常因为网络安全为题使得物联网数据资源外泄,进而导致公司利益受损,信息滞后,因此,亟需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一个数据物联网监控平台,将所有设定的站点数据通过采集系统汇聚到物联网监控平台中,通过web发布,实现通过公司局域网和intenet进行数据监控和关键数据点的控制功能;

s2:将各站点传感器和硬件的实时数据及累计数据接入plc,并通过i/o服务器进行上位机软件安装和配置,同时通过vpn/gprsdtu通讯,上传数据到i/o服务器;

s3:建立大屏显示系统,集中显示各个站点运行数据及视频影像;

s4:建立用户移动端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可浏览查询相应的生产数据、报表等信息,查看实时数据,分析查看历史曲线,统计重要指标超限额情况,定制灵活的生产报表,并建立权限管理系统,使得注册用户拥有数据下载功能;

s5:设置提供开放的数据库系统,使历史数据可以被企业的管理系统调用,同时建设服务公司之间调用信息管控一体化系统,完成对物联网数据信息的安全工作;

s6:在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中建立安全预警系统。

优选地:所述web发布包括建立站点和设置站点,且建立站点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isa,在主窗口中展开目录,右击【防火墙策略】结点,电脑系统执行【新建】丨【网站发布规则】命令,弹出【新建web发布规则向导】对话框;

s12:在【新建web发布规则向导】对话框中输入发布规则名称为【物联网数据监控】,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请选择规则操作对话框,选中【允许】复选框;

s1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弹出的发布类型对话框中选中【发布多个网站】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

s14:在弹出的指定要发布的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弹出内部地址信息对话框,输入站点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s15:返回指定要发布的站点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电脑弹出网站公用名称对话框,输入网站域名并单击【下一步】按钮;

s16:在web侦听器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侦听器,依次单击【下一步】按钮直至完成返回主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站点包括以下步骤:

s17:右击新建的web站点,执行【属性】命令,弹出【站点属性】对话框,选择【公共名称】选项卡,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名称;

s18:添加公共名称后,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有请求】选项,并在提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s19:选择【连接转换】选项卡,取消选中【对此规则应用链接转换】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直至完成,返回主窗口后选择该策略,单击【应用】按钮使设置生效。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公司相连接,且服务公司与站点形成预警处理和应急作业关系。

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通过无线通讯与移动端应用程序和大屏显示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全预警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网络安全监控模块对物联网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信息异常和错误时,启动网络安全信息模块对异常和错误的信息进行提取和识别:

s2:物联网信息识别模块对异常和错误的信息进行风险判别,并依据风险等级甄别系统将异常和错误的信息拦截;

s3: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并对风险信息进行存储,且对风险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和记忆;

s4:此时,安全预警模块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信息进行提取,用于物联网监控平台的网络安全预警。

同时,所述权限管理系统授予实现某个用户对移动端应用程序数据进行查看和下载,从而组成权限数据库,用户通过权限验证,由权限数据库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判断用户是否对查看或下载功能具有操作权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站点通过移动基站与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相连接。

同时,所述大屏显示系统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公司的局域网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大屏显示系统,为客户定制相应的显示程序能够在办公室的大屏幕上面查看所有的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提供个性化定制软件开发服务,提供实时监控。

2.通过在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内建立安全预警系统,不仅方便对风险进行判级和记忆,保证了物联网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在移动端应用程序内供客户对物联网数据进行查询和下载,提高了数据的实效性和共享性,方便了客户对生产进行调控。

3.实现了远程监控,不仅可以做到数据的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工去实地监测的工作,极大地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4.为客户公司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做到了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简化了生产流程,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资源的下载监控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一个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将所有设定的站点数据通过采集系统汇聚到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中,通过web发布,实现通过服务公司局域网和intenet进行数据监控和关键数据点的控制功能;

s2:将各站点传感器和硬件的实时数据及累计数据接入plc,并通过i/o服务器进行上位机软件安装和配置,同时通过vpn/gprsdtu通讯,上传数据到i/o服务器;

s3:建立大屏显示系统,集中显示各个站点运行数据及视频影像;

s4:建立用户移动端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可浏览查询相应的生产数据、报表等信息,查看实时数据,分析查看历史曲线,统计重要指标超限额情况,定制灵活的生产报表,并建立权限管理系统,使得注册用户拥有数据下载功能;

s5:设置提供开放的数据库系统,使历史数据可以被企业的管理系统调用,同时建设服务公司之间调用信息管控一体化系统,完成对物联网数据信息的安全工作;

s6:在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中建立安全预警系统。

所述web发布包括建立站点和设置站点,且建立站点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isa,在主窗口中展开目录,右击【防火墙策略】结点,电脑系统执行【新建】丨【网站发布规则】命令,弹出【新建web发布规则向导】对话框;

s12:在【新建web发布规则向导】对话框中输入发布规则名称为【物联网数据监控】,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请选择规则操作对话框,选中【允许】复选框;

s1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弹出的发布类型对话框中选中【发布多个网站】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

s14:在弹出的指定要发布的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弹出内部地址信息对话框,输入站点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s15:返回指定要发布的站点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电脑弹出网站公用名称对话框,输入网站域名并单击【下一步】按钮;

s16:在web侦听器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侦听器。依次单击【下一步】按钮直至完成返回主窗口。

所述设置站点包括以下步骤:

s17:右击新建的web站点,执行【属性】命令,弹出【站点属性】对话框,选择【公共名称】选项卡,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名称;

s18:添加公共名称后,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有请求】选项,并在提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s19:选择【连接转换】选项卡,取消选中【对此规则应用链接转换】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直至完成,返回主窗口后选择该策略,单击【应用】按钮使设置生效。

所述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公司相连接,且服务公司与站点形成预警处理和应急作业关系,站点通过移动基站与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相连接,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通过无线通讯与移动端应用程序和大屏显示系统相连接,且大屏显示系统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公司的局域网相连接。

所述安全预警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网络安全监控模块对物联网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信息异常和错误时,启动网络安全信息模块对异常和错误的信息进行提取和识别:

s2:物联网信息识别模块对异常和错误的信息进行风险判别,并依据风险等级甄别系统将异常和错误的信息拦截;

s3: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并对风险信息进行存储,且对风险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和记忆;

s4:此时,安全预警模块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信息进行提取,用于物联网监控平台的网络安全预警。

所述权限管理系统授予实现某个用户对移动端应用程序数据进行查看和下载,从而组成权限数据库,用户通过权限验证,由权限数据库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判断用户是否对查看或下载功能具有操作权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