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验收评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工地的建筑验收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材料进行监控,导致工地生产数据准确性降低,增加了数据采集时间;同时不能够进一步采集数据判定工地生产质量,为工地验收提供可靠数据,导致工地验收标准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工地的建筑验收评价系统,通过材料监测单元对工地仓库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工地仓库材料进行监测,材料信息包括速度数据、比值数据以及频率数据,速度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比值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频率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以及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通过公式获取到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将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与材料消耗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对工地的材料进行分析,计算出消耗系数,对材料进行监控,有效判定工地生产数据的准确性,节省了数据采集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建筑工地的建筑验收评价系统,包括注册登录单元、数据库、云管理平台、环境监测单元、材料监测单元以及分析评价单元;
所述材料监测单元用于对工地仓库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工地仓库材料进行监测,材料信息包括速度数据、比值数据以及频率数据,速度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比值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频率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具体分析监测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标记为sd;
步骤s2: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标记为bz;
步骤s3: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标记为pl;
步骤s4:通过公式xh=β(sd×a1+bz×a2+pl×a3)获取到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其中,a1、a2以及a3均为比例系数,且a1>a2>a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36;
步骤s5:将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与材料消耗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材料消耗系数阈值,则判定工地仓库消耗正常,生成材料消耗正常信号并将材料正常信号和对应材料消耗系数一同发送至云管理平台;
若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材料消耗系数阈值,则判定工地仓库消耗异常,生成材料消耗异常信号并将材料异常信号和对应材料消耗系数一同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用于对工地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工地环境信息包括自然环境数据和设备环境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灰尘数据以及湿度数据,温度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灰尘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湿度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设备环境数据包括噪音数据、占比数据以及维护数据,噪音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占比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维护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具体监测过程如下:
步骤ss1:获取到工地的边界,并将边界内的区域标记为工地区域,随后将工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将子区域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
步骤ss2:获取到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并将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分别标记为wi、hi以及ci;
步骤ss3:通过公式
步骤ss4:获取到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并将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分别标记为fbi、mji以及whi;
步骤ss5:通过公式sbi=(fbi×c1+mji×c2+whi×c3)ec1+c2+c3获取到各个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其中,c1、c2以及c3为比例系数,且c1>c2>c3>0,e为自然常数;将各个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与环境设备监测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环境设备监测系数阈值,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设备环境不合格区域,反之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设备环境合格区域;
步骤ss6: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自然环境合格区域数量与自然环境不合格区域数量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自然环境系数,设置标号zr,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设备环境合格区域与设备环境不合格区域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设备环境系数,设置标号xs;随后将自然环境系数zr和设备环境系数xs一同发送至云管理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云管理平台接收到自然环境系数zr、设备环境系数xs和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后,生成评价信号并将评价信号发送至分析评价单元,分析评价单元接收到评价信号后,对工地进行验收评分,具体评分过程如下:
构建评分模型,即模型公式为
设置验收时间,并将验收时间代入模型公式获取到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同时将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与评分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评分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工地验收合格,生成验收合格信号同时将验收合格信号发送至监测人员的手机终端,若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评分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工地验收不合格,生成整顿信号同时将整顿信号发送至监测人员的手机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注册登录单元用于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提交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注册,并将注册成功的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数据保存,管理人员信息包括管理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监测人员信息包括监测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材料监测单元对工地仓库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工地仓库材料进行监测,材料信息包括速度数据、比值数据以及频率数据,速度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比值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频率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以及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通过公式xh=β(sd×a1+bz×a2+pl×a3)获取到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将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与材料消耗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对工地的材料进行分析,计算出消耗系数,对材料进行监控,有效判定工地生产数据的准确性,节省了数据采集时间;
2、本发明中,环境监测单元用于对工地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过程如下:获取到工地的边界,并将边界内的区域标记为工地区域,随后将工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通过公式获取到各个子区域的自然环境监测系数xi;通过公式获取到各个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自然环境合格区域数量与自然环境不合格区域数量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自然环境系数,设置标号zr,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设备环境合格区域与设备环境不合格区域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设备环境系数,设置标号xs;对工地自然环境和设备环境进行监测,进一步采集数据判定工地生产质量,为工地验收提供可靠数据,提高了工地的验收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建筑工地的建筑验收评价系统,包括注册登录单元、数据库、云管理平台、环境监测单元、材料监测单元以及分析评价单元;
所述注册登录单元用于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提交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注册,并将注册成功的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数据保存,管理人员信息包括管理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监测人员信息包括监测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所述材料监测单元用于对工地仓库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工地仓库材料进行监测,材料信息包括速度数据、比值数据以及频率数据,速度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比值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频率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具体分析监测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标记为sd;
步骤s2: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标记为bz;
步骤s3: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并将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标记为pl;
步骤s4:通过公式xh=β(sd×a1+bz×a2+pl×a3)获取到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其中,a1、a2以及a3均为比例系数,且a1>a2>a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36;
步骤s5:将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与材料消耗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材料消耗系数阈值,则判定工地仓库消耗正常,生成材料消耗正常信号并将材料正常信号和对应材料消耗系数一同发送至云管理平台;
若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材料消耗系数阈值,则判定工地仓库消耗异常,生成材料消耗异常信号并将材料异常信号和对应材料消耗系数一同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
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用于对工地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工地环境信息包括自然环境数据和设备环境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灰尘数据以及湿度数据,温度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灰尘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湿度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设备环境数据包括噪音数据、占比数据以及维护数据,噪音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占比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维护数据为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具体监测过程如下:
步骤ss1:获取到工地的边界,并将边界内的区域标记为工地区域,随后将工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将子区域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
步骤ss2:获取到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并将工地各个子区域的全天平均温度、工地各个子区域内空气灰尘含量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中全天最高湿度值与最低湿度值的差值分别标记为wi、hi以及ci;
步骤ss3:通过公式
步骤ss4:获取到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并将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分贝值、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占地面积与子区域面积比值以及工地各个子区域内施工设备的维护频率分别标记为fbi、mji以及whi;
步骤ss5:通过公式sbi=(fbi×c1+mji×c2+whi×c3)ec1+c2+c3获取到各个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其中,c1、c2以及c3为比例系数,且c1>c2>c3>0,e为自然常数;将各个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与环境设备监测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子区域的设备环境监测系数sbi≥环境设备监测系数阈值,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设备环境不合格区域,反之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设备环境合格区域;
步骤ss6: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自然环境合格区域数量与自然环境不合格区域数量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自然环境系数,设置标号zr,获取到各个子区域中设备环境合格区域与设备环境不合格区域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设备环境系数,设置标号xs;随后将自然环境系数zr和设备环境系数xs一同发送至云管理平台;
所述云管理平台接收到自然环境系数zr、设备环境系数xs和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后,生成评价信号并将评价信号发送至分析评价单元,分析评价单元接收到评价信号后,对工地进行验收评分,具体评分过程如下:
构建评分模型,即模型公式为
设置验收时间,并将验收时间代入模型公式获取到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同时将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与评分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评分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工地验收合格,生成验收合格信号同时将验收合格信号发送至监测人员的手机终端,若工地的验收评分系数<评分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工地验收不合格,生成整顿信号同时将整顿信号发送至监测人员的手机终端。
本发明工作原理:
一种基于建筑工地的建筑验收评价系统,在工作时,通过材料监测单元对工地仓库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工地仓库材料进行监测,材料信息包括速度数据、比值数据以及频率数据,速度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比值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频率数据为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获取到工地仓库内材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速度、工地仓库内材料的已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比值以及工地仓库内材料每天使用频率,通过公式获取到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将工地仓库材料消耗系数xh与材料消耗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