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54019发布日期:2021-10-09 02:5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很多具有危险性的工业化的生产场景中,要求处理某任务时必须有不少于两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主要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为一旦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其中一名工作人员遭到伤害时,另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提供帮助。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也要求在任务执行配置不少于一名操作人员。例如在换流站的日常管理中,就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换流站不允许单人值班或单人操作。此外,在这些作业场景中,佩戴安全帽也是一项需要严重执行的规定。但是,上述规定有时候无法被严格遵守,出现这种情况后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3.在日常管理中,上述规章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主要通过人员管理责任制度进行保障。例如,通过专人进行安全宣导和教育,并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规定被严格执行;或者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对目标工作区域进行监控,对不遵从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以上方法中,前者过度依赖监督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后者又受到设备本身的局限,在工作场景过大时,可能无法完成监控范围的全覆盖。另外,即使配置了监控设备,还需要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监控图像进行浏览,这也会产生较高的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为了解决换流站等场景的安全管理成本过高,管理难度大,安全规定难以严格执行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5.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该值班管理方法应用于管理要求同时值班或执行任务时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少于一人,且要求佩戴安全帽的某些场景。本发明提供的值班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获取包含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第一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的出入口区域,第二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内部的管理区域。
7.在收到一个值班请求时,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安全帽的当前位置;第一安全帽为第一目标区域内的发出值班请求的智能安全帽。若获取成功,再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内与第一安全帽距离最接近的第二安全帽的当前位置,判断第一安全帽和第二安全帽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若是,则响应值班请求。
8.值班请求被响应之后,向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发出一个允许换班的信息,并记录一个包含第二目标区域内当前所有智能安全帽的第一标志信息。第一标志信息反映了换班前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
9.按照一个预设频率连续获取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的当前位置;当第一标志信息中包含的所有智能安全帽均从第二目标区域离开时,记录一个包含第二目标区
域内当前所有智能安全帽的第二标志信息。第二标志信息反映了换班后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
10.判断在一个值班周期内的任意时刻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智能安全帽数量是否不小于2;若否,则向当前未出现在第二目标区域内且第二标志信息内包含的智能安全帽发出一个要求返回岗位的信息。
11.在收到任意一个作业请求时,获取当前作业请求对应的操作对象的指定范围内的智能安全帽数量,判断指定范围内的智能安全帽数量是否不小于2;若是,则响应作业请求,并向操作对象的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发出一个允许作业的信息。若否,则向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发出一个禁止作业的信息。
12.本发明中,在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内任意一个智能安全帽的当前位置之前:需要检测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是否均已被正确佩戴;若否,则向未被正确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发出一个警示信息。
13.分析上述过程可以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依赖管理人员实现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等设备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自动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该方法由于无需依赖人工,而是借助物联网设备实现管理过程,因此可以实现更好的全时段、全方位的管理效果。
14.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检测智能安全帽是否被佩戴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获取智能安全帽中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智能安全帽的帽衬上对应佩戴者头顶的区域。
16.判断是否同时满足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
17.若是,则判定智能安全帽被正确佩戴;若否,则判定智能安全帽未被正确佩戴。
18.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一标志信息和第二标志信息记录过程中,还获取并记录佩戴智能安全帽的工作人员的面部图像,面部图像通过安装在智能安全帽的帽檐下方的图像获取单元获取。
19.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值班请求和作业请求由工作人员通过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发出;智能安全帽上设置用于发出值班请求和作业请求的按键模块。
20.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收到一个作业请求时,当前作业请求对应的操作对象的确定方法如下:
21.获取当前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的位置。
22.在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上标记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的当前位置。
23.发现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中与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的当前位置最接近的电力设备,判定该电力设备为操作对象。
24.进一步地,在一个值班周期内,本发明还生成当前周期的值班日志;值班日志中记录的信息包括当前周期内生成的:值班请求及其响应信息;作业请求及其响应信息;第一标志信息;第二标志信息;工作人员脱离岗位被要求返回岗位的信息;以及工作人员未正确佩戴智能安全帽被警示的信息。
25.进一步地,值班日志记录的每个信息的条目中,均包含该安全帽对应的工作人员名单,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6.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系统,该值班管理系统采用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对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的行为进行管理;值班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地图生成模块、佩戴检测模块、位置获取模块、请求响应模块,以及日志生成模块。其中,地图生成模块、佩戴检测模块、位置获取模块、请求响应模块,以及日志生成模块均为管理端服务器内的功能模块。
27.本发明中,智能安全帽为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工作的各个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的安全防护设备。智能安全帽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定位单元、扬声器单元、图像获取单元、按键模块,以及通信单元。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智能安全帽的帽衬上对应佩戴者头顶的位置。定位单元用于对智能安全帽进行定位。扬声器单元安装在智能安全帽上靠近佩戴者耳部的位置,扬声器单元用于向佩戴者发出语音信息。图像获取单元安装在智能安全帽的帽檐下方,用于获取佩戴智能安全帽的工作人员的面部图像;按键模块用于获取由工作人员通过按键下达的一个值班请求或作业请求。通信单元用于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定位单元、图像获取单元和按键模块产生的数据或指令发送出去。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由其它模块发出的通知或预警信息,并通过扬声器单元进行播放;
28.地图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包含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第一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的出入口区域,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内部的管理区域。生成的地图中还包括第二目标区域内安装的各个电力设备的标志信息及其对应的空间位置。
29.佩戴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而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正确佩戴智能安全帽。
30.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定位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而确定相应的智能安全帽在地图中的位置。
31.请求响应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一个值班请求或作业请求时,根据地图生成模块、佩戴检测模块和位置获取模块获取的数据,判定是否满足相应请求的响应条件,并根据判定结果作出响应。
32.日志生成模块用于记录一个值班周期内发生所有事件的内容和结果,对应的智能安全帽和工作人员的信息,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3.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
34.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的步骤。
3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该方法和系统能够通过安装有相应的定位单元和各类传感器的智能安全帽,实现在换流站等特定工作场景下对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管理的效果,达到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的目的,提升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这种管理方法具有高度自动化程度,无需人工进行干预,且相对人工管理而言更加高效,且能够实现全时段,全场景覆盖。
37.该方法和系统在管理过程中能有效利用安全帽等现有设备资源,对其进行进一步
的开发利用。因此可以降低这些物联网设备的生产和应用成本,降低工作人员学习和适应新设备使用方法的难度;提高系统的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方法流程图;
3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值班管理系统的系统拓扑图;
4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智能安全帽的模块示意图;
41.图中标记为:
42.1、智能安全帽;2、地图生成模块;3、佩戴检测模块;4、位置获取模块;5、请求响应模块;6、日志生成模块;11、温度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3、定位单元;14、扬声器单元;15、图像获取单元;16、按键模块;17、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5.实施例1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方法,该值班管理方法应用于管理要求同时值班或执行任务时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少于一人,且要求佩戴安全帽的某些场景;包括换流站、发电厂和冶金车间等场所。这一类工作场景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两个或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开展工作或巡查任务,确保设备平稳运行,生产过程安全有序,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7.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可通过软件或硬件设备的形式实现,并可以集成于计算机或其它物联网设备中。具体的,如图1所示,以下以换流站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值班管理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值班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s1:获取包含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第一目标区域为换流站的出入口区域,第二目标区域为换流站内部的管理区域。本实施例中获取的地图至少应该包含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
49.其中,第一目标区域为换班时人员具体出工作场所的必经区域;在该区域可以确定等待值班的小组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确认完成值班任务的小组的工作人员是否完全离开工作现场。第二目标区域为工作人员工作和值班的具体环境,在该区域需要确认当前值班的小组的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在工作人员请求作业时确认是否满足开始作业的条件。
50.s2:在收到一个值班请求时,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内的第一安全帽的当前位置;第一
安全帽为第一目标区域内的发出值班请求的智能安全帽1。若获取成功,再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内与第一安全帽距离最接近的第二安全帽的当前位置,判断第一安全帽和第二安全帽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若是,则响应值班请求。
51.本步骤主要用于在某个小组有人员请求值班时,判断该小组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最低要求,即不允许单人值班或单人作业。判定方法是通过智能安全帽1确定发出值班请求的人员位置,然后判断在该人员的附近是否存在其它待值班的工作人员。如果有则小组成本大于一人,满足值班要求,可以响应该值班请求;否则不响应该工作人员的值班请求。这里的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现实场景确定,第一阈值能够用来确定发出值班请求的小组的工作人员是否是同时等待在换流站的出入口区域的。
52.s3:值班请求被响应之后,向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1发出一个允许换班的信息,并记录一个包含第二目标区域内当前所有智能安全帽1的第一标志信息。第一标志信息反映了换班前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
53.本实施例中,值班请求被响应之后,则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1通知当前正在执行值班任务的小组成员,通知他们被允许尽快离开换流站。这时,请求值班的新的小组成员还没有进入到换流站内,因此通过查询换流站内当前存在的所有人员的信息就可以确定前换班的小组成员的具体信息,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标志信息。
54.s4:按照一个预设频率连续获取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1的当前位置;当第一标志信息中包含的所有智能安全帽1均从第二目标区域离开时,记录一个包含第二目标区域内当前所有智能安全帽1的第二标志信息。第二标志信息反映了换班后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
55.本实施例中,需要按照特定的频率定时查询各个智能安全帽1的状态和位置,当通过查询智能安全帽1发现换流站内的所有原小组成员均离开之后,再获取进入换流站内的所有成员的信息就能得到新的小组成员的名单。
56.s5:判断在一个值班周期内的任意时刻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智能安全帽1数量是否不小于2;若否,则向当前未出现在第二目标区域内且第二标志信息内包含的智能安全帽1发出一个要求返回岗位的信息。
57.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是定时查询各个智能安全帽1的状态和位置的,因此当某个时刻发现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智能安全帽1的数量少于两个,则说明有人脱岗,且触发了换流站内不允许单人值班的警戒条件,因此需要通知离岗人员,尽快回到工作岗位。
58.s6:在收到任意一个作业请求时,获取当前作业请求对应的操作对象的指定范围内的智能安全帽1数量,判断指定范围内的智能安全帽1数量是否不小于2;若是,则响应作业请求,并向操作对象的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1发出一个允许作业的信息。若否,则向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1发出一个禁止作业的信息。
59.相应地,在值班的小组成员中,有人发出作业请求时,需要判断作业区域是否有至少两个小组成员,如果没有则触发了不允许单人作业的警戒条件,需要通知相关人员不要开展作业,待其它工作人员达到现场再开展作业。
60.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收到一个作业请求时,需要确定当前作业的操作对象,然后才能确定操作对象附加的工作人员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当前作业请求对应的操作对象的确定方法如下:
61.(1)获取当前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1的位置。
62.(2)在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上标记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1的当前位置。
63.(3)发现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中与发出作业请求的智能安全帽1的当前位置最接近的电力设备,判定该电力设备为操作对象。
64.最后,在一个值班周期内,本实施例还生成当前周期的值班日志;值班日志中记录的信息包括当前周期内生成的:值班请求及其响应信息;作业请求及其响应信息;第一标志信息;第二标志信息;工作人员脱离岗位被要求返回岗位的信息;以及工作人员未正确佩戴智能安全帽1被警示的信息。
65.其中,值班日志记录的每个信息的条目中,均包含该安全帽对应的工作人员名单,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66.值班日志可以自动生成,值班日志具体包括值班前后的人员组成,以及在值班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有事件均包含了清晰记录的事件内容,处理结果,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查阅监督,或者在出现问题后对事件和成因进行复盘和处理。
67.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内任意一个智能安全帽1的当前位置之前:需要检测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全帽1是否均已被正确佩戴;若否,则向未被正确佩戴的智能安全帽1发出一个警示信息。
68.在工作场所佩戴安全帽是一项基本要求,因此本实施例在每次获取各个智能安全帽1的位置之前均会先确认该智能安全帽1是否被正确佩戴。否则就需要通过智能安全帽1向相应的工作人员发出通知,要求该工作人员尽快将智能安全帽1正确佩戴。
69.本实施例中检测智能安全帽1是否被佩戴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0.获取智能安全帽1中的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1的检测值;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1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衬上对应佩戴者头顶的区域。
71.判断是否同时满足压力传感器12的检测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且温度传感器11的检测值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
72.若是,则判定智能安全帽1被正确佩戴;若否,则判定智能安全帽1未被正确佩戴。
73.本实施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1来检测智能安全帽1的佩戴情况的,当安全帽被正确佩戴后,帽衬会与人体的头部紧密接触,这时帽衬处会受到压力作用,同时感受到人体的温度。因此通过安装在帽衬上的温度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能够检测到智能安全帽1是否被正确佩戴。
74.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通过单个指标判定是否佩戴安全帽时存在误检的可能,本实施例中的判定方法需要同时满足温度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检测结果达到阈值的两个条件,才会认为智能安全帽1已被正确佩戴。
75.温度传感器11的温度阈值设定为一个接近人体温度,但略小于人体体温的温度值;压力传感器12的压力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佩戴过程中智能安全帽1帽衬处收到的压力值的平均值确定,并将压力阈值设置为略小于该平均值。
76.本实施例在第一标志信息和第二标志信息记录过程中,还获取并记录佩戴智能安全帽1的工作人员的面部图像,面部图像通过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檐下方的图像获取单元15获取。
77.考虑到记录的第一标志信息和第二标志主要用于确定各个值班的班组成员的人员信息。因此,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对工作人员面部特征的采集过程,具体的,通过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檐处的摄像头拍摄工作人员的面部图像。通过获取的面部图像可以确定佩戴智能安全帽1的工作人员是否就是实际负责相关任务的工作人员。同样的在其它实施例,还可以在工作人员值班过程中,定时获取各个佩戴智能安全帽1的人员的面部特征,以及在执行各个作业任务时记录相应的工作人员的面部特征,来作为各个工作人员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的存档信息。
78.在本实施例中,值班请求和作业请求由工作人员通过佩戴的智能安全帽1发出;智能安全帽1上设置用于发出值班请求和作业请求的按键模块16。值班请求和作业请求是由各个工作人员自主发出的。当某个班组需要值班时,由班组的负责人通过相应的按键模块16发出相应的值班请求。当某个工作人员在值班或巡查过程中发出某个设备可能存在故障需要检修时,则通过智能安全帽1上的相应按键模块16发出作业请求。工作人员在发出的请求被响应后,才被允许开展相应的工作。
79.分析上述过程可以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需依赖管理人员实现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1等设备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自动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该方法由于无需依赖人工,而是借助物联网设备实现管理过程,因此可以实现更好的全时段、全方位的管理效果。
80.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系统,该值班管理系统采用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方法,对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的行为进行管理。该值班管理系统即为实现前述方法的具体的软硬件设备。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1、地图生成模块2、佩戴检测模块3、位置获取模块4、请求响应模块5,以及日志生成模块6。
81.其中,智能安全帽1为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工作的各个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图3所示,智能安全帽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2、定位单元13、扬声器单元14、图像获取单元15、按键模块16,以及通信单元17。温度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衬上对应佩戴者头顶的位置。定位单元13用于对智能安全帽1进行定位,定位单元13可以是基于gps、北斗系统、伽利略系统等卫星定位系统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是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的无线载波通信定位模块。扬声器单元14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上靠近佩戴者耳部的位置,扬声器单元14用于向佩戴者发出语音信息。这里的语音信息主要是各类向工作人员下达的提示信息或警示信息。图像获取单元15安装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檐下方,用于获取佩戴智能安全帽1的工作人员的面部图像。图像获取单元15为能够实现面部图像采集的各类微型摄像,为了提高面部采集的图像的指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补光灯。按键模块16用于获取由工作人员通过按键下达的一个值班请求或作业请求。按键模块16可以设置在智能安全帽1的帽檐处,或者是智能安全帽1的侧面,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通信单元17用于将温度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2、定位单元13、图像获取单元15和按键模块16产生的数据或指令发送出去。通信单元17还用于接收由其它模块发出的通知或预警信息,并通过扬声器单元14进行播放。本实施例中的通信单元17主要用于在智能安全帽1和管理系统后端的服务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进而完成数据和指令的传输过程。具体的通信单元17可以是基于移动运营商的gsm、td

scdma、
wcdma、td

lte、fdd

lte、cdma1x、evdo等网络的通信模块,也可以是基于载波通信的通信模块,还可以是基于其它各类通信技术的模块。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模块的运行,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安全帽1中还可以包括电源模组,优选的,智能安全帽1中使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作为电源。
82.本实施例中,地图生成模块2、佩戴检测模块3、位置获取模块4、请求响应模块5,以及日志生成模块6均为管理端服务器内的各个功能模块。具体地,地图生成模块2用于生成包含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的地图。第一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的出入口区域,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工作场景内部的管理区域。生成的地图中还包括第二目标区域内安装的各个电力设备的标志信息及其对应的空间位置。
83.佩戴检测模块3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的检测结果,进而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正确佩戴智能安全帽1。
84.位置获取模块4用于获取定位单元13的检测结果,进而确定相应的智能安全帽1在地图中的位置。
85.请求响应模块5用于在接收到一个值班请求或作业请求时,根据地图生成模块2、佩戴检测模块3和位置获取模块4获取的数据,判定是否满足相应请求的响应条件,并根据判定结果作出响应。
86.日志生成模块6用于记录一个值班周期内发生所有事件的内容和结果,对应的智能安全帽1和工作人员的信息,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8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方法。
8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方法的步骤。
89.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可以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处理器。
90.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即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等。此外,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91.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
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安全帽1的值班管理方法的过程,对某些场景下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值班过程进行管理。
9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