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34242发布日期:2021-12-07 23:0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沉井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
3.相关技术中,沉井内一般设置有横纵交错的隔墙,隔墙的底部需要设置土柱来进行支撑,目前,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来计算土柱发生剪切破坏时的临界值,但是,采用有限元的方法需要在电脑上建模、划分网格进行计算,计算临界值的过程较为专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且计算周期较长,不易满足日常对沉井施工监控的作业要求。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且计算周期较长,不易满足日常对沉井施工监控的作业要求的问题。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其中,隔墙包括伸入土柱内的刃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土柱发生破坏时分布于所述刃脚两侧的破坏土楔体;取所述刃脚和所述破坏土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根据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确定所述土柱的临界高度。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刃脚和所述破坏土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包括:取所述刃脚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取所述刃脚以及所述刃脚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二平衡方程;取所述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三平衡方程;联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所述第二平衡方程和所述第三平衡方程得到所述力的平衡方程。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刃脚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包括:对所述刃脚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刃脚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所述刃脚与所述破坏土楔体之间的粘聚力c2、所述刃脚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以及所述刃脚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的竖直反力f1和水平反力h,建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衡方程包括第一分方程和第二分方程,所述第一分方程为:式中,r0为所述刃脚的踏面上的支撑力,a为所述刃脚的
踏面的宽度,α为所述刃脚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d为所述刃脚的高度,f2为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分方程为:2c2·
sinα+2f2·
cos(α

δ)+r0=f,式中,f为所述刃脚所受上部结构的力,c2为所述刃脚与所述破坏土楔体之间的粘聚力,α为所述刃脚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f2为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刃脚以及所述刃脚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二平衡方程,包括:将所述刃脚以及所述刃脚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刃脚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所述破坏土楔体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所述刃脚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以及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r,建立所述第二平衡方程。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衡方程为:
[0012][0013]
式中,f为所述刃脚所受上部结构的力,c为所述破坏土楔体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r0为所述刃脚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0014]
一些实施例中,θ的取值范围为其中,b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宽度,h为所述土柱的高度,d为所述刃脚的高度。
[001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三平衡方程,包括:对所述破坏土楔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刃脚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上的合力f2、所述破坏土楔体与所述刃脚之间的粘聚力c2、所述破坏土楔体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以及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r,建立所述第三平衡方程。
[0016]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平衡方程为:
[0017][0018]
式中,c为所述破坏土楔体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2为所述破坏土楔体与所述刃脚之间的粘聚力,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r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α为所述刃脚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f2为所述刃脚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上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0019]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确定所述土柱的临界高度,包括:所述力的平衡方程为:
[0020]
[0021]
式中,r0为所述刃脚的踏面上的支撑力,a为所述刃脚的踏面的宽度,c为所述刃脚的斜面上单位面积的粘聚力,d为所述刃脚的高度,α为所述刃脚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δ为所述刃脚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上的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取其中,b为所述破坏土楔体的宽度,h为所述土柱的高度;当r0的极小值与所述隔墙底部测量得到的土体的支撑力相等时,此时r0对应的h即为所述土柱的临界高度。
[0022]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由于选取了所述刃脚和所述破坏土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所述土柱的临界高度,从土力学的角度做严格推导,理论基础明确,使用excel表格就可以进行计算出所述土柱的临界高度,可以便捷的满足日常计算要求,省去使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划分网格、赋值、施加荷载等复杂的步骤,因此,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大的缩短了计算周期,可以满足日常对沉井施工监控的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刃脚为隔离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刃脚和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破坏土楔体为隔离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0031]
1、隔墙;11、刃脚;2、土柱;21、破坏土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且计算周期较长,不易满足日常对沉井施工监控的作业要求的问题。
[0034]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其中,隔墙1包括伸入土柱2内的刃脚11,刃脚11设于隔墙1的底部,所述方法可以包
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1:确定土柱2发生破坏时分布于所述刃脚11两侧的破坏土楔体21。
[0036]
参见图1所示,由于土柱2的横截面大小和形状沿隔墙1轴线方向不变;且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沿隔墙1轴线方向不变;位移将发生在横截面内,可以将整个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系统的受力分析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
[0037]
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所述确定土柱2发生破坏时分布于所述刃脚11两侧的破坏土楔体21,可以包括:假设土柱2发生破坏时,土柱2将产生两个塑性贯通面ab和a’b’,这两个面为平面且对称分布在隔墙1下刃脚11的相对两侧(也即平面滑动假设),取塑性贯通面ab和a’b’以上的两部分为两个破坏土楔体abde和a’b’d’e’,两个破坏土楔体21分布于刃脚11的相对两侧。将两个破坏土楔体abde和a’b’d’e’视为刚体,不考虑楔体内部的应力和变形(也即刚体滑动假设)。
[0038]
本实施例中,刃脚11的相对两侧具有第一斜面,破坏土楔体abde和a’b’d’e’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的上斜面,破坏土楔体abde还具有与塑性贯通面ab重合的下斜面,破坏土楔体a’b’d’e’也具有与塑性贯通面a’b’重合的下斜面。
[0039]
步骤2:取所述刃脚11和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
[0040]
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刃脚11和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可以包括:取所述刃脚1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也就是说,单独把刃脚11隔离出来,对刃脚11受到的所有力进行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或者水平方向上,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第一平衡方程;取所述刃脚11以及所述刃脚11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二平衡方程,也就是说,把刃脚11、以及刃脚11两侧的两个破坏土楔体abde和a’b’d’e’这三个单独隔离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或者水平方向上,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第二平衡方程;取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三平衡方程,也就是说,再单独把破坏土楔体abde或者a’b’d’e’隔离出来,对单独的破坏土楔体abde或者a’b’d’e’受到的所有力进行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或者水平方向上,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第三平衡方程;然后可以联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所述第二平衡方程和所述第三平衡方程得到所述力的平衡方程,通过取所述刃脚11和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至少三个平衡方程,在联立多个平衡方程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的未知量消掉,进而得到一个总的力的平衡方程,避免了因未知量的存在而导致不能计算出最后的临界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只将刃脚11作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只将破坏土楔体21作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或者将刃脚11和破坏土楔体21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
[0041]
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取所述刃脚1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可以包括:对所述刃脚11进行受力分析,其中,所述刃脚11受力呈轴对称状态;然后根据所述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所述刃脚11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之间的粘聚力c2、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以及所述刃脚11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2的竖直反力f1和水平反力h,建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本实施例中,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等于隔墙1的重力减去隔墙1所受的侧阻力,所述刃脚11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之间的粘聚力c2也即沿所述第一
斜面的粘聚力,所述刃脚11的踏面(也即刃脚11的底面)上的支撑力r0也即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所述刃脚11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2的竖直反力f1和水平反力h也即第一斜面上受到的竖直反力f1和水平反力h。
[0042]
参见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平衡方程包括第一分方程和第二分方程,其中,所述第一分方程为:式中,r0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a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的宽度,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d为所述刃脚11的高度,f2为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11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即摩擦角)。
[0043]
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分方程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计算得到:
[0044]
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a
·
σ,其中,a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的宽度,σ为所述隔墙1底部的压强。
[0045]
所述刃脚11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2的竖直反力其中,d为所述刃脚11的高度,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σ为所述隔墙1底部的压强。
[0046]
计算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f2与所述竖直反力f1之间的关系式可得:f2·
cos(α

δ)=f1,其中,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11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0047]
将所述刃脚11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2的竖直反力代入上述关系式:f2·
cos(α

δ)=f1,可得式一:将式一与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a
·
σ联立,可得上述第一分方程。
[0048]
在竖直方向,根据所述刃脚11力的平衡,可以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分方程:2c2·
sinα+2f2·
cos(α

δ)+r0=f,式中,f为所述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c2为所述刃脚11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之间的粘聚力,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f2为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11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0049]
本技术中,所述刃脚11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之间的粘聚力其中,c为所述刃脚11的第一斜面上单位面积的粘聚力,d为所述刃脚11的高度,α为所述刃脚11的第一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
[0050]
将所述刃脚11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之间的粘聚力代入上述第二分方程,可以将第二分方程简化为式二:2
·
c
·
d+2
·
f2·
cos(α

δ)+r0=f。
[0051]
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取所述刃脚11以及所述刃脚11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二平衡方程,可以包括:将所述刃脚11以及所述刃脚11两侧的所述破坏土楔体21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以及所
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r,建立所述第二平衡方程;本实施例中,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f等于隔墙1的重力减去隔墙1所受的侧阻力,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也即沿所述下斜面的粘聚力,所述刃脚11的踏面(也即刃脚11的底面)上的支撑力r0也即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
[0052]
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所述第二平衡方程为:式中,f为所述刃脚11所受上部结构的力,c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r0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也即土的内摩擦角)。
[0053]
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其中,c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斜面上单位面积的粘聚力,b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宽度,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
[0054]
将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代入上述第二平衡方程,可以将第二平衡方程简化为式三:
[0055]
进一步,定义土柱2相对两侧的最低点分别为h和h’,假设塑性贯通面不会延伸到土柱2以下的土体部分,故bh、b’h’为塑性贯通面的极限边界,则θ的取值范围为其中,b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宽度,h为所述土柱2的高度,d为所述刃脚11的高度。
[0056]
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三平衡方程,可以包括:对所述破坏土楔体21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刃脚11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上的合力f2、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所述刃脚11之间的粘聚力c2、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以及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r,建立所述第三平衡方程。本实施例中,所述刃脚11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上的合力f2与所述竖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所述刃脚11之间的粘聚力c2也即沿所述上斜面的粘聚力,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也即沿所述下斜面的粘聚力。
[0057]
进一步,对所述破坏土楔体21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由力的平衡,可以得到所述第三平衡方程为:式中,c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下方土体之间的粘聚力,c2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与所述刃脚11之间的粘聚力,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r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下方土体的支撑力,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f2为
所述刃脚11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上的合力,δ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11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0058]
将代入上述第三平衡方程,可以将第三平衡方程简化为式四:
[0059]
进一步,联立上述第一分方程上述式二2
·
c
·
d+2
·
f2·
cos(α

δ)+r0=f、上述式三和上述式四可以得到力的平衡方程为:
[0060]
步骤3:根据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确定所述土柱2的临界高度。
[0061]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确定所述土柱2的临界高度,包括:
[0062]
所述力的平衡方程为:
[0063][0064]
式中,r0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a为所述刃脚11的踏面的宽度,c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上单位面积的粘聚力,d为所述刃脚11的高度,α为所述刃脚11的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θ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受到土体的支撑力r与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下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δ为所述刃脚11传递至所述破坏土楔体21上的合力f2的作用方向与所述刃脚11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b为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宽度。
[0065]
在力的平衡方程中,c、α、δ、d均为已知常数,则r0就是b和θ的函数,即有r0=f(b,θ)。其中,l为刃脚11的踏面端点到剪力键垂距,l为相邻两个隔墙1之间的剪力键垂距(参见图5所示);可使b值取刃脚11的踏面端点到剪力键垂距l,就有r0=f(θ),由于θ的取值范围为r0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即r0在θ取时有极小值,反映到几何特征上即为,bh和b’h’为最易破裂面。此时,令于是θ和h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有r0=f(h),其中,h>d,此时,取增量δh进行试算,当r0取极小值时,此时r0对应的h即为所述土柱2的临界高度。
[0066]
本实施例中,破坏土楔体abde和a’b’d’e’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塑性贯通面ab和a’b’上的抗剪强度已充分发挥,即面ab和a’b’上的剪应力τ已经达到抗剪强度τ
f
;则公式r0中
的c和可以达到抗剪强度的指标。
[006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井隔墙底部盲区土柱临界高度确定的方法的原理为:
[0068]
由于选取了所述刃脚11和所述破坏土楔体21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可以得到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方程,从而可以计算出所述土柱2的临界高度,从土力学的角度做一步步的严格推导,全部由理论计算出来,理论基础明确,在excel表格中设置对应的公式,使用excel表格就可以进行计算出所述土柱2的临界高度,可以便捷的满足日常计算要求,省去使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划分网格、赋值、施加荷载等复杂的步骤,因此,大大的缩短了计算周期,可以满足日常对沉井施工监控的作业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
[0069]
下面根据具体的实施例给出本发明在工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
[0070]
1、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沉井的具体尺寸确定式:
[0071][0072]
中参数:c、α、δ、a、b、d和l、l的取值,如,取值见表1,其中即1.2m≤b<6.2m。
[0073]
表1
[0074][0075]
2、假设b取值为2m,此时,r0=f(θ),由于θ和h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有r0=f(h),其中h>d,取增量δh=0.1m进行试算,试算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刃脚11的踏面上的支撑力r0和隔墙1底部的压强随着超取土深度h

d的增大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σ在超取土深度h

d取1.5m时,有极小值0.2293mpa,此时,土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沉井的下沉阻力达到最小,此种工况下超取土深度1.5m即为土柱的临界高度。
[0076]
表2
[0077]
[0078][007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
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8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